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学员与老师抬扛怎么办?

案例:青教组学员上课一箩筐问题,问个不停,甚至跟老师抬扛,请问怎么办?

每一个讲员都希望底下的学员有所反应,能回答一些问题,以便掌握学员学习状况。然而一般中国的学生却没有这种风气,尤其到了中级班,上起课来往往一片死寂,但如果有位学员却恰恰相反,有一大箩筐的问题,问个不停,甚至抬扛起来,内容又没有造就性,纯是在瞎扯而严重影响上课时,该怎么办呢?

一、对此类行为应有的观念

(一)发问本身就是好的,应该鼓励。但若偏了主题或浪费太多的时间而影响课程进度时,教员就必须善用技巧,让学员适可而止。恢复上课但不可刻意压抑问题,忽视问题或对学生的问题使用嘲笑的口吻,以免其他的人不敢发问。

(二)教员回答问题时,不可以驳倒学员为目标,以辩论方式回答问题易使人口服心不服,使他们更想钻牛角尖,而不能虚心查考道理。

(三)教员在辅导爱抬扛学员的时候,不可忽略其他的学员,必需适时给予其他学员一些关心,以保持全班心态的平衡,不致误以为教员只关心爱抬扛者。另方面也使其他学员不致在辅导爱抬扛者时认为事不关己,而分心各忙各的。

(四)由学员抬扛的内容、对象,可发掘学员之所以爱抬扛的原因,针对个别情况加以辅导或可收正本清源之效。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课程内容:对争议性的课程较有此倾向。

2、授课方式:教员某种授课方式较易引起学员爱抬扛。

3、特定对象:对特定的教员才会表现出来。

4、本身情绪:爱抬扛的现象与外在环境无关,而是与本身当时的情绪有关。

5、常态性:即不论内外在环境如何,都有这种情况发生。

二、对此类行为的处理

要妥善处理这类问题实属不易,首先教员在上课前必须充分的准备,上课中碰到问题时要很有技巧地回答,而课后需做个别辅导以彻底解决问题,以下就依这三个方向讨论因应之道。

(一)教员课前准备方面

1、多方搜集相关资料,自己问自己问题,事先将可能引起疑问的地方多准备一下,尽管因时间关系,不可能将所有准备的资料在课堂上都讲出来,但此种备而不用的资料在遇到学生发问时,才能以较周详的答案回答而较不会有语病、破绽引发不必要的争论。

2、顺应学生程度,及自己对课程的熟悉度,在讲授的内容上要有所斟酌,避免提及自己一知半解的东西而为爱抬扛者有机可乘,也当避免提及超过学生的程度的资料,以免学生短时间内无法理解而引发一连串的问题。

(二)当场的应对技巧方面

1、最理想的方式是将问题导入主题,继续课程。例:“小明,你提的看法很特别,恰好跟今天的主题有些关系,等会儿,你将发现更完全的答案就在课程中。”如此,除了可平息发问外,另可引发学习动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有些具有争论性的问题,本就没有标准答案,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说出所以然来,这些宜在时间充裕时再来谈,否则因时间关系而被迫中断,会影响学员接下来的上课情绪,因此教员遇到在这类问题时,就明白告诉学员现在先不讨论,以后再专案讨论。

3、在与抬扛者对话中,可适时请其他学员发现意见,并引导学员做比较深入的思考,如此,一方面可使学员对课程有进一步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教员对其他人的关心注意,并使他别分心而能专注于课程上。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提出有问题的解答可能会引起更多的问题,其实老师毋需无所不知,有时一句“对不起,这个我不知道”可将此话题避开,而继续上课或讨论其他主题。

5、有时讨论实在无法结束时,教员必须抓住时机下结论,或明白告诉因进度关系,停止讨论,下课再说或另开讨论会,请所有学员思考、查资料后在一起研究。

6、对于习惯性喜欢闲扯的学员,教员可回答:“你这个意见虽然不错,但和课程似乎没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有机会再谈。”

(三)学员爱抬扛的个别辅导

1、若是对某些课程才有此现象,可私下访查一下是否学员有这方面的困扰,可主动协助解决,或只是感到有兴趣,可指导其如何充实这方面的知识,例:“小华,你对这个主题似乎有不同的见解,是不是你遇到了这个问题?还是你的朋友有类似的情况?”

2、若是对某些授课方式才有此现象,可请教员稍稍调整。

3、若是对某些教员才会如此,则要请教员在课程准备及回答主题上要特别注意,以免影响上课。

4、若是因本身情绪的关系,则须了解什么样的因素会使他有如此的情绪反应,进而协助他解决这方面的困扰。例:教员可和学员沟通:“小恩,是不是家里有事?还是你发生了什么事?今天好像有一点不一样。”

5、若是习惯性地有这种情形,则要观察他是否有挫折感以此来发泄,或自认受到忽视而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是本身静不下来……总之要针对个别状况予以辅导。

此外教员当找机会向学员教导正确查考道理的态度!有些事情本就难以明白,“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林前十三12),唯靠圣灵帮助,不可单凭人的智慧聪明,“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二4—5);“只有神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林前二10),而有些主题并不造就人,不值得花太多时间,因为,有更重要的道理值得我们好好研习、不可本末倒置。“……不可为言语争辩,这是没有益处的,只能败坏听见的人。”(提后二14)“你要逃避少年人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惟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提后二22—23)。班上若有喜欢抬扛的学员,对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处理得好,可促进上课气氛更活泼,对整个班有相当大的正面影响。期盼教员能好好准备课程,充实相关知识,谨慎而有技巧地回答问题,再加以多花心思对学员个别辅导,相信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