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如何举办野外崇拜

野外崇拜和一般在会堂里的崇拜是有所区别的。它不局限在会堂中以唱诗、祷告、听道来完成崇拜的仪式,它或在大树下、山谷中、溪水旁、草原上……。任何可利用的地方都可以,只要有两三个人聚集,奉主的名聚会,神就在他们中间。因此,野外崇拜的方式是自由不受约束的,尤其在信仰的非常时期(如患难、逼迫),无法有个安定环境聚会,或因特殊缘故无法提供会堂来聚会时,就更显出野外崇拜的重要性了。目前教会举办野外崇拜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变一下日趋公式化的聚会型态,使学员多多接触大自然,欣赏神创造的伟大与奇妙,学习从一粒砂来发现、体验神的存在。这和一般的旅游活动有一些不同,旅游活动以户外活动为主,辅以信仰上的造就,所以它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交通上、游戏上、烤肉上等;野外崇拜以造就信仰、沟通学习为主,户外的活动是达成这些目的的必要手段,两者稍有不同。

当然,在信仰的非常时期,聚会往往不得不以野外崇拜的方式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举办时机、环境的选择、崇拜方式都没有抉择的自由,所以本文所提的,是针对现阶段教育系或教会,在举办野外崇拜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举办时机

1.当一个班级充满低迷气氛时:野外崇拜可以使我们对大自然的奥妙认识更深刻,也可以藉着活动增进弟兄姊妹间的关怀,实行爱心,增进信心,促进主内一家之精神,这些都有助于个人灵性长进,并使彼此得到造就。对于原本了无生趣的崇拜活动,野外崇拜成为班级最佳的强心剂。

2.有特殊景观或在特殊季节中:本岛有许多景观是在一定节令中才有的,可利用这些特殊节令举办野外崇拜,这样收到的效果必定更大。如阳明山的花季、石门水库的泄洪期、蝴蝶谷的蝴蝶出现季节、万大的枫红时期……。

3.要达到特定目的时:所谓特定目的,是视教会需要而举办的,它的层次较高,但参与的层面较窄,不能大众话化,可能要具备浓厚兴趣或特殊条件才能参与。例如,为体验帐棚生活而举办的野外露营崇拜;为了体验、学校牧者的精神而举办的牧羊野外崇拜等。

4.成为例行公事时:教育系中各班上课的场所,大都在会堂的教师内,为了避免公式化的上课方式,有些教会会考虑每个班级在一季或二季中,定期举办一次野外崇拜,如此一来,野外崇拜就成为例行公事,在一定时间内就要举办一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上课的情绪,亦提供了丰富的野外崇拜经验。

5.其他适宜的时机:举办野外崇拜,有时候是不需要受任何时机限制的,只要条件够,就如水到渠成般的顺利举办。例如有户信徒家住乡下,恰巧有片果园,于果子成熟时,邀请教会去举办家庭聚会,这就是神所赐的机会。类似的例子相当多,只要是合时合地的,都是举办野外崇拜的时机。

二、环境之选择

举办野外崇拜时,环境的选择相当重要,选择一个好的环境,就可顺利达成举办的目的;相反地,若没好好选择适当的环境,很可能就造成败兴而归的反效果。一般环境的选择应注意几个原则:

1.路途不宜过远:路途过远,则浪费在交通往返的时间太多,不经济,且旅途劳累也会使崇拜效果大打折扣,而失去崇拜的目的。当然路途也不可太近,否则失去吸引力,参加意愿可能降低。所以选择环境、地点时,应以路途适中为原则。

2.容易到达之场所:若选择的地点不容易到达,非用特殊交通工具不可,那会增加许多困难,危险性也随之升高。试想:到户外崇拜非得翻山越岭,那倒不如办个登山活动,成员兴致才会一致,行走中也不觉劳累;但野外崇拜的考虑重点,是在于大众都能参与,所以应选择容易到达之处。

3.附近应无危险性:若在到达目的地的途中,隐含了某些危险性,如山崩、断崖、危桥、车祸频繁……,则这些目的地均不合适。另外,目的地本身要考虑有无山洪暴发的可能(如桥下、溪底、低洼处……),有无毒蛇、毒虫之出没,有的话都不可选择。另外若到山上,应注意天气之骤变或有无迷路之危险;到海边宜注意防止晒伤,玻璃碎片、牡蛎壳、贝壳等物都会割伤人,也要小心。到海边还要了解其退潮、涨潮之时间,以免发生意外。

4.应有适当之活动、休息空间:本岛属亚热带,几乎一年四季都有阳关照射,所以若举办一天的野外崇拜,一定要考虑休息的空间,过于空旷或树木稀少、没遮掩物的场所均不合宜。此外也要考虑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不显得拥挤,地上平坦不崎岖,以利各种活动的进行。

5.公共设施齐全:有些地点太过于偏僻,缺乏适当的公共设施,这种地方我们最好避免,如没有公厕会造成许多不便,有无供水设施、停车空间、栏杆等安全措施,这些都要列入考虑范围。

6.其他不适合场所:附近有风化场所、治安不佳处、时常有游客被恐吓、勒索的、寺庙(如八卦山风景区)、或附近有靶场时常有流弹者、或山上有荆棘遍地者、有刺的植物多者、或有毒植物(如咬人猫、咬人狗)生长的地方,都不适合当野外崇拜的场所。

三、举办方式

野外崇拜基本上仍是崇拜的一种方式,仍应以造就同灵灵性为主,当然造就灵性并不一定采典型的讲道聚会(就是讲道方式的变通上,应能充分利用野外环境以答预期目的),可以采用较轻松、开放的方式进行,至于整体课程的设计事先缜密策划,最好每一个时段都有不同的活动来达成预期的目标,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到野外崇拜的功能。

1.以诗歌交通为主的崇拜:野外地方空旷,在穹苍下用诗歌来颂赞神实在是再好不过,且若有其他游客,也可以藉着诗歌来表现基督徒的身分,以感动他人。另外于诗歌崇拜中尚可用其乐器:吉他、口琴、口风琴、小提琴、打击乐器等加以伴奏,相信效果定会令人意想不到;甚至唱到于我心有戚戚焉时,可用手击拍、用脚舞蹈来加以配合,把歌颂、敬拜、心灵完全融合在一起,那该是多美好的体验啊!

2.以祷告交通为主的崇拜:在尘嚣的俗世中,若能找一个不为人干扰,可以专心向神祷告的地方,体验主耶稣甚至旷野彻夜祷告的情况,那该有多好!早期嘉义教会曾于清晨到棒球场祷告,结果让未信者见到有天使和信徒一起祷告的异象;当然我们不一定全用灵言祷告,也可以用悟性祷告来交通,这也是举办野外聚会一种很好的方式。

3.以讲道交通为主的崇拜:这完全是典型会堂聚会的方式,只不过改个场所罢了。但是只要好好充实讲道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环境与资源,仍可让同灵获得意外的收获与造就;如介绍专门知识:花草生长的奇妙、万物构造的奇妙……引导大家注意平日视为稀松平常的事、物,这些都可表明神的无限权能。

4.以圣经交通为主的崇拜:这种崇拜方式是多样化的,且相当自由;大家由心底毫无矫作的有感而发,说说参加的感想、心得。看见这么浩瀚的宇宙,想起圣经上的记载,对人类的渺小、神救恩的伟大将有更深邃的体认;也许以前彼此距离遥远,藉着这次活动大家有了新的认识,感情必也增进不少。想象这样的画面:大伙儿围坐营火旁,星星在天上眨着眼,此时隐藏多年的信仰历程便不经意地倾吐而出了。个人信仰的追求透过这样的沟通,将有更清晰的体认,并也犹如再次寻获重新得力的源头,相信这是一般野外崇拜所乐于采用的方式。

5.以各种活动为主的崇拜:这种方式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活动,而活动并不一定指着烤肉、游戏、团康,它也可以是观察植物生长、动物生态的奥妙而提出的心得交通,或看看神如何给这大地装饰?为何天上飞鸟不种不收,神尚且养活他们?为何所罗门王富贵之时所穿戴的,尚且不如野地的花?当然各种分工合作的团康游戏,亦是可行的活动,只不过这些活动若没有经过精心设计,那就流于宿化了。有时因主持不当、用语不慎、设计不良,不但不能造就人,反而使人败坏,那就失去野外崇拜的意义了。

野外崇拜在时势潮流趋向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管抱持何种目的和态度去举办,总是要以荣神益人为原则,尽可能在造就灵性的前提下,创新各种活动内容,使每一个参与的人都能有收获,同灵之间互相关怀,彼此学习,真正达到主内一家的境界。

(2)
上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