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学员彼此呕气怎么办?

案例:青教组有学员彼此呕气、互相排斥,不与对方交谈,请问老师怎么办?

一、对此行为应有的观念

通常学员会彼此呕气,多半是有所争执、误会,看对方不顺眼,才会有彼此不讲话的现象。至于形成的因素,大略可分为以下几点:

1、来自学生背景因素:

(1)每位学员出身背景不同,所塑造的人格特质、个性、性向……等皆不相同。因而相处在一起时就难免会产生摩擦、互不妥协。

(2)在学员的家庭关系方面,如果家里不和睦,容易使子女心灵受创伤,人格发展不健全,容易发怒,动不动就闹情绪。相反地父母过度宠爱子女,孩子太安逸,可能导致自高、自我中心概念太强,不易接纳别人。

2、来自社会因素:

(1)学员如果在某些方面(如外表、学业……等)表现不如别人时,常被讥笑、责骂。如此一来常使学员自卑。过度的自卑会造成自傲、自大,易与别人发生摩擦。

(2)青少年若在情感方面有挫折时,也常会有这种情形发生。这种郁闷的心情若找不到排解时,当事者的情绪往往会持续性的低落、不稳定。

(3)平常老师对待学生不公平时,也会造成学生心里面的不平衡,而与看不顺眼的学生呕气。

3、教会圣工方面:

青少年参与圣工,在观点、态度上有差异时,也常会引起摩擦,暗地里互相较劲。

4、情绪因素:

青少年正值青春期,较冲动,不太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常三言两语就意见不合,而大打出手的,亦时有所闻。事后为了面子,不肯拉下脸,非期待对方道歉不可。另外,女孩子在生理期时,情绪较不稳定,心情也较不开朗。

二、对此类行为的处理

当遇到这种情形时,老师处理的原则是尽量勿使事态扩大,否则搞不好从此二人就更不和好,更不听老师的话了。这时候老师应扮演桥梁的角色,作当事人之间的沟通管道,帮助两人和解。经上云: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女(太五9)。至于处理的原则、方式,概略如下:

1、学员方面:

(1)学员中有不同意见,互不妥协时,教员应当让他们有各自发表意见的机会。或是私下找机会听听他们心中对对方的不悦。或者二人用讲理的方式,老师在旁,将彼此的理由,道理告诉对方。同时也灌输二人尊重他人意见的君子风度。

(2)当原因是出自学员背景时,可用个案辅导,作家庭访问,与其家人充分沟通,使他们了解孩子的情形,共同来关心他。必要时甚至可提供一些意见作为父母的参考,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管教方式,往往是改变孩子人格的一大因素。

2、社会关系方面:

(1)对于容易产生自卑感的学员,老师应在平时慢慢发掘其潜能,加以鼓励,同时也教导他尊重自己,关心、欣赏别人。当充实自己,修养自己,就必合乎主用,行各样的善事。

(2)谈到感情,这也是时下少男少女伤脑筋的事情之一。对于有感情困扰的学员,可对他(她)做个案辅导,协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老师们也应多为其祷告,求主带领。

(3)在师生关系中,老师的一些作法有时在学生眼中会造成不公平的印象,形成[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误会出现。同样地有时候也会发生在兄弟姐妹中。因此老师或父母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对他们的爱是没有分别的。

3、圣工方面:

当意见不合时,可以私下与他好好谈谈,毕竟所做的都是为主,虽然偶尔在观点.方式上或有出入,但目标是一致的,只要二人好好谈谈,共同拟出一个协调的概念来,祷告交托神,这样必能完成神的工。

若是因情绪所导至呕气的学员,可以私下将二人带来,让他们好好大闹情绪,吵一吵,大扫心中不悦。

等吵完了,雨过天晴后,再一一辅导他们;其实每件事情都可以退一步想,海阔天空。像这类学员,应特别注意闹情绪的原因;可能是当时环境气氛.心情不好、压力、身体状况(如生病、生理期)等因素所造成的。教员也可以适时教导一些如何排解情绪不佳的方法。如祷告、读经、逛逛大自然、看书、听音乐、找知心人聊天等。

教员除了解决已发生的问题之外,更当预防类似行为的产生,平常除了一般崇拜课程外,可设计一些增进彼此了解共习活动课程(注),降低误会,加强互相尊重及对团体向心力的概念。另外,老师可以介绍书籍或写卡片给学员,增进老师与学员间的了解。

教员平常要多祷告,交托神。处理此一问题,不管用哪种方法来解决,最后欲达的目标是当事人握手言欢、相互尊重、彼此互助,使学员都了解——我们都是肢体,是要互相搭配,互相联络。大家同时相处在神的家里,难道一定要呕气不可吗?当知凡事不可亏负人,惟要相爱,以为不足。

(注):有关增加彼此互相了解的活动,例如:同理心的训练、如何改进自己的人际关系、交友之道等等,可参考[追求成长](吴静吉著、远流出版)或其他方问有关书籍。此类活动特点是注重成员交互作用导致的结果,包括生活目标的澄清,对人或对己敏觉性的增加,接纳自己及别人,使个人有良好的适应。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