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小朋友课堂上玩玩具怎么办?

案例:小朋友喜欢带玩具在课堂上玩,而且每周都不一样,请问教员需如何制止并辅导?

一、对此类行为应有的观念

面对这类影响课堂上秩序的孩子,在将他冠上“捣蛋”、“故意”、“不尊重老师”……的罪名以前,亲爱的教员同工们,千万别忘了先做一件事——分析一下孩子的行为动机,而后对症下药、采取行动。

(一)、儿童因素

1、引起注意也许,您的小羊是以期待被注意的心情来策划这(每周一物)的行动喔!所以这问题的关键就在您本身了!

2、反抗权威若是小羊到了长角的年龄,自然多少表现出反抗的心理。除此之外,若由其他背景因素所造成时,则必须耐心地加以疏导,硬性制止不但行不通,且容易导致反效果。

3、炫耀心理炫耀心理会促使儿童每周更换新奇好玩的玩具,这往往是某些不平衡因素的表征,所以要改变这样的行为,便需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了。

4、没有同伴缺乏玩伴的儿童,会将心理需求转嫁到玩具上,用玩具弥补心灵的空虚与不安。

(二)、教员因素

1、教学的内容

A、教学方式刻板:一成不变、教条式、教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过了,要吸引现代这群小羊的“胃口”,是不能不多花心思的!

B、教材内容艰涩:“求好心切”的心理,往往促使认真的教员们把许多宝贵的道理,期望在一堂课中“倾囊相授”,因而忽略了牙口不好的小羊儿们“难以下咽”,造成“反弹”。

2、处理方法当儿童的行为干扰了上课的气氛时,不当的处理或不加处理,都可能造成偏差行为的产生或变本加厉。

二、对此类行为的处理

在辅导偏差行为时,总不忘先检视原因,并且付出最大的关爱与代祷,以(牧人寻羊)的心情来挽回我们的儿童。

1、对想引起注意的儿童

基本的方式是多给予课程内、外的关注。如在课上找一个他一定答得出来的问题向他发问,然后趁势夸他一句(嗯!很好!),或在下课后,找时间和他闲话家常,借各种机会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和期望,进而纠正她的异常行为。

浩然来自父母离异的家庭,和祖母一同受洗归主,平常难得和父母相处,使得他空虚而早熟,在教会总是用各种方式吸引老师的注意,当然,他也探取了(玩具攻势),教员们同心祷告之后,决定用各种方法(和他做朋友):星期天到老师家烤肉、下课后和他一块儿玩玩具……最后,这(上课玩玩具的招数),终于在顾念和老师间那(哥儿们)般的情分上迅速瓦解了。

2、对怀着反抗心理的孩子

我们的时代,教会了孩子很多东西,却也教会了他们不少思想;而对孩子的反抗行为,教员们可用(沟通)式的语气建议儿童选择当走的路,好比说(明光这么聪明,一定知道先把玩具收起来,下课再玩比较好,还是要让老师帮你保管玩具比较好?)同时要避免绝对两极化的语气与威胁意味的警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反弹。

3、对于自卑与自大的孩子

炫耀、夸张、或是孤僻、沉默,都不是很叫人放心的行为,面对这样的孩子,必须慎防伤害他的自尊心,因为在他们的背后,往往有道不易察觉的伤痕,所以根本之道,当自了解原因着手,进而以代祷的脚步,伴他走过这段路程,和他一同分享他最得意的玩具,课堂上用条件式的鼓励来约束儿童的行为:如对孩子说(一恩的小飞侠真是漂亮!连老师都好想玩喔!但是现在是上课时间,所以我们都要忍耐一下,等下课的时候在好好研究,让他大展身手——如果做不到的话,不但教会的老师们会生气,连主耶稣都会难过的!)

4、谨慎处理第一件偏差行为案

当儿童首次出现(犯规不守规矩)的行为表现时,教员务须谨慎地处理,绝不忽视也不反应过度,而是尽可能的仔细推敲孩子的心理因素,进而追踪(治疗)——在人所能做的范围内。

5、让教学内容更为生动有趣

课程进行中,若故事内容较枯燥时,可稍微加些小活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举起右手,跟着老师比(有一个孩子,拿了五个饼、两条鱼……)或是加上一些背景音乐,增加效果,也可以翻开圣经,由教员与儿童以对话的方式了解故事内容……

慧心巧思,尽在一念之间——以愿做的心和爱心的代祷,灌溉一畦秧绿的幼苗!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