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根据题旨的性质立大纲
一、属教训的
1、目的:使听众明白、相信、接受为目的。
2、大纲:
a.提出目的
b.贡献方法
3、举例:
例一:论重生
①为何需要重生――目的
为进入神的国(约3:3、5)
②如何重生?――方法
从水和圣灵生(约3:5)
例二:重生的洗(多3:5)
①为何要受洗?――目的
a.使罪得赦(徒2:38;22:16)
b.得救称义(可16:16;林前6:11)
c.归入基督(加3:27;罗6:3)
d.成为神子(加4:5;弗1:5-7)
②如何领洗?――方法
a.相信耶稣为救主(可16:16;徒8:36-37)
b.切实认罪悔改(徒2:38;路3:7-14)
c.要奉主耶稣的名(徒10:48;19:5)
d.要低下头(罗6:5;约19:30)
e.要在活水里,全身浸入(约3:23;徒8:38;西2:12;亚13:1)。
二、属勉励的
1、目的:使听众受感动和立志实行为目的。
2、大纲:a.提出目的
b.贡献方法
c.勉励实行
3、举例:
例一:当孝敬父母
①为何要孝敬――目的
a.为报答亲恩(提前5:4)
b.因神的命令(出20:12)
c.为得神祝福(弗6:2-3)
②如何孝敬――方法
a.尊敬父母(王上2:19;利19:32)
b.听从父母(弗6:1;得3:5)
c.奉养父母(太15:4-6;得2:2)
③逆子与孝子的比较—勉励实行
a.不孝子押沙龙受咒诅(撒下15:13-14;18:9、14-15)
b.行孝的媳妇路得蒙祝福(得1:15-18;4:9-10、13、21-22)
三、属警戒的
1、目的:使听众认错回头为目的。
2、大纲:a.指明错误
b.贡献方法
c.督促改过
3、举例:
例一:老底嘉教会受责备
①不冷不热,自满自足(启3:14-17)――指明错误。
②要买火炼的金子、白衣及眼药(启3:18)――贡献方法。
③主在门外叩门,得胜者要与主同坐宝座(启3:19-21)――以鼓励方法督促改过。
例二:严禁犯第七诫(出20:14)
①犯第七诫的必受刑罚――指明偏行此路之错误。
a.挪亚时代的人因淫乱被毁灭(创6:1-5)
b.所多玛人因淫乱被天火烧死(创19:27-28;彼后2:6-8)
c.以色列人因淫乱遭瘟疫死了二万四千人(民25:1-9)
②如何禁戒不犯?――贡献方法。
a.约束眼目(伯31:1;反例:撒下11:2)
b.不可喝酒(创19:32、35)
c.远避异性(创39:8-12)
d.禁食祈祷(路2:36-37)
③立志保守圣洁――督促守道。
a.身子是以重价买来的(林前6:19-20)
b.淫乱是亵渎主的身体(林前6:15-18)
c.须除净心里的邪念(太5:27-28)
d.约瑟因得胜诱惑,蒙神赐福(创39:7-12;41:38-43)
四、属安慰的
1、目的:使听众得着盼望和安慰为目的。
2、大纲:a.表示同情
b.指示盼望
c.提出鼓励
3、举例:
例一:保罗安慰信者的遗族(帖前4:13-18)
a.恐他们忧伤过份(13)――表示同情。
b.指示复活相见的盼望(14-17)。
c.当以天国重聚为相劝慰(18)。
例二:试炼中也要喜乐(雅1:2)
①试炼都是痛苦的――表示同情。
a.肉体患病(伯2:7-8;7:4-5)
b.财散人亡(伯1:13-19)
c.精神打击(被误解:伯22:5-9;被疏远:伯19:13-19)
②试炼带给人福气――提出鼓励。
a.使人信德得以长进(伯23:10;彼前1:7)
b.带给人更大的祝福(伯42:12;创22:16-18)
c.要相信必有主的美意(罗8:28;诗119:71)
③当靠主喜乐。
a.约伯在大试炼中仍能颂赞神(伯1:20-22)
b.保罗在狱中唱诗颂主得主开路(徒16:25-34)
c.喜乐是胜过试炼的最好方法(箴17:22;代下20:20-23)
五、属辩论的
1、目的:使听众舍弃己见,接受讲道者的主张为目的。
2、大纲:a.推翻对方的意见
b.提出真道的主张
c.加上事实的证明
3、举例:
例一:应否洗手才吃饭(太15:1-20)
①主先推翻对方牢守遗传的谬见(3-9)
②提出:“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的真理(11-12)
③举事实的证明(16-20)
例二:说方言是受灵洗的凭据
①一般的见解――对方的谬见。
a.凡信主的都有圣灵。
b.凡领洗的都有圣灵。
c.有善行的都有圣灵。
d.热心事主的都有圣灵。
②圣经的指示――真道的主张。
a.不是信主就受圣灵(徒19:1-2)
b.不是受洗就有圣灵(徒8:15-16)
c.有善行的未必已受圣灵(徒10:22、44)
d.热心事主的未必已受圣灵(太19:27;徒1:4-5)
③受圣灵必会说方言――事实的证明。
a.五旬节那日受圣灵者说出方言(徒2:1-4)
b.以说方言判断哥尼流等人受圣灵(徒10:44-46)
c.以弗所的信徒,以说方言为受圣灵的凭据(徒19:6-7)
d.现今本教会受圣灵的人都有说方言的体验。
贰、根据取材的内容立大纲
一、以人物为题材
1、只列出优点,以供听众效法。
2、只列出缺点,以警戒听众。
3、缺点和优点一并提出,使听众分辨是非,弃恶从善。
4、提出人物的事迹,阐明预表。
例一:撒该的佳范(路19:1-11)――(1)之例。
1、他的优点
a.迫切想见主耶稣(2-4)
b.欢欢喜喜的接待主(5-6)
c.在主前切实悔改(8)
2、结果
救恩临到他的家(9)
3、教训
a.当寻求主(耶29:13)
b.当接待主(约1:10-12)
当切实悔改(箴28:13)
例二:恶王伯沙撒(但5:1-31)――(2)之例
1、他的罪过(缺点)
a.向神自高(18-23)
b.污辱圣器(2-3)
c.荣耀偶像(3、23)
d.荒宴纵饮(1)
2、结果
身死国亡(30-31)
3、教训
a.向神须自卑(彼前5:6)
b.不可污辱身体(帖前4:4)
c.凡事归荣耀给主(赛48:11)
d.不可荒宴醉酒(林前6:9-10)
例三:摩西预表基督(申18:18)――(4)之例
1、摩西作百姓的救主(徒7:35-36)
预表主耶稣要作世人的救主(提前1:15;太1:21)
2、摩西为人极其谦和(民12:3)
主的心柔和谦卑(太11:29)
3、摩西为神家尽忠(来3:5)
主为设立他的尽忠(来3:2)
4、摩西最后得高举(申34:10;路9:30)
主至终升为至高(腓2:9-11)
二、以事迹为题材
1、目的:采取圣经的一段历史或一件神迹,以提出其中教训。
2、大纲:
a.叙述事迹的经过
b.检讨事迹的原因
c.查明事迹的结果
d.提出事迹的教训
例一:犹大卖主
1、经过:叙述犹大与主的关系及卖主的经过(太10:2、4;26:47-50)
2、原因:
a.因平素有贪财的恶根(约12:6)
b.受主指责仍不悔改(约13:21-27)
3、结果:
a.所得的钱用不到(太27:3-5)
b.失去了使徒的职分(徒1:16-17、20)
c.自己上吊,肚腹崩裂(徒1:18)
d.死后将受严刑(可14:20-21)
4、教训:
a.存心不可贪爱钱财(来13:5;提前6:9-10)
b.有错须及时悔改(箴28:13;路22:60-62)
例二:迦南妇人哀求主(太15:21-28)
1、经过:她为犯鬼的女儿求主,终于得主赏赐平安!
2、得平安的原因
a.她认识耶稣是救主(23)
b.她晓得依靠、哀求主(22)
c.她自觉不配、谦卑祈求(25-27)
d.她有不屈不挠的信心(28)
3、哀求主的结果
a.起初主一言不答(23-24)
b.然后故意拒绝(24-26)
c.因她的大信心终于得到平安(28)
4、留给我们的教训(求主医治之人的要件)
a.要相信耶稣为救主(太9:28-29)
b.要迫切祈求主(太7:7-8)
c.要谦卑认罪,自觉不配(代下7:14)
d.要不灰心的祈求下去(创32:26)
三、经文式讲章
由经节找出大纲,大纲的编排及次序,全部依照经文本身的内容,字句的顺序,不加更改。这种形式一般称它为“经文式讲章”(Exposition Sermon)
例一:提摩太后书4:7-8
题目: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
①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
②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
③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例二:经文――弥6:8
题目: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
①行公义
②好怜悯
③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
例三:经文――诗15:1-2
题目:谁能住在神的圣山?
①行为正直的人
②作事公义的人
③心里说实话的人
例四:经文――提前4:12
题目:当作信徒的榜样
①在言语上
②在行为上
③在爱心上
④在信心上
⑤在清洁上
例五:经文――约壹2:15-16
题目:不要爱世界上的事
①肉体的情欲
②眼目的情欲
③今生的骄傲
四、解经式讲章
根据较长的一段描述一件完整的事迹或真理的经文,从其要点或要训编成大纲,要按内容之要旨或重点,定出题目之讲章。这种形式一般称它为“解经式讲章”。
例一:经文――林前10:1-12
题目:选民的鉴戒
大纲:
①不要贪恋恶事(6)
②不要拜偶像(7)
③不要行奸淫(8)
④不要试探主(9)
⑤不要发怨言(10)
例二:经文――箴言31:10-31
题目:才德的妇人
大纲:
①殷勤做工(13、15、18、19、27)
②满有智慧(26、15、16)
③心地慈爱(2、26)
④善于教子(28)
⑤敬畏真神(30)
例三:经文――诗128:1-6
题目:敬神守道的有福
大纲:①事业顺利(1-2)
②儿女昌盛(3-4)
③家庭完满(3)
④灵性蒙福(5)
⑤在世长寿(6)
例四:经文――王下7:3-15
题目:四麻疯者报好消息
大纲:①有好消息(3-7)
②都不作声(8)
③自觉有罪(9)
④立刻去报(10-15)
例五:经文――太2:1-12
题目:真拜主的东方博士
大纲:①不计时间不怕路远(1)
②认识当敬拜的是谁(2、11)
③满心欢喜俯伏敬拜(10、11)
④带来礼物恭敬奉献(11)
⑤顺从指示不走旧路(12)
五、标题式讲章
根据讲题,以题旨为中心去考虑大纲,此法用途最为广泛,形式较多且自由。这种形式一般称它为“标题式讲章”(Topical Sermon)。兹列出几种形式如下:
1、例证式(引实例证明题目所主张的真理)
例一:行孝的必得福(弗6:2)
大纲:
①约瑟行孝得福
②犹大行孝得福
③路得行孝得福
注:在每一个实例之下面,要列出:行孝的表现与得福的内容。
例二:骄傲在败坏之先(箴16:18)
大纲:
①亚撒王因骄而败
②亚瑪谢因骄而败
③乌西雅因骄而败
注:要在每一个实例列出:骄傲的事实与败坏的内容。
例三:接待是福气(太10:40-42)
大纲:
①亚伯拉罕接待客人蒙神赐福
②撒勒法的寡妇接待先知而得福
③书念的妇人接待神人而得福
2、答覆式(对题目提出一条一条的答覆)
例一:当如何报答神恩(诗116:12)
大纲:
①不断的感谢
②尽力的奉献(金钱、时间、身心)
③显出好行为
④宣扬主救恩
例二:耶稣是谁?
大纲:
①他是救世主
②他是审判主
③他是独一真神
例三:耶稣为何受死?
大纲:
①不是因犯罪
②不是被迫死
③乃是替罪人死
例四: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徒16:30)
大纲:
①相信耶稣
②切实悔改
③领受浸礼
④领受圣灵
⑤追求圣洁
⑥爱神爱人
3、发问式:对题目以①为何?②如何?作发问。③以“比较”为结束。
例一:当亲近真神
大纲:
①“为何”须亲近神(列出理由)
②“如何”亲近真神(指示方法)
③比较(亲近神得益处,和不亲近神受灾祸之实例作个比较)
例二:当彼此相爱
大纲:
①“为何”要彼此相爱(理由)
②“如何”彼此相爱(方法)
③比较(提出相爱与不相爱的实例,让听众选择)
例三:要追求和睦
大纲:
①“为何”要追求和睦(提出理由)
②“如何”追求和睦(提示方法)
③比较(举正、反两个实例)
4、放射式:由题目的中心思想向各方面并行发挥,如一光体向着四面八方发出光芒,而以其光芒为大纲。
例一:信心的功能(参看:来11章)
大纲:
①信能使人得见未见之事
②信能使人得神喜悦
③信能使人生出勇敢
④信能使人真心奉献
⑤信能使人行出异能
⑥信能使人得蒙拯救
例二:爱是什么(林前13:4-7)
大纲:
①爱是不嫉妒
②爱是不自誇
③爱是不求己益
④爱是不轻易发怒
⑤爱是不计算人恶
⑥爱是不喜欢不义
⑦爱是凡事相信
⑧爱是凡事忍耐
例三:无法测度的主爱(弗3:18-19)
大纲:
①无限的长
②无限的阔
③无限的高
④无限的深
例四:圣灵的恩赐(林前12:4-11)
大纲:
①赐人智慧的言语
②赐人知识的语言
③赐人信心
④赐人医病的能力
⑤赐人能行异能
⑥赐人能作先知
⑦赐人能辩别诸灵
⑧赐人能说方言
⑨赐人能翻方言
5、要句式(以题目的重要字句或要义为大纲)
例一: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6)
大纲:
①何谓得救
②相信甚么
③如何受洗
例二:常常竭力多作主工(林前15:58)
大纲:
①当作主工
②常常作
③竭力作
④多多作
例三: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罗12:11)
大纲:
①要服事主
②从心里火热服事主
③常常服事主
例四:为义受苦的有福(太5:10)
大纲:
①“为义”的意思
②“受苦”的种类
③有什么“福”
例五:人生短而苦(创47:9)
大纲:
①人生很短
②人生很苦
③当怎么样
例六:耶稣是救主
大纲:
①他能救我们脱离疾病
②他能救我们脱离罪恶
③他能救我们到天国
④当赶快相信主耶稣
六、大纲的排列
本论的大纲立法,如上述数种,但讲章的结构,如果千篇一律,未免过于单调。本段介绍关于标题式讲章大纲顺序的排列法。
1.由浅而深
此法乃根据人类的了解心理作排列顺序。先从浅处渐次说到深处。比方算术,先从加减法进到乘除法,才容易明白(参看:太13:3-9,18-23;路11:5-13)。
例一:真教会只有一个
①人只有一个身体。
②人只可娶一个太太。
③教会是主的身体,他的身体只有一个。
④教会是主的妇人,他的新妇是独一的。
例二:天父必看顾你
①为父的谁不看顾他的儿女。
②天父的爱比父亲的爱更深。
③你既是天父的儿女他必看顾你。
例三:受苦与我有益
①玉不琢不成器。
②身体不锻炼不会强壮。
③信心不经苦炼不能完全。
④故当以受苦为乐。
2.由简而繁
此法是根据了解心理作排列顺序的另一方法。因有了简明的纲要作根据,而后再去探讨较繁的细目,才不至于杂乱无章。如一株大树是由干生枝,由枝生叶,如此,则虽然有千万片小叶子,亦可以整而不乱了。
例一:认识真神
①到底有没有神
②真神有几位
③真神的能力如何
④真神的德性怎样
⑤真神与人类有何关系
例二:真神的能力
①无所不知(全智)
②无所不能(全能)
③无所不在(遍在)
例三:真神的德性
①至圣
②至爱
③至公
例四:无所不知的神
①他知道我们的所行
②他知道我们的所言
③他知道我们的意念
④他是无所不知的
3.由宽而紧
这种方法是从广泛议论渐说到某一限定的主张。从那些似乎与众不十分关系的事,渐说到切身关系的事(太12:25-37)。
例一:人当敬拜的是什么?
①人比矿物伟大
②人比植物伟大
③人比动物伟大
④人比天象万物伟大(日、月、星)
⑤活人比死人强
⑥伟大的人不应该敬拜受造之物
⑦我们当拜创造天地万物之主
例二:遵行神命令的有福了
①遵行神命令的就是神的百姓。
②遵行神命令的能进入神国。
③爱神的人当遵行他的命令。
④不可与外邦人结婚是神的命令。
⑤你若爱主,且盼他祝福,就不可与外邦人结婚。
例三:你受了圣灵没有?
①以弗所的信徒信主了,却还没有受圣灵(徒19:1-2)
②撒玛利亚的门徒受浸了,一个都还没有受圣灵(徒8:14-16)。
③彼得舍去一切热心事主,仍然还未受圣灵(太19:27-29;徒1:4-5)。
④哥尼流行为好,爱心大,仍未受圣灵(徒10:1-4、22、44)。
⑤使徒以说方言为受圣灵的凭据(徒2:1-4;19:2-7;10:44-46)。
4.由近及远
这是从近处推及远处,从窄及广,步步推进的大纲。对辩证、劝勉颇能收效。
例一:祈祷的改变力
①祈祷的能力能改变自己
②祈祷的能力能改变家庭
③祈祷的能力能改变教会
④祈祷的能力能改变社会
⑤祈祷的能力能改变国家
⑥祈祷的能力能改变世界
例二:亲近神得益处
①亲近神对自己有益
②亲近神对家庭有益
③亲近神对教会有益
④亲近神对国家有益
例三:亚当犯罪
①罪使他失去乐园
②罪使他肉体受苦
③罪使他与神隔绝
④罪使他灵肉死亡
⑤一人犯罪众人遭殃
5.由淡而浓
将较弱的、较不稀奇的先提出,较强的、较稀奇的排在后面。正如有牛乳和蜜水时,要给客人先喝牛乳。
例一:全智的神
①他知道我的行为
②他知道我的言语
③他知道我的心思
例二:主耶稣救我(蒙恩见证)
①主救我脱离失眠症
②主医治我的骨癌
③主使我从棺木里出来
例三:数算主恩
①主祝我生活无缺
②主赐我美好健康
③主为救我舍弃生命
6.以事情的发展为序
这是以事情的前因后果,按着次序的先后直述出来的排列法,适合于教训性题旨的讲章,或报告式的叙述(参看:徒13:16-41)。
例一:摩西的一生
①王宫时期
②旷野时期
③献身时期
例二:出埃及入迦南
①埃及至红海
②旷野四十年
③过约但占迦南
例三:国外传道八个月
①港九一个月
②马星三个月
③印度一个月
④最后在沙巴
七、本论的充实
(一)解释经文
1.要注意前后文的关系及其意思,不可断章取义。
2.注意背景:是谁说的?向谁说的?在何时?何地?说些什么?为什么说这话?
3.解说“经句”只提出有关之点加以解说,余者不可动它。引用故事时也是一样。
4.解释认为还不甚了解时,可引例证明,或以比喻阐明之。
(二)应用(或为劝勉)
1.“例证”是仆人,在于辅助,而“应用”却是主人,随处掌管一切。
2.“应用”是把道理传讲给听众以后,促使每个听者在自己的了解上,对于生活有所改变,或有新的决志。
3.“应用”并不限在结论中出现,在任何一阶段都可以有应用。
4.善作“应用”才能使所讲的道理与听众发生关系,并知道怎样实践于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