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名作家三毛女士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她自闭症的由来。
原来,她的文史才华自幼早已显露,每次考试成绩很少有人能超越。但数学一科却老是抱个大鸭蛋,使得数学老师对她冷漠异常。有一次,她下定决心要使数学老师对她刮目相看,于是把所有数学题目、答案一字不漏地背了起来。无巧不巧,当次月考题目与课本模一样。所以,她考了一百分。
没想到,数学老师不但不承认她的分数,反诬指她作弊。三毛分辩不成,反而落得违抗师长、态度恶劣之罪名。老师用毛笔在她眼圈上画了两个大圈圈,并令她在操场上走一圈。从此,三毛不再出门,不愿再上学。
幸好,她有一位充满智慧的父亲慢慢地带领着她,使她走出自闭症的天地。有许多的人有雷同的经验,从此堕落、沉沦……。属世的教师影响力如此之大,何况关系灵魂的教师呢?莫不要叫人从此弃绝基督了。
对于宗教教育,我相当重视,实在不是因为它提供小朋友假日的去处,而是因为它的影响太大。年轻时,我是凭热情参与(事实上,也是渴羡善工),只留心如何抓住学员的注意力,如何使自己被接受。年龄愈大,愈是战兢,唯恐稍不留神,成了别人的绊脚石。现在不再担任教职,但并不表示不再关心。反倒能静下来思考[如何做好宗教教育],并将一些新的、看法提出,也算是对此作一回顾。
一、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及个人资料:通常教员很难主动去了解学生家庭背景,除非家庭访问,但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是十分重要的,不只可以了解学生的信仰状况、举止动向,进而也可以促进同灵之谊。
二、与各教员间保持联络:如此比较容易客观地了解学生。通常,教员总认为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需要花许多时间,其实不然。教员之间彼此沟通是很重要的。谈到此,我倒有一建议,目前教会各班的班负责;班负责通常是负责排课及其他杂物,何不在班负责外,类似学校再置导师 。如此,学员受照顾的范围就更广了。
三、不定期与家长联络:这不只在访问中,平时聚会后,即可与家长寒暄询问一下学员在家情况,以便多方了解。
四、依个别差异给予不同的要求与鼓励:所谓鼓励并非物质嘉勉,当众嘉许成果亦可观。各个家庭的信仰状况不同,学生所表现于外的行为亦有所差异,需要教师悉心留意。
五 、参与活动:生活教育、机会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一直以为学校的老师不应只是教书而已;同样的,教会的老师也不该只是灌输属灵知识而已,重要的是教导他们如何将二者合一,将属灵智慧运用在生活上,如何自处、如何相处,在共习活动师生参与中, 用孩子所能理解的语言,用他们的生活方式去修正,指导他们,这远比课堂上直接禁止他们要 有效多了。
六、自我充实,多方吸收:现在的生活不比从前。从前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单纯,接触有限。而现在呢?他们除了在家庭、教会所学之外,学校和社会给他们的影响力更大。因此,宗教教育教员除了在属灵知识上多方加强外,更应时时改进加强自己的教学方式,使之信仰生活化。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行出基督徒应有的行为。孩子模仿能力强、也因此近年来有不少教育学者倡导“隐藏课程”。
所谓“隐藏课程”即学校建筑物、教职员、功课表、甚至教室的安排都能影响学生。具体而言,由学校外观、设备可看出师生的参与感;老师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要求在无形的影响学生……这些都是隐藏的“课程”,在不知不觉中教导着学生。因此,属灵的教员们焉能不慎?
七、要有衔接的辅导:当你的学生升班之后,也当经常关心,见面时几句主动地问候会叫人得到极大的安慰、更何况随着孩子的升班,他的思想愈敏锐,此时的轻声问候,有时候汇成无比的力量,使他的心志更坚定呢(大人如此要爱心的问候,何况孩子们?)
在我初任教员时,有位同灵曾写下如下之短文,送我。我一直保留到现在,近些日子,发现宗教教育封套竟也印着这篇短文。也以此文与各位共勉。——不要忽略你身旁的小同灵,因为你不知道神是在他心中还是你心中。而他亦有个看不见的未来呢!
当一个小孩伸出他的手让你扶持时,他的手掌上可能沾满了泥土或墨渍,或有一根手指因割伤而包着纱布。 但是我们当记得这一双小手,有个不可看见的将来。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为有一天,这双小手可能会拿着一本圣经,也可能拿一把枪;可能会为教会弹琴,也可能会在赌场掷骰子;可能会温柔的照顾病人,也可能会因醉酒放荡而战抖。
但现在这双小手在你的手中,他在寻求你的帮助,渴望你的引领。虽然这孩子的人格尚未长成,但他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是否能成为一个有高尚人格的基督徒?这个责任在你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