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哥林多后书——宝贝放在瓦器里

引言

保罗是新约时代重要的传道工人,他从亚洲到欧洲建立了许多的教会,并且写信给在各地的教会,解决他们的问题,坚固他们的信仰。哥林多是希腊半岛上的大城,在那个繁华而罪恶的城市,保罗曾经停留了一年六个月传福音,比起其它地方停留的时间长,因为神曾应许他:「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徒十八9、10),果然保罗在哥林多建立了教会。但是哥林多教会也因其特殊的生活环境,衍生出许多问题,保罗写了前书十六章,后书十三章,解决他们信仰的问题,并且说明自己的身分,和工作中所经历的种种苦难,以及支持他的内在力量。

许多人喜欢读保罗的信,因有丰富的内容,能够让我们有判断是非的指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努力实行基督徒圣洁的生活。但是只有在哥林多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保罗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忧愁,也有失望,也有被人误会的时候;当然也有愤怒,为自己辩白,和悲伤莫名的哀叹。神忠心的使者,是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他是抱着怎么的心志服事人呢?他遇到的是如何的误会打击呢?在哥林多后书中,有着保罗最诚恳的诉说。

壹、中心信息

「我们原不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并且自己因耶稣作你们的仆人。」(四5),耶稣基督是保罗一生宣扬的主题;做众人的仆人,是他服事的态度。他所希图的不是自己的光荣,而是耶稣基督的光荣;他所努力的不是得到别人的尊敬,而是心甘情愿地做众人的仆人。他很清楚自己虽是神的使者,有着神所赐的权柄,但是所有的作为都不是要显扬自己,而是借着他这卑微的瓦器,显出在他里面那宝贝的可贵。

每一个基督徒不论在任何的岗位上,都有这样的认识,他一生的目的,就不在于追求名利,得人的尊重,而在于显扬基督的爱,为耶稣的缘故做众人的仆人。那么不论他是遭遇何种的困难,或是多大的误解,他都能始终如一,忠心不渝。

贰、段落大意

一、从神而来的安慰(第一~二章)

保罗在极大的困苦患难中,得到神的安慰,当外在环境使他觉得自己是必死无疑的时候,神的大能拯救他脱离一切的危险,因为他所依靠的是叫死人复活的神。为什么保罗要经历在苦楚中得安慰的过程呢?难道神的能力不足以使他平安无事,一帆风顺吗?因为神要借着保罗去安慰哥林多教会的人;而保罗的工作就是将从神而来的安慰,原原本本地带给哥林多教会。哥林多教会因着本身的嫉妒、纷争、淫乱受到责备(林前三,五),他们因着自己所犯的罪而忧愁,甚至有的人因受责罚以致忧愁太过,而自暴自弃。

保罗所要见证的就是:「祂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祂将来还要救我们。」(林后一10),不论苦难是由于外在的恶劣环境,或者是由于内在的过犯悖逆,耶稣基督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一个基督徒面对苦难、罪恶并不是靠自己的聪明得胜,乃是靠着神的恩惠,凭着信才站立得住(林后一24)。

二、保罗的职分和传讲的讯息(第三~六章)

保罗的职分是新约的执事,是神的使者,和神同工的(三5,六1)。他所传讲的是耶稣基督的爱,人在耶稣里成为新造的人,由罪人变成义人。保罗是在危险困难的情况之下将神的福音传给哥林多人,在他们之中建立教会;他自己并没有因为这样的身分和成就,而要求哥林多人特别的礼遇,反而在各样事上不叫人有妨碍,因为耶稣基督的缘故,用谦卑的态度,做了众人的仆人(四5)。这样的服事精神,从表面上看来并不风光,是一无所有的;但事实上,在神里面是样样都有的。另一方面,却有一些人,有着风光的外表,凭着耶路撒冷的推荐信,而质疑保罗的身分,贬低保罗的工作,迷惑哥林多教会,为利混乱神的真道。

于是保罗表示:「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四7),他把自己比喻成不起眼的瓦器,但人的眼睛所注视的正是如宝贝般的真理;人们不能用外貌来评断保罗,因为他所传讲的不是自己,乃是传讲耶稣基督。神又赐圣灵做为凭据,使保罗更加能够坦然无惧地,大胆讲论神的福音(五6)。

三、爱心的捐助(第七~九章)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就曾经提到如何筹措捐款,给在饥荒中的耶路撒冷教会(林前十六1~4)。在后书中提到这事情已经有一年了(林后八10,九2),而且哥林多教会的爱心,也激励了马其顿教会的信徒,他们虽然是在穷困的患难中,但是在这个爱心的事情上却不输给哥林多教会;反倒是富有的哥林多教会,经过假使徒的搅扰而停滞。于是保罗写信提醒他们,既有愿做的心,就当照着所拥有的能力去做成;但并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乐意,才能得到神的喜悦。也就是保罗借着哥林多教会发起的爱心,鼓励马其顿的信徒;又借着马其顿教会响应的热心,激动哥林多的信徒。使得到帮补的耶路撒冷信徒,和因着多多施舍而凡事富足的哥林多、马其顿人都能够将感谢归给神(九11)。

「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八21),保罗在处理金钱的态度上十分地谨慎,不但是在主的面前能够无愧,在人的面前也能够不被批评。所以,运送捐款的人是由教会中,得称赞、有忠心的人担任(八23)。

四、保罗的辩解(第十~十二章)

保罗因为行程有所更改,未能够如原本所预定的到哥林多教会,为此被假使徒攻击为「反复不定」(一17);因没有耶路撒冷的推荐信,而被人质疑他使徒的身分(三1);因着自己的面貌不起眼,而被人认为是「言语粗俗」,和他所写的信不相符合(十10);因着保罗从马其顿教会拿工价,而被攻击为「诡诈、用心计牢笼」哥林多人(十一9);因着没有严厉责罚犯罪的人,而被认为是没有权柄,是软弱无能的(十二10);连在给耶路撒冷爱心捐款时也被人挑不是(八20)。所以这群投机分子,千方百计地要找机会控告保罗(十一12)。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之中有许多地方都在为这些攻击做辩解。他之所以没有如期到达哥林多,是因为宽容他们,使他们当中犯罪的人能够悔改(一23),不久他还是要经过哥林多再回犹大(一16)。保罗说明他之所以没有推荐信,是因为他到哥林多的时候并没有人信耶稣,是他将耶稣基督的福音传给他们的,而保罗和哥林多教会的关系就好象父母和儿女一样(六13,十二14),推荐信根本是不需要的。他自己虽然没有外貌,但是神原本就是看内心不看外貌的,况且一个没有华丽外表的人,却有神的恩赐能宣扬神的福音,就好象「宝贝放在瓦器里」更显明神的大能(五16)。保罗在哥林多时,是以织帐棚为业(徒十八3),他并没有从那里的信徒拿工价,若有不足则是由马其顿来的弟兄用爱心补足的;他一方面是体谅哥林多教会的软弱,一方面也是要人不花钱就可以得福音的好处(林前九18)。保罗之所以没有严严地责罚犯罪的人,是因为他一再强调「神的权柄是用来造就人的,不是为了败坏人的。」(十三10,十8),若一个人有懊悔的心,就当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二8);但是对于那些不肯悔改的人,保罗仍是会用基督的权柄审判他们(十二20)。

五、勉励、问安、祝福(第十三章)

保罗在信的末章中提醒哥林多教会,他从前说过的话:「我若再来,必不宽容」,那些硬心不悔改的人,保罗要用耶稣基督的权柄严厉地待他们(十三10);对于那些自认为没有罪的人,保罗希望他们能够省察自己有没有信心,是不是努力追求做完全人(十三5、11);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是不可赦免的大罪人,因而自暴自弃的,保罗鼓励他们:「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十三5)。保罗最主要的目的,在于用神所赐的权柄来造就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因为在耶稣基督的真理面前,没有一个人能够逃离公义的审判,也没有一个罪人是耶稣的慈爱所不能拯救的。

保罗盼望他们「要喜乐,要作完全人;要圣洁,要彼此和睦。」重新回到耶稣基督的恩典中,从软弱之中刚强起来,从忧愁中得到安慰,除去污秽成为圣洁,从此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必常和哥林多教会同在。

叁、现代意义

有人说,「现代人的心是刚硬的」。的确,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法的事、淫乱的事,在生活的四周不断地上演,现今的世代比起当年的哥林多教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难道这个时代不需要耶稣基督的福音吗?像保罗一样,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深信,在我们所住的城里,有着许多神的百姓;「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十5),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面对罪恶之时的麻木,或者是那种自认为可以靠着修行,就能得到解脱的自高。

结语

其实在刚硬的另一面,现代人的内心也是脆弱的,他们用美丽的外表来掩饰内心的空虚,因为在这个映象管文化的时代中,能看得到的只有外表,而且也只有外表能够看。人们的内心是渴望得到安慰的,然而人怎有能力去安慰别人呢?真正的安慰是从神而来,而且是神借着那些饱得耶稣基督慈爱、恩惠的基督徒,传递给在他们身边的人们。这个时代需要一群如保罗的基督徒,而每一位和神同工的工人,都可以从哥林多后书之中得到那服事主、服事人的秘诀。)

(1)
上一篇 2020年8月18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8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