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青教组学员在假期中以打工为借口,以致不能参加聚会怎么办?
学员利用假期去打工,或许他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若因此而无法来参加聚会,教员该如何来关心、辅导呢?打工已成为社会新鲜人的共同经验,但越来越多人发现打工的副作用远多于冠冕堂皇的理由,到底现在的中学生为什么会想去打工呢?
一、学生打工的原因
1、有些人因家中经济困难,不得不出来打工,对这些人,教员该多加一份体谅的心来处理。
2、有些人则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如买心爱的东西、旅游、听音乐会等,或甚至只是想存点钱。
3、别人都有打工的经验,自己没有,好像太逊了,所以我也要打工。
4、觉得打工可以经济独立,体验人生,获得工作经验,增广见闻,所以去打工。
二、对此类行为应有的观念
1、了解打工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防患未然:
打工本身不是件坏事,学员愿意刻苦己身本该给予鼓励,况且打工对丰富人生也的确有其正面的意义。但在些弯曲悖谬的世代中,对于一个单纯的主内青少年,要出污泥而不染还真不容易。最常见的情况是因为打工而无法参加聚会。“你们不可停止聚会”(来十25),信仰的失落通常由不来聚会开始;有的则因打工有了许多钱而任意挥霍,由于物欲高涨,将来很难按部就班的求职就业。“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十三14);有的则因打工时结交了不良朋友,在耳濡目染之下,言行渐渐变调,“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箴十八24)。教员在平时即应灌输学员打工所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加强学员的警觉性以防未然,否则亡羊补牢辛苦且效果不彰。
2、强调学生的本分在课业与信仰:
对学生而言,功课与信仰才是应当花时间及精神去努力的,打工充其量只能当生活小插曲,况且青教组学员年纪轻,学历低,普遍又缺乏一技之长,所从事的常是单调乏味,机械呆板的操作工作,少有变化,也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对人生之造就不大,却反而易因打工而迷失,虽然好多人都打过工,但“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
三、此类行为的处理方法
(一)打工的原则
如果一定要打工,当注意下列事项:
1、在时间的分配上:不可因打工而影响聚会、做圣工,也要在自己体力所能负担的范围,因“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太十六26)。
2、在工作选择上:要慎选打工环境,龙蛇相处,易藏污纳垢、染上恶习,或周遭同伴素质太差都不适合,如MTV、KTV。而姊妹更当注意自身安全问题,如挨家挨户推销东西就当避免。最好是能与自己所学相关,不然也尽量选择有可供学习与观摩的工作,如速食店,可学习经营理念或观察人生百态或学习服务态度。“用智慧与外人交往”(西四5)。
3、在金钱应用上:珍惜辛苦赚来的钱,用在正当的用途上。为了换一个更好的床头音响,买更好的衣饰或大吃大喝而花大把打工的钱,实在是不值得。教员当鼓励并教导学员多做灵性上的消费。如听音乐会,看舞台剧,认养孤儿。甚至于奉献在会堂建筑,添购宗教教育教具或买好书等。而最重要的是要强调什一捐的重要性:“人岂可夺取神之物呢,你们竟夺取我的供物,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夺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们在当纳的十分之一”(玛三8),什一捐剩余之数才可自由利用。而最好与其家长沟通,由家长辅导孩子打工赚来的钱,保留大部份的钱储蓄,仅留小部份供其应用,养成学员量入为出的习惯,尽量过简朴的生活,做心灵之贵族,不做物质之奴隶。“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提后二22)。
(二)对既成事实之学员的辅导
学员因打工而无法来参加聚会时,教员需不定期前往访问,除了解其打工环境及其时间分配以查明为何无法参加聚会外,并与其家长做沟通,唯有家长有正确观念并充分的合作,辅导才有成效。对无法来参加聚会的学员,教员需注意其个人灵修工作(可参考宗教教育65期青少年的个人灵修)使其在无法聚会时仍能自行补充灵粮,并鼓励其抽空参加教会的其他聚会或活动,甚至班上可配合其时间来举办活动;若他仍没来参加,则要多做访问的工作,且不时将班上动态,关心话语,上课内容概要寄去给他,总之不要使其因久没与同班学员交往而渐有疏离之感。
(三)不求回馈的打工
青教组学员为了生活而必需打工赚钱者毕竟是少数,其实撇开钱的问题,有许多工作也可以使我们从里面获得宝贵的经验及人生的体验,如学校中的慈幼社、仁爱社、童子军等的社团,都有其正确而有意义的目标,积极投入必有收获。而教会的圣工更是打工的最佳选择,不但积蓄属灵福气,造就自己灵性,更可学习服事精神及与同灵同工时之交接、应对、进退及互相配合、包容等。教员在这方面可多作个人体验见证,看自己因做圣工而得到如何的造就,除了在班上要做圣工训练并提供机会外,教员可和教会的长执负责人协调一下,提供各式各样的圣工供学员选择(或实习),使教会与学员同得造就。“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三1-2)。
因学员没来聚会,教员才知该学员跑去打工了,这是辅导上彻底的失败,但在现今的教会中似乎屡见不鲜,不过这也道出了本问题的困难点,除了教员平时要不断宜道外,也要随时与其家长保持联系,要使家长也有正确的观念,以便学员要打工时,能及时给予个别辅导,使其不论打工与否,都能保守在神的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