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浮云千山路

「忧愁」是无法解决事情的,只要自己肯努力,加上神的帮助,必须冲破一切难关。

走过深谷高山,但我并不孤单;

倚靠天父眷顾,我心满有平安。

有人说「女人四十一枝花」,的确,四十岁的女人宛如一朵鲜艳盛开的秋菊,虽然不若青春少女的清新娇美,但经过风雨的洗练,更是绽露出绚烂的生命光彩。而在我眼前的这位姊妹,在她白晰清秀的脸庞上隐约也可见微微细纹,但她自信不失温婉的眼神,流露出四十岁女人的美丽与智慧。

约莫十四岁时,她终于求到圣灵,心中十分欢喜,圣灵驻在她心里教她更加热烈爱主,于是她勤读圣经、广传福音,带领不少人来教会慕道。当时那些人中得到圣灵的也不在少数,其中有一位年纪与她相仿的小姐,在教会祷告时见到荣光,且说起灵言来,她说亲眼见到这样奇妙的事情,深刻地体验到神的存在与恩典,使她往后遭遇任何困逆,都对主信心坚定不移。而那位姊妹,不久便受洗归主,于归主内,且日后还带领她全家信主。

二十岁是她生命最具关键的分野。这一年她因媒妁之言,凭着信心和一位素昧平生的弟兄结婚。少女时代的她,秀丽又殷勤,也曾有不少男士暗暗喜欢她、追求她,她心里虽然不免一阵挣扎,但有圣经的道理在心中盘距,她便狠心拒绝他们的邀约,她一心想顺服主、顺服父母,在主内成就美满的婚姻生活。

而这种以撒式的婚姻,使她尝到婚后谈恋爱的甜蜜滋味。她的丈夫忠厚老实、勤奋负责,虽不善言辞,但对她真心疼惜,也教她无怨无悔。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一个信主的家庭,竟是充满了暴戾之气、挑拨离间,愤恨谩骂之事,不绝在耳,在这种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年纪轻轻的她须克尽媳妇的职责,还要忍受不被尊重的待遇,心里的苦是比吃黄莲更苦。这使她回想起少女时代,她在外头做生意,就曾经遭同行嫉妒,以莫须有的罪名向父母亲告状,以及不良少年滋事等冤屈,也许这便是神要她学习「忍耐」功夫的前兆吧!

有一段时间,丈夫因故离开家庭,她失去了丈夫的倚靠,还承担起家计及教养子女的责任,同时独自面对一个吵闹郁闷的家庭,使得她倍感心力交瘁。也由于丈夫不在,渐渐地他们的财务陷入困境,生性倔强、好胜心强的她,竟然不得不向亲朋好友寻求钱财周转的机会,这多教她煎熬作难啊!那时她常常不知道明天要如何过下去,手上仅存的拾多元,还要用来料理三餐,穷困之至,令人难以想象。在这种恶逆环境下,所幸她有主耶稣可以倚靠,她勉励自己,「忧愁无非使伤痕更深,使痛苦扩大」,只有面对现实,「忧愁」是无法解决事情的,只要自己肯努力,加上神的帮助,必须冲破一切难关。

她本来是期盼以一颗顺服的心来寻找天路伴侣,以蒙神祝福,但为什么一个主内家庭,却是如此混乱、缺乏爱心,她百思不解。在他们的经济发生困难后,各种谣言指责更是满天飞,使她不由得想起圣经上说,「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为了那些不实的毁谤,她满腹委屈、心痛不已、到教会聚会时都有抬不起头的自卑感,她好孤单。亲友走避,彷彿她被遗弃了。难得有一次教会的同灵来访问,她居然伤痛莫名地泪流起来,感谢主,还有人记得她哩!她仍然笃信,世界全失,父母兄弟姊妹离散,她还有耶稣。

主虽然以艰难给她当饼,以困苦给她当水,然而这位慈爱的教师,正一步步地带领他们夫妇。过了一些年后,他们才体会出当年结束营业,离开家乡,其实是有神美好的安排,后来他们得到朋友的帮忙,重新开创另一事业,便逐渐平步青云。其实她也曾不服气地向主抱怨,为什么她谨遵主训,还遭受苦难与冤屈,然而当她见到一位姊妹陪伴罹患重病十多年的丈夫,仍乐观靠主且做工不懈,她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无知与自义。她拥有一个爱她且健康的丈夫,以及乖巧上进的孩子,还有什么值得叫屈的呢?

因此,她重新整理自己,摆脱过去的愁苦,以乐观感恩的心情来面对未来。现在她与丈夫除了努力偿还未了的债务外,便是克尽为人父母教养子女的职责,因为这是神的赏赐无价的产业。她从不要求子女功课强人一等,但多方面培养他们的兴趣与能力,期待他们将来得以独立生活,且多做主工。她总以为自己不配参与圣工,但愿如大卫为其儿所罗门王准备建造圣殿器材的心态般,栽培子女,使他们成为可用的器皿。

婚后这二十年来风雨般的历练,使她从一个单纯热心的小女孩,蜕变为成熟敛达的小妇人,她体验过人情的冷暖,历经穷苦困顿的日子,然而她已了然,神的旨意原是好的。藉由种种的磨练,让她学习「顺服」与「忍耐」这两门功课,她深深觉得行道不易!回首向来萧瑟处,她豁然开朗,现在任何乌有的谤言,已不能教她扎心难受,任何遭遇也不至于让她离开神,她视名利如浮云,且知足感恩,因着曾经受过的苦,曾经得到的爱,她发愿及时行善,以德报怨。有主同在,她相信路会愈走愈光明。

一、向着标竿直跑

「以你信耶稣的精神,你会做得很好,主耶稣会和你同在的」,恍如惊雷一击。我何不藉此来荣神益人呢?

「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惟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希伯来书十二章10节),又说:「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启示录三章19节),基于以上二段经句,使我才有勇气及胆量写下这篇文章。

「四十」有人说是一个尴尬的年龄;对我来说,在教会中是承先启后的年龄,对个人而言是受益的年龄,藉着它可以使家庭、教会及各种团契事工发展上,避免许多无谓的困扰。

青年到那里去了?

四个月大时受洗,至今整整四十年,其间接受一连串的宗教教育,到现在带领社青、参与教会各项圣工,在在显示出神的恩典与保守,也使自己知道如何在恩典中求长进;因为主是葡萄树,信徒是枝子,人若离了主,便不能作什么,惟有长久保持在主丰丰富富的大爱中,才能免于堕落,胜过试探而巩固信仰。

由于参与领会的工作,让我发现到一种景况,平时晚间的聚会和安息日聚会,小孩和青少年几乎见不到(宗教教育聚会除外),这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时代变了,变太多了,现代人盲目地赶时髦,常常容易走上错误的路,与神的教训背道而驰。我想,常常阅读圣经、多聚会、多听道,把神的道丰富的存在心里,才不会上魔鬼的当。有些青年到了高中,为了升学考试,就很少来教会,升学考试很需要主的祝福与帮助,怎么可以省去聚会敬拜神、领受得来的福气?智慧是神赐给我们的,真信徒的人生目标不在得学位,而是要「荣神益人」,求学是充实自己以便学得谋生技能。神所要的信徒或工人,不全是有学位的,而有学位的也不一定能为主所用,反而需要各行业的信徒,在各行业里为主发光,结出善果。

二、在工作上荣耀神

退伍后,进入一家大民营公司服务,迄今已有十五个年头。在这期间,有神的道同在,使我属灵与属世的工作,两者皆可兼顾,当然也经过了许多心灵上的煎熬。

婚姻是终身大事。成功的婚姻,对于家庭的建设、事业的经营、信仰的历程,都有莫大的助益,否则后患无穷。民国六十八年,由于信心的软弱,很少参与聚会及各项事工,娶了未信主的女子为妻,明知要在主内联婚,当时的我却没有遵照。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教会举行婚礼,但我仍应感谢主,因为神也拣选了我的妻子,使她成为我现今在教会事工上最好的辅佐,能全心投入,没有后顾之忧,这完全是神的怜悯与垂爱。

陈恒道长老曾讲过一篇道理「全家福」,其重点是:(1)全家同一信仰;(2)全家事奉主;(3)三代同堂;如今这三样我都有了,我怎能不为主多做些工呢?对于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我怎能不知足呢?就像提摩太前书六章六节所说的「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经云:「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拉太书一章10节)。民国七十七年由于在公司表现不错,上级把我调至产销部门做业务管理,当时我非常的惶恐,一则对这工作完全外行、陌生;二则这是一个令人羡慕又嫉妒的职位(专门与客户接洽订单),我本欲推辞,上级却说:「以你信耶稣的精神,你会做得很好,主耶稣会和你同在的」,恍如惊雷一击。我何不藉此来荣神益人呢?于是抱着谦卑的心来学习,来和人相处。老实说,在起初的一年里,我走得很累,重担也背得很辛苦,然而经上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七章12节)。谦卑不是要人自卑,而是一种评估自己的态度,不自负、不自夸、不高抬自己、看别人比自己强,也非低看自己的才能,而是努力接受别人也肯定别人应获得的待遇。五年来,我所付出的,早已得到上级的肯定,待遇方面,都是比别人高,但我不因此而自傲,反而战战兢兢,要做得比以前还更好;永远虚怀若谷,因为这一切都是神所赏赐的!

三、关怀社青有感

七十九年六月,教务负责人蔡弟兄对我说:「你是在教会长大的,何不到社青团契来多关心他们呢?」由于已经受过神的管教,我毫不犹疑的答应下来。近三年来,受益最多的是我本身及我的家人。我深深的体会出,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因我们都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哥林多前书十二章26、27节)。主内弟兄姊妹不分你、我,都是联属基督,人人有苦同尝、有难同当、有乐同享,属灵的教会才能日日兴旺,步向完全无暇的地步。

有时白天,有时晚上,几位社青同灵,齐聚我家,畅谈教会的事工,倾吐个人的缘由,沟通许多问题,那时心中的属灵之乐,真是无法形容。有时回想,要是早几年到社青团契,那该有多好!不过现在为时不晚。对家人来讲,藉着带领社青,使全家有更多的时间聚会以及参与各项圣工来服事神。尤其是小孩子(二男一女),已养成去教会聚会听道的习惯,因为儿女是神所赐的产业,身为父母的必须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二十二章6节)。但愿神帮助带领,使主内每位家长都能注意教养下一代,使他们学会管理、约束自己。

在社青团契二、三年来,藉着每季的活动,访问过三十几间教会,弟兄姊妹的服事与爱心接待,当然没有话说,尤其山地甚于平地。无可否认的,比较偏远或交通不便的教会,似乎较少人去访问,有几间教会的负责人曾私底下向我反应,好几年没人来访问,弟兄姊妹间的凝聚力已逐渐消融了。为什么不给他们机会呢?我听了,心中不由自己的心酸与感动;在主里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好弟兄、好姊妹,何必重这个、轻那个呢?

去年九月二十二至二十九日的沙巴访问,是教我最难忘的。在八天的行程中,我受益且学习到的是一一教会伦理,这也是我小时后拥有,目前已不受重视的。难怪在二十八日的惜别会上,弟兄姊妹都感动而泣,我也不例外。他们真正的做到「讨主喜悦,也讨人的喜悦」。圣经教我们「顺服」,并不只是顺服神,也要顺服肉眼看得见的长辈,在位的、同辈的及晚辈,都要以谦卑束腰,在主里彼此顺服(彼得前书五章5节)。

在磨练中求长进,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在学习中自我灵修,在灵修中蒙主保守,在祷告中求主带领,然而在事奉与灵修中,仍有无法避免的缺失,惟求圣灵带领得以保守、谨慎脚步。儆醒祷告、谦卑事主,直到做完圣工,行完天路,不偏不倚,信心坚定,爱心充足,盼望活泼,忍耐到底,作成得救功夫。

(0)
上一篇 2020年8月31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3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