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回想三十年前,在那个物资缺乏、生活简朴的社会里,食衣住行虽是粗陋,却能满足人心,使人人的生活有种「脚踏实地」的稳定感。在那样的时代里,真耶稣教会的信徒一如生活的单纯,在信仰上,他们亦是单纯地守着神所吩咐的,甘心乐意遵守奉行。
尊崇神,把最好的献给神,在简朴的社会里,是容易做到的吗﹖还是因主的羊对神有一颗敬畏爱慕的心,教会对于神的工作从不敢懈怠,故而他们愿意献上最好的,用最礼敬的态度来服事神呢﹖
社会型态是转变了,但是,神永不改变。奉献的东西增加了;那颗心却不知仍否洁白纯净﹖神要的是心灵与诚实,岂能不再三思﹗
玛拉基书是十二小先知书最后的一卷,与哈该书和撒迦利亚书有极紧密的连系,能使我们对犹太人被掳后期的历史有一点认识;因为从玛拉基的时代到耶稣基督降生,中间有四百年的历史(两约之间),真神没有默示祂的仆人写下信息。
玛拉基书是旧约圣经的总结,也是一个接驳的环。玛拉基是旧约最后的一位先知,本书以强调律法的重要,来结束以色列人在主前二千年到四百年的历史;并且预言「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预言施洗约翰的工作和基督的降临),把旧约和新约连贯起来。
玛拉基也是先知的印,印证先知信仰的真理。本书列在旧约末端,盖印认可,使读者不必置疑,相信神所启示的信息是适合每一个时代的,神的公义与慈爱永远常存。
一、历史背景
主前536年波斯王古列许以色列人归回圣地,因为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的大声疾呼,促使了所罗巴伯在主前516年完成建殿的工作,全面恢复向神敬拜,在充满喜乐的气氛中把新殿献给神,并且欢欢喜喜的守神的节期(拉六13~22)。主前457年以斯拉回国,四五年尼希米以省长的身分回国(尼二章),在以斯拉与尼希米的经济及宗教改革下,以色列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信仰也得到恢复,遵守安息日、奉献十分之一,不与异族通婚。
可惜尼希米在耶路撒冷十二年,省长任满回到波斯后,以色列人又回复先前败坏的光景。当尼希米再回到耶路撒冷时,看到百姓信仰败坏的情形,更图再次的改革,对付罪恶(尼十三6~31)。尼希米所对付的罪行,正是玛拉基所对付的罪行,看来先知和省长似乎是并肩作战的。本书中先知对信仰和道德败坏的斥责,正是今日教会所需要的信息。
二、作者简介
有许多学者认为「玛拉基」不是先知的真名。因为玛拉基(Malachi)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我的天使」或「我的使者」,这个名词是指一种职位,七十士译本把第一节译作「藉祂使者」(或天使)。本书以外,这个名字未出现于旧约其它经文中,且本书也未记载有关先知的生平或家庭背景。
假如玛拉基只是一个职称,那么本书是先知书中的特例;因为在先知书中极少是不用作者的名字作书名的,像俄巴底亚书这么短的著作,也用得了耶和华默示的作者名字为篇名,且除了名字之外,没有关于作者介绍的记载。
玛拉基(Malachi)是Malachiah(耶和华的使者)的缩写,我认为玛拉基是先知的真名,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奉神的差遣代神发言,以爱心责备当时的以色列人。
叁、著作日期
本书的成书日期可能是在尼希米再回耶路撒冷之后不久,大概主前433年后。因为尼希米记十三章所列的罪行,与玛拉基所攻击的罪行雷同。问题是一章八节的「省长」该如何解释,假若尼希米是当时的省长,书中为何不提他名字﹖按该节的语气,省长似乎是外邦人,他们对待外邦人的省长比对待自己的神更好。「省长」(pehah)是外来语,指波斯王委派治理一人个省分的首长,他们也这样称呼尼希米(尼五14),在哈该书中也用这个头衔称呼所罗巴伯(该一1、14),因此玛拉基书一章八节的省长仍有可能指尼希米。
肆、本书特色
玛拉基书的文体具备有诗的体裁,有许多节都是平行句,只是没有希伯来诗歌的特色,可以称为「高雅的散文」。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公义的神与不忠心的祭司和满了讥讽的百姓之间的对话,先知以问答对谈的方式,辩论神的慈爱与公义,责备他们的罪过。这种问答的技巧,哈巴谷先知也用过,但哈巴谷书只有问答,没有辩论。本书中有七个清晰的例子,神多次质问:「你们却说……」,然后再指责百姓的罪(一2、6~7、12~13,二14、17,三7~8、13)。
全书五十五节经文中,提到「耶和华」二十一次,「万军之耶和华」二十四次,「神」九次,「主」一次。耶和华是以色列的神,祂的名至尊至大,不仅在以色列,在以色列境界之外,也必被尊为大(一5、11)。本书中神名的尊荣与百姓对祂名的不敬,成了对比(一5~6、11~12、14,二5,三5、16,四2)。神在寻找敬畏祂的人,神对敬畏祂的人赐下恩惠荣耀,对不敬畏祂、藐视祂的人,施行审判。
本书特别强调神的慈爱与公义。神向以色列人证明祂的爱(一2),这爱是永不改变的(三7)。以色列人认为神没有爱他们(一2),将污秽的食物献在坛上,藐视神的圣名(一7、12),神要倾福给他们(二2),但他们任性悖逆,夺取神的供物不献十分之一,使神不得不咒诅他们(三8~10)。爱之深,责之切,神爱祂的百姓,所以对悖逆的人严加责备。
有义必赏,有罪必罚,是神的本性。玛拉基用许多名词,将神的公义描写发挥,神要熬炼百姓如「炼金之人的火」「漂布之人的碱」,熬炼他们像金银一样,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神(三3)。神要如「烧着的火炉」,烧尽一切狂傲行恶的(四1)。祂是「公义的日头」,光线有医治之能(四2),而且要普照大地。
本书特别提到「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要差遣先知以利亚来(四5),这个结束旧约前的预言,就是应许基督必要来到。第一次来到,有以利亚心志的施洗约翰为开路先锋(路一17),第二次再来前,有以利亚使命与能力的真教会出现,传扬福音,叫人悔改,为祂的再临预备。
伍、本书分段
引言:神对以色列人的爱(一1~5)。
一、责备
(一)祭司的不忠(一6~二9)
1.污秽圣所(一6~14)。
2.偏离正道(二1~9)。
(二)百姓的不忠(二10~16)。
1.与外邦通婚(10~12)。
2.背弃婚约(13~16)。
二、警告(二17~三18)
(一)炼净与刑罚(二17~三6)。
(二)不献十分之一的罪(三7~12)。
(三)不虔诚事奉神的罪(三13~18)。
三、预言(四1~6)
(一)末日的审判(四1~4)。
(二)以利亚的来临和工作(四5~6)。
陆、要训
一、耶和华说:「我曾爱你们」(一2)
玛拉基以「我曾爱你们」这句话,提醒以色列人思想神对他们的爱,引出神藉他传达的信息。神爱以色列人是本书的主题,神的爱永不改变且坚定不移(三6),正如父亲对儿子(一6,三6、17)。神领他们从为奴之地埃及出来,带他们进到丰富流奶与蜜的迦南地;虽然以色列人悖逆神,但神仍爱他们。「我曾爱你们」表示神的爱不只在过去,现在仍然继续下去,永不中止。
以色列人却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这句忘恩负义的质问,让我们想起人是多么容易忘记神的恩典,和祂奇妙的作为。我们当常常想念主恩(诗一○三2~5),立志报答主的爱(诗一一六12),并将主的奇妙作为传给下一代(诗七十八3~8)。
二、当虔诚敬畏神(一6~14)
神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神为祂的爱提出申辩后,期望祂的选民像儿子尊敬父亲,仆人尊敬主人一样地尊敬祂。作为得宠的儿子和仆人的以色列人,理当十分尊敬神;可悲的是他们反倒藐视神、亵渎神的名(「藐视」一词在短短的八节经文,竟出现四次),因此神责问:「尊敬我的在那里呢﹖」(6),他们却回答:「我们在何事上藐视你的名呢﹖」(6下),「耶和华的桌子是可藐视的」(7),「耶和华的桌子是污秽的,其上的食物是可藐视的。」(12),将污秽的食物献在坛上,将瘸腿、有病的拿来献给神,这种藐视神不敬虔的举动真是可恶,「这不为恶么﹗」他们对待省长岂敢这样(8),这种明知故犯的敬拜与奉献,实在罪不可宥,「这人是可咒诅的」(14)。
经上说:「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四24),形式的敬拜,是一种敷衍塞责的举动,是神所憎恶的。我们当虔诚敬畏神,以玛拉基时代的人为鉴戒。试想今日的教会,信徒参加聚会与奉献,传道人在讲台上讲的道,是否只是应付应付,敷衍了事﹖
三、祭司的本分(二1~9)
祭司是神所选立的,他们应教导百姓遵行神的律法,带领百姓虔诚敬畏神(5~7),可惜当时的祭司们对神的诫命「不听从,也不放在心上」(1~2),「偏离正道,使许多人在律法上跌倒」(8),因此神的咒诅临到他们,神要将他们与粪一同除掉(2~3)。
今日教会的领导人,应当有「真实的律法在他口中……人也当由他口中寻求律法,因为他是万军耶和华的使者。」(6~7),言行合一,听从神的诫命,将荣耀归与神的名(1~2)。
四、尊重神所定的婚姻制度(二10~16)。
神的旨意要他的选民不与外邦人通婚(申七3;书二十三12~13),神所定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创二18~24;可十6~9;玛二15)。可惜祂的选民违背了,不将神的旨意放在心里,「行一件可憎的事……娶事奉外邦神的女子为妻」(11),「以诡诈待幼年所娶的妻」(15),甚至「休妻」「以强暴待妻」,这都是神所憎恶的(16)。
「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来十三4),夫妻应当相敬如宾,相亲相爱(弗五22~33),才能蒙神的赐福。
五、悖逆犯罪的百姓不知悔改,反而责怪神看行恶的为善,喜悦恶人。「公义的神在那里呢﹖」(二17-三6)
这样的说法实在是轻慢亵渎神,非受审判不可。神不是派一个天使,或是降一个灾祸,而是亲自炼净刑罚这个顽梗悖逆的民族。
他要「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碱」熬炼人,使他们洁净像金银一样,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三2~3)。这就是神的慈爱(罗五3~5;彼前一6~7)。神的慈爱与公义是并行的,那些行邪术、犯奸淫、起假誓、亏负人工价、欺压寡妇孤儿、屈枉寄居、不敬畏神的,神都要施行审判(三5~6)。神的慈爱与公义同时彰显,祂的慈爱与公义的性格是永不改变的(三6)。
六、当纳的十分之一(三8~12)
「什一奉献」就是将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献给神,分别为圣,专为主用,可维持圣工及供给圣工人员(利未人)的生活。百姓不献十分之一,利未人各奔自己的田地,圣殿因而荒废(尼十三10),咒诅临到他们,田地遭受虫害因而欠收(11)。
玛拉基认为十分之一是「当纳的」,因此不献十分之一就是夺取神的供物。我们要知道万物是神所创造,一切都是属于神,神说:「树林中的百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因为世界和其中所充满的,都是我的。我岂吃公羊的肉呢﹖我岂喝山羊的血呢﹖你们要以感谢为祭献与神。」(诗五十10~14)。神不是要人的供物,祂所要的是人有感恩的心,奉献十分之一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创十四18~20)。
奉献十分之一的福气是,神要「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10),神要按时降下甘霖,有充足的雨量,确保农作物的丰收。神还答应:「斥责蝗虫,不容牠毁坏你们的土产。」没有虫害,有种必有收,「你们的地必成为喜乐之地」(12),人人欢呼收割。
「以此试试我」神知道有人会对祂赐福的话怀疑,伟大的神竟然允准渺小的人试验祂,这是何等的慈爱,你若不信,可以从今日开始实行十分之一,试试看。
七、事奉神是徒然的吗(三13~18)﹖
以色列人用话顶撞神,他们说:「事奉神是徒然的,遵守神所吩咐的,在万军之耶和华面前苦苦斋戒,有甚么益处呢﹖」他们以为神不监察,轻忽神的公义,「称狂傲的人为有福,行恶的人得益处,他们虽然试探神,却得脱离灾难。」(13~15)。这些充满怀疑和怨言的顶撞话,是对神的一种藐视、亵渎。
耶和华是监察一切的神(箴十五3),祂在天上「侧耳而听,且有记念册在祂面前,记录那敬畏耶和华思念祂名的人。」(16),在祂所定的日子必施行公义的审判,「将善人和恶人,事奉神和不事奉神的,分别出来。」(18)。所以事奉神绝不徒然。
保罗说:「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我们劳苦努力,正是为此。」(提前四8~10)。「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事奉神绝不徒然。
八、有关基督的预言
(一)公义的日头出现其光线有医治之能(四2)。
耶稣基督是公义的日头,祂的降临如「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要把我们的脚引到光明的路上。」(路一78~79)。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八12)。
(二)以利亚奉差遣而来(四5~6)。
「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就是末日临近以前,要差遣先知以利亚来。这个结束旧约前的预言,就是应许基督必要来到。第一次降临,有以利亚心志的施洗约翰为开路先锋(路一17),来传悔改的洗礼(可一4),叫人悔改归向神(路三7~16)。
结语
第二次再来前,有以利亚使命与能力的真教会出现,传扬福音,叫人悔改,为祂的再临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