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知恩感恩报恩惜恩

那一幕幕在主里共荣辱、相互勉、同服事的祥和激励的画面,至今仍缅怀不已。

杨姊说:「T,你比中学时代变了很多!

过去的你,就像一头刺猬;

现在变了,那一副自我意识的

武装解除了」

一、缘起知恩

保罗在腓立比书三章十三、十四节里说:「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感谢主,父亲虽在五、六岁时,双亲即相继去逝,但由于生活在大家族的环境中,而不至于成为无倚无靠的孤儿,在先曾祖父母及先伯祖父母的照顾抚养下完成了国小教育,并于十一岁时,因着家族蒙受主的恩典而受洗归入真教会,十四岁国小毕业后即离开家乡,在主的眷顾及保守下,使父亲在六十年前本会创始之初,一切信仰基础未坚立、传道工人缺乏、宗教教育亦付阙如的环境中,仍能在异乡保守信仰,一生为圣工效力,并自立更生,在半工半读中完成中学教育,进而成立家业,影响子孙的信仰生活。

在神的祝福中,父亲这粒飘落到异地的种子,也茂密地蔚然另成为一个家族,而家族中众多的成员,无论身居国内或国外,也都能秉持他年轻时身教多于言教的指示;毕竟,在我的印象当中,从未看过父母对我们兄弟姊妹有任何严词厉语的苛责或痛斥,而只有父亲对这个人口众多的家庭所付出的辛劳奔波,及对教会圣工所付出的执着尽责。而母亲除了张罗这些「人口」的日常生计外,有时更要分担父亲的商场业务,但对我们自小的学业及宗教教会的督促也毫不松懈,尤其协助教会接待炊事工作、带领历任传道者访问信徒,更是母亲至今已逾古稀之年仍乐于服事的事工。

面对着父母信仰的传承,也因为耶稣基督爱的感召,心中有着一股无比的压力,尤其在自己已逾不惑之年,儿女也已在青少年的成长时期,更感觉到这一棒的传承,不能使基督蒙羞、让父母失望,但求主赐予能力,忘记一切背后的,努力向着面前的标竿直跑,好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们来得的奖赏。

二、成长感恩

小学时,似乎对时间及年龄特别好奇,经常在计算着小学毕业时是民国几年,初中、高中、大学毕业时又会是民国几年,而我又将是几岁了!小小的心灵里,总觉得三十岁的人已经是好大好大了,因此,只想象着计算到大学毕业的年岁而已。没想到,主耶稣的眷顾与保守,而我竟也行过了四十。

由于出生在真教会的家庭中,父亲虽然不是专任传道者,但在早期传道者缺乏的情况下,身为总会的负责人之一,经常在找不到传道的时候,就直接到家里找父亲要求协助解决各种的事工或纷争,耳濡目染之下,教会的事工也是家中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早期真教会在逐渐的兴旺之中,主所拣选的信徒也一直在增加,因此各种组织及牧养方式不断地改进,到三、四十年前也有了较完整的宗教教育体系;因此记得小时后每到星期日一大早,母亲即督促着我们准备就绪,由大姊带队,兄弟姊妹组队成行,前往教会参加宗教教育聚会,这也是每星期最感到快乐的一天。除了聚会,还可以在教会的广场上打棒球、篮球、室内桌球及其他各种的童玩游戏。

主内自幼一齐成长的同伴,虽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但因着主的爱,使我们都感受到我们已真正结合成一个属灵的大家庭。小时后儿聚、青聚共同在一齐学习真理,也玩在一齐,中学以后,更共同肩负起下一代弟妹宗教教育的工作,以及教会里诸多讲习训练、会议接待、环境设备、清洁维护等事工工作,也为了学校大小考试,或升学考试,彼此在教会里晚间聚会后,加强挑灯夜战、互切互磋、相辅相成,帮补彼此在功课上恩赐的长短。那一幕幕在主里共荣辱、相互勉、同服事的祥和激励的画面,至今仍缅怀不已。

事实上,在我的求学阶段中,并不如预期的顺利,只是每每想起仍深觉主知道每个人的需要是什么?!──

(1)尽管求学的过程中有波折,但也完成了大专教育,更感谢主,高中就读的学校还是人人所向往的第一志愿的学校。

(2)尽管大专联考录取到一所很不甘愿的学校,但那却是我一生中最大转捩的时刻。因为二十多年前,学校的所在地是在一个本会刚开始萌芽的乡镇,但却有数十位热心爱主的当地初代信徒,尤其当中有几位知识青年(现已有数位担任传道及执事),他们渴慕真理,要求查经,他们也认为我是出生在真教会的家庭中,又是圣职人员的子弟,应该懂得很多,只是他们那里晓得,当时我的心境是对主有多大的不满,更遑论查经自我灵修的程度在那里了。

(3)感谢主,在查经与灵修的生活中,真正的寻回了自我;课余之暇交换生活体验、从事个人布道,假日协助邻近教会的宗教教育工作,在灵恩布道会的季节里,更骑着机车前往五、六十分钟车程的教会,参与翻译、领诗的工作。

在经过一年多真正安定的生活之后,记得那一年的寒假回乡过年,那一伙自小一起成长的主内同灵,别后重聚话匣连连自不用说,令我记忆最深的,是长我二岁的杨姊对我说:「T,你比中学时代变了很多!」诧异与好奇之余遂问道:「请问杨姊,差别在那里?」杨姊很直截的说:「过去的你,就像一头刺猬;现在变了,那一副自我意识的武装解除了,亲和力也增加了。」听了之后,心中一阵的悸动,乃想到,原来神所为我们预备的,不是人所能测度的;神所预备的,是要我能承受那永远的、无比的荣耀,而人竟是那么的无知与短视。于是,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三、工作报恩

过了四十岁那年,曾深深地盘算着,究竟自己是否还能拥有另外一个四十年?这是谁都无法掌握的事。只是在生命还存在的时候,就应该有所策划。雅各书四章十四、十五节里说:「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

因此,每个人只当对自己的生命再做深入的察究,未来的一生应该以何事为美?为善?目前的生活方式继续下去,其真正的意义又是什么?思索之余,深深地感到,在不定的生命中,唯有以有生之年回报主的恩典才是最有意义的工作。

虽然在当年退伍之际,曾经与父兄商量献身进神学院立志为传道,唯他们均认为,若能增加社会上的历练可能会更恰当;谁知,这番的社会历练一晃也已过十七载,此期间,也无时不在惕励自己是神学院的「逃兵」,因此,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对教会的圣工也不敢推辞。

四、起点惜恩

四十二岁那年,台湾总会的人事组织在主的带领下,实施改选更替,由于主的恩典及带领,自己也有幸被选入行列中,随后,心中也感觉到这应该是「归建」的时候。虽然不是参与第一线的战斗部队一一传道者,但身为后勤支援部队的行政工作者,也同样是属于神军营中的一分子。

这是人生的另一起点,更是弥足珍贵的恩典,就像保罗说的,「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毕竟这仅仅也只是另一个起点而已,而往后的日子也都交托在主的手中,「主若愿意,我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也但愿感动本会前辈圣工人员的灵,能够加倍感动每位同工;也求主使我能成为一个无愧的工人,在神的面前得蒙喜悦(提摩太后书二章15节)。阿们。

(0)
上一篇 2020年8月31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3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