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士师记——偏差与响应

引言

许多人对士师记的印象是由基甸、参孙……等数字英雄人物的画像组成的,而阅读士师记时,目光也往往集中在大江东去浪淘尽的风云故事中。然而,士师记除了朴犷的史传,她也有细腻如诗的一面,等待我们细细品味;也有深邃的神学蕴意,启迪我们永恒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她是我们的生活之镜,以先民的足迹指引我们的方向。

壹、背景

一、名称

士师记(sopetim)一词在希伯来文中为士师(sopet)的复数形式,意谓本卷记载众士师的故事。而士师一词原指统治者(ruler)或审判官(judge);但在士师记中,过半的士师都以拯救者的身分出现,所以许多人认为士师也具有拯救者(saviour)的意义。

二、作者

按照他勒目(Talmud)的说法,士师记的作者是撒母耳。可是,从文学批判的证据来看,十八章30节说:「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似乎暗示出士师记成书的年代当在被掳时期。若果如后者所云,则士师记的产生过程将是一连串的资料收集与编辑评注。而今,许多人对士师记的作者采保留态度。他们认为经文的抄写过程也可能导致内容的些许改变,使我们无法正确认定其作者。然而作者是谁对我们研读士师记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那并不影响她的价值。

三、年代

关于士师记的年代,历来也颇有争论。王上六章1节指出,自以色列人出埃及到所罗门王建殿共480年,但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40年、约书亚作领袖约有16年、参孙之死距扫罗登基大概有5年,扫罗及大卫各作王40年,加上所罗门王即位四年,共有145年,可见士师记最多只有335年的时间,与士师记所提迫害及平静时期年日总和的410年共有75年的差距。对此传统的解释,认为士师记里的某些事件是同时发生的,如珊迦便是在以笏拯救百姓脱离摩押人后,国中太平的80年中作士师的(士三15~四1)。从此也可看出士师其实只有区域性的影响力。

四、历史背景

士师记描述的史实,有其意义深刻的背景,是我们在阅读士师记时所必须明白的。

首先,士师记呈现出一个特定的史观,她告诉我们:神是历史的主宰;祂对人类的作为必然会有所响应──当人们遵行神的诫命就能得到神的祝福,而咒诅也必然临到悖命者的身上(申二十八)。这种被称为申命记史观的概念从众士师出场的描述便可见其大略:士师出场前都可看见「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然后「神就把他们交在某某人的手中」,接着百姓在痛苦中呼求,最后神所兴起的士师才跃然纸上。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人始终未能遵照神的旨意把原居迦南地的民族赶逐殆尽,残留的遗族,便成为选民们生活的枷锁,一方面引诱百姓偏离耶和华神,一方面也成为神惩罚百姓的工具。

士师记时已进入铁器时代,但因铁器的制造一直都掌握在北方赫人的手中,所以以色列境内普遍缺乏铁器。有人认为珊迦之所以会用赶牛棍击杀非利士人,原因即在于没有铁器可用。另外士师记也提到铁车,铁车是一种优良的防御工具,常数辆串连横阻敌人攻势,士师记第一章记载以色列人无法赶逐平原居民,便是慑于铁车的威力。以色列人在缺乏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仍能屡败敌寇,正反映出神的大能。

细心的读者或许会惊讶于以笏及底波拉时期各有80年及40年的长期太平,其实此时异族不扰动的原因,在于埃及曾二度入侵巴勒斯坦,削弱了南部诸族及北方赫人的势力,使各族无力侵袭,而使太平年限延长。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在士师时期并没有政治中心,士师的兴起也往往是地方性的,而且没有继承人,以色列各支派由间歇兴起的士师治理着,百姓到他们面前,寻求法律和政治的解决。相应于斯的,是约书亚所建立的宗教中心──示罗的景况;就圣经资料来看,一直到以利时期,它仍是以色列人的敬拜中心(撒上一3),但是我们如今确实已无法得知到底有多少以色列人仍遵照神的吩咐上示罗敬拜祂。

五、宗教背景

士师记曾多次提到迦南诸神的名字,如巴力(Baal)、亚斯他录(Ashtaroth)等。从近日出土(1946年于死海)的乌加列特泥板(Ugaritic tablets)我们可大略得知迦南人的宗教概况。迦南人的宗教是多神崇拜,诸神分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并保佑向祂们祈求的信徒。众神之长是「耶路」(E1),形式上祂具有崇高的地位,但其职分与尊荣(其至妻子)都被巴力所夺。

巴力是迦南人最重要的神;管理风雨,并赐取悦祂的人丰硕的收成。巴力与三女神──亚舍拉(Asherah,耶路的妻子,但其祭祀的石柱却出现在巴力的祭坛边)、亚拿特(Anath,巴力的姊妹,也是巴力的妻子)及亚斯他录(生育、爱情与战争的女神)的独特关系,使得

祭祀的仪式常包涵淫乱的行为,并常献人为祭;神话中也满是残酷及不道德的故事,由此可见迦南人的宗教是极端腐败的,而以色列人居然会受到这种宗教的迷惑,另人感叹不已。

六、偏差溯源

以色列人在信仰上的失败其来有自,早在摩西时代,他们便常偏离神,到了士师时期,生活安定了,信仰上的偏差更是变本加厉。信仰的根基未能深植当是偏差的主因。信仰就如撒于石上的种,日头一晒,试炼一至,就枯死败坏,偏离真神。

其次为源于经济方面的诱惑;由于应许之地中最为肥美的滨海平原始终为异族所据,使百姓认为彼处丰硕的收成与巴力崇拜有关,于是转而敬拜巴力。由于丰收的欲望渗透了以色列人的宗教行为,一种「付代价取报酬」的宗教观念也逐渐形成──这种观念其实就是巴力宗教的基本精神──「由敬拜中得着丰厚的收成」,重视仪式甚于实质,这观念曾导致米迦在立神像、迎祭司后就宣称:耶和华必赐福与我,因我有一个利未人作祭司(士十七13)。这种心态到撒母耳时期更变本加厉,为了抬约柜迎战非利士人,终于遭到战败及约柜被掳的惨祸。错误的崇拜观使以色列人无法接近真神,也导致选民信仰生活的腐化。

贰、内容提要

士师记第一章延续约书亚的叙述,记载以色列民攻城掠地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27节以后强调以色列人背弃神约未逐迦南地之族,由而引出第二章到三章六节的威严序文──它呈显出以色列人现时的毁约与将来的试炼,并明示出士师记的历史是神用以试验以色列人肯不肯遵守祂的诫命(士三4)。

第三章以后的所有纪录显示以色列人在这场试验中似乎不是很成功,于是未被灭亡的异族便成为神惩罚的工具,直到选民呼求耶和华,祂才兴起士师拯救他们脱离被辖制的苦楚。第三章到第十六章可说是反复试验的纪录。在这段期间内神共兴起十二位士师,而其中与对抗异族有关的便有七位之多,可见神对以色列民的管教相当频繁。

十七章以后记载几件悖乱的恶行,从非尼哈尚在(士二十27~28)的事实来看,这几件几乎触犯所有石版条文的卑劣行为应当发生在俄陀聂时期。而特别把它详细记录下来,似乎是作为当时以色列人信仰的脚注。

士师记也记录了两首诗歌──底波拉之歌(Songof Deborah)及关于树的寓言(the fable of thetrees),底波拉之歌以生动的方式记录了击败迦南王耶宾的故事,其中背景的描述、战争的场景、基顺河的泛滥(使铁车陷入泥淖而无法发挥功能)、敌人的败退以及敌人将领的母亲倚窗望儿的情景,都以极细腻的笔调描述出来,是希伯来诗歌的杰作。而树的寓言则借着群树立王的故事讽刺亚比米勒被立为王的卑劣行径,是相当优秀的讽喻诗。

另外,士师记也记载了三次以色列的内战,第一次是各支派聚集攻讨犯下淫乱恶行的基比亚人(便雅悯支派),并导致几乎使便雅悯支派消失的严重后果(士十九~二十一24)。第二次是亚比米勒与迦勒为了争夺王位而互相攻伐,结果两败俱伤(士九)。第三次则是以法莲人编造了一个莫须有的理由而与耶弗他争战,结果被耶弗他击败(士十二1~6)。这三次内战正印证了士师记作者为士师时期所作的总评论──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二十一25)。

当然,士师时期的选民并非全然败坏,在很多地方,仍有许多人默默遵行神的旨意,而神也确实照他们所行的赐予福分。路得的故事(约发生在基甸时代)中纯朴无伪的信仰恐怕连摩西时代都是少见的,而以利加拿一家的虔诚(撒上一1~3)证明仍有许多人遵行神的律法,并每年上示罗敬拜神(约在参孙时代)。这使我们想起,在眼前这纷扰世界,有多少人正默默高举荣耀神的名呢﹖

叁、诠释与现代意义

诠释士师记必须注意到历史文学的镜式本质──我们不仅要了解他在陈述什么,还要进一步从史实中反观自身,得着教训。因此,我们除了把握「申命记史观」在此所扮演的角色,还必须微观士师的行径,甚至投身于那个时代,来认清士师时期的真相,并反省现实的自己。

希伯来书论众士师说:「他们因着信,制伏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灭了烈火的猛势,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来十一33~34),可见新约里,士师记的核心真理便是信心。以色列人因不信而惹动神的忿怒,而士师则因着信而成为神拯救的工人。由此可知,所谓申命记史观也以信心为基础,并由此呈现出神对历史的权能。因此在诠释士师记所涵摄的真理时,必须体认到神无尽的权威与荣耀、忌邪与圣洁,并谦卑俯伏在祂的威严中。

而今,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士师记所呈现的是一个诱惑的画面,诸神披着炫人眼目的彩衣,引诱以色列人日行渐远。而如今我们所面对的,已不再是偶像的迷影,牠无形可视,无声可闻,充斥在每一个角落,激发我们心底的欲念,对尘世种种作无止尽的追求,使我们仰望的眼神逐渐投射在眼前将残的事,由热忱而冷漠、而姑息、而放弃,甚至为自己编织许多借口,作为自己逐渐失去立场的掩饰,于是信仰逐渐异化为法利赛人的仪式化崇拜,甚或衍生出付价取酬的观念,生命的天平也渐渐倾向今生的福乐,顾此失彼,给魔鬼留地步。士师记告诉我们,神对我们的行为会有所响应,忌邪的神必不喜悦偏离的脚踪。

而士师记也告诉我们,神明白人的软弱,并且愿意安慰人,做我们随时的保障──祂曾兴起士师拯救在痛苦中呼求的百姓,也必然能抚平我们的忧伤。

身处混沌纷扰浊世,犹如俯临一片苍茫虚空,神的沉默与遍在的诱惑使我们的步履摇晃;然而,当我们能抓住荣耀的盼望,持定信心时,浮云会愈扫愈清,灵性也由此日长,至终必能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

士师表

┌───┬────────┬──────┬───────────┐

│士师│对抗异族│记载经文│其他事件│

├───┼────────┼──────┼───────────┤

│俄院聂│米所波大米人│三7~三11│旦族迁徙。│

││││基比亚人的暴行与内战│

├───┼────────┼──────┼───────────┤

│以笏│摩押人│三12~三30│埃及北上对抗赫人│

├───┼────────┼──────┼───────────┤

│珊迦│击杀600非利士人│三31││

├───┼────────┼──────┼───────────┤

│底波拉│迦南人│四1~五31│埃及两度挥兵巴勒斯坦│

├───┼────────┼──────┼───────────┤

│基甸│米甸人│六1~八28│亚比米勒叛。路得。│

├───┼────────┼──────┼───────────┤

│陀拉││十1~十2││

├───┼────────┼──────┼───────────┤

│睚珥││十3~十5││

├───┼────────┼──────┼───────────┤

│耶弗他│亚扪人│十6~十二7│耶弗他与法法莲人的战争│

├───┼────────┼──────┼───────────┤

│以比赞││十二8~10││

├───┼────────┼──────┼───────────┤

│以伦││十二11~12││

├───┼────────┼──────┼───────────┤

│押顿││十二13~15││

├───┼────────┼──────┼───────────┤

│参孙│非利士人│十三1~十六31撒母耳任职

└───┴────────┴──────┴───────────┘

士师记宛如一首壮烈的史诗,在威严的序言后,紧接着便是诸士师拯救的英勇事迹。他们一方面担任审判官、执政者,一方面也担负起以色列人脱离外族辖制的责任。

(1)
上一篇 2020年8月14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