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曾提到个人传道的重要;本期要继续来谈论「个人传道的对象」,以供同灵的参考。传道的对象,本来是包括世界万民,因为世人都犯了罪,需要主耶稣的拯救(可十六15;罗三23)。但依责任的先后而论,应先向家人、近人,和遭遇困苦患难的人,传扬福音为妥(参考:徒一8;路四18、19)。
一、先向信者的家族传福音
各处教育还未全家信主的,为数不少。我们应该特别关心他们,为他们祈祷,多与他们接触,带领他们早日归主。因为神的旨意是要由一人的相信,而施救恩于他的全家(徒十六30~34)。列举有关带领家人归主的经文如下:
a.神叫挪亚要带全家进入方舟(创七1,六18)。
b.神命令罗得要将一切属他的人,都带出所多玛城,免得被剿灭(创十九12~15)。
c.摩西向法老争取,使男女老幼都出埃及(出十8、9、11)。
d.喇合要求两个探子,恩待拯救他的父家(书二12~19,六22、23)。
e.作妻子的要引导,感化丈夫归主(彼前二1)。
f.安得烈带领哥哥西门信主(约一40、41)。
g.人若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就是背了真道;而最重要的看顾,就是他们的灵魂得救(提前五8;参考:林后十二15)。
二、向信者的亲戚朋友
传福音要牵亲引戚,每个信徒须向自己的亲朋传扬主的救恩。主耶稣曾对蒙祂拯救的那被鬼附着的人说:「你回家去,到你亲属那里,将主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样怜悯你,都告诉他们。」(可五19)为着主爱,为着责任,我们必须再一次向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上司、同业、邻人作见证(参考:结三16~19;卅三1~6;罗九1~3;王下五1~14)。
三、向迷失的以色列家
主耶稣差遣十二使徒出去传道的时候,叫他们要先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十5、6)因为神的各种应许,都是他们的;他们向神确有热心,可惜的,是不按着真知识(罗十1~4,九1~4)。现在迷失的以色列家,就是没有圣灵的教会。我们有责任,先向他们传扬圣灵已降临,请他们快来接受赦罪的浸礼,和主所应许的宝贵的圣灵之浸,共沐永生晚雨之鸿恩!(参考:徒十44~48,十九1~7)
四、传给患难中的人
主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纔用得着。」(太九12)自觉有病的人,为要救自己的生命,乐意就近医生;但自觉健康的人,对医生是不会发生兴趣的。照样,生在此世,身体健康,百事顺利,精神快乐,不自觉有罪的人,是不容易接受主福音的。所以我们当注意那些遭遇患难,自觉命苦,为罪奴仆,找不到光明的人,而向他报告主耶稣的拯救(路四18、19)。
a.害病的和被鬼附着的:
主耶稣在世之时,自动来就近主的,就是那些患病的,和鬼附着的人的家族(可一32~34,二1~12)。使徒传道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情形(徒五12~16)。本教会的信者,大半也是由于身体不平安而信主,得医治的。我们当靠主的能力,放胆向他们见证主的救恩,接他们的信心,为他们求主医治(参考:可十六17~20;徒四29~31,十四8~10)。
b.贫穷的人:经上说:
「主的灵在我身上,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路四18)贫穷的人较为谦卑、肯听话,他们没有钱财和势力可靠;所以容易接纳主,作为他们的依靠。神是公义,慈爱的,特别怜悯世上贫穷的人,要叫他们在信上富足(雅二5;林前一26~31)。但这并不是不必传福音给富贵的人听,只要他们心存谦卑,天国的门照样为他们敞开着!(参考:太十九16~26;赛六一1)
c.孤儿寡妇:
真神特别眷顾孤儿寡妇,因为他们没有依靠,神要做他们的倚靠(出廿二22~24;耶四九11)。只要他们晓得主是可靠的,他们总比顺境的人,容易接受救主(参考:提前五5、16;徒九36~39)。
d.在患难炉中的:
神说:「你在苦难的炉中,我拣选你。」(赛四八10)以色列人在平安之中,不知求告真神,等到苦难临头,无力摆脱之时,纔要哀求真的拯救(出二23~25)。苦难是催逼人就近主的好机会,所以传道人当对那些遭遇各样的患难,正在痛心失意的人作见证,带领他们归主(参考:诗五十15,一0七10~32)。
e.被罪捆绑的:
「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提前一15)祂在世之时,救了税史长撒该,和罪女等(路十九1~10,七36~50);他是罪人的朋友,祂乐意为他们的朋友,为的是要拯救他们(太九10~13;路十五1~7)。罪使人的家庭混乱,毁坏了人的前途,还要拖人到地狱里去。许许多多的人,被它害得走头无路,不知所措。主既然为他们降生,为他们舍命;现在藉着圣灵,确实能使人重生,救人脱离罪的辖制;我们就当特意向那些作罪的奴仆而欲脱不能,正待拯救的人,传扬主救人的福音(太一21;罗七14~25,八13)。
五、传给诚实慕义的人
神的拣选是完全基于祂的恩典,不是凭着人的行为。但自古以来,诚实慕义的人,都为祂所悦纳。亚伯拉罕蒙召,乃因他在神面前,心里诚实(尼九7、8)。主拣选第一个外邦人哥尼流时,经上记着说:「他是个虔诚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賙济百姓,常常祷告神。」(徒十1、2、34、35)主说:「飢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五6)神不忽视那些真正慕义的人(路二25~32)。所以为主作见证时,要有言行的见证,无诚意的,不喜爱良善的不必多讲(太七6;约三19~21);但对那些为人诚实,有心追求真理的人,要特别耐性引导他们(参考:约三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