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青教组的学员喜欢班上的异性老师,请问老师该怎么办?
在面对这个情形之时,且让我们先来看一段描述:“宇翰老师深沉的思维,忧郁的神情和成熟稳重的人格,是吸引人的,更领人钦佩而爱慕的是他对学生的照顾关怀备至,和对信仰坚定的执着及深刻的体验。”这是一位中级班学员对她的老师的描述(详见青年团契八十年二月号)。
由于在教会中,此类问题多发生在女学员们身上,今本文即以女学员喜欢班上的男老师的单纯情形来探讨。
一、对此类行为应有的观念
1、自然的发展:
当班上出现一位风度偏偏,为人风趣,才学出众的男老师时,必然会引起女学员们的注意。可能是因为他不凡的外貌,令人心动的谈吐,或是杰出的才学……等等,总之,会让女学员们有一颗向往的心,想要有更多接近他的机会。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这是极为自然且正常的现象,教员或家长们千万不要大惊小怪或是往来传话,当作是“不圣洁”或“不应该”的事情来处理,而带给她们不必要的罪恶感。重要的是,能让他们藉此机会来学习分辨,处理自己的情感,学得更成熟的观念和更正确的想法。
2、观念上的混淆:
此阶段恰是青少年寻找自我,肯定自我的认同时期。因此,在与人相处之时,往往需要经由他人来肯定自己的价值意义和扮演角色。加上对“欣赏”、“喜欢”、“爱”,这三类情感元素尚没有清楚的认识,令她“喜欢”的这位教员之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影响她行为反应的重要因素。因为她对于自己心动的感觉及解释,尚处于臆测和理想化的阶段。
3、适切的关怀:
基于好牧人的职责,此教员如何尽到关怀、照顾学员的责任,又不会让学员产生遐想或会错意,这是教员同工间必须互相提醒注意及彼此配合的。例如:在安排工作时,关怀女学员的工作,尽量由姐妹或已婚的教员来担任。以及随时提醒学员对异性教员过于随便的态度或行为。在“爱”学员的大前提之下,仍然需要有师生间适宜的“礼”来调和彼此的身份。
4、处理的关键:
如何面对这类的学员,这位教员是整个事件的中心关键。他除了必须要清楚知道学员对他的所有状况之外,对于自己内在的师生之情以及所当采取的合宜应对方式,也都应该谨慎小心,才不致使原本单纯的事情复杂化了。
二、对此类行为的处理
1、不必处理或淡然处之:
若学员仅是有:喜欢上他的课、找他谈话、问问题、开玩笑……等行为;而没有“缠着”这位教员或上教会只是为了来看这位教员……等过度的行为发生,则大可不必采取行动。因为这是自然的需求发展,也可能是你我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经历过的。随着年岁的增长,她们必能从中学习到情感的课题。也许,这段岁月也为她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但是,教员们仍需要随时注意学员的动态如何。
2、藉共习活动来团体辅导:
教员们若是发觉已有异状出现时,为预防或处理事情的扩大,可于共习活动中,安排有关类似的话题,让大家一起来面对面讨论,发问及澄清一些容易造成混淆或误会的观念。首先“欣赏”自己所“喜欢”的人,也应该尊重他并学习他的优点。同时,对其他人,也应该抱着持相同的态度。
3、避免误会的情境产生:
除了于课堂上,藉由共习活动,大家一起学习之外,在平时的见面相处上,教员的举止也必须合宜,以免引起学员的误会。首先,教员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员,不要有特别照顾某一位学员的情形发生。其次,彼此问候时,不宜有太亲近的肢体接触,以免让学员产生遐想、猜测。若是教员做到了公平原则,没有偏爱某些学员,这样学员就不会觉得自己是特别的,也就无从胡思乱想了。
4、巧妙的运用时机,避免独处:
当学员已有明显的行动出现时,教员调班或避开的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此时,这位教员所当采取的基本立场是:避免有“单独与她相片”的机会发生,让她能够和大家一起相处。如要谈话,尽量在公开的场合。若她要求送她回家,则可约顺路的同学,大伙儿一起儿走,避免二人单独同行。
在师资充裕的教会中,或可由年长的已婚教员来担任青教组的工作,以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然而,在师资缺乏的小教会中,师生间年龄层接近的事实,似乎无可避免。为求根本解决之道,应当从小开始,就让主内的下一代有正确的两性交往观念。这需要父母及教员长期教导,在主的保守看顾下,逐步地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