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今日神学,明日教会-陈胜全

引言

本会于设立之初,虽然标榜「万国更正」之口号和决志,但毕竟神学理论的根基尚浅,在神学领域非一蹴可成的情况下,唯有往应用神学和实践神学发展,至于理论神学,则难与历史源远流长的教会(教派)匹敌。然而感谢主,由于本会特蒙主的怜悯,得以藉着明显的神迹和圣灵内住的体验,印证本会所领受的,乃符合圣经的真理,以致教会有蓬勃发展之势。同时也让我们清楚认明,得救的正路乃是悔改、受洗(除罪),及领受应许的圣灵(参:徒二38;罗八9),并且终生行道,遵守圣训以致得救(参:太七21)。

由于早期的工人有这种体认,所以不仅止于宣道工作,也开始积极的投注心力于信徒、门徒各方面的训练,普遍在各地教会推动圣经讲习会和领会者讲习,以训练教会中各阶层的干部人才。尤其有意训练良好的传道者,以宣扬救灵魂的福音,于是在台湾教会的草创之初,即设立了神学院,专责承担神学理论方面的教育和研究,使学理和行为能够调和,提升神学教育之层次。从此,神学教育和神学训练,相辅相成。

神学训练,固然可以让教会的干部在属灵的知识和事奉的热忱不断的提升,但到底是类似「快餐」教学,与完整的神学教育,尚有一段距离。专职的圣工人员,务必接受完整而深入的教学课程,则传道人的质量和素养,才得以改造。故此,神学教育制度,从初期的神学讲习、神学班、神学专修科到今日的神学系的演进,其成效之卓越,不但众所皆知,而且受到各方的肯定,这是前人的远虑和眼光所致,而三十余年来的神学教育,也趋于成熟。

话说回来,之所以历年来,本会愿意大量投资财力、人力,积极推动神学教育,其理由可想而知;乃是为了教会未来的发展之所需,有云:今日的神学教育即明日的教会。教势的发展纵使很重要,教会的质量也绝不可忽略,神学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未来教会的体质之良莠,如果因教势的扩展以致良牧欠缺,在毫不考虑牧者的优劣之下,采取重量不重质,而大开神学「恩门」的话,不久的将来,其恶性循环之情况,必然产生。我们赞成和支持为主作工者之心志和献身,但「回到从前」的神学训练方式和体制,值得深虑。其理由如下:

一、神学教育着重真理的承接

真理的传承和事奉的训练,都维系在神学教育的成效,平常的聚会和时段的讲习,只能片面的吸收和灵修之加强,教会切忌以此为满足。在真理的传承上,应当进一步作有系统、有层次的神学教育,不但专职人员得以由浅入深,并且容许有充裕的时间,吸收并消化本会的真理,才能肩负起真理的承先启后大任。因此,传道人切忌止于对外宣道和对内讲道,应该有真理作根基。

二、神学教育着重素质的培养

学校教育的功能,除了作知识上的教导外,就是为人处事的道德训练,所谓:「成于心而形于外」,内在德性的修养,远胜于外在知识的教育。

专职传道人,原是由社会青年舍世上工作蒙召而来,对于人格的教育,其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学识的追求。从外界世俗的生活转而过神职生活,无论是在志节的考验以及心灵的调适,都必须给予相当的时日,才能期待其基督的形象之展露;这种成于无形的教育,建立在日夜的祷告和平日内心的与主灵交,也就是所谓的「密室的交通」。因此,专职神职人员,绝对不可忽视素质的培养,有朝一日,如那蜕变的彩蝶,脱胎换骨,才有灿烂光辉的成就。

故期望相关单位,重视神学教育中素质培养的一面,能一根草一滴露,扎扎实实地作好神学教育的根基。

三、神学教育的推展

既然今日的神学和明日的教会,关系这么密切,如何作长远的推展,是当务之急:

1.从宗教教育着手

一切神学教育,由宗教教育开始。俗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神学教育,务必踏上一贯的原则,而不是单项、本位的圣工。宗教教育犹如神学教育的上游教育,更是最佳的神学基础教育,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宗教教育工作值得所有的神职人员,大力的投资和关心,确确实实地扎好青年的信仰根基,一点一滴地推动宗教教育,十年、百年之后,才真正能够养成优秀的传道和建立真教会的传统。

如果没有扎根的体认,一时为求才,以致草率更动神学教育制度,临渴掘井式的快速训练神职人员,混淆了神学教育与神学训练,不但将本会推入快餐文化之桎梏,以致神学教育的原地踏步,尤其是传道人,难免成了讲道匠,良牧永远难求,所以应该重视宗教教育的教学工作。

2.唤醒青年的觉醒

世代交替是国家社会自然的现象,今日青年的良窳,直接影响到明日国家社会的兴衰。真教会的青年,不但要在自然的更迭中,承接未来圣工的重任,而且还要能从声色的世俗生活中,抛名弃利,接受主的感召和托付,承担绵延不绝的真理道统,完成为主见证的圣任。

然而在面临青黄不接的人才荒之际,若大开「院门」,缩减教学时间,难免有传道者素质降低之虞,教会质量的恶化。职是之故,根本之道除了重视长远的宗教教育之外,就是要不断的唤起青年的自觉及使命感,接受那上头来的呼召,从而舍弃世上名利之惑,效法使徒保罗,献上珍贵的一生,为灵战,奋斗不懈,则是本会之幸!所以要在群体活动中,不断地倡导和呼吁。

结语

总而言之,明日之教会,端视今日之神学教育,本会能在完整的神学训练策略之后,建立神学教育,这是前人的眼光和主的带领。因此全面而深入的神学教育,应该是职司权责的领导者该有的体认和共识。也祈求主感动更多的有志青年,多为本会前途着想,献出宝贵的生命,一生事主不休。

(0)
上一篇 2020年8月12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2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