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保罗写帖撒罗尼迦前书,原不是为建立基督教正典,而是要向他亲爱的弟兄说些话;因此,当我们查考、研读此经卷,可先进入保罗的思维和情感,否则保罗细腻的思绪和真挚的语词,在后人看来只是无关乎己的教训和道理。此外,若先认识保罗写作的背景、风格、架构,或可避免读经时的断章取义和揣测诠释。
壹、背景
帖撒罗尼迦是罗马帝国马其顿省的首府,此地的教会是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时建立的,当时同行的同工有西拉和提摩太。保罗在特罗亚的夜间见到异象,因此定意前往马其顿传扬福音;三位工人在马其顿共停留三处,依序为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和庇哩亚,每每皆因受阻挡攻击而被迫离开。直到此次庇哩亚又遭逢犹太人的搅扰,保罗便独自前往雅典,留下提摩太和西拉牧养信徒;当提摩太前去雅典与保罗会面时,保罗因挂念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便差派提摩太回去坚固弟兄,自己又向哥林多继续迈进。经过一段时日提摩太和西拉至哥林多与保罗会合,提摩太带来信徒的好消息并一些信仰的疑惑,于是保罗提笔撰写此书信,时间大约是主后51年。
贰、内容大纲
一、问候(一1)
二、感谢和称赞(一2~10)
三、往事的记叙(二1~三13)
1.教会的建立(二1~二16)
2.提摩太带来的消息(二17~三13)
四、对基督徒生活的劝勉(四1~四12)
五、有关主再临(四13~五11)
六、一般性的劝勉(五12~五22)
七、结语、祝福(五23~五28)
叁、书中信息
一、保罗对帖撒罗尼迦教会的肯定
保罗一生建立许多教会,这些教会是他流汗、流泪甚至流血所建立的;由于他不断前往各地开拓布道,无法在一个定点长期牧养信徒,因此藉由书信间接地牧养,由书信的字里行间,可看出保罗对各间教会的观感。例如哥林多的信徒虽有恩赐,却有诸多纷争混乱,令保罗感到沉重;加拉太的信徒领受恩典,却又受迷惑而偏离,令保罗感到希奇。至于帖撒罗尼迦的信徒则令保罗有意外的喜乐,因为当初福音传到此地,果效并不理想,加上当地环境形势皆不利信仰;然而信徒却能在信、望、爱上有充足的表现,成为其它教会的榜样,这使保罗体会到神的大能,更有信心打那美仗。
二、传道人的自白
当时有人毁谤保罗,并以此迷惑信徒,因此保罗提出辩驳。保罗自言传道的动机是出于神的托付,所以不用诡诈或谄媚,也不存贪心或虚荣;保罗更进一步将自己摆在众人面前,他不利用使徒的职分受信徒供养,反而亲手作工,以免信徒受累,因此应是无可指摘的。此外他对信徒的感情,就像父母对子女,温柔地劝勉、安慰,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三、保罗与帖撒罗尼迦信徒的情谊
保罗当时受迫离开此地,但内心仍挂念着初信的弟兄,虽然自己处在患难中,却也不忘可能遭受患难的信徒,因而差派提摩太去坚固他们,当与契合的好同工分开后,保罗需独自面对未知的雅典,那充满异教的偶像和诡辩的哲士,尽管可能令他感到沉重,但他更体贴帖撒罗尼迦的信徒。直到提摩太带回好消息,令保罗雀跃振奋,看到亲爱的弟兄能刚强,自己的患难艰苦也就不以为意了。
四、对基督徒生活的劝勉
保罗首先勉励信徒远避淫行、保守圣洁,因当时环境、风气败坏,异教之风盛行;其次保罗期勉信徒要在爱心上彰显出基督。最后他劝信徒在等候主的过程中,也能努力工作生活,不要造成他人的负担。
五、有关主再来
当时有些信徒观念混淆,误以为在主来临前死去的信徒,会失去得救的机会,保罗指正他们错误的想法,先离世的人在主来临时将要复活,活着的人则将被提至空中,因此在主里的人若离世,信徒无需哀伤。
有信徒疑惑主何时再来,保罗指出那日子如贼临到,无法预知,因此若有人佯称主何时会来,不可受迷惑,重要的是儆醒谨守,切勿在安逸中沈睡、沉醉。
结语
由本书信可看见一如硬汉的使徒保罗,也有柔情的一面。保罗是一位执着的好工人,他执着于对神的忠心、对信徒的爱心,他执着使徒的职分、牧者的角色,这值得今日主的工人深思与内省,自己是否一如往昔的执着﹖
本书信的中心信息是主要再来,我们是光明之子,是属乎白昼、非幽暗的,然而在主再临前,我们是否依然仰望、依然儆醒、依然等候﹖当凡事察验,以持守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