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今年二十七岁,是为尽职的公务员,尚未结婚。“真的没有女朋友?那我来帮你介绍。”每遇热心的同事、朋友提起“介绍女友”,他都拒绝。倒不是因为自命不凡,择偶的条件苛刻,乃因他是天国的子民,不能违背神的命令与未信主的人通婚,更不愿随世俗—自由交友、恋爱而结婚。他相信神的配合,愿静候神的安排,藉着长执、传道或婚姻介绍委员把自己的另一半带到面前来。
他过去在校时,能摆脱一位大胆的女同学的纠缠;如今在工作岗位上,又不被人情攻势所动摇。决心始终坚持坚若磐石,绝非由于他是个天生的“冷血动物”,也非具有贴士心肠,不解风情;就其原因,是受他么叔的影所致。他以么叔的遭遇所鉴戒,在潜意识里,时时提高警觉,免得重蹈覆辙。
么叔只大他四岁,从小跟他一起长大、让着他,叔侄俩感情异常亲密。么叔学业优秀,在圣工上也绝不后人,为人诚恳,且活泼风趣;守道非常敬爱他,在各方面都以他为榜样。
守道记得在他高一那年,有一天么叔带一位女孩子回家,向祖父母介绍:她名叫赵晓君,是大学的同学。祖母招待她吃饭,也陪她聊天。但等她回去后,把么叔叫到一边,告诫他不可单独与女同学交往;因为我们是基督徒,与一位女孩子走在马路上,不但容易遭受议论,被初级班的学生看到了,实在也不好交代(当时么叔正担任初级班教员)。守道看见么叔露出一脸的不耐烦,对祖母说:“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自己会约束自己,不会做出对不起神的事来。”
自此以后,么叔没有再带女友回来过;但在外是否继续来往,就不得而知了。知道他大学毕业的前夕,全家显得喜气洋洋,晚饭后祖母突然宣布一则喜讯:她已请徐师傅物色了一位很合适的姐妹,等么叔服完兵役后,就安排他就相亲。么叔把脸一沉,没好气地说:“妈,请您不要多费心思。结婚的对象,我早就决定好了。”真是如同晴天霹雳,家人惊讶的眼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么叔的脸上。在祖父母的盘问下,么叔道出了真情;他隐瞒着家人与赵晓君继续来往;两个人私自山盟海誓,等他服完兵役,找到工作就结婚。顷刻间,弥漫在屋里的喜气化成愁云。“亏你还当什么宗教教员,听了二十几年的道理,听到哪里去了?教会里有那么多好女孩,你偏偏找一个未信主的人!唉,枉费!枉费……”祖父气得脸色发白,气呼呼地,话说不下去。祖母赶紧打圆场,说:“既然是这样,你要引导她来信主。”么叔想解释,守道的父亲(么叔的大哥)阻止他说话,劝祖父先回房休息。
待祖母陪祖祖母离开后,父亲迫不及待地与么叔讨论这个问题来。“信仰不同的人,许多观念也各异。婚后在日常生活上,因观念与思想无法互相沟通,而时时会发生摩擦,产生问题,你知道吗?”父亲说。
“我相信感情是婚姻生活的基本条件;只要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其他都是次要问题。我和晓军因为感情极深,所以与她交往了几年,从来没有因宗教思想各异,而发生过什么问题。”么叔不同意父亲的看法。
“那是因为你们还没有结婚。婚前只不过是朋友,没有生活在一起,见面时为了讨对方的欢心,彼此客客气气,自然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但是婚后可不同咯……”“大哥!”么叔打断父亲的话,“对于她的信仰问题,我曾经努力过。虽然到目前为止,她还不肯接受,但相信婚后她一定会接受我的神为她的神。”
“这是冒险的行为,万一她不愿意呢?再说,娶未信者不能在会堂举行婚礼,你知道吧?”父亲问。么叔点点头,说:“这虽然是最遗憾的事,可是我们感情已深,现在我的心除了她外,容纳不下任何女孩。我若不娶她,难道可以随便娶一个位毫无感情的姐妹,我怎能……”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祖母不知何时悄悄地进来了。“当你考上大学的时候,我怎么对你说的,还记得吗?”么叔低下头。祖母脸上那忧愁苦闷的表情,实在让见者心酸。她以低沉的声调说:“我记得曾经这样告诉你:‘玫瑰花虽然鲜艳夺目,但不如一朵清新幽美的百合花;当你被它的艳丽所迷惑,情不自禁的伸手去摘它,你的手定被刺伤。主内的女孩子,纯洁无华,像百合花;未信主的女孩子美丽动人,像玫瑰花。你要约束己心,不要被外面的女孩子所迷惑喔……’”祖母叹口气,接着说:“记得当时你还嫌我多心,说你功课繁忙,还要做教会里的圣工,哪来的心情去欣赏女孩子,没想到……”祖母凝视着地板,似乎在绝望中寻找良策。么叔以哀求的口吻说:“妈,不要再谈下去好不好?婚姻与信仰明明是两回事,为什么一定要混为一谈?好像我娶了晓君,就会放弃信仰似的。其实和未信主的女孩结婚可以多引到一个人来信主,有什么不好呢?妈,我敢保证,结婚后我的信仰不但不退步,反而要更热心服侍主,求主感动晓君早一天来归主!”
“但愿如此。”祖母表情凝重地说:“不过只是你的如意算盘。一个从小就在主的恩翅下长大的青年,因为娶未信主德尔女孩为妻,不能在神的面前举行婚礼,也无法接受长执的按手祝福,谁能保证神一定会祝福他的婚姻?”祖母喃喃地说到这里,无力地站起来,默默地走出去。么叔望着祖母肩膀的背影,以双手抱着头出神。守道想安慰么叔,但不知该说些什么。父亲拍拍么叔的肩膀说:“多祷告,求神开路。”
两年后么叔与晓君结婚了。在他们结婚的前几天,守道听到祖母在房里的祷告声,想跟祖母一起祷告,便悄悄地推进房门。祖母突然转悟性祷告,情辞迫切地求告主说:“主啊!儿女是你所赐的产业;我是不尽责的坏管家,没有把你所赐的产业看管好。现在我的么儿预违背你的命令,要与未信主的女子结婚;这都是我的过错,因为我没有把它管较好。求你赦免他,把一切责罚归在我身上。主啊,求你赦免我的么儿……”
哦!多伟大慈祥的母亲!守道感动地泪流满面。他不愿让祖母发现自己的闯入,因此轻轻地关门走开了。祖母哀伤的祈祷声烙印在他的脑海中,恳切的祈祷词深深地刻在他的心版上。
么叔结婚后,另组小家庭,搬出去住了。祖父母很关心么婶的信仰,时时劝告她多参加聚会,亲近主。么叔是为孝子,每星期一定回来探望老人家。一年过去了,么婶仍然未信主。么叔说,常为信仰问题,小两口闹得很不愉快。两年后,么婶流产了。么叔承认是神在惩罚他,但也许是神的美意,藉此让硬心的太太晓得依靠神。
自从么叔结婚以后,叔侄俩促膝畅谈的机会大为减少了。有一天,么叔找守道谈结婚两年来的感受。他说:“你是聪明人,相信你不会重蹈我的覆辙。”祖母祷告的情景,又清晰地浮现在守道的眼前。“我完完全全地错了!我无脸见主,在她接受救主前,我除了奉献金钱外,什么圣工都没资格做。最惭愧的是连奉献都必须瞒着她,否则她会吵得令我吃不消!最苦恼的是过年或她娘家有喜事丧事的时候,不陪她回娘家,就说我看不起她,不给她面子;陪她去呢,准会吃到祭过偶像的东西。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事,一切都怪我自己无知、人性。”么叔黯淡的眼神流露着深沉的悔意。守道默默地注视么叔,不敢搭腔。么叔轻咬着下唇,沉默一会儿,接下去说:“结婚两年来,我体会打很多事,也成熟多了。以前我相信爱情是神圣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天经地义的美事。记得过了二十岁的生日以后,我常觉得心灵空虚,渴望异性的关怀与慰藉。就在这个时侯,系里的晓君吸引了我,我们就很自然地交七朋友来。当时我相信爱情是影响与婚姻影响不了信仰;可是现在才知道,当时的想法完全错了!
首先来谈谈当时的心灵空虚是从何而来。现在冷静地自我分析,这都是受了恋爱小说与爱情电影的影响;另一方面看到同学们都一对对的进进出出,我难耐心灵的寂寞,就这样浑浑噩噩地掉进魔鬼所布下的陷阱里。现在我清醒了。可以明白地指出:当男生的生理成熟后,他对女孩子自然会产生一种吸引力,这是自然的现象。但是结婚前心灵的空虚是出于魔鬼;想找异性来往填满空虚是它的授意;采取行动,谈起恋爱是中了它的诡计。对魔鬼来说,引诱青年离道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在感情方面下手。不过我还得感谢神,他保守我,是我能克制自己,一直到结婚那天都保持着清白。我从大二开始,和晓君恋爱了五年才结婚。当时我觉得自己活得最充实,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欢乐;但现在回想那五年的时光,我到底得到了些什么?假如在那段时间没有谈恋爱,是否算一种损失?”么叔给守道谜样的一瞥,嘴角露出不自然的笑。“
在大四那年,有一天我在晓君的家,偶然发现她的家属有不良的遗传基因。当时我感到非常的困惑,曾经痛苦的挣扎了一阵子,理智告诉我不该与她结婚;但感情不许我这样做,同时更不忍心拒绝她;于是兀自装着不知情,至今也没告诉你祖母。”么叔自嘲着,对当时的处境做个比喻说:“我好比个上了烟瘾的人,明知抽烟对身体有害处,但一支支一支的吸去,因为吸一支立觉神清气爽。不吸呢?精神烦躁,坐立不安,不得不再点上一支,吞云吐雾。自我安慰着:患胃癌,那到底是遥远之未来的事。无论如何目前我绝对少不了香烟。一个人完全被“烟”控制着,失去自由,无能自主,当仍然心甘情愿地听它摆布。爱情的魔力也是如此。”么叔喝口茶,思索了一会儿,接着说:“现在检讨五年的恋爱过程中,为了约会、共游、写信等花费的精神与时间,以及为避免被别人发觉我们的交往所费的心思无法估计。现在我常常想,假如当时没有谈恋爱,我可以利用那些时间与精神,在学业上更充实自己,在研究圣经上面,也可以下更大的功夫。现在觉得自己愚不可及!浪费时光,浪费精神,错过了许多圣工的几乎,这个损失何其大!”么叔说得有点激动。“照理说,我们恋爱了五年,好不容易才结合,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很甜蜜、美满才对,可是事实不然。这是我觉得很意外,且常纳闷的问题。也许因为彼此太熟悉了,所以反而没有那股新鲜与兴奋的感觉吧!”么叔这些肺腑之言,守道把它名刻在心坎里。
有一天母亲告诉守道说,王传道来提亲。守道望着母亲,祖母祷告的情景,摹地闪现过脑海际;心里感谢神保守自己,在婚姻的事上不让母亲伤心。于是母子俩高高兴兴地商讨他的婚事。“新娘子是你要娶的,要你中意才行哪!”母亲笑着说。守道回敬母亲,说出心里的话,“娶进来的媳妇要永远成为我们的一员,所以爸爸妈妈都中意的,我才敢娶。”
“有些青年认为由主内同灵介绍,父母都同意才结婚,这与古代‘凭媒妁之言,奉父母之命结婚’并没有两样,太不合理。其实我们不是‘奉父母之命’,乃是神藉着介绍人配合婚姻,父母与儿女的都顺从神的配合。介绍人所提出的对象很多,我们要怎样才知道哪一位是神配合的另一半?通常都是多祷告,心里觉得平安与喜乐,而且双方都进行得很顺利,就可以认为是神所配合的人。”想不到母亲对儿女的婚姻问题有这么多的心得。
守道说:“我反对只见一面,看外貌长得不错,也不打听一下,马上就订婚;因为神我们服从,并没有要求我们要盲从。相亲以后,应该有一段时间的交往、沟通观察与慎重的考虑才决定。至于我们门当户对的问题不必考虑,因为介绍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斟酌后才介绍的。还有,志趣相投与否不也重要,只要在信仰的虔诚上能够志同道合就行了;因为白天各为衣食住行忙,晚上双双的到教会敬拜神,这种志趣的相投才是最完美的。”母亲点点头,她突然间一句:“你对外表的看法如何?”
“妈,我的想法不知对不对?我认为每一个人的外表都是神的杰作;神认为好的,我们不应该嫌他不好;因此我想外表的美丑并不重要。与人相亲后,我主张观察、考虑一段时间,只要是为了了解她的内在美。”母亲听了,满意地微笑,再问:“你对感情问题的看法怎样?”
“我认为恋爱结婚的人,是先有了感情才结婚。他们自以为有感情的基础,加上彼此有彻底的了解,这门婚姻一定会美满。其实冷眼旁观热恋中的情人,像害了热病一样,头热昏昏,视野茫茫,把对方的弱点全看成有点;在这种情况之下,到底彼此“了解”多少了?天晓得!等到婚后热度退却,脑子清醒以后,才知下错了棋,但已经太迟了。‘后悔’的滋味是痛苦的呀!”守道滔滔不绝地越说越起劲,“教会婚姻制度的有点,是由介绍人挑选各方面的都很合适的人,替他们介绍。这时因为彼此都还没有感情,所以能以冷静的态度互相观察,更可以出动大批人马;父母、弟兄姐妹、亲戚、朋友、主内同灵等,有各方面打听调查对方的优缺点,及家庭情况,再藉着祷告求神指示才决定。如此由众人共同商讨,慎重选择之下订下来的婚姻,才是理智又万全的。教会里有些青年都不同意我的看法,他们认为与一位完全没有感情基础的人结婚,是冒险的行为;万一婚后不能快活度日,怎么办?可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后天培养出来的;由认识、接触、了解而慢慢产生感情来。这样,婚前培养的感情,与婚后培养的感情有什么不同?我是学建筑的人,就那建筑大楼来做个比喻吧:这样经过冷静的选择,而婚后才培养出来的感情基础;好比优秀的建筑师,先勘察地质,挖好地基,再一步一步小心地照设计图去施工;如此完成的大楼,耐火耐震,不怕风雨,坚固异常,绝对经得起考验。”
母亲眯着眼睛,静听守道的宏论,乐得合不上拢嘴,连连说“感谢主!”于是母子俩跪在神的面前,同心祷告,求助引领、祝福守道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