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家庭的大喜事

“新娘子来了!”“你看,新娘子好漂亮哦!”小朋友张开掉了大门牙的小嘴兴奋地笑着,叫着。平时整洁庄严的礼拜堂,今天多添了一分喜气,显得热闹异常。大家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小朋友们的老师——王大哥有伴郎陪着,随着结婚进行曲的节拍,一步步踏进结婚礼堂,脸上充满着幸福与满足的光辉……

婚礼简单隆重,在众同灵的祝福歌声中结束了。新浪挽着新娘步出礼堂。小朋友们分享着喜糖。送走了一对新人后,还意犹未尽地互相谈论着:“今天王大哥跟平常都不一样,差点认不出他来呢!”“老师说,要和主内的人结婚,才能会会堂里举行婚礼。”“妈妈说,我们长大以后,不可以跟不信主的人结婚,因为这是神的命令。”今天的这场婚礼在小朋友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更重要的,‘应在主内通婚’的观念同时建立起来了。

在一个属灵的大家庭里,结婚是不属于个人的小事,是与教会的兴衰息息相关的大事。唯遗憾的是许多青年并不重视此问题,认为在会堂举行婚礼与否,只不过是形式上的问题而,与婚后的幸福无关。他们忽略了婚姻的由来,婚姻既然是神为人所设立的(可十6-8),那么两位男女同灵在神的面前结为夫妻是天经地义的事;神既然禁止我们与不信的通婚(林后六14,林前七39),那么不要为自己找出任何抗命的理由,单纯地顺命的人有福了。

许多姐妹有三个女儿,长女与次女都嫁主内的青年,但两个女儿似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祝福”,因为两个女婿都从具基督徒之名,其所作所为,败坏主的圣名有余,找不出一丝基督徒的影子。这两个可怜的女儿,饱受折磨与虐待,痛苦的生活使他们度日如年。转眼间三女已到了婚龄了,现在许多姐妹再也不反对三女嫁给未信主者了。因为两个女婿的表现叫她太伤心了,使他对“应该主内通婚”的信念整个都动摇。

我们所敬拜的神是真的,教会是真的,道理也是真的,但是信徒不一定全是真的。在属灵的大家庭里面,难免有些假信徒,不过这毕竟是少数。许姐妹的女儿所嫁的丈夫,就是这种假信徒。我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怎么那么凑巧,两个女儿都遭遇到同样的不幸!也难怪许姐妹会心灰意冷了。但是因两个主内的女婿都不好,就赞成三女嫁给信仰不同的人,实在有商榷的余地。因为大女婿和二女婿都不好,也不可能就此断定三女婿也一定是个假信徒吧?再说,“在会外所找到的女婿,一定会比主内的女婿好。”这种假定未免太冒险吧?谁能保证三女所嫁的未信者,他的德行一定会强过那两位女婿呢?也许许姐妹认为老大与老二去受苦一辈子,现在痛定思痛,不应该让三女重蹈覆辙,该让三女以世俗的方法,去自由恋爱。经过明智的选择,婚前就互相有深刻的了解,婚后才会过着美满的生活。但是假如经过自幼恋爱才结婚的就能够保证美满幸福,那么实行恋爱结婚的欧美国家,其离婚率就不应该年年增高;我国社会上也不会产生各种俗语。过去有人说:“十个媒人九个挨骂”,现在则说:“十对夫妻七对怨偶”,也就是说,不管过去的旧式婚姻,或是现今的新式婚姻,能够真正恩恩爱爱过日子的夫妻非常少。

相较之下,在教会内细心观察每个信徒的家庭生活,岂非绝大多数的夫妻都是因为可以互相信赖,不必多心自己的配偶会不贞;加上道理的熏陶,万事有主的可依靠,在最大的“安全感”之下,彼此尊重,互相体贴,而过着幸福的生活吗?每一个信徒的家庭,就是属灵的大家庭里面的小家庭,我们不妨把眼光放远大一些,不要因小家庭里面的少许失败的例子,就否认大家庭里面的许许多多成功的例子,而轻易地否决掉主内通婚的义务与价值。许太太若是明白道理的人,他就应该教女儿吃丈夫的亏不要鸣冤,夫妻既然是一体的,就不必计较得那么清楚,因为“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箴十12)。用伟大的“同灵爱”去爱她灵性软弱、不明是非的丈夫,多为他祷告,以一味的奉献与爱心去感化他,则相信他必有回心转意的一天。虽然丈夫不好,但是她的信仰不被束缚,她有参加聚会、遵守安息日的自由,可以光明正大的享受培养儿女信仰的权利。她站在神的面前永远是问心无愧,能够抬起头来走天国路,这不就是幸福吗?

许姐妹想:三女若是嫁给未信者,说不定可以带给女儿更多的物质享受,女婿会对女儿体贴多情,至于女婿的信仰嘛,以后才慢慢的引导他来归主就行了。这些都是许姐妹在幻想中所打的如意算盘,我想假如她多参加教会的访问工作,切实的去了解嫁未信者的姐妹们的生活情形,相信她会醒悟过来的。松山教会关心嫁到未信者家庭姐妹的信仰,每打听有姐妹与未信者通婚,嫁到松山地区来。就主动去访问她,因为她们绝少主动到教会来。下面是访问她们的实际情形:

1、甲姐妹婚前是非常虔诚热心的信徒,当她考虑嫁到船员丈夫的的时候,她自信丈夫一年到头在海上,在家的日子不多,不会干涉她到教会。但现在教会按时去访问,却连灵恩会时都请不来,丈夫终年在海上,她却说去教会丈夫会不高兴;她在家不再祷告了,因为两个还没有上幼稚园的幼儿笑她祷告的样子好笑,她已经与主疏远的几乎不认识主了。

2、乙姐妹每次我们去访问她,总是显出一脸的困惑。她是职业妇女,在外地工作,要星期日去访问才能见到她。不信的公婆、丈夫都会请我们进去坐,但请的很勉强。她说在工作地点会找时间到当地教会去守安息日,松山教会已成立四年了,她的夫家离教会只有走路约十分钟的路程,但她到目前为止,连一次都没有来过松山教会。

3、丙姐妹的情形最叫人纳闷!公婆与丈夫都不干涉她的信仰,是她自己忘记主恩主爱。富裕的生活环境是她自大,认为今天的幸福全是丈夫赚的“钱”带给他的,与主何干?每次请她来教会,她都满口答应,但从表情上我可以读到她的心声:“你们最好不要常来打扰我!”

4、丁姐妹偶尔会带宾宾来参加安息日的聚会,也晓得奉献。但看到她在家所穿的曝露服装,及与她的职业(教师)既不相称的脸部浓妆和鲜红的长指甲,想到她婚前朴素的装扮,我就禁不住吐出一口无声的叹息:“为了抓住不信的丈夫之心,真是用心良苦!”

5、有一次我们所要找的戊姐妹不在,她那不信的嫂嫂知道了我们的来意后,把公寓的门只开了一条缝,还深恐我们会进去似的,用她的身体堵住门缝,三言两语就“碰!”的一声下逐客令了。我与同行的姐妹相视而笑。在这文明的社会里,像这么不礼貌的举动实例不多见,我以为她是文盲呢,但后来才知道她居然是大学毕业生。不过我们当然可以了解,她以这种恶劣的态度所拒绝的并不是我们这两个陌生人,而是主耶稣。

6、星期日访问己姐妹,这不知己是第几次了,但还是无法见到她。问她那看家的三个念初、高中的子女,总是回答说:到工厂加班去了。我问他们:“你们相信主耶稣吗”三个人齐摇头,“你们小时候不是都受过洗礼吗?”“我也不知道!”三个人半大不小的孩子户做鬼脸,接着一阵痴笑。在孩子小时候,己姐妹为了使体弱多病的幼儿在主的爱翼下平安长大,带他们接受洗礼归主,也常带着三个幼儿到教会去敬拜神。孩子渐渐长大了,神保佑他们个个见状如牛,己姐妹就再也不那么迫切的需要神了。加上不信的丈夫以功课要紧为由禁止孩子上教会,从此这一家人的信仰就开始走下坡路。现在她所担心的已不再是孩子的健康,乃是日益加重的学费。只靠丈夫的收入恐怕无法让孩子们都将诶手高等教育,于是她开始到工厂去做工。白天做了一整天的工,晚上处理家事不能上教会;安息日也要做工,无法受安息日;星期日加班可以得到加班费……她年头到年尾都忙,忙,忙!哪还有余力顾及子女的信仰?“你这种牺牲是不值得。”常有人如此警告她,但遗憾的是她不相信。

这些只是较代表性的例子。嫁到未信主家庭去的姐妹们所遭遇到的情况当然不止这几样。访问这些姐妹的家庭,成为“不受欢迎的客人”,是苦差事,但是教会既然须负起牧养的责任,我们也不敢埋怨与未信者通婚的姐妹把最不好的结果抛给我们。教会还是不断地为她们祷告,并且按时访问。

有一天心血来潮,我做了一次嫁给未信丈夫的,我儿时的游伴,其婚后信仰的追踪调查统计。他们全都结婚二十年以上,其结果如下:

被调查之姐妹共统计十三人

婚后丈夫信主者:0人

子女岁随母信者:五人

子女至今不信者:五人

本身失去信仰者:三人

虽然这只是极少数的统计,但从这些统计数字中,我们可以明白几点事:

1、想在婚后感化丈夫来信主,很难。

2、本身的信仰坚强,常为子女的信仰祷告,并从小带领子女敬拜神,子女都会成为主的门徒。

3、本身的信仰不够坚固的,没有能力引导子女来归主。

4、爱丈夫过于爱主的,会丧失灵命。

反过来观看在主内通婚的姐妹们,全部都至今仍然全家信主。

这两种强烈的对比,清楚地告诉我们与未信者通婚,绝不会强过在主内通婚。且结婚不是个人的喜事,而是整个属灵大家庭的大喜事。愿主内的青年都在主内通婚,而让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世世代代的子孙都在主内茁壮,使属灵的大家庭日益兴旺!

(1)
上一篇 2020年8月21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2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