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耶稣基督复活升天后不久,基督徒所遭受的逼迫逐渐增加,许多门徒遂散居各处,并随而把福音种子散播。于是教会建立,从耶路撒冷、犹太全地、而撒玛利亚,乃至地极。
稻麦长成,恶者之子也趁机撒下稗子,于是教会内部掺杂了不合真理的教训,也慢慢有人行事偏邪、不顺服基督,而迎合世界,于是使徒们乃时时关注、写信劝勉。这样,外部的逼迫促成福音的传播,而内部的危机则促使真道文字化,神奇妙的作为,实乃可荣可畏。
约翰福音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写成的。一般都赞同,该书成于第一世纪最后二十年间,写于以弗所教会(以弗所为使徒约翰葬身之地),是一封流传的书信(在众教会间传诵)。当时,耶路撒冷已毁,而许多犹太人仍执迷于等待弥赛亚,不肯承认基督就是那将来的王,约翰不忍见其同胞重蹈钉主十架的大错,乃从多个角度,写明耶稣是基督,是生命的君王。另一方面,初期教会成长的背景异常复杂。教会诞生时,其周围弥漫着希腊玄辩之风(参:徒十七17~18),从古波斯宗教的二元论,到埃及的太阳神崇拜,乃至于希腊、罗马的多神信仰,在当时社会中都广为流传,一般人的家中多少会有几尊神像,基督教传入这样一个地方,无怪乎极短时间内,就有不合真理的教训出现了。使徒约翰见此,遂详明介绍耶稣基督,说明耶稣就是照亮黑暗世界的光。
所以约翰总结其写书的目的:记这些事是要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约二十31)。
壹、耶稣是谁
约翰福音的核心讯息,是放在耶稣的神性位格上,阐述道成肉身的奥秘,强调信心的重要,而异于对观福音者,约翰一开始便明说耶稣是神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是照亮黑暗世界的光,并要赐给世人生命。所以,第一章可说是约翰介绍耶稣基督的大纲,兹分述之:
一、道成肉身
指明了耶稣是天上来的(三31),祂满有神的权柄,可以在地上施行审判(五27),且带着神的荣光,祂就是神(十30),所以信靠耶稣,就是信那独一的真神(十二44)。故而道成肉身指明耶稣就是神,借着基督在世的事工,我们得以与神和好,另一方面,道成肉身乃是神救恩的奥秘,为要叫我们重生得丰盛的生命。
二、光
耶稣是光。世界本是黑暗的,因为世界伏在恶者的手下,而且世人眼睛都被蒙蔽,耶稣来,为要照亮人心的黑暗,并开启我们的心眼,使信靠祂的人,得以离暗就光(参:一5、9,八12,九41)。所以耶稣是光,亦蕴含了得胜的讯息,从前我们被罪恶捆绑,而今则仰赖真光得着释放。再则,世人因行恶,故爱黑暗而恨恶光,人要就光,必须行真理,所以,光也显明了耶稣就是真理。
三、生命
耶稣就是生命,而且祂能赐人生命(参:一4,四14,五26,六51,十一26)。世界伏在罪和死的律下,所以若无基督受死赎了我们的罪,并复活救我们脱离那掌死权的魔鬼,则我们的生命将如野地的花,时候一到,就枯死败坏(参:罗五12~六14)。所以信靠耶稣,便能出死入生,因为生命的权柄属乎基督。另外,耶稣是生命,也表明了基督永存的本性,唯有祂能赐我们生命。
四、子
耶稣是子,是神子,亦是人子。希伯来书说明基督人子身分时说:「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的人。」(来二14、15)。所以,耶稣舍弃荣耀,降生为人子,完全是基于救人免于沉沦的大爱。再则,耶稣是神的儿子,因祂是神为世人预备的圣洁羔羊,借着祂的死担当了全人类的罪(来九28)。
五、道路、真理
清楚的指出,人须借着祂,才能与神和好,也因为祂是从父那里来的,这条回天家的路只有祂才知道。如果我们立志遵照祂的道理行,必从祂得永远的生命,将来可归回天家得享永生。
综合言之,耶稣乃是救主,是人类永远得救的根源,祂是神赐给世人的生命之粮,黑暗也因着这光而退去;信了祂,便能得着永远的生命。
贰、真理是什么呢
「真理是什么呢﹖」这是彼拉多对耶稣的质问,也可以说是当时犹太人对耶稣的质疑,更是全人类永久的问题。
耶稣在世时所面临的挑战来自于犹太人的宗教领袖,主要是撒都该人、法利赛人、文士及大祭司。撒都该人是希腊化犹太人的代表,所以他们的教训有很浓厚的希腊色彩,否认复活说,认为万物由聚散的原子所组成。法利赛人是律法宗教主义者,拘守律法字句。文士是会堂一系的领袖,他们在会堂里负责宗教教育,并从事注释正典的工作,但从其中却衍生许多奇怪的教训。大祭司具有政、教二重身分,他是犹太教的领袖,也在地方政治扮演重要角色,这些人虽然认识耶稣,却不知道真理是什么﹖他们笃信圣经,却忽略圣经乃是见证耶稣,所以他们无法领会那照在黑暗中的光。约翰福音却具体呈现这种情景:
1.与尼哥底母的对话中,耶稣提及「重生」,律法乃是叫人知罪,我们唯有借着水和圣灵的重生,才能离罪(三1~15)。
2.与撒玛利亚妇人谈道时,强调神是个灵,拜神的人必须用心灵与诚实(四24)而让妇人认出祂就是基督(四29)。
3.耶稣在安息日治病,阐明安息的真义,是使人得释放,享受心灵及身体的安息(五1~8)。
4.对寻求祂的群众见证生命之粮,要他们为主作工,为永生的食物劳力(六22~59)。
5.对捉拿行淫女子之众人,显然说明,律法的真正功用在于使人「知罪」,而不是用以论断别人,故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八1~11)。
6.对众人说明祂在亚伯拉罕之先,亚伯拉罕也欢喜仰望耶稣的救恩(八39~58)。
7.以羊圈及好牧人的比喻指责法利赛人是瞎眼领路的,唯蒙神光照的,才认得牧者,成为主的羊,归入祂的羊圈。
从上列记载可见,耶稣与犹太人的冲突,在于犹太人曲解律法,而当耶稣解明律法的真义时,犹太人因灵性的盲目,无法领受,甚至逼迫祂。
律法的真义是什么﹖希伯来书告诉我们:律法是将来美事的影儿。所谓将来美事,指的就是基督将自己一次献上,成为活祭,赎了众人的罪。这是因为行律法无法使人称义,唯有等到美事成就,律法的真像显明了,良心被洁净,就不再有罪了(来十)。
耶稣以自己回答了犹太人的所有疑问,也向世人指明祂即真理,唯有借着祂,才能得到永生。
叁、到世间来的先知
耶稣在世行了许多神迹,约翰福音记载有七项。神迹在耶稣的事工中表明了非常重要的讯息,当施洗约翰差人问主时,耶稣叫被差的人回报他所行的神迹(太十一2~19),因为这些神迹正向世人报告救世主的来临,祂要释放我们,并捆绑那恶者。而且,神迹也见证了耶稣是从神来的,证明耶稣有父的权柄。
肆、其它概念
一、耶稣
耶稣曾多次预言自己的死和复活,借着祂的被举,将吸引万人归主得救(二19,三14,十二32)。基督是复活初熟的果子,也是将来信徒复活的保证(林前十五20、21)。
二、圣灵
约翰福音常常提及圣灵,基督复活升天,为要保守圣徒,乃赐下保惠师,与我们同在,藉以保证不撇下我们为孤儿(十四16、18)。圣灵也要引导我们明白真理。耶稣复活后显现,对门徒吹了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之后,在五旬节,圣灵果真降下,浇灌信徒,门徒大得能力。也成为我们得天国基业的凭据。
三、洗脚
耶稣替门徒洗脚,有两重意义:
(1)典礼性的洗礼为了有分于基督。
(2)借着洗脚也教训我们彼此相爱、彼此顺服、彼此饶恕。同时也是要我们舍己从主,并谦卑服事人。
四、教会
在羊圈及好牧人的比喻中,耶稣显然指明:好牧人须善顾主羊。而约翰特别把它记录下来,旨在勉励众教会为牧者的,要牧养神的群羊,按着神的旨意照管他们,凡事作羊的榜样(彼前五1~4),甚至必要时须为羊舍命。
结语
约翰福音旨在表明,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信靠祂,便能得着生命。今日我们仍然必须时时思考主耶稣,就是那众人赖以成圣的主,以便随时为祂作美好的见证。如经上所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叫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