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记充满神的恩惠、拯救,并显出神的荣耀,以斯帖谦卑与顺从、不贪虚荣,有好的信仰,能遵守神的教训,有智慧且胆大心细,能凭着爱心牺牲,相较于王的虚荣心、饮酒放纵、缺乏主见和废后瓦实提的骄傲、不顺从、缺乏智慧与爱心,我们理应效法好王后以斯帖。
以斯帖记所记载的事发生于波斯帝国首都的书珊城,这城位于波斯湾之北,在巴比伦城正东三百二十公里。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是记载主前约五三六-四四○年间,在犹大人回国后,在犹大地发生的事。以斯帖记所记的事犹大人第一次回国重建圣殿之后,以斯拉回国之前,在被掳之地波斯发生的事。
当时的波斯王亚哈随鲁(薛西斯Xerxes,主前四八五-四六五年在位),在主前约四八二年,准备西征希腊,为此大摆筵席,王后瓦实提就是在这次宴会中违命而被废。其后,亚哈随鲁王(此名有王的意思)率水陆大军西征,与希腊交战。结果于主前四八○年,他的水军败于撒拉米(居比路岛东边),因此撤退,逃回自己国家。
当他回到王宫里,美貌的王后已被废,他一定觉得寂寞,因而想念旧王后。他的侍臣建议另选王后,因此下令招选美女,而以斯帖入宫可能是在王打败仗的第二年,美女洁净身体十二个月,第三年,即主前四七八年,以斯帖被选立为王后。她当王后五年后,约主前四七三年,发生了以斯帖记里的事迹。
壹、旧王后被废的主因
一、亚哈随鲁王方面
旧王后被废主要原因虽然是王后的不顺从,但国王本身也有错,因此后来,他想念她,后悔这样办她(二章1节)。亚哈随鲁王的过错如下:
1. 虚荣心强
波斯帝国的版图巴比伦约大两三倍,他又娶到美貌的王后,习惯于高高在上的高傲的生活,因此虚荣心强。他的王后之美貌是全国上上下下所皆知的,没有需要这么做。但他要藉这次众臣聚集的机会,再炫耀自己的美丽王后,听听众臣仆的赞美和恭维他的话,满足他的虚荣心。
但王后不是装饰品,不是供人欣赏或炫耀而立的。可见王后拒绝王命,不是无缘故,是因国王召她的动机-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贬低了王后的人格与地位,对她是一种侮辱。因为一个女人的价值,是她的品德和才能比她的美貌更重要,因美貌如花容易凋谢。在那封建社会,王后可能因愤怒,才敢这样大胆拒绝。也可能是同席的贵夫人赞成她这么做,因当时女人多少受压制。
2.没有主见:
因王后拒绝,王的虚荣心大受损害,他可能没有像这样被拒绝、抗命过,因此对他是一种很大刺激,非常生气。但他可能没有意思废掉他的美丽王后。可惜!他是没有主见的糊涂国王,众臣又议论纷纷,他就这样听从众臣的意见,把王后废掉了。他没有仔细考虑,众臣的意见是为国王的幸福、利益,还是为他们自己打算。在那种专权时代,国王有权力照自己的意思执行。只因他没有主见,废了,但后来又后悔。他若不是无主见的糊涂国王,哈曼也一定没有机会逞凶,想要害死救他命的末底改和她心爱的王后以斯帖。
3.饮酒放纵:
适量的酒可治病,对人的健康有益处。但饮酒作乐容易上瘾,醉酒又容易放纵、糊涂而误事。因此本会劝信徒不要喝酒,以免误事或犯罪。亚哈随鲁王平常一定宠爱美丽的王后,也可能尊敬她,王后待他也不错,所以他们的感情还很好,从他在事后想念她而后悔的事可知道。国王爱王后,为什么会闹成这样的悲剧呢?主因是王后违命,但起因是「酒」,是酒带给他们的不幸。
当时国王大摆筵席,饮酒作乐,已经喝了七天,不知喝了多少酒,他这样放纵,在醉酒而心中痛快时下的命令,是迷迷糊糊地下的,是没有经过他清醒的理智下的,当然会误事。
王后违命后,他发怒,心如火烧,一定再举起更大杯的酒灌下去,想要解心中之闷,因此更醉,他才会同意废他的王后。
二、王后瓦实提方面
国王虽然有错,但王后也有过错。大概如下:
1.骄傲:
瓦实提王后很美,美人总是容易骄傲,也可能国王平常太宠她了,因此她更骄傲。若不是因骄傲,她也不至于那样愤怒而违命。尤其在那种封建社会里。王的命令虽然不对,但并不是很困难或很严重的事。她之所以敢违命是因她的骄傲而来的胆量。
2.不顺从:
当时不是男女平等的时代,是男尊女卑的时代。在那种社会里,妻子必须顺从丈夫,这是妻子必备美德。国王的要求虽不太合情理,王后也应该顺从他。这可能是因国王平常太宠她,她或者以为王不敢对她怎样,她才敢这样藐视王命而拒绝。
3.缺智慧与爱心:
平常国王待她不错,她若对他存敬爱的心,有智慧,即使国王的命令使她气愤,她也应该体贴、爱她的丈夫,暂时容忍他,为了国王的面子,勉强出去,事后再劝国王也不迟。夫妻间若有敬爱的心,这一点牺牲算不了什么。何况她是第一夫人,她的一举一动,将影响全国妇女,更该谨慎行事。她不能容忍丈夫,体贴顺服及深谋远虑,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因此被废,是理所当然。
三、大臣们的过错
王后被废,她和国王有过错之外,在王左右的大臣们也要负一点责任。国王因王后违命而气愤时,应该为国王着想,想办法使国王的怒气消了。他们反而火上加火,使王在盛怒中下一道破坏自己婚姻的命令。那些大臣不为国王着想,只为自己的自尊,为自己做丈夫的权威设想,来牺牲国王的婚姻。假如国王后来没有娶到以斯帖那样贤惠的新王后,他将会痛苦一辈子的。可见这些大臣很自私,对王不够忠诚。
贰、以斯帖被选立的主因
以斯帖正好与旧王后成为一个很强烈的对照,她谦卑、顺从、有耐心、敬爱丈夫、有智慧。……她被选的主因如下:
一、神有意的安排
以斯帖记虽然充满神的恩惠、拯救,但没有提到神。然而整个事件是神有意的安排,要拯救被掳的选民,并显出神的荣耀。从此可知,以斯帖被选为王后,是为了拯救犹大人。末底改在危急的时候,已经领悟到了这一点。以斯帖经养父提醒,她也明白了这一点。
二、谦卑、顺从
谦卑与顺从事不能分开的,没有谦卑无法从心里顺从。末底改不是以斯帖的亲生父亲,但她从小谦卑顺从他所吩咐的一切,甚至她当王后后,地位高过她养父,她仍谦卑而顺从他的话,愿意冒生命的危险去做。被废的王后不顺从,因此国王可能更欣赏这位谦卑、顺从的美人。
三、不贪虚荣
一般女孩子都有爱美的天性,也有虚荣心。在这选美似的选王后竞赛中,大家都尽量打扮,又趁这好机会,多要一些香料、装饰品。但以斯帖除了太监所派定给她的,她别无所求,她能这样知足,不贪爱世上美好的物质,这是因她没有被「虚荣心」作祟。她打扮得淡雅,也可能是人人喜悦、蒙王宠爱的原因之一。现在有学识、有涵养的妇女都知道这道理,因此打扮得淡雅而显得其高贵,但暴发户的妇女浓妆,反而显露其浅薄。主内姐妹更该效法以斯帖,以淡妆为美。
四、信心
末底改信心很好,因此一定从小注意培养以斯帖的信仰,所以她有好的信仰,能遵守神的教训,顺从义父。在那危急时,才能冒生命危险听从义父的吩咐,同时懂得要求所有的犹大人为她进去见王禁食代祷,她和她的宫女也一样禁食三昼夜。
五、有智慧
她有好的信心,也很勇敢,但不是血气之勇,而是由于信心、有智慧而胆大心细。她细心计划,不急于向王控告,第一次筵席时,国王问她求什么,她不提出。等第二次筵席中,国王再问她求什么,她没有向王说明问题的本身,只是求王赐她生命。国王曾失去旧王后,他不能再失去这位好王后,这种请求,对王是非常有效的。以斯帖再等到她确定国王重视她的生命,国王又盛怒而追问那恶人是谁时,她才指出那恶人就是王的宠臣哈曼。这种智慧是因她的好信仰,加上她和众犹大人禁食三天得来的。我们与属灵的敌人争战,也要效法她,祈求神赐智慧、能力,驯良像鸽子灵巧像蛇(马太福音十章16节)。
六、有爱心
以斯帖虽然是软弱的妇女,但她能冒死救同族,这是因她除了有好信心之外还有很大的爱心,甘心牺牲自己拯救她的同族。因此她说:「……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罢!」(四章16节)我们若有智慧、有信心,但不能像她那么凭着爱心牺牲的话,这种牺牲也无益,不能蒙神悦纳与拯救(哥林多前书十三章2-3节)。
但愿我们主内姐妹,都能以旧王后瓦实提为鉴戒,效法好王后以斯帖,做一个蒙神喜悦的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