引言
最近有一传道者领会时,讲了两则信徒所做的异梦。第一则是有位信徒午睡时,梦见主耶稣手持一奖杯,闪闪发亮,要颁给一位姊妹,她是某教会职务人员的妻子。这位姊妹素来就热心聚会,勤于访问信徒,热衷教会的事工,可是主对她说:「妳既不要奖杯,我就收回去」。另一则异梦是有一信徒往山丘的路上直走,到山上看见一座发出彩色光芒的城,极其辉煌亮丽,可是城里的军兵却跑到山下,成为逃兵或散兵,于是城里的王甚为震怒。
我们知道城是代表教会,指着荣耀、有神同在的教会;信徒都是基督的军兵,为什么会成为逃兵?前者的异梦,那位热心事奉的姊妹又为何不在乎领受主的奖赏?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一、事奉的骄兵
1.原因:
一般信徒事奉主的动机,是为了报答主恩、荣耀主名,并且希望得主的奖赏。假使事奉的动机是为了荣耀自己,把教会当作自我表现的舞台,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掌声,很自然的,他会把主的奖赏视为不重要,甚至是多余的。就如法利赛人喜欢把施舍、祷告、禁食等事奉神的事,行在大庭广众之间,故意叫人看见自己的善行,目的是要得到别人的赞美,荣耀自己。
2.结果:
a. 对自己毫无益处:主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太六1-2)。事奉的目的既然在得别人的赏赐,当然就不能得神的赏赐。
保罗说:「我照神所给我的恩,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稭,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林前三10、12-15)。「金银宝石」是指真实的信心、爱心等各样美好的品德,以此做为建造工程的材料,必经得起神的试验,也必然得主的奖赏;若是用「草木禾稭」等虚假的信心、爱心与种种不良品德建造工程,必不堪火的考验,功亏一篑,得不到主奖赏,甚至连得救也是危险过关。
b. 对教会造成阻力:由于事奉心态偏差所产生的自义与虚荣心作祟,无形中会站在主耶稣的地位,妄自尊大,颐指气使,而引起别人的不平、怨言,信徒彼此间产坐了隔阂、嫌隙。虽然热心事奉主,却不能荣神益人。如同经上所记的丢特腓:「那在教会好为首的丢特腓不接待我们。所以我若去,必要提说他所行的事,就是他用恶言妄论我们。还不以此为足,他自己不接待弟兄,有人愿意接待,他也禁止,并且将接待弟兄的人赶出教会。」(约参9-10)。丢特腓不是传异端者,可是他在教会的举止,胡作非为,变本加厉,明显地对圣工是阻力,而不是助力。
二、事奉的逃兵
1.原因:
后者的异梦,山城虽然光华璀璨,又有神的同在,为何仍有许多逃兵、散兵?原因至少有三点:
a. 胆怯:圣经记载,扫罗率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摆阵。以色列人见非利土人声势浩大,就胆颤心惊,临阵脱逃。经云:「以色列百姓见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丛林、石穴、隐密处和坑中。有些希伯来人过了约但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扫罗还是在吉甲,百姓都战战兢兢地跟随他。」(撒上十三6-7)。
真正造成以色列逃兵的原因是,他们手里没有武器。经上说:「到了争战的日子,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人,没有一个手里有刀有枪的,惟独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有。」(撒上十三22)。圣灵与真道就是刀剑,是属灵最佳武器。今天,信徒若不在祷告上下工夫,不爱慕神的道,听道乏味,在灵性上必然欲振乏力,成为一个软弱胆怯的信徒,遇到危险患难,很快就变成逃兵或散兵,随波逐流,随流失去。
b. 贪世:前者的异梦,美其名是事奉神,其实是藉着教会为自我表现的空间;而后者的异梦也有同样心态,只是发展其理想抱负,就是为了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与今生的骄傲,表演的空间由教会走到世界,场地不同,动机相同。
c. 灰心:由于一些信徒看见教会少数事奉神的人勾心斗角,假冒为善,狂妄自大,世俗倾向,而使他们(尤其是初信者与信仰不坚固的同灵)灰心怯步,不再喜欢到教会作礼拜。犹如离家出走的浪子,虽然家里有一位慈祥的父亲,且家道丰富,可是他家中的哥哥却自以为义、冷漠无情、埋怨父亲、论断弟弟(路十五28-30),或许这也是造成浪子出走的原因吧!
2.改善之道:
a.领导者须坚固众信徒的信心:正当扫罗的军队军心涣散、分崩离析,约拿单对拿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到未受割礼人的防营那里去,或者耶和华为我们施展能力;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于是他们二人就上非利士营中,杀了他们约有二十人,造成非利士众军溃散,四围乱窜,扫罗随即带领军队乘胜追击。经云:「从前由四方来跟随非利士军的希伯来人,现在也转过来,帮助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以色列人了。那藏在以法莲山地的以色列人,听说非利士人逃跑,就出来紧紧地追杀他们。那日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得胜,一直战到伯亚文。」(撒上十四1-23)。领导者约拿单有靠神的坚强信心,使以色列的那些散兵、逃兵与投降非利士人之兵,重振信心,击败敌人。
司提反为主殉道后,教会大遭逼迫,门徒都分散在犹大和撒玛利亚各处。他们并非逃兵,而是一群事奉主的尖兵,因为那些分散的人,是往各处去传道(徒八1、4)。教会遭到迫害,信徒不做逃兵,反而成为尖兵,这与领导者有密切关系,因为司提反是一位「大有信心」的执事。
b.找回起初的爱心:圣灵对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启二2-4)。「行为」钦定本译作「工作」(works),是指以弗所教会对圣工的劳碌、忍耐,有智慧能分辨是非善恶,不与异端妥协,这是在事奉上有成长的教会。可是美中不足的,就是他们离弃起初的爱心,事奉主的心渐渐变质,不完全为主的荣耀,也为自己的荣耀,以利己为出发点。保罗说要用爱心互相服事,不要贪图虚名,彼此惹气,互相嫉妒(加五13-26)。
找回起初的爱心事奉主,才能得主喜悦,也最能造就别人,吸引更多的人一齐事奉主。彼得出狱时,首先想要去的地方就是「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因为那地方充满爱心。教会正为他切切地祷告神(徒十二5)。
c.坚固不可摇动:保罗说:「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事奉主的人常会遭遇一些人、事、物的挫折而灰心气馁,甚至成为事奉的逃兵。主耶稣说:「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约十二26)。若想服事主,必不能离开主、离开教会。要效法以弗所教会,能忍耐、为主的名劳苦,并不乏倦。
结语
「事奉」与「服事」,英文均译作「serve」,含有服务、为……尽责、侍候之意,因此事奉的积极意义是:按神所赋与各人的恩赐,完成神所交付的任务,荣耀真神;消极意义是:永远侍候在主身边,赞美、感谢、敬拜、祷告神,在信仰生活中有美好的见证,荣耀主名。我们是神的工作(弗二10),事奉主,是我们的本分(路十七10)。事奉主是要得「上面」的奖赏(腓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