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级班的成员是正值发育成长的时期,对事物的观点做法,稍具叛逆。走极端的表现,因此教员应有明智的带领方法。
在教会群体中(无论是聚会或团体活动)和在社会生活的感受迥然不同,和最大的差异乃在感觉上大家不能进一步的交流,互相倾诉,互相尊重。因为礼教的关系披上那层"法利赛人"的外衣,总无法脱下来,以致大家都觉得很拘束,进而感觉上教会很乏味甚至不想来聚会。作为宗教教育的教员就应该突破这一瓶颈。让大家把"真我"表现出来,引导青年走上“正轨”。
一个成功的教员或被作为好牧人者(约十11),一定要有一种识人的眼力,善于观察青年,能够捉住别人的优点,让他们各自的优点在教会群体中发挥出来,培育许多才干卓越的青年同工,以推动圣工。
在教学上让学员们先学习交友待人的方法,或许来的好些,因为心智的成长有助于教学的效果,否则单靠教员的力量绝难发展到成功的地步。一位有识人的眼力。成功的教员,他能够把握每一位学员的特长,然后分配他们恰当的工作,让学员们明白所担任的工作对于整个教会圣工深具重要性,而后才能把事情办得井井有条,十分妥帖。
然后识人的眼力并非人人具备的,或有不少失败者,尽管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上十分努力,但是分派出去的工作却不恰当。他们常常把重要的圣工职分分派给毫无胜任能力的人。反之,那些有才干的学员却被埋没在角落里。这种情形不在少数,因此教员每当分派圣工时,就应当学主耶稣运用十二使徒的方式。(1)加强祷告(太十四28,二十六36~44,可十四32~39,路六12,二十二40~46)(2)加重责任感(约二十一15~17),靠着圣灵的力量带领整个圣工(亚四6)。
事实上,一个有本领的青年,并不是能把每个事情都办的很好,而是能在某一件事情上处理的十分优越圆满。譬如说:一个不会翻译的人,领诗可能不差,或者做接待也不错,一个调皮捣蛋的人,在布置。清洁会堂的工作上或者有他人的一套。身为教员必须把握学生的个别差异来因材施教,使学员在各自的优点上发挥,而去影响别人,并增长自信力。
一个干练的教员,不一定要做一个劳动者,我们说他们很热心的全包各种圣工,这种想法很落伍。主耶稣解释好牧人的定义是走在羊群的前面(约十2~16),而非在后面赶鸭子。除了做一个好模范给学员做榜样以外,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
也就是善于教导学员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并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这个圣工上求发展,成为教会的柱石。
凡人皆有被关爱,被重视的需求,只要我们多付出爱心给青年,相信他们会成为教会圣工上的好助手,好伙伴。
几句诚恳的赞美与奖励,对于增进青年的兴趣与忠心,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埋怨,泄气,瞧不起的态度,去使青年心会意冷,再也拿不出力量来效劳了。有不少教员吝惜他们的赞美与奖励,理由是他们以为一个信徒热心的做圣工是应该的。一旦被人夸奖一番就会骄傲,怠惰,甚至给魔鬼留地步。其实,对青年的夸奖,赞美是一种极大的鼓励,我们说它是青年成长时期的动力,或者是说打开教员与学员间的隔阂的最好的方法,我们应好好利用。然而最重要的是让青年了解做圣工是为主所做的,教员只是代替主当面奖励他们罢了。因此,要将荣耀归给主。
一般青年大豆不去留意灵修成功的要素。这要素是要日积月累的堆积经验,他们常把事情看得过分简易,而不肯集中自己所有精力不断地努力去做,这是不对的。诚然教员应当替他们收集经验,帮他们集中精力,反复地训练他们的恩赐,让他们觉得我适于站在哪里,就应该站在哪里,而勇于接受在年轻力壮的黄金时代,被训练成一个能集中精力为主奉献的人。
一个有经验的园艺家,往往会把许都明明能开花结实的枝条纷纷剪去,这在一般的外行的人来看,一定会痛惜不止。可是他为了要让树木迅速的高大起来,果实结得特别丰硕,就必须修整枝条。若不然,将来在收成上损失,一定要超过这些枝条的无数倍呢!那些有见识的种花匠,为什么一定要把许多将要开放的花蕾剪去呢?它们不是一样能开放出美丽的花朵吗?然而他们的目的,乃在使全株花的养分不致分散。他们剪去了大部分,而让养分集中在剩下饿一二朵花蕾上,当他们开放后便成为了稀有而美丽的齐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