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在教会里不必谈礼貌吗?

曾有一个六、七岁大的小弟弟称呼一位跟他哥哥一样大的弟兄为:“某某兄”,称这位弟兄的父亲也是“某某兄”,而称呼这位弟兄的祖父也是“某某兄”,别人听了很不以为然。难道我们一家人信主后,也把爸爸、妈妈也改称为弟兄、姊妹吗?称祖父为某某兄吗?

称呼只是礼貌中的一项,此外,人与人相处时还有更重要的礼貌,对我们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教会生活都有很大的关系,可见我们在主里仍需注意、谈礼貌。

我们说基督教是爱的宗教我们怎幺爱神、爱人呢?我们要从心里爱神、爱人,还须要用敬爱的态度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对神对人都须要注意礼貌,但不是注意繁杂之形式的细节,而是出自内心的敬爱,对神的礼貌我们称它为“敬虔”。现在让我们谈谈对人方面的礼貌。

前面所说的那个小弟弟,我们不难发现他不是存心要轻视长辈而这样称呼。我想:这只是因为他的父母稍微忽略了这方面的教导,但这并不是难教导的事。我们常看到年轻的父母在教会指导幼小的儿女称呼:“某长老平安!”某执事、某传道、某某伯、某某姨、某某姑或某老师,这是很重要的一课,因为趁着幼年的时候,我们教导他们,他们容易接受,趁着幼小培养这种好习惯,幼儿们不但学起来容易,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反而觉得很有趣。当幼稚班的教员可能常碰到幼稚班的小朋友很高兴、很亲热的叫:“老师!老师!”我们觉得他们实在很可爱。这不是我们喜欢被人称呼“老师”,这只是因为幼儿懂得礼貌,知道这样尊称别人,使别人觉得很可爱,是人觉得舒服、快乐而已。

相反的,通过别人或小孩子随便叫我们的名字或加上绰号叫我们,甚至像耶利哥城的那些野孩子那样叫神的先知为“秃头的”(王下二23)。如果真的有人这样讥笑我们、这样不礼貌的叫我们,我们会觉得怎样呢?

从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知道教导自己的儿女、弟妹或教会里的学生尊称别人,或教导他们其他各种礼貌实在很重要,而且这种有礼貌的好习惯要趁早培养,才可学得好,也容易学习。因为幼儿期比较容易灌输或培养各种思想和习惯,他长大了就可以很自然的行出来。

兹将比较重要的礼貌提出来供大家教导上的参考。

一、称呼方面

跟别人说话,尤其是写信,我们常因称呼的问题伤脑筋,这是需要看对方的年龄、执事和教育程度而定。如果对方不懂这方面的人称呼他们的父母为“令尊、令堂”他们说不定不知道意思,甚至误会了。如“府上、贵庚、尊齿”,一定会使得他莫名其妙,可是对某些人,我们不能不这样称呼,使用方法也要看当时、当地的习惯。

“请问贵姓”“府上那里”或“请问您住那里?”称别人的学校为“贵校”,称人的父亲“令尊”、母亲为“令堂”,称人的妻子为“贵夫人”,其儿子为“令郎”女儿为“令爱”。称别人家中的人都可加上“令”字。对方如果不习惯这种称呼,可以用“您”字加在上面,如您父亲,您太太……等。

尊称别人时,自己和自己家人的自称法如下: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严”,自己的母亲“家母”或“家慈”,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外子”,自己的儿子为“小儿”女儿为“小女”,自己的哥哥“家兄”姐姐“家姊”,自己家人比自己年长的加上“家”字,比自己年幼的加“舍”字,如“舍弟”“舍妹”等。

没有亲亲关系而有深交的年长者可称“伯父”“伯母”,没有深交的为“某老先生”“某老太太”而自称“晚生”。年龄差不多的称“某先生”“某太太”“某小姐”,在教会里年龄差不多的可称“某兄弟”“某姊妹”,长辈为“某某兄”“某某姐”或“某先生”“某太太”。长老的太太为“某长老娘”执事的太太为“某执事娘”,传道的太太称为“某传道娘”。年龄很大的兄弟为“某伯”,也可称为“某老先生”或“某老太太”,我们也可以随时请教长辈如何称呼,则可按当地的习惯去尊称别人。

二、一般的礼貌

我们基督徒要在世上发光,要以爱心、诚实、圣洁的光照亮别人,如果我们忽略了礼貌,则不但不能照亮别人,反而招来别人的误会与轻视,这不是很糟糕的事吗?礼貌要做得完美,必须从恭敬的心做出,不可用虚假或谄媚逢迎的意念,一定会被人的第六感觉察出,则弄巧成拙。

对长辈的礼貌要按他的年龄大小有点不同。对年长的单用微笑来代替敬礼是不够的。老年人走进房间,我们应该站起来请他坐下,自己才坐下,如果他不坐下,最好陪他站一下。走路、进门应该请老年人先走、先进,车上应让座给老的人。还送茶水或食物应先选送给老年人。

对别人说话应先招呼他,然后说话,否则别人不知道你是向谁说话。要别人帮你忙,不要忘记说“请”,而不可用命令式的口气或态度。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说:“我可以请您帮我……吗?”别人帮了忙,不论事的大小或多少,不要忘了“谢谢”。总之,说“请”或说“谢谢”对我们不会有任何损失的,反而有益。

别人话还没说完,不可抢着说或插嘴,有要紧的事,可先说对不起,然后说。也不可从他们中间走过去,应该从他们后面绕过去,不能不从他们中间走过去时,我们要先道个歉说:“对不起!”才可走过去。

与长辈同席,说话不要太随便,说话要谦虚而有礼貌,不要嘻嘻哈哈,也不要开玩笑。幽默和开玩笑是不同的,同辈的在一起,或对下一辈的,也不可拿别人开玩笑。开玩笑时,自己总是觉得很有趣、很痛快,但被开玩笑的人不见的很痛快,反而可能觉得很难堪或尴尬。如果我们是真爱他,我们可以为自己寻乐和牺牲别人吗?

有一次,同班同学嘻嘻哈哈开玩笑,天真得像一群小孩,老师却责备我们说:“你们已经都是大学生,不是小孩子,这样嘻嘻哈哈开玩笑,不能让别人觉得你们是天真,只能让别人觉得你们是幼稚。”从此我们不敢再嘻嘻哈哈开玩笑像小孩子了。嘻嘻哈哈和开玩笑不但使人觉得我们幼稚、觉得轻浮,甚至容易得罪人或让别人误会我们,我们不能不小心。经上说:“至于淫乱,并一切污秽,或是贪婪,在你们中间连题都不可,方合圣徒的体统。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的话。”(弗五3~4)可见这些事不但不合礼貌,也不合神的旨意。

三、对父母应有的礼貌

所罗门王的母亲拔示巴去见所罗门王,要为亚多尼雅题说,王起来迎接,向她下拜,就坐在位上,吩咐人为王母设一座位,她便坐在王的右边(王上二19)。所罗门王是一国的君王,他尚且这样尊敬他的母亲,何况我们呢?在中国,从前为儿女的见父母,要作揖或下拜,现在虽然不必象从前那样作揖或下拜,可是仍需要有适当的礼貌。经上也告诉我们说:“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箴廿三22)“要孝敬父母。”(申五16)由以上经节可知,我们要孝顺父母,更要“敬”他们,敬的行动表现就是礼貌。

在前面说过,有关对长辈的礼都可用于对父母。此外,我们还要记得,出门、回家,都应该告诉父母或打个招呼使他们知道我们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事,免得他们多为我们操心、挂心。

目前的青年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轻视父母,或以不礼貌的态度对父母说话。有些年轻人以为自己多念了一点书,就因为父母的学识差而轻视父母,以轻视的态度对待父母这是不应该的,如果真的因为父母缺少某方面的知识而说错了,我们也应该以微笑、尊敬他们的心和温柔的态度好好告诉他们,好好向他们解释。

有些人以为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只要亲他们、爱他们就好了,礼貌反而使人有隔阂。不错!小的时候,常坐在父母的脚上亲他们,可是长大成人了,难道还常坐在他们的脚上亲他们吗?我们长大了,懂事了,我们就要以礼貌敬爱他们。结婚后,更应该教导自己的儿女怎样尊敬您的父母—他们的祖父母,趁早培养他们对祖父母应有的礼貌。

四、弟兄姊妹之间的礼貌

亲生弟兄妹妹是最亲近的,最可以随便的,也因此最容易发生争吵的事。由此可知,弟兄姊妹之间应从小就培养应有的礼貌,指导他们相尊敬、互相爱护。弟妹要敬爱兄姐,兄姐爱护弟妹。而为兄姐的也应该尊重弟妹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如果弟兄姊妹之间都能这样相待,相信争吵的事或不愉快的事都会大大减少。教会里的弟兄姊妹之间更该注意礼貌,这样才能相处得很好。

有些亲兄姐,年纪比弟妹大很多更有些人很早就失去父母或父母年纪已经很大,这种兄姐无形中需负起养育的责任,对这种兄姐更应该以好像对待父母那样的礼貌待他们,因为他们像父母一样有养育之恩。

我们常看到“彬彬有礼”、“有好佛度”、“人格高尚”的人,我们不要单单羡慕他们,应该多观察、多学习、多效法、多实行,使那些一应有的礼貌和好的态度能成为习惯,而且能很自然的行出来,而不觉得勉强或造作,成为彬彬有礼、有好风度、有高尚人格的基督徒。

求主帮助我们自己能从心里敬爱别人在家庭、在社会、在教会、在学校都能成为,为神和人所喜爱的有礼貌的好信徒,也能因此发出更亮的光,使世人羡慕我们而来接近主。也求主帮助我们,能好好教导我们的子女或学生,成为有礼貌而可爱的好孩子。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