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亲情与爱情
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认为子女长大成人后,帮助他们成家的是父母的责任。当女儿要出嫁时,母亲的心情是悲喜交加:喜的是完成了责任的欣慰感;悲的是女儿从此离开自己。当儿子娶媳妇时,虽然全家上上下下弄的喜气洋洋,但是母亲却不能因将要成为婆婆而感到欣喜若狂,她总是无法抹掉心里的一股不安,因为刚娶进门的媳妇,将对家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尚属未知。
由于家庭是老妇人的最大寄托,因此不免有强烈的爱护及关怀心里,她担心媳妇进门后,“女主人”的地位旁落,自己反而变成吃间饭的人,加上“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观念深入,心想支配媳妇,而逐渐与媳妇形成“对立”的关系。对一个媳妇来说,自己既然离开父母结婚了,当然希望有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当起女主人。一些不被允许另组小家庭的媳妇,因常年压抑着自己的愿望不甘心在夫家当一辈子既无地位,也无报酬的“免费佣人”,而时与婆婆发生冲突。
据统计,在各地协谈中心处理的有关家庭纠纷个案中,以婆媳问题居首位,目前不只是婆婆挑剔媳妇;媳妇不满婆婆的情形,也随着工商发达及教育程度提高而日渐严重了。造成婆媳关系冲突与发生的原因:除了文化的差异,婆婆对婚事的不满意,老人的情绪变化,传统上传(。。)式的婆媳报复心理外还有基于“失去儿子”与“全部拥有丈夫”的感情竞争。
其实爱情与亲情是两种不同的感情,不会冲突的。婆媳双方若能泰然接纳对方,媳妇懂得尊重、亲近婆婆,是婆婆感觉不但没有失去儿子,反而多了一个女儿让自己疼爱,相信好像从来不会发生过“母女问题”一样,也不会发生婆媳问题了。要消减婆媳问题,须靠双方的努力;若但要求一方无限期的容忍,而姑息另一方随心所欲的一意孤行,将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1.个案
郭太太视财如命,尽管单靠着祖产就可以过着及富裕的生活,但她却节省的离了谱。据两个儿子说:“三餐比乞丐好不了多少,”儿子婚前必须把薪水袋原封不动的交给母亲,儿子婚后更要求连媳妇的薪水袋也不可拆开,全部归她管理。儿媳为了免遭非议,忍气吞声的过了半年痛苦的“孝媳”生活后,终于发起家庭革命,携丈夫搬离婆家。现在只剩老母亲,独自守着一大片祖产,任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2.个案
伊太太是很能干的女企业家。她中年丧偶后,继承亡夫的事业,充分显露她的才干。当独子结婚后,她十分疼爱媳妇,给予媳妇相当的自由,且在财务上支持她去从事她感兴趣的事情。这位女企业家相信自己是天下最好的婆婆,媳妇是世界最幸福的女孩。但是有一天媳妇透过儿子所提出来要求令她震惊,原来媳妇要求买一栋小别墅,让小两口搬出去住,只有周末和周日回来住在家里陪伴她老人家。
下面是婆媳的对话:
“住在家里与住在外面有什么不同?这么大的房子,难道容不下我们一家三口?你吃的、穿的,缺少过吗?在家里有佣人伺候,出外有司机代劳,你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我这一生最遗憾的是没生女儿,自从你过门后,我把你当亲生女儿,处处疼你让你,只差没有亲自喂你吃三餐,难道你还不满意?”
“妈,对不起!我知道你爱我。可是在这个家我一点主权都没有,连我们自己房间的摆设,放置一个花瓶的位置都得照着妈的喜好去做。我觉得在这个家,显得自己太无能,简直像个傀儡。妈,我要自由,我要做自己的主人!”
媳妇坦白的一席话,让开明的婆婆开了窍,于是她把家务的支配交给媳妇,让媳妇当起这个家的女主人,如此自己反而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去发展事业了。
3.个案
一对都受过高等教育的夫妻十分相爱,妻子又怀孕了,一个人口简单的家庭,原该很温暖和谐的。妻子在不必分担家庭经济,且又有孕的情形下做了纯家庭主妇。每天一大早就要起来准备早餐,然后是洒扫庭院、备菜、煮饭、洗衣、洗碗、再煮饭、洗碗。。。。。。尽管丈夫也劝她不要太累,但是婆婆起的早,又一向勤劳,媳妇若把工作稍稍放一会儿,婆婆就抢着做,做完了叹气说命苦,大把年纪了还要操劳。这一叹气就会引来一些长辈的训诫,她只好加倍勤奋。再无暇和朋友交往,没有一丝消遣,丈夫老是累的不愿陪她走走,只有无穷无尽家事的情形下,她对生活产生了恐惧和怀疑,以及越来越严重的厌倦:“为了做一个贤惠的媳妇和妻子,值得完全放弃自己吗?”
这位婆婆假如偶尔的煮顿饭,让媳妇出去跟她的同辈聚聚谈谈,偶尔允许她一两次晚点起来。。。。。。假如丈夫除了口头上的劝慰外,也能用行动来帮妻子调剂一下单调生活,妻子的心情一定能够有所改变。不过妻子妻子自己也可以提出合理的要求,别把不满埋在心里,酝酿成不可收拾的爆发。
二、时代变了
时代变了,十几二十年前,是婆婆挑媳妇,现在的媳妇好像越来越有主张了。王姐妹在订婚后,偶尔到婆家去走动,竟发现了准婆婆有许多缺点。这位老人家有点“不拘小节”,时常把衣服穿的乱七八糟,很奇怪的样子,另外婆婆一切习惯性的小动作,好比剔牙、抓痒等都是想做就做,让王姐妹觉得很难堪。她对未婚夫说过这些事,他回答母亲本来就这样,习惯了也就好了,她却担心将来做她媳妇,万一处不好,那就麻烦了,不知该怎么办?
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亲人朋友,我们没有权利把他们全部都标准化;可以去了解他们,可以去影响他们,在不影响自己行为标准的情况之下,可以接受他们。在与亲人的交往关系里,多一点包容,对自己只有好处。王姐妹可以往宽处想,“不拘小节”的婆婆,必然比挑鼻子挑眼睛的婆婆好伺候。
三、这一代的婆婆
有人说,这一代的婆婆是自创世以来最倒霉的一代。从前自己当媳妇时,婆婆有着绝对的权威;必须时刻看婆婆的脸色,小心翼翼的伺候她,唯恐因一点疏忽而引起婆婆的不满,从早操劳到晚,累了也不敢休息,更不敢叫苦,吃的是残羹剩菜,如此还动辄得咎。当时痛苦中唯一的安慰就是自己告诉自己:婆婆轮流当,有一天我也可以熬出头来当上婆婆,现在只有忍耐吧!
往事如烟,时间过得真快,盼着盼着,自己终于当上婆婆了。但万万想不到婆辈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那受过教育的媳妇轻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婆婆,拒绝与她同住,直到孙子出世,媳妇因为在外工作无人看顾小孩,这才想起让那个老太婆闲着似乎人力的浪费,于是三十多年前的那种紧张忙碌的生活又重新开幕了。认命的婆婆自我解嘲说,自己像机器人的命运并没有改变,所不同的地方只是服侍的对象,以前是年老的婆婆;而现在是年轻的媳妇。这些苦命的婆婆,对于“怎样做一个现代的好婆婆?”订出一个标准来:身体健康,具有年轻人的体力;会抱孙子、煮饭、洗衣、拖地板;同时须具备着老年人的长处:睡得少,吃得少。
四、皇后与皇太后
各位弟兄姐妹们:上举数例是时下社会的不良潮流;在基督化的家庭里,这种婆婆压迫媳妇,或媳妇藐视婆婆的不合理现象都不应该存在。因为主要我们彼此相爱,连仇敌都爱他,更何况是亲人!
那么家里两位女主人的地位要如何分配才好呢?婆婆暂且不要急着把一生辛劳的积蓄分给儿子们然后五元十元的向儿子们伸手要零用钱,让年轻的子弟成家后,先自己去奋斗立业巴。清寒家庭的母亲,也不必为了没有财产分给儿女而感到内疚自卑,您为了抚养子女长大,不知会经过多少哦苦,儿女们报答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若是儿女都已经成家了,婆婆就不要老是背着家的担子,把支配权交给媳妇——皇后,自己当“皇太后”安享天年吧!虽然“太后”不当政,但是“皇太后”地位是与“皇后”一样崇高的,两位都是这个小王国——家——的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