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信心改变失落的原因,可能是受了苦难试验的打击、中了邪灵异端的毒害,或是受了世俗罪恶的败坏,于是生了「不信的恶心」。
希伯来书三章十四节说:「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这节经文,是承接上文十二节的劝告:「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有人起初信了主,他的信心既确实又坚定,但过了不多久,受了时间和环境的磨炼之后,始则对神怀疑,冷淡;继而对神埋怨,疏远;终则对神不信,离弃。凡在教会中有较长经历的人,都必见到这样的事实。他们之所以离弃神,难道是神之不足永久信靠?断乎不是。其最大原因乃在他们自己信心的改变和失落。而信心改变失落的原因,或是受了苦难试验的打击,或是中了邪灵异端的毒害,或是受了世俗罪恶的败坏,于是生了「不信的恶心」,而离弃神了。末世教会中也必有许多这样的人,故圣经警戒我们要谨慎,要藉着天天彼此相劝,免得被罪迷惑,心里刚硬,要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这是何等重要的教训。
一、信心的妙用
「在基督里有分」,才是真正得救的人。在基督里有分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有坚持到底的确信。信心的第一个妙用,就是使人进入基督的恩典中(罗马书五章2节),所谓「因信称义」,「因信得生」,这都是「在基督里」所成就的事。在基督里有神的丰盛恩典,谁能进入基督里,谁便在祂里面有永生,蒙赦罪,享平安,得恩赐,这都必须藉着信心进入基督里之后,才能领受的。进入基督最重要的步骤,就是领受合法的浸礼,这当然必须有信心。故圣经说:「得救本乎恩,也因着信。」又说:「信心的果效,就是灵魂的救恩。」信心的第二个妙用,就是使人被神的能力所保守(彼得前书一章5节),即永远保守在基督里,而不再脱离。主耶稣曾说:「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如同鱼之离水,人离了空气,必定不能生活一样。故圣经说:「凭信才能站立得住」(哥林多后书一章24节),即凭着信心,蒙神保守永远站在基督的恩典中(彼得前书五章12节),而不会从坚固的地步上坠落。倘若失去信心,则蒙神保守的因素就消灭了,其情形好像断线的风筝,自非飘然坠落不可。
主耶稣曾以芥菜种子比喻人的信心是小的,但小的信心,若具有确实坚定的素质,也能发生大作用。比如一根小电线,它若紧接于发电机,则电流源源而来,供应不断。假如电线被割断了,则电灯熄灭,电热冷却,电动停止,一切都呈着死的状态。照样,基督徒的信心若切断了,就不可能领取神的恩惠能力,必至于灵性枯干,灵力消失,灵命死亡,这也是势所必然的。
有一次主耶稣在海面上行走,彼得也勇敢地从海面走到主那里去,他起初有坚强的信心,但走到中途,因风浪甚大而害怕,几乎下沈,便呼喊「主阿,救我!」主即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可知,人的信心可能受环境的影响,在信心弱小的时候,必经不起大风浪的袭击。但倘能及时向主呼求,主大能的手便可立即予以救助。故经上说:「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因为主厚待一切求告的人。
二、信心贵乎真实
信心一词,范围广泛。有人相信鬼灵偶像,死心塌地终生盲从。有人相信某种人物,奉之若神明。这都是信错了对象,这种迷信只能把他们抛入失望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但,真实的信仰乃是以宇宙间独一造物的真神为对象。故主耶稣说:「你当信神,也当信我。」因为神是从来没有人看见的,惟有从神所差来的耶稣,神的奥秘就在肉身上显现了。神的本性已有形有体的住在基督里面,由使徒亲眼见过,亲手摸过,并向世人做了见证,而写于圣经上。故我们所信仰的,是只限于圣经中所见证的神(约翰福音五章39节)。天主教徒之所以成为迷信者,因为他们把马利亚也列入信仰崇拜的对象,那是在圣经上没有根据的。迷妄的信仰,虽然具有热诚,但不是按着真知识,不但落空无用,而且还要承担背离独一真神的严重罪责。
信仰的对象既已真确了,则对于所信仰的神,应有虔诚的顺服和交托。确实信心的内容,不能没有顺服与交托。它并不是单由于环境所造成的宗教观念,乃是在心灵中有真确具体的直觉--神的存在。「神是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真正拜神的,不是单作机械式的礼拜,必须用真实的信心,将自己交托于神,顺服于神。如同亚伯拉罕在离开吾珥家乡之后,就完全交托神,顺服神,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成就,这就是真实的信心。可是,后代的以色列人对神的信心,多半流于形式化,虚伪化,故主耶稣引以赛亚先知的话,指责当时以色列人:「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马太福音十五章8、9节)。以西结书上也指出:「他们来到祢这里,如同民来聚会,坐在祢面前彷彿是我的民,他们听祢的话却不去行,因为他们的口多显爱情,心却追随财利。」(以西结书三十三章31节)。所谓「心却远离我」,即指心灵中并没有真确具体的信仰对象--神的存在,不过为了形式上的需要,在嘴唇上表示尊敬而已。今日也许有人信主,单是由于外在的某种环境所造成的宗教观念,对于神的存在的真确体验,还有相当距离,所以在环境推移时,那「不信的恶心」即乘机而生了。所谓「心却追随财利」,指一般信徒受世俗钱财的迷惑,正如主耶稣所说:「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世俗、宴乐、财利,是最容易腐化人对主的信心,故约翰说:「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的里面了。」既没有真正爱神的心,则对神的信心只是一个空壳而已。此中的代表人物当推犹大,他蒙召作使徒,表面上信主,其实是不信主的(约翰福音六章64节),他的跟随主,是别有用心,旨在利用主以得利,并不是像彼得是为要得着「永生之道」而信主的(约翰福音六章68节)。圣经又记载:「有许多人看见主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主的名,但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祂知道万人。」(约翰福音二章23-24节)。为什么主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呢?就是这些人信主的动机不纯正,主知道人心里所有的。他们也许是随声附和,或投机取巧,或为要喫饼得饱而来跟从主的。故确实的信心,丝毫不含有利用主以求利的成分,乃是完全交托主,顺服主,信靠主所应许的必然成就在自己身上,如同亚伯拉罕完全相信那叫人从死里复活和使无变为有的神(罗马书四章17节)。
「信心因着行为才得完全」信心必须有行为与之合作,其主要的作用,是使人蒙恩得救;没有实践的信心,就没有作用。并且信心经试炼,就生忍耐,信心和忍耐关乎得救,如主说:「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又说:「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三、信心重在实践
雅各书说:「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么?(雅各书二章14节)。信心的主要作用,就是使人蒙恩得救。但没有实践的信心,就没有作用。有些信徒对雅各书所说因行为得救,认为与保罗所说得救是出于行为,似有矛盾之处。其实,并不牴触。因为保罗所说不是出于行为,乃指未信主之前,人人都在罪恶中,神看没有一个义人。传道书也指出:「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世人若靠自己行为以求得救,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用信心接受基督的救赎,才能白白称义而得救。因为基督既流血为罪人受死,又为罪人称义而复活,这一伟大的救赎工作,正是为着普天下罪人的。故只要肯悔改并信靠祂,便可得救,并不需要人再用什么行为来补充基督救赎之不足。因为基督救赎的恩典是完备无缺的,连钉十字架上的强盗,也只要在临死悔改信主,就蒙主特别应许而得救。故保罗所强调的,是指人在信主前的一切行为,对得救称义是不发生作用的,其重点乃放在「信心」上。而雅各所说的「行为」,乃指在信主得救之后,已经在天国道路前进的阶段中,是需要用行为的实践,来完成信心的未竟之工。换言之,基督徒在信主领浸之后,不过是得救的起点,并不是得救的最后完成,所以还有许多得救的工夫,要恐惧战兢地去作成,既借重于信心,尤得力于行为,两者并行而不悖。「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完全」(雅各书二章22节),就是信心必须有行为与之合作,才能达到得救的最后成功。试看,在希伯来书十一章的「信心章」中,那一个信心英雄没有特殊的行为表现呢?故雅各书所说的好行为,乃是信心本身的实践,与保罗所说「免得有人自夸」的伪行为,是不可混为一谈的。
然而保罗也非常重视信心本身的实践,例如他说:「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以弗所书二章10节)。「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祂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这话都是指着信主之后,必须有神所规定的好行为的实践,在世敬虔度日,守己,荣神,益人。
尤其是受圣灵的人,已经领受了从上头来的莫大能力,这更显出信心不在乎人的智慧,乃在乎神的大能了。那么凡受圣灵者,对于信心的实践,灵果的显露,基督榜样的效法,以及一切属灵品德的建立,入圣脱俗生活的追求,岂不应该有更积极更显著的表现么?主耶稣曾说:「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法利赛人的义,是靠自己立的,以行律法为本,其特征是「能说不能行」(马太福音二十三章2-4节)。但我们的义,除因信得着从神而来的义之外(腓立比书三章9节),还表现在自己所结的好果子上(希伯来书十二章11节;约翰福音十五章16节),这果子就是各等属灵德行的增加(彼得后书一章5-8节),随属灵生命的长进而逐渐成熟,在圣经称之曰:「义果」、「善果」、「好果」等。这果子是要每个信徒多结出来献给神,尤其是受了圣灵的人,更当如此(罗马书七章4节)。主曾在飢饿时,向一棵无花果树寻找果子,但满树只是有茂盛的叶子,没有一粒果子供主需要,那棵树被主咒诅而枯干。这岂不是针对着有名无实基督徒的警告么?施浸者约翰所说:「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的话,同样被主所引用,作为一般信主而不遵行天父旨意者的警告,连奉主的名传道、赶鬼、行异能者也包括在内(马太福音七章19-23节)。接着,主耶稣就指出「两等根基」的道理,那听主话就去行的,和听主话不去行的,来判定两种信心的不同结局。那就是,当暴风雨来临时,实践的信心大厦总不倒塌,而不实践的信心危楼倒塌得很大。
四、信心须经试炼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炼,就生忍耐。」(雅各书一章2、3节)。确实的信心,是耐炼的,如同真金在煅炼之后,不过是稍减其重量,但反而增加其纯粹和光泽。在未受试炼之前,可能含有其他杂质。我们信心的素质,也许还不够单纯,故神用「百般试炼」的炉火来煅炼,而达到「真而且圣」的地步。所谓「真」,即没有虚假,没有诡诈。拿但业之所以被主称为「真以色列人」,就是他心中没有诡诈(约翰福音一章47节)。人心本是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的。但信主者的内心,已经没有虚假诡诈,这就具备了作「真基督徒」的基本条件。因为诡诈是出于魔鬼的(哥林多后书四章2节;使徒行传十三章10节)。而基督则相反,祂口里不说诡诈的话,真基督徒亦然。故不虚假不诡诈,是真信心的起码条件。不但此也,我们还要追求达到「圣」的地步,成圣是信徒重要的灵程,也是因信心所作最后得救的工夫(以弗所书五章27节)。信心被试炼之后,方能使信徒更加真实与圣洁,「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著称赞、荣耀、尊贵。」(彼得前书一章7节)。
再者,「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信心和忍耐与得救都有关系,如主说:「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又说:「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常存忍耐,就必保全灵魂」等。这并不是说,信心还不够使人得救,尚须用忍耐来补充;乃是说,由信心生出忍耐,用忍耐支持信心,因而被神保守「在基督里有分」而达到最后得救的完成。基督徒在信心的道路上,常常不是一直平坦的;每一个重要灵程和工作,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这正如使徒所说:「我们要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不但信徒的灵程如此,即传道人也更是要经历许多困顿波折,或惊涛骇浪,或酸风苦雨。「传道难」之叹,诚有不足为外人道者。诸如工作的问题,灵战的问题,身家的问题,教会的问题,同工的问题,都足以成为严重的难关,而阻梗着前面的路途。好像雅各从巴旦亚兰往迦南的行程中,拉班追踪于后,以扫横阻于前,使雅各惧怕愁烦,达于极点。当此时也,只得运用确实的信心,求告那全能慈爱的神(创世记三十二章9-11节),以坚定不拔的信念,倚靠那爱我们的主,就绰然得胜有余了。须知在天国的灵程中,艰难、波折、蹭蹬、舛蹇,难免随时遇见,正如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征途中,真是漫长而可怕的(申命记一章19节),若不是用信心和忍耐,倚靠全能慈爱真神的领导和随时的帮助,必不可能跑尽那当跑之路。使徒保罗对此极有经验,他说「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这其间,如果他不善自运用信心和忍耐,是不可能达到这个境界的。
有行为的信心,才是灵活的;有忍耐的信心,才是坚韧的。在我们信心受试炼之后,就增加了信心的坚韧性,于是亦刚亦柔,能屈能伸,方能应付复杂危疑的环境。有此坚韧性的信心,进可以兼善天下,退可以自守其身。传道者是站在前方的属灵战士,有时感觉作战困难是难免的,就是必须退守的话,也断不可放弃对神的信心,和自己品德上的修持,方不至于倒下去。神要试验我们,是要我们更完全更圣洁,而更合乎主用。所以往往在受试炼之后,出现了更进一步的灵程,和更深一点的灵德,或更高一层的灵智,约伯即其例证(约伯记四十二章5节)。这正如罗马书五章三至五节所说:「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
我们各人生活、环境、性格均不同,故受试炼的形式和程度也是各人不同的。我们既是同在主内的弟兄或同工,最要紧的当用切实的爱心互相扶助,彼此相顾,代祷。这样,使那落在试炼中的弟兄或同工,能得着安慰和帮助,好叫他的信心不至于失落(路加福音二十二章32节)。保罗说:「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这样伟大的爱心,今日我们正需要追求和训练。切不可效法约伯三友,只知以指责讥讽为能事,那并不是以神的慈爱为怀的人。这也是对于受试炼者一种非常重要的态度。
综而言之,我们在主面前信心都是不足的,不够标准的(路加福音十八章8节)。所以当求主增加信心,常赐圣灵的浇灌,使我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以弗所书三章16节)。好叫我们藉着确实的信心,在基督里有分;同时也藉着确实的信心,使基督住在我们心里(以弗所书三章17节)。非在基督里有分,不能得救;非基督住在我们心里,也不能得救。只要我们有确实的信心,神必叫我们在基督里面,基督也在我们里面(约翰福音十五章5节)。所以,圣经说:「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若没有,或不够标准,就要求主赐给或增加。若有,就要坚持到底,奔向前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