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耶利米哀歌——等候神

引言

不久前读到一段寓言故事,大意是说:在伊甸园里太平无事的时候,所有的动物都在睡觉,只有人不断向神提问题。

的确,人的特质之一在于能「问」,会怀疑,这种特质在信仰历程中尤其明显,我们不断追问生命的究竟,以及历史的意义──「赞美背后,是一连串的问号。」这是许多信徒共有的体验。

圣经中有一卷是以问号始,以问号终,然而,它不是一篇怀疑论的文章。它借着「问」来厘清自己的处境,更进一步提升「问」的层次,寻求与神的接触点,因此,顺着一连串的问号读下去,我们竟然来到一个隐隐看到盼望的终点。

它是耶利米哀歌。

壹、关于耶利米哀歌

一、标题

「耶利米哀歌」是沿袭武加大译本的副题。希伯来文圣经的标题“EKHAH”意为「哀哉」「何竟」,由于葬礼的哀歌通常都以这个字为开始,所以希腊文译本把它题为「哀歌」(Threnoi)。

二、文学形式

耶利米哀歌是以离合体诗(acrostic)写成的哀歌。

旧约时代的哀歌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描述自身遭遇的苦难,追问苦难的来源,以及抒发生命感怀为主题的感叹结尾;以色列人在追忆死者时,就会唱起这种极尽悲伤的诗歌。耶利米哀歌追悼的对象是犹大的国都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于公元前五八七年被焚毁,于是作者写了这首诗,一方面悼念故都的凄凉,一方面哀求神的怜悯。

这首哀歌是以「离合体诗」写的。前四章,每节的第一个字母按希伯来文字母顺序排列,第三章则是每三节为一组(该三节的第一个字母均相同),共有二十二组,亦依字母顺序排列;第五章虽非离合体,但是结构严谨。以这种机械化的文体写哀歌,通说认为有二种功能:节制情感,以及以「字母用尽」象征彻底悔罪。

三、作者

犹太传统认定本卷是耶利米的作品,七十士译本圣经于卷首一章一节前有一段引言说:「以色列被掳,耶路撒冷成为荒场以后,耶利米枯坐流泪,唱着这篇凭吊耶路撒冷的哀歌……」,由于这段经文不见于希伯来文圣经,故其真实性颇可存疑。不过作者无论是谁,无可否认,他与耶利米有相当多的共通点;例如,他深爱这个国家,他是耶路撒冷陷落的见证人,他有宽广的属灵眼界,以及,他事奉的路上充满了眼泪。

四、阅读建议

耶利米哀歌总结了以色列所受的苦难,也对以色列的宗教提出许多质疑;所以,具备犹太末期历史以及旧约宗教内涵的知识,对了解本卷信息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建议,可先阅读耶利米书第二、七、八、十、二十三、三十~三十一、五十二等章节,以及申命记第五至第七章,或将更能体会哀歌中深藏的悲痛。

其次,由于和合本译文年代久远,且参考之原文版本的问题,有些章节的经文翻译不甚正确,例如三19~21:

笔者建议,可参照一些新出的译本,以获得正确的经文(例如:吕振中译本、现代中文译本、思高1968年修订本)。

贰、耶利米哀歌的内容

一、第一首诗(第一章)

「耶路撒冷在困苦窘迫之时,就追想古时一切的乐境。」(一7)。

这首诗描述耶路撒冷遭难时的苦境,耶路撒冷本是冠盖云集、繁华无尽,但曾几何时,却变得残烟破垒、满目凄凉,无怪乎作者要扬声哀哭!

二、第二首诗(第二章)

「主何竟发怒,使黑云遮蔽锡安城?」(二1)。

「为什么?」目睹灾难,作者开始思索,这些灾难为何会临到?神为什么不顾惜祂昔日所钟爱的百姓?甚至连圣城、圣殿、圣节都废弃(6、7节)?在不断的思索下,作者来到神面前──「耶和华啊,求你观看!」(二20),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求神怜悯,还有别的路吗?

三、第三首诗(第三章)

「于是我说:我的光荣已然消逝,对神的希望亦已幻灭。」(三18思高译)。

对以色列人而言,什么是他们的「光荣」?就是他们所悖离的神。所以,一旦神掩面不顾,他们的光荣就消逝,也就失去了希望,这是作者最深湛的历史见解;每一个国家都有它赖以存续的理想(光荣),一旦这理想被扭曲,这国家就名存实亡。以色列赖以存续的理想就是神,如果他们离开神,怎么还能期望国泰民安呢?不信,产生堕落的欲望,最后导致良知的崩溃,于是奸邪之人大行其道,这样还能期望国祚绵长吗?

虽然如此,「黑暗中见光明」,作者从绝望中隐隐看见一丝盼望:「但是我必要追念这事,以求获得希望。」(21节思高译),二十二及二十三节是最重要的经文:

神的慈爱永无止境;祂的仁慈无穷无尽(22思高译)。

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23节和合本译)。

每早晨都是新的;神永远张开双臂迎接迷途知返的人。有了这样的盼望,苦难的意义就浮现出来了:神使世人遭遇苦难,为的是使人更加亲近神。

四、第四首诗(第四章)

「都因我众民的罪孽比所多玛的罪还大。」(四6)。

这首诗是控诉诗,将灾难归因于百姓的罪,特别是假先知与祭司,他们诱使百姓远离神,活在虚幻的平安中。

五、第五首诗(第五章)

「你竟全然弃绝我们;向我们大发烈怒?」(五22)。

这是一首悔罪诗,作者向神倾心吐意,希望神能怜悯。本诗结尾的提问,已经超越了怀疑,而进入一个全新的视野中;亦即等候神的旨意。他不再急于下判断,因为他知道神有祂美好的旨意。

叁、耶利米哀歌的现代意义

「世界变成这种样子了,我还要相信神吗?」耶利米哀歌的作者告诉我们:要耐心等候神。我们太容易放弃神了,太容易屈服在罪恶的力量下,环境一变、潮流一改,信仰就异化,神就变得陌生。耶利米哀歌告诉我们:每早晨都是新的,神的慈爱永远不会变成昨日黄花,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放弃偏执的自我、顽固的成见以及不信的恶心,来顺服神、等候神。

结语

要记得:神的爱永不改变!

(1)
上一篇 2020年8月14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