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神啊,恶人围困义人,你为何不拯救呢﹖社会公理颠倒,你为何置之不理呢﹖」这种内心的困惑所发出的质疑是每一个世代都会有的,但是要紧的是如何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若没有一个合理又圆满的答案,会令人意志消沉,或是因愤世嫉俗,而采取非常激烈的手段去解决困惑,结果可能造成两败俱伤,或是纠缠不清的事来。
哈巴谷书教导了我们如何去寻求解决困惑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教导我们,在乱世之中如何面对邪恶的挑战﹖并且向邪恶夸胜﹗「义人因信得生」是哈巴谷先知从神领受的一项宝贵信息,它足以叫人绝处逢生。保罗所传「因信称义」的真理(罗一17;加三11),是根据哈巴谷先知这句话而来的。保罗在安提阿传道时也常引用本书一章五节(徒十三41),可见保罗非常重视本书。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是因为这句话受感而立志参与宗教改革运动。
许多先知都着重「代表神对人发言」,只有哈巴谷先知是着重「代表人对神发言」,他善于与神在灵里的交通,全书有三分之二是先知与耶和华的问与答,在哈巴谷书第一章,先知面对国家的危机及神答复处理危机的方式皆深感困惑,但是他以祷告方法来处理内心的困惑,非常值得我们去尝试。第二章提及先知对神的答复尚无法完全了解时,先知又耐心祷告寻求神的教导,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使他获得宝贵的启示,就是「义人必因信得生」,此时他心中豁然开朗,疑虑全除。先知已明白,即使迦勒底人比犹太人更罪恶,但就神看来,任何不信的行为都是极大的罪恶,此时先知已知道如何面对时代危机。第三章叙述先知的祷告是由困惑至确信,他用歌颂的方式把祷告的内容表达出来,使我们看到他的信仰历程渐达高峰。因此本书堪称为人与神交通的手册。
哈巴谷书是卷十分优美的希伯来文学作品,第一、二两章是散文,第三章是诗体,调用流离歌,与诗篇第七篇同。其华丽的诗文在描述耶和华的日子及显现非常生动,尤其三章十七至十九节是这些美丽诗句的冠冕。
壹、著书及其背景
本书著者是哈巴谷先知。「哈巴谷」的意思是「拥抱」之意,他的名字与他的工作相称,他不但紧贴神的胸怀,特别蒙神恩宠,他也有悲天悯人的心肠,面对苦难的国家,他似乎以爱心拥抱正在哭泣的同胞,一面安慰受创伤的同胞:「忍耐些,别哭了﹗」一面向神倾诉心中无数的「为什么﹖」因为当时犹大国正陷于灵性低落的光景中,犹大亡国前的三位君王皆昏庸败坏;与哈巴谷先知同时期的先知耶利米也极力斥责犹大因拜偶像的罪,导致人伦道德尽失,犹大国是危在旦夕之间。本书所预言的巴比伦在当时已征服亚述(主前612年),成为极具威胁力的强国。哈巴谷先知曾预言神要藉巴比伦(迦勒底人)入侵犹大国,以惩治犹大国,此事于主前586年果真完全应验(王下二十四章)。
哈巴谷先知可能也是一位祭司,或是一个利未人,在圣殿中作歌唱者,我们可以从第三章的首尾都提及乐谱及乐器推论之。
由于哈巴谷先知知道国难已迫在眉睫,因着神向他做了信仰的重大宣示「惟义人因信得生」,使他对将至的灾祸不但做好了准备,并且持着无畏的信心,以诗歌来颂赞神,因此生活虽然困顿,但不足以消磨其坚定的心志。
哈巴谷先知是犹大国亡国前的最后一位小先知,他由质疑到确信的心路历程,对每位基督徒而言,是极其宝贵的信仰体验。
贰、本书大网
本书的主题是「义人必因信得生」。它让我们从哈巴谷先知信仰的历程中看到「义人必因信得生」的真义。今把这卷书的大纲及内容略述如下:
第一章:先知面对心中的困惑
一、先知第一次向神质问(一1~4)
(一)神为何不应允我的哀求﹖
(二)神为何不施行拯救﹖
(三)神为何使我看见了罪恶﹖
(四)神为何不理会邪恶之横行﹖
二、神第一次的回答(一5~11)
(一)神要施行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兴起迦勒底人作为惩罚犹大国的工具。
(二)神描述迦勒底人残暴的特性。
三、先知第二次向神质问(一12~17)
(一)神既是永在的,难道迦勒底真是神的工具﹖
(二)神既是圣洁的,为何容许迦勒底人肆意而行﹖
第二章:先知信仰的再确信
一、神启示义人必因信得生(二1~4)
(一)先知等候神的指示。
(二)神指示先知:
1.默示必然应验。
2.义人必因信得生。
二、神宣告迦勒底的五大危机(二4~20)
(一)骄傲的有祸了。
(二)贪财的有祸了。
(三)杀人的有祸了。
(四)醉酒的有祸了。
(五)拜偶像的有祸了。
第三章:先知因信歌颂神的伟大
一、求主复兴祂的作为(三1~2)
二、回顾神的作为(三3~7)
三、颂赞神的作为(三8~15)
四、患难中的喜乐(三16~19)
叁、内容简介
第一章开始,让我们知道哈巴谷先知是一位与神灵里契合的先知,才会有「神的默示」。但是神的作为并不是能常被人理解,因为神的意念常高过人的意念,即使是与神有深交的先知也不例外。但是神曾应许:「你求告我,我就应允你,并将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难的事指示你。」(耶三十三3),与耶利米同时期的哈巴谷先知一定知道如此的应许,因此他能坦然把心中的困惑向神倾诉。
爱国先知哈巴谷第一个质疑的问题是神为何容忍罪恶存在世上﹖为何神仍保持祂的沉默不采取行动﹖事实上,神非静默不语,当代有名泪眼汪汪的先知耶利米,不断传递神内心的伤痛及怜悯的呼唤,只是病入膏肓的犹大国,无视于先知的警告。不过,由哈巴谷先知质疑的祷告中看出,他确信唯有神兴起祂的作为,人才有回转的可能。
神当然是信实的神,祂终究为先知解了惑,神指示先知,祂要藉比犹大更罪恶的凶悍民族(迦勒底)来吞灭祂的百姓,这一点令先知更感困惑﹖在神未解惑之前,先知继续向神祷告,在祷告中他先检视神的作为曾否违背了祂的属性﹖神会有不公义吗﹖神会有不圣洁吗﹖神会有不怜悯吗﹖检视之后,让他更坚信自己所相信的神,但是神为何纵容恶人行恶﹖神一定不会如此,因此他深信再藉祷告求问神,必会真相大白。这是解决困惑的最好方法。
在第二章里,哈巴谷先知深信投靠在神的怀抱中,神必会有清晰的启示,他对神的属性既然了若指掌,使他更珍惜与神对话,聆听神的教导,诚如他所说:「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楼上观看,看耶和华对我说什么话,我可用什么话向祂诉冤﹖」他与神如胶似漆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果然神再度向他启示一项旷野的真理「惟义人因信得生」,也就是告诉他,人若认罪,回转信靠神,必得生命,否则就要丧失生命。神并且也宣告不信的迦勒底人五大危机,将导致迦勒底的灭亡,藉此让先知明白神的公义,虽然迦勒底比犹大更不义,但是在神的面前,任何不信的行为都是极大的罪,同时在这里神清晰地指出迦勒底人的罪状,由此推论,神难道会不知道犹大败坏的详情﹖神岂会置之不理﹖先知终于明白了:「惟耶和华在祂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祂面前肃静默然。」(哈二20),届时神公义的审判,将令人哑口无言,敬畏不已。先知在领受神的启示时,也由衷敬畏地说:「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象水充满洋海一般。」(哈二14)。
在第三章里,看出先知此时心情顿时开朗起来,他的祷告不再是怀疑、不平,而是谦卑恳求,以无畏的信心静待神的作为兴起,尽管国家将难以避免一场浩劫;但是思想起神在历史上种种奇妙的作为,他得到安慰与鼓励,对神充满了信心,深信神的作为有益祂的子民,因此先知说:「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
结语
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哈三17~19),多美的信心﹗的确,在黑暗的时代里,惟有义人必因信而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