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托付给我们(喂养主羊)的神圣使命,为善尽职守,许多教员费尽心血准备丰富的教材,之后也卖力地讲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难以知道他们吸收了多少。这种现象常发生在初 中级班的教学上,因为这群半大不小的学生,往往不会把对上课方式的意见及其吸收程度,坦白的表示出来。
对初中级班学生而言,每周能暂时放下沉重的课业,到教会接受两个小时的宗教教育,是相当不容易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握这有限的时间,进行一场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员势必要尽可能地提早准备教材。比较完整而有效率的准备方法,就是制作一份教学设计,将教员目标 教学方法,甚至相隔的诗歌和共习活动,都可以一并作完整的规划,以上就是教学设计之流程:
由以上表可知,作教学设计应考虑之事项有:
一、研究教材
初中级班教材的每季主题均不同,有的是圣经史地的学习,有的是浅论各经卷的内容,有的是介绍耶稣如何降世实行救恩……我们对这不同的主题以及每课各异的重点,需要通盘的认识;至少教学前,应把该季课本看熟,这样教学时才能融会贯通。如果在每一季开始前,班负责能先召集全体教员共同研究该季教材,对教学法 教学资料 教具等进行深入讨论,并列出有关参考书籍 经卷,那么,该季的教学,必然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更得(教学相长)之益。当然,每个被安排到授课的教员对于所分配到的课程,更要下工夫去体会其中心思想,以掌握教学重点。
二、学生分析
在授课之前,要了解学生熟悉圣经的程度,学生的个性 家庭背景,以及学生读经 祷告的习惯,由这些资料来研判该采用何种教学策略。
三、订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预期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 技能 态度 理想等等;可大分为两类:
1.单元目标–依该课教材结构的特质来划分之目标。
2.学习行为目标–预期学生可达成的具体 易于测量之行为表现。
我们在订立教学目标时,可将以上两类作为订立之参考,使教学目标尽量明确 具体。
四、确定评量方法及标准
评量方法及标准均需依据教学目标来决定。一般而言,评量的方法有两种:
1.测验法:凡知识 概念方面,靠语文 图示 数字等方法,测出学生了解的程度。
2.观察法:凡技能 态度 德行方面,由教师直接观察 估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外表行为。有些要在学习中观察,有些可在学习后估量,酌情而定。
至于评量标准,可根据该单元教材及学生程度拟订,于教学后应再次评估评量标准的拟订是否适当,有多少学生能达到标准,由此可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五、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诗颂 崇拜 共习活动三个阶段。诗颂与共习活动各三十分钟,崇拜时间六十分钟,合计约二个小时。最理想的是,诗颂与共习活动之设计能配合崇拜主题,使整个教学活动有连贯性;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前,负责崇拜时间的教员最好和领诗或带领共习活动的教员共同协商,除了讲述法外,运用各种教学法,如练习法 发表法 观察法 欣赏法 社会化教学法 问答法等,使得学习活动富有变化,增进学习效果。
六、准备教具
配合教学内容的教具,在教学活动中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弥补教材的不足。有些教具平日即可收集来布置教室,例如地图 历史年代表 圣经人物图片等,有些教具则需要教员费心去制作。
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真理
在教学设计中,运用方法使学生乐于亲近神 遵守真道,比圣经知识的灌输更为重要。教员不妨准备一些与教材有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配合经训来处理;亦可订出具体的实践规条,然后观察学生的行为是否逐渐改变,并加以记录。
总之,作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员在教学之前作更周密的准备;为了喂养主的小羊,多花费一些时间不仅有意义,而且必蒙神纪念。再要强调的一点是,有时教员虽然作了充分的准备,实际教学时却发现与预期大不相同,这时,教员就要因应当时的情况,对教学方法与过程作适当的调整,而这不仅有赖于教学技术的纯熟和敏捷的反应,更需要神来带领整个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前 教学中和教学后,(祷告)与(交托)是一个教员最重要的功课,愿主悦钠每一位爱主的教员所做的努力!
备注:
附上一份作者自拟的教学设计表,供教员准备教学时参考,以期收(抛砖引玉)之效。表上所列各项,若其内容或方法您已熟悉,便不需一一填写,只要以(行动)准备即可;只是,每次教学前若能将教学设计完整写出,并在教学后检讨改进 记录 存档,长久以后,这些教学设计表对贵教会的宗教教育而言,将有很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