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约2:1-11
一、马利亚知“托”
在加利利的迦拿,有一场娶亲的筵席。席间酒用尽了,仆人将此事告诉马利亚。马利亚就转而求助于耶稣。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利亚的信仰特点在于懂得交托——遇到事情,求助于主,交托于主。当时,犹太人喝的酒一般是自己酿造的,不象现在可以随时从商店里购得。“酒用尽了”,是一件让人感到难堪的事,却因马利亚的及时交托而“柳暗花明又一村”。
哈拿也是一个懂得交托的人。她因为不能生育,受到丈夫另一个妻子的嘲笑和攻击,在愁苦无助的情况下,她来到神的殿,向神倾吐心中的愁苦,并祈求神的帮助。她将此事交托与神后,心里就充满喜乐,面上不再带有愁容。后来果然蒙神眷顾,生下了以色列民族史上的一位伟大先知——撒母耳。
作为神的儿女,我们也当将心里的忧虑、愁苦、烦恼、苦楚向神倾诉,将一切重担交托给神,而不要自己去承受(彼前3:7)。可是,在信仰生活中,我们却常犯这样一个毛病:一边将事情交托于神,求神帮助,一边却忧心忡忡——这是没有真正交托的表现。我们当学习马利亚,她对佣人们说:“他(主)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马利亚懂得交托,因此碰到困难时不会慌张,而且毫无忧虑。记住诗人的教诲:“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依靠他,他就必成全”(诗37:5)。
二、佣人们知“工”
耶稣对佣人们说:“把缸倒满水。”佣人们遵从主的吩咐,将水倒满了六口石缸。当时,犹太人打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需要一个人转动轮轴,另一个人把水提上来,倒在桶里,还需一个人将它挑回去。倒满六口石缸,最少要挑十八担的水,足见佣人们的辛苦!石缸装满水后,耶稣又对佣人们说:“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再次听从主的话,及时去做了。结果神迹出现了──水变成了酒,而且是上等的好酒!由此可见,一件神迹的诞生,不仅需要主动“工”,还需要人与主同“工”。
早在始祖时代,人就已有了与神同“工”的责任。神造了美丽的伊甸园,让亚当享用,同时也要求他“修理看守”好这个园子(创2:15)。亚当与神同“工”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为各种动物起名字(创2:19)。在与神同工方面,比撒列可算是一位模范。他很有智慧、才识,能作各种巧工(出36:1);当摩西呼召人出来为神建造会幕时,比撒列就积极响应,与神同工——造好合神心意的会幕。
我们也是神的佣人,也当懂得与神同工,神的救恩计划的实现,不仅需要神在其间施展权能与智慧,同时也需要神的儿女们与他配合同工。保罗说:“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帖后3:10)。对于神的儿女们来说,若有人不肯为神做工、与神同工,将来就不可能得到那美好的永生和公义的冠冕。
三、管筵者知“味”
管筵席的人尝了佣人们送上的酒后,对新郎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管筵席的人能察觉出眼前的酒与先前的不一样,说明他有灵敏的嗅觉与味觉。作为神的儿女,我们也当有灵敏的“味觉”──象诗人一样,能以神恩的滋味为美(诗34:8);象先知耶利米一样,能尝出神话的美味来,以致天天当饮食来享受(耶15:16)。
管筵席的人用口稍微一尝,就能辨出酒的味道来,可见他的辨别能力之强。今天,我们跟从主的人,也当懂得辨别真理的真正内涵——我们接受这个真理,到底为了什么?我们信耶稣,是为将来的永生,还是为目前的饱足与今生的福乐?“五饼二鱼”的神迹中,吃鱼、吃饼的人不少于五千人;当主被钉十字架后,他们均离主而去。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耶稣是一位能赐鱼饼给他们享用的人,他们不能认识到耶稣更是一位能赐宝贵生命与美好永生给人的主。
在这个末日世代,我们更当有属灵的敏锐识别力,去辨别万事万物,去明白神的心意,好行事为人与主的心意相符相近。主在世时,曾特别吩咐他的门徒们当认真辨别末日这个时候(路12:54-56)。这是异端泛滥,邪教兴起的时候,这是爱神爱人之心日趋冷淡的时候,这是人类骄傲自大,目中无神的时候,这是罪恶泛滥的时候……。但也是基督将要再临的时候。我们更要懂得分辨,常存一颗谨慎之心,好使我们所信的不致落空(太24:23-26;约壹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