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约在主后51至53年间,保罗与西拉来到今日称为帖撒罗尼迦(Salonic)的帖撒罗尼迦城,短短数周的布道,带来了奇妙的效果。但由于有些不信的犹太人存心阻挠,保罗等人被迫往庇哩亚,后又行至雅典。在那里保罗想念帖撒罗尼迦这些他亲自建立却无人牧养、又遭受外在迫害的信徒,于是打发提摩太去坚固和劝慰他们。提摩太带回了好消息给正在哥林多的保罗,他便写了我们见到的帖撒罗尼迦前书。不久,逼迫更甚,并有人误解了保罗在前书所提主再来的事,以致主日来到的谣言到处散布,有些信徒还停止了工作,影响教会纪律。保罗又再就当时的情况写了后书,教导信徒。
壹、本书特色
帖撒罗尼迦书信据说是最早的作品(巴斯德p309;保罗书信中只有加拉太书有可能更早),虽没有深刻的神学辩论或重大教义,但他的重要信念都在书中直接或间接出现。尤其是前书和后书的末世论,提供了我们那日子的了解与盼望。帖撒罗尼迦后书延续前书的几个主题纠正补充。保罗的称赞、责备、欢喜、失望、忠心、热忱……都呈现在书信中,给人很亲切的感受。
贰、书中信息
一、为教会感恩和祈祷(第一章)
保罗的书信总是带给人温暖,这是因为他一直以父母心肠来关爱在基督里的弟兄姊妹。帖撒罗尼迦教会在此时似乎遭遇了比前书所述更大的迫害,却显出格外坚定的信心和爱心。保罗不止感谢,更以他们为夸口(一4)。
对于这群信仰的建立来自口传及书信教导的信徒,虽处境艰难中,但支持他们坚持忠于基督的「韧性」,正是来自于对那日子的来临,永恒平安的盼望(一14),这种盼望虽不能涵盖福音的全部内容,却深入人心,安抚人想回归安息的渴望。也正是这样的盼望给了古今许多基督徒有为主受苦的勇气和力量。
为何这些人的受苦,保罗解释为「神公义的明证」﹖(一5);其实,在神的公义审判下,是有可能以苦难来使人得完全(彼前四1~2)。同时,在逼迫下,帖撒罗尼迦信徒的表现,也正是神在他们之中动工的结果,要使他们更「配得神的国」。
保罗在此举出有关审判的原则及真理,「报应那不认识神,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乍看之下似乎带了「以牙还牙」的色彩。在看这问题时,我们不要忽略「神是公义的」:有些人选择拒绝认识真理,至终就是沉沦,这是本来的「规则」──人自从犯罪后,结局是归于尘土;只有选择接受基督,与他相交的人,生命才变得尊贵起来,在主再临时,会在祂身上得荣耀。
二、纠正有关主再来的谬误思想(第二章)
帖撒罗尼迦的信徒曾因为所爱的弟兄姊妹离世而伤心,甚至担心这些人会失去主再来时进入祂居所的盼望(帖前四16)。保罗在前书中解答主来前,教会要被提,又告诉他们:主日子要像夜间贼到来一样,不可预知且迅速突然;到帖后成书时,教会逼迫加剧。有些信徒误解保罗的教训,起来传言:「主的日子现在来了」,甚至有人冒保罗的名写信传话,制造惊惶混乱。保罗在此纠正他们:现在还不是那日子。在那日子来之前,会有离道反教的事以及大罪人的出现。不法的人敌对基督、自称是神,行奇事神迹,并有人信从跟随,而在当时却被一「拦阻力量」牵制着。保罗的语气似乎在讲一些信徒所熟知的事,但现今我们对于「大罪人」或「拦阻的力量」了解不多,也不必强解成当时或后来史上的某些特定人事。
「神给他们一个生发错误的心」可能令人费解。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善恶敌对,不站在光明中的人就是站在黑暗中,神是存怜悯、等候人回转的神(彼后三9);可是对于硬颈的人,神也会任凭他们活在自己罪的结果中。
保罗把大家对主再来这件事的注意力,从「何时」和「如何」转移到「为什么」──「因为他从起初拣选了你们,叫你们因信真道,又被圣灵感动,成为圣洁,能以得救。」还有「怎么做」──「要站立得稳,凡所领受的教训……都要坚守。」(二14~15),这种不轻易被动摇,正是基督徒「韧性」的表现。
三、代祷与劝勉(第三章)
保罗不只为信徒祈祷,也请求信徒代祷「叫主的道快快行开」,求神让他们快脱离困境。「因为人不都是有信心」──保罗不是拿一个高标准来要求信徒,相反的,他也情同他们的感受。他告诉他们人会失信、会软弱,但主的膀臂是可靠的,愿坚固人,救人脱离凶恶(三2~4)。
对于主再临的偏差认识而产生的「不做工」情况,在前书已窥见一二,在这时更变本加厉。这等人不只连累信徒,还专管闲事,破坏教会纪律。保罗严厉的吩咐信徒「远离这些人」。「安静做工」是保罗一贯的教导,他自己也树立这样的模范,不仅昼夜为福音奔走,也曾以制棚为业(徒十八3)。或许有人认为「不与此等人交往」的处置太严苛了,但我们要注意到基督徒的信仰要能在这世代发生影响力,信徒的品德是个重要的因素,保罗在这样的叮咛后又马上提醒信徒仍要「待他如弟兄」,保罗出发点仍是善意,不与之交往是为教会整体秩序着想,其目的仍在于欲挽回偶而犯错的信徒。
叁、现代意义
闰八月刚过,中共是否武力犯台及各样预言的阴影仍在各宗教界和社会大众心中不断的回荡。对照帖撒罗尼迦教会当时的情景竟有相似之处,实令人感慨。面对当日教会的难题,保罗去信以主的教导指正。而我们拥有完整的圣经,又获圣灵启示该以全本圣经的真理来判断是非,不能断章取义。对于不明白之事,我们不要推测强解;对付危言耸听的言论,我们更不必给予太多的关注。重要的是,回头来反省自身的信心与行为是否有「与所蒙的恩相称」﹖帖撒罗尼迦信徒的表现令保罗感谢神,而我们所行的,是不是也让主愿意我们在那日子真来到之时,与祂同得荣耀﹖
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徒在当日所遇到的信仰迫害,也许不再是今日的基督徒会面临的,但由于基督徒选择了「跟随主」而非顺从世界的轻松路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勇气与智能「逆向行驶」,需要无视于世界的一般标准与批评,甚至偶尔会因行善而受苦、因持守信仰原则而承担压力。帖撒罗尼迦书信特别题到的有关主再临的信息,反映当时的教会处境,同时也是再次带给信徒提醒与盼望:「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前四17),那永远的安慰、美好的祝福将能助人不屈从来自世界任何形式的逼迫,表现出基督徒生命的韧性。定睛仰望主,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不论平时或经历危机时,都不断地这样思想,也求主帮助我们面对这样复杂混乱的世界。
另一方面,虽然主的日子更近了,信徒不该因此消极地面对生活,而是在积极的传出福音的同时,要时时留意自己在不信的人面前有没有资格成为神的见证。「亲手作工」是「每个人」──不只针对已成为基督徒的人──的本分,就像环保工作是生为地球每一分子的基本责任一般。对神国有所盼望的我们,为了主的缘故更要积极面对生活,尽心地将神托付在我们身上的各种角色──不论在家庭、在工作岗位、在社区、在国家社会──的任务完成。因为各人日常生活的行径是最好的见证,不信的人能从做光做盐的基督徒身上看出有神的同在,而一个基督徒在他的环境得到人们的信赖时,他才有他的影响力,更能带给人清新的观念及传播福音信息。
结语
这个世代的混乱,不法之事的增加,天国路难行,是相当明显的。但是我们靠主坚固的应许,遵行祂的吩咐,尽每一分力量爱神爱人。但愿立志跟随主的人,都能在那日感谢赞美:「我们经过水火,你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求主耶和华加给我们力量,使我们所行所想的,都蒙悦纳,如同当日信徒使保罗感到喜乐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