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善用、发挥教员恩赐?
系负责居教会宗教教育大业之枢纽,起重要性不待至言。但教会依学子年龄分有幼稚、幼年、少年、初级、中级、高级各班,或分属儿教、青教两组,所需人才甚多,恩赐互异。系负责不是超人亦非万能,自须仰仗教员同工分劳担受。再者,教员恩赐各有不同,如何适才适用,使其人尽其才、发挥潜力,应是系负责当务之急。今提以下数点以就教诸系负责同工。
1.知人
好的负责应该对教会青年的恩赐有全面的了解,若系初任或尚不清楚,应积极主动专访探究。对于怯弱者宜鼓舞振奋;对于失意者宜安慰抚平;对于生疏者宜训练强化;对于热心者宜肯定嘉许。若遇有用人才,虽如刘备茅庐三顾亦应为之。尤须一提的是数十年前会为宗教教育尖兵,后因结婚、生子、育幼而隐藏相当时日的妈妈们,由于他们本身有幼教基础,再加上一、二十年家庭、社会的历练,思想最为成熟,又多无家庭儿女的牵绊,若能鼓励他们后出投入宗教教育,将是一股不可限度的力量。总之,系负责务须发掘人才,使府库充盈,随时能出将用兵。
2.善任
没有人才往往是因为没有发掘、没有训练。但是有了人才不用就形同浪费。人才误用,就像挪错棋子一样可惜。有些圣工人员喜欢用听他话的人,这样圣工水平必不能突破。有些人只用他熟悉的人,那么圣工必有偏颇,亦无法扩大参与。干部的安排应本“适才适所”的原则为要。对于教员的安排与调动,系负责不妨与教务负责人商议,决定组负责或班负责人选,然后在与组负责、班负责共商各班教员的人选,这样层层相扣,所有人力素质(年龄、性别、个性、专长)与事工搭配(讲课、司琴、领诗、活动),都能藉集思广义而考虑周全。
干部教员选完后,就应本“用人不疑”的原则,给予自主、尊重。除非明显抵触圣经道理,或与教会行政制度有关,否则对于组、班负责的计划与措施,应尽量予以尊重,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3.关怀
系负责能发掘人才、信用干部,是成功的一半,但不能因此就以为可高枕无忧,放任随去,而应与组、班负责经常沟通,以了解班务状况。有时系负责也可藉讲课或共习时间与学员见面,期能深入班级,了解教员与学员之所需,近而解决问题,甚至提示与革建议。再者,系负责对于教员应于礼遇,平日多讲赞美、鼓舞的话;对于犯错教员应委婉劝说,清楚指正错误,期能改进。另外对于教员在学业、婚姻、工作、家庭、儿女方面宜多加关怀,让教员感受大家庭中仍有家长—系负责无尽的关怀,而更能牺牲自我,奉献与教会事工。
二、如何改善教员教学意愿低落之问题?
教员不足是每位系负责常常遇到的问题。今就笔者在系负责工作三年中的一些体验,提出几点浅见供诸位同工参考。
1.宗教教育上课时间,与教员个人时间冲突
这是个常见的原因,有些同灵很想协助圣工,但因工作或课业时间不允许,心有余力不足。遇此情形,可与教员讨论有否双通方式?可否调至其他不同时间上课之班级?还有,此项冲突是否为短期?什么时候不会有冲突?例如暑假可能就恢复正常,可以回来上课。总之,替他想想有没有解决之道,不管短期内或长时间,不要轻易放弃。此外,亦有可能是工作倦怠是的托词,这种情况较复杂,需要和当事人的家属谈一谈,设法侧面了解他的实际状况,在给予勉励。因此,系负责平常就应该多关心教员的生活,包括工作、学业、家庭等各种情况。
2.自认为不适合担任教员,这是个常见的理由或借口
大多数的人不喜欢接受新工作、新挑战,这是人的惰性。系负责有必要让教员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怀着不断学习的态度来做各样工作;为求尽善尽美,唯有不断学习新知,方能迎向未来的挑战。因此,勉励同工以学习的态度来做,不怕做错,只怕不做,不去试试怎知自己没有这项恩赐?
3.无心
若同灵讲明他不喜欢担任教员的工作,着可能需要多多鼓励。笔者常以在教员工作中所得的收获,勉励主内同灵;因有多年教导儿童的经验,使我在需要上台做报告时,或者是开会中表达自己意见时,能较别人熟练。常有人羡慕我胆子大,当着众人面前讲话不会发抖,事实上应感到神让我有机会在教会中接受种种磨练。此外,也可请该名教员先担任助领,产生一些兴趣。事实上,见习教员本来就不应该立即担任太重的工作,导致过大的压力,心生畏惧。最后在勉励他,报答主恩宝属必要。若他仍坚持不适合担任教员,可勉其还有很多其他的事工可以帮忙,但哪天想要再帮忙宗教教育工作时,还可以告诉我们。
除了以上原因外,家有幼儿须照料,可能是妈妈教员暂时不能担当工作的主要原因。具有多年经验的妈妈教员固然不可忽视,但培养训练年轻同灵成为一个优秀教员,对于将来教会整体的事工有极重影响,更是不可忽略;至少,现在没有青年学生当教员,将来的妈妈教员要从那里来呢?因此笔者以为青教组的共习时间应多安排口才训练,因为这是各级学校最缺乏的,如此可为将来选训新教员预做准备。末了,提醒大家别忘了祷告,祷告不只解决教员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其他担任系负责的种种问题。
三、教员人数不足的权衡之计
“只怕没有学生,不怕没有教员。”这是个人参与宗教教育工作多年来的感想。的确,每班只要有一个能负责的教员,就够了。
十多年前本地教会刚成立时,学生人数不多,年龄悬殊,有教学经验的只有我与另一位姐妹,因此决定分成两班国小四年级以上到国中生为少年班,由我以说故事的方式,讲解旧约圣经历史;国小三年级一下为幼年班,由那位姐妹带领两位实习教员负责,依总会教材之进度上课。因人手不足,崇拜课是分开上,唱诗及共习(以活动及书画为主)课程则合班。
约一年以后,配合学生属灵知识的长进增设初级班,上课时间定在星期六晚上,以便和少、幼年班错开;该班仍由我们两位教员负责,少年班和幼年班的课程,则逐渐交由年轻的教员负责。由于教会甫成立,当时我们对学生的事工训练以司琴及领诗为主,因为这方面人员的训练可以速成。感谢神,在圣灵的带领下,学生及教员的质与量均有长足进步,能逐渐增班。
甚于这些经验,对教员人数不足这问题,个人认为有几个可行的对策:
1.一人责任制
只要一位足以带领全班的教员即可开班。如果该员无法接下全部的课程,可以安排负责人或传道讲课;不过整班的重心仍须以该员为主。一人责任制虽然很辛苦,但因无人可推诿,有时效果不会比教员阵容整齐的班级还差。
2.小区或邻近教会派员支援
如果教员不足,可商请邻近教会支援。不过,由于支援的教员与学生不熟,想对学生进行的生活教育或须加强的道理,班负责须事先与讲员协调。如果支援的教养院能常参加该教会的活动、访问与郊游,教学效果回更好。本区有问教会刚成立教育系时,系负责及班负责均由邻近教会支援,以后才慢慢由该教会的青年承接,成果相当不错。
3.与邻近教会或分设前的母会合班上课
教会分设成一大一小或两间人数都不多的教会时,可检讨宗教教育系不分设的办法,以免学生分散、教员的力量也分散。宗教教育合办须考虑交通问题:教会或信仰有自用车时,可安排教员带队搭车前往。
“耶和华以勒”,只要宗教教育有人关心,代祷,神的工,神必预备工人,也必亲自同工。虽然在人会有人手不足之憾,但或许神认为只要少数人肯负责,比人手充足而互相推诿更好也说不定。宗教教育所追求的不是眼前的教学成绩,而是长远的果效;教员不足或许会影响当下的教学水准,但就长远的果效而言,不一定就比有组织、有水准的教育系差。凭着信心、爱心,为教会的下一代奉献心力,神必祝福你的工作。
四、教会有重大活动,教育系如何配合?
每到寒暑假期间,交通方便、场地宽敞的台中教会,几乎都排满了各种的活动,如:学生灵恩会、教员讲习会、青年联谊会、信徒代表大会、宗教教育系活动……除此以外,平时的活动亦不胜枚举:教会信徒的婚丧事宜、灵恩布道会、外地教会信徒来访……遇这些活动时,场地布置、海报设计、人员服务、伙食餐点安排……均须费神张罗,因此,如何善加运用宗教教育系的人力,是我不断努力学习的课题,谨就这数年来所经验的提出个人拙见,愿彼此切磋。
每当得悉有重大活动时,个人通常都先行了解该项活动的详细内容,并预所须处理的工作项目,然后与教会负责人协商如何分工,最后再就分工内容邀集宗教教育系有关人员,会商工作细节、完成期限及决定负责人员,此分工合作方式则由负责人员带领组员,并辅导、完成任务。
一般教会活动人力之配合大多来自青教组的学员(初级班以上),但有些教会人才外流,可资推动圣工的人力确实缺乏,同时外长远计,可培训儿教组学员养成良好的服事习惯,如此不但能帮助教会圣工,且可奠定其正确的信仰根基。这种情况下,首先须估量少年班以下各班能胜任的工作范围、人员多少、每项工作的特质以及需要怎样与多少的人力等,然后作合宜的工作分配。例如学生灵恩会的工作项目有:准备寝室、准备教具教材器材、接送、安排辅导员、安排服务人员(工作有办理报到、上下课敲钟、起床通知、熄灯、接听电话、广播、购票服务、清洁工作、医护服务……)、海报设计绘制、大扫除等。如果人力确实不足,可安排少年班协助准备寝室、准备教材、上下课敲钟、播送音乐、简单的扫除工作,由该班教员引导一齐工作。而对于一些较需要专业技巧的工作,如:辅导员、医护服务、海报负责设计绘制等,原则上仍宜由专业人员处理,惟并非每个教会均能有此人才,因此可利用中、高级班共习时间或召集有志青年,配合活动期前安排具该项技能的人员,加强辅导办理,如此不但完成教会所托任务,同时并可借机发掘学员潜能为教会储备人才。当然在各项服事工作上,系负责或负责人均应付与关心与鼓励。,必要时并参与其中。
总而言之,无论活动之种类、大小为何 ,均须预作筹备沟通,详加分工、切实负责,遇到困难或处置不当之处,不要埋怨责怪,应多作检讨沟通及勉励,重新来过,如此大家有共识,万众一心则皆可成矣!
五、意见与负责人不一致,怎么办?
“李执事,青年想利用春节期间举办一次联谊性活动,不知您的看法如何?”系负责于聚会后请教教务负责人。
“哦!联谊性活动?举办活动的动机是什么?性质怎样?打算采用哪种方式?”李执事提出一连串问题。
“嗯--在我的观察中,教员同工和青年们平日里少有沟通的机会,彼此之间并不十分熟悉,且平时他们有升学的压力、功课的负担,很难得有闲暇做户外活动,所以才会有利用春节期间举办联谊活动的构想,一方面提供春节期间正常的休闲活动,一方面达到彼此交通的目的。我想建议采取登山健行的方式。”
“目的地是哪里?活动时间有多长?”
“想从阿里山健行至溪头,整个活动需要三天的时间。”
“哦?我们学校的老师曾经从溪头走到阿里山,他们清晨5、6点即出发,一直走到晚上12点钟,有好些女老师走不动,在半路上哭,回来后都说下次不敢了。你们都还在求学,体力也不是很好,我们学校的学生只要升旗时间长一些,就有学生因体力不支倒地了;而且你们又是利用交通最拥挤的春节期间。所以,我不赞成这项活动。”
“按照您的看法,反对的理由大概有三点:一、路途太遥远,二、体力问题,三、交通问题。这三个问题我们也有考虑到,且有了应对的方法。对路途太遥远这一点,阿里山到溪头大约是47公里,到杉林溪大约30公里,我们是从阿里山走到杉林溪,杉林溪到溪头则是搭公车。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走,大约须10小时才能到达,若清晨5、6点钟出发,应于下午3、4点钟就能抵达。而且阿里山的标高比溪头高好几百公尺,从阿里山走到溪头,比从溪头走向阿里山要节省相当多的体力。以救国团上二周举办的情形来说,清晨5:30出发,下午3:30就到杉林溪了,所以路途并不算很远。至于体力问题,已要求想参加的人每日慢跑30分钟做自我训练;另外怕健行途中有人不适应,叶弟兄也提供了“救心”(心脏病突发用的药)应急。最后交通问题已由方姐妹接洽公车处,开加班车直达阿里山,并请陈弟兄开一部九人旅行车到杉林溪接我们,万一有人脱队赶不上到溪头的末班车,则请他代劳送到溪头与其他人会合。这些问题都事先考虑过且已有应对之策,我们所无法掌握的是偶发的意外事件,所以请您们为我们这次活动代祷,求神亲自带领,这是对我们最佳的关怀也是最大的帮助。”
“我本来是不赞成的,但听了你这番说明后,知道你对情况这么了解,且筹画得相当周详,所以不再反对了,只求神带领你们这次的活动能顺利。虽然我们会担心,但我想重要的是帮你们代祷,不致发生任何意外才好。”
最后这次活动顺利进行,有50多位青年参加,专车送上阿里山住宿一夜,隔天清晨5:30从阿里山出发,最早一批于下午2:30抵达杉林溪,最晚一批于下午4:30抵达杉林溪,再转搭5:10的公车到溪头住宿。途中没有人受伤,没有人服用救心,没有意外事件,D弟兄的预备车也没有派上用场(虽然他还是按计划于6时抵达杉林溪)。感谢神!
良好的沟通并不是建立在坚持己见或强词夺理上,乃是建立在理性的讨论上;对事情深入了解,周延筹画细节是活动成功的要件,再加上柔和的言语、谦逊的态度,必能在对立的观点中求得一致的看法。系负责若掌握了事情的重点,必能达成自己预定的目的。
六、如何提升教员之教学品质
“教育”是百年大计,属世的教育如此,属灵的教育更不容轻视。试看学校里的老师,都需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方得受聘,我们的宗教教育教员更当慎选。
1.定期举办教员灵修会:由系负责召集、筹画、安排课程、邀请讲员,并请教会负责人共同与会,借着灵修会使每位教员注重身教,达自我灵修的预期效果。
2.订定读经计划:以半强迫方式,训练教员养成读经习惯(请班负责追踪该班教员读经进度);要求班负责于儿聚散会后,召集共同祷告后离开。
3.选购灵修类书藉:致赠教员人手一本,一方面慰劳其教友辛劳,另一方面藉书刊之影响,激发教员对神更忠心、对儿童更尽爱心。
4.私下访问:访问儿童,能与其家长有进一步的认识、沟通;系负责访问教员,更能直接了解教员的心声与需要,彼此交换意见,藉以勉其内在的属灵追求。
5.借用他力:透过其他教员代行沟通,借其影响力互相勉励,尤重于教学心得讨论,随时反应其教学品质、热诚……等,并相互鼓励出席晚间聚会,以为儿童模范。
以上拙见盼能供新任系负责参考。做圣工需有热诚与耐力,因所遇的问题将不胜枚举,但问题终究须有妥善的解决,不容逃避,故当随时靠祷告交托、走访,积极的面对它、处理它。教员本身若无良好的灵修生活、也不熟悉圣经、更未曾体验过祷告给予各人的造就,何能为主教养下一代?倘若教员真不自爱、系负责该有“宁缺勿滥”、“取其精良”的精神为原则,勇于报请职务会裁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