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为了升学率出席率差怎么办?

案例:为了升学,青教组学员出席率太差;父母难于选择是上补习班?还是去聚会?请问教员如何帮助学生?

一、对些类行为应有的观念

(一)信仰与学业,那一个重要?

很多人都知道信仰与学业需并重,但基于不同的角色扮演,许多家长较容易注重孩子的“学校成绩单”,而许多宗教教育教员则对学员聚会“出席表”上记录较为敏感。事实上,教导学员如何在追求学业的过程中尊重神、倚靠神、体验神,也是信仰建立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员本身应持“学校课业与信仰乃相辅相成,不应有所偏废”的态度,针对学员的个别情况,给予合乎信心、情理的适切意见。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箴一7)

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力上加力(箴24:5)。

(二)“补习”是争取好成绩的万灵丹?

其实,“补习”是升学主义下的“非常态”产物,但其魅力却屈服了众多的考生及家长;在一天正规的学校课程之后,还得边啃面包,边赶往补习班上课。值得深思的是:许多人补习的动机乃“别人补习,我也得补习,否则会落他人之后”,此种赶时髦心态,群众心理,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我真的需要补习吗?”

面对如此问题,实在需要一些不受别人影响的勇气,诚实的、智慧的来评估补习对“个人”的实质效益。有些人,的确需要“多听几遍”才会了解此数学公式是如何导出来的;但实例也证明,有些人只要在学校注意听讲,回家自己用心温习,仍可达到好成绩。所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及评估补习的效益,是要在踏上补习班前作慎重考虑的。

补习的正面效果——加深课程印象,吸收更多考题资讯,加强应考技巧。

补习的反面效果——浪费交通时间、体力、减少了自修、消化课程的机会;可能会结交不良的朋友。

谁敬畏耶和华,耶和华必指示他当选择的道理(诗二十五12)

二、对此类行为的处理

(一)帮助学员判断是否需要补习

1、请教有经验的同学,视其白天上课,晚上补习的果效、感觉如何。

2、请教“过来人”,利用崇拜时间,找几个大专同灵来描述他们以前的经验;或失败、痛苦,或单纯靠主念书(不补习)的美好体验,作个“如何取舍聚会与补习”的双向沟通。

3、帮助学员客观地分析其实际状况,至于到底需不需要,由他自己来决定。

(二)当学员决定补习,且因时间上冲突而放弃教会聚会时

1、教员对学生可做的事:

A、不断地代祷——求主保守他的信仰。

B、偶尔给信或电话,表达关心之意。

C、利用假期,邀他一起访问或是参与青教组的踏青活动,使他与同灵们仍保持友谊,避免落单现象。

D、利用他偶尔来聚会时,多关心其功课及家庭访问时,多关心其生活及信仰状况。

E、勉励他养成自己诗经、祷告的习惯——教员亦可和学员“互订契约”,约定读经进度,相互激励,利用适当时机,分享读经心得。

2、教员对家长可做的事:

A、勉励家长(利用家庭访问)对因补习而不能来聚会的孩子,在家中给予一个礼拜至少一次的聚会性工作,如:利用半个钟头一起读经、祷告。

曾经的一位父亲,因孩子重考,上补习班,无法聚会,聪明的父亲便每晚睡前邀孩子一起祷告,亲近神。

B、对家长本身较少来教会的个案,更要注意此学员的信仰状况;必要时,要以智慧的言语,勉励家长:孩子现阶段的信仰,受父母的影响至深,若父母现在不看重神,将来被神离弃,孩子心中亦没有神,将来如何面对主呢?

(三)预防的工作

1、灵巧的变通。有时,若适当调整补习班次,可避免补习与聚会的时间冲突。

2、独立信仰的培养,趁早!从小培养学员读经的习惯,即使国三时需要上补习班的而不有聚会,孩子心中有神的话语带领,教员也较能安心。

3、信心的建言。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