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师生关系的秘诀,似乎无法从看一,两本教育心理学的书籍就获致。在步上讲台之前,我也会用心的翻开过建立师生关系文字资料,并以为自己可以处理且保持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但真正执教之后,才发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多么微妙复杂,这互动过程往往是决定上课成败的最大因素,因为稍有经验的老师都明白“经师容易人师难”的道理。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常以下列几种方法,让自己和学生的想法,做法接近,并从中设法指导学生。
一、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给予成功的机会
学生最怕的事情,可能是做事永远达不到老师所要求的标准。长期的挫折,不但损伤学生的自信和兴趣,也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个遥不可及的严肃人物,自然而然双向沟通的管道就封闭了。因此,多给学生有成功满足的快感,他自然就积极,乐观,且喜欢找老师诉说心中的问题,心事。
二、与学生说话有幽默感,避免直接的评断和责备
学生也怕老师说话时一板一眼,特别是自信心不够,内向和孤僻的学生,容易因为老师不经意的直言而受到刺激。例如学生缺席了,再见到他时可以说“上一次聚会你有事吗?大家都很想念你。”千万不能直接就说“你这懒鬼,又缺席了!”这样的语气会让学生自认为是一位不受欢迎的人物,因而疏远这团体。
三、多准备各式各样的故事或见证来辅助教学
听故事是孩子永远不会生腻的学习活动之一。教材故事化可以增加其趣味性,保证学生会仔细仔细静听,并且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记忆。简短的故事,见证可以很迅速地掌握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只要有机会都可以讲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故事题材多而且又懂得表达的老师,学生一定特别喜欢亲近,在这样的关系中较容易培养学生一些正确的观念。
四、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增加学生的自我肯定
如果有什么活动(不分室内,室外),老师要把握机会让学生有参与的机会,避免由老师一人独撑场面而学生只有接受指挥的份。让学生参与其间的过程,也许整个效果不会很理想,但就教育观点而言,学生是得到了“做中学”的宝贵经验,不但肯定自己的能力,也会更加喜欢这位老师,因为这位老师的做法,让他看得见自己的能力。
五、偶做家庭访问学生会满心的感激
老师去拜访学生的家庭,几乎每位学生都会感到无上的光荣,因为他会直觉地想:“老师很在乎我”。抽点时间做访问,不但多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也会赢得学生的敬爱。
以上所举,不过是建立师生关系之部分方法,其他如自我充实,专业态度的养成,及其他偶发时间之处理方式,也都会影响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与否。最后,所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应保持双向沟通的习惯, 知道学生的反映与感受,对良好关系只建立必有甚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