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哥林多前书——问题重重的教会

引言

当属神的教会在俗世诱惑、鼓荡之下,渐渐败坏、堕落,身为教会的牧养带领者,岂能不心急如焚﹖保罗眼见哥林多教会由一圣洁新妇,渐与当代社会妥协,容忍各种恶事在教会里发生;其内心之焦急、难过,屡屡可从本书中窥见。身为主的仆人、教会的牧者,保罗所写下的经卷,确实是今日信徒、传道者不可轻忽的灵修课题。

教会在这混乱的世代里,肩负着无比沉重的使命,如何集结团体之力,扭转传扬福音的恶劣环境﹖想当然应由教会本身的圣洁和谐做起。希望在研读本经卷之后,对您能有所启发。

新约全书第七卷为使徒保罗写给当时哥林多教会的数封书信之一。指导哥会信徒在实际生活上去恶从善,十分具体、详细。

由于哥城地理位置特殊,形成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上十分兴盛之状况。哥会信徒在此属世条件之下遂有舍灵趋世之势。因此保罗此书大多针对哥会当时信徒日常生活上之弊病,提出针砭之见。

我们身为末世基督徒,一面研读、一面观看世界,深觉:为了做好末世基督徒,必需详研此书,方能在实际生活上,防微杜渐,免自己与教会陷世俗旧酵,失去来世大福。

壹、历史背景

早在B.C.九世纪,荷马时代,哥城已成为希腊半岛上重要城市。在商业上、文化上、政治上都成为当地──亚该亚之中心。为希腊古文明中重要成员。又因地理特征(哥城位于希腊半岛南方伯罗奔尼撒半岛最狭窄的陆地上),自古为战略重镇,将帅攻略目标。且因商业之发达,在骄、侈、淫、逸上亦已早负盛名。

B.C.146年哥城曾被罗马人孟民氏(Mummius)所攻毁。于荒废一百年之后,由罗马皇帝犹流‧该撒(Julius Caesar)下令重建,成为当地罗马殖民地之政治中心。其财富、荣华与权势也顺势迅速恢复,甚至超越以前的盛况。

贰、当时景象

由于罗马的殖民政策,此城内除了本地人外,罗马人亦复不少;其中有不少是曾为奴隶,后获自由者。据推测,当时为奴者约占城内人口之一半。因此主仆关系为当地重要人际关系。拉丁文化气息亦十分浓厚。

另由于哥城系国际商港,外国侨民亦复不少。上古航海民族──腓尼基人是主要侨民。亡国后散居外邦的犹太人则自聚一区,并拥有犹太式之生活与信仰,此举对保罗初期之布道给予不少方便(徒十八5~8)。

在使徒时代及其前后,此地曾是半岛上最富裕之城。由于人种复杂,各式庙宇、偶像并存其中。当然,其中以当地人之亚弗洛特(Aphrodite,即爱神维纳斯)庙名闻半岛。庙内有「神女」(女祭司),专供朝拜者行淫,信徒将与神女行淫视为祭礼之一部分,堪称世界奇闻。影响所及,居民不以淫乱为罪,部分基督徒亦未能在此分别为圣,而随风行事;遂有保罗在本书上一再之指责。当时世人亦以「像哥林多」(Corinthiazesthai)一词称「性放纵」。

由于商业发达,居民十分富有,因此生活十分奢糜。加以生活优闲,当地文学、哲学亦十分发达。有为数甚多的画室与工厂,也有不少讨论修词学的学堂与研究哲学的学校。众人以归入各种思想学派为荣。此一现象也可能成为基督徒个人崇拜、分争结党、重智轻爱之诱因。

当地的希腊式思想较趋向于个人主义,重视个人才智之发展,赀财之累积及个人行动上之自主。不甘受辱,不愿容忍。也多少影响当地教会之团结。

当时哥林多教会中,信徒以非犹太人为主,其中有少数贵族或上流人物;但大多数是市井之民,不少仍是奴隶身分。教育程度差异很大,贫富差距也不小。似乎有不少是曾经堕落,也有一些是蒙神从异教邪魔中被拯救出来的人。

与今世之比较

由以上各种哥城特征可以感觉到今日我们所处之世界与哥城有甚多相似之处。兹分列对照如下:

哥城今日世界

交通中心国际交通空前发达

商业中心国际贸易时代

富裕、奢糜国民所得高、生活可比帝王

文化中心知识爆炸时代

重智轻爱重智轻爱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重权利

亚弗洛德庙有形、无形之偶像林立

以淫为祭崇尚性开放

作者保罗与哥林多

保罗归主十余年后,在安提阿工作时,蒙圣灵差派外出传道(传十三1~3),乃于主后43年左右开始到犹太以外之远东地区传道。在第二次外邦传道旅行时,蒙神以异象指示越过海峡踏上欧洲来到马其顿(徒十六9~12)。先后在腓立比、帖撒罗尼迦(今撒罗尼迦)建立教会。接着南下到希腊雅典。他虽曾在雅典布道(徒十七16~34)但效果似乎不大。因此他继续南下,到达经亚该亚南方;伯罗奔尼撒唯一的陆路孔道:哥城。这是保罗第一次与哥城之接触。

保罗在此单枪匹马开始对城民布道。起初在安息日进会当与人辩道。会堂管理员:基利司布等人因此归主(徒十八5~8)。又蒙神安排,遇见同族同业之亚居拉、百基拉夫妇,将他接回家中;一面接受福音、一面共同织造帐蓬维生,就在此时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南下参与圣工(徒十八5)。不久他们携手布道,首先向犹太同族布道,虽有斩获却遭到不信的同族的阻挠(徒十八6,12)。因此工作重心只好自会堂移向罗马籍的同灵──犹士都家中(徒十八7),续而向其它城民布道。亚波罗也在此参与圣工(24)。

保罗首次驻牧哥会约有一年半。其中曾经遭遇犹太人的控告与暴动,审判他的却是哲学家Seneca的弟兄:方伯迦流。结果方伯迦流拒绝犹太人的控告(徒十八17)。

保罗在第三次传道旅行中,曾在以弗所驻牧约三年之久。在此期中他曾不断地与哥会保持联系,因此对哥会的情况仍了如指掌;又曾差派提多、亚波罗等前往牧会,或许他本人亦曾前往探望。在此段期间保罗发觉哥会逐渐俗化,甚而劣于世俗。保罗本想亲往处理,只因分身乏术,就写了此书。

在此之前保罗似曾写过一封信给教会(林前五9),但现已佚失。在此之后保罗前往马其顿、希腊一带,也曾再到达哥城,在当地信徒──该犹家中,并写成了罗马书(林前一14;罗十六23)。

叁、本书纲要

保罗写本书的目的在纠正哥会诸异常现象。因此在本书中,保罗将十几个不同主题,靠圣灵的感动概括于属灵原则之下,再安排成「信、爱、望」合乎逻辑之顺序。运用其少时学得的哲学、文学学识,写成千古不朽名著。因此本书不但读来顺畅,条理分明;在原文中更常可见对工、押韵之优美词句。内容则更超越时空,适合于古今中外千万基督徒。若能细心查考品味,确常令人惊佩于真神安排之奇妙与作者思想、灵程、文笔之高超。

兹将本书内容归纳于下:

一、问安与感恩一1~9

二、信:

(一)论分争与羞辱

1.勉励合一一10~17

2.论真智能一18~二16

3.神的作为三1~23

4.圣工人员四1~21

三、爱:

(一)论个人的爱心与自由

1.论圣洁及两性关系

淫乱者之处理五1~13

不义之事六1~20

婚姻之道七1~40

2.论偶像及有关事物

偶像祭牲八1~13

自由的真谛九1~27

勿放纵误用自由十1~33

(二)论教会秩序,服从与合一

1.论蒙头、顺服十一1~16

2.论圣餐与合一十一17~34

3.论恩赐

属灵的事工、肢体观十二1~31

爱──最高超的恩赐十三1~13

4.聚会秩序

灵言讲道十四1~25

妇女讲道十四26~40

四、望:

(一)论复活

1.基督的复活十五1~19

2.信徒的复活十五20~49

3.不能承受天国十五50~58

五、勉励、救济十六1~9

六、勉励、问安十六10~24

结语

若再进一步深思,神为何在创世之初创造哥林多地狭﹖为何使哥城大幅发展、堕落﹖为何在哥城成立教会,发生混乱,而感动保罗写下本书﹖伟哉真神﹗大哉经纶﹗

神在创世之初已预知今日世界此等景象,为了末世圣徒能在混世中修道、脱俗,圣经中实需有一段篇幅指导末世圣徒。哥林多地狭、哥城与哥会之各种景象,岂不正是为我们末世之民所预备?他们岂不正是末世圣徒的镜鉴﹖

真神爱我们,不但差遣独生子降世救人,更动员百万人预演,又派使徒保罗写下旁白、解说,以供我们修道之借镜与鉴诫。每思及此,实令人不得不跪下大呼哈利路亚与感谢。但愿末世诸圣徒以哥城对照末世,以哥会对照今日教会,以感恩之心情详细研读本书;以免在类似之事上重蹈覆辙,得以分别为圣,顺利进入天国。

(1)
上一篇 2020年8月18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8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