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这东西,像火药,埋藏在人性中,有的人埋藏浅、易爆炸,有的人火药比较少,但世上没有不发脾气的人。然而圣经说: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原来「爱」是治疗脾气的对症良药,我们的心若能被神的爱浇灌充满,顺从圣灵并倚靠救主的能力,有何难哉?
一、「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创世记四章6节)
世上没有不发脾气的人,谁不会发脾气呢?这用不着否认。因为罪从一人入了世界,始祖亚当的长子该隐,就是有名的「发脾气」的祖师,他向弟弟无理的发怒,被神责问:「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但该隐竟不知悔改,不甘俯首低心,被责之后,在妒恨的怒火燃烧中,终于爆炸出天下第一字的杀人大罪来,就是把他的弟弟亚伯杀了。
发脾气在人类史上的根源既如此古远,这种根性,可说是与生俱来的。它几乎成了我们一生最难控制的危险家伙,虽然我们都不欢喜发脾气,立志要戒绝它,但当它碰着小小导火线的时候,仍常一触即发。原因是,「脾气」这个东西,好像火药,它埋藏在人性中,有的人埋藏得特别丰富,他就成为随时随事容易发怒生气的人。有的人火药比较少,他就被称为所谓容忍和气的人,但并不是说他不会发脾气,不过他的爆炸性比较迟缓和微弱而已。
发脾气就是心中愤恨不平的发泄,遇着不如意的事,则对事而发;遇着被人逆撞或敌挡时,则对人而发。在这人事纷纭环境复杂的世界上,要事事顺意,人人逢迎,这是不可能的事。若对事对人,稍不如意,就轻易发脾气,则将发不胜发,就是芝麻大的事情,也足以惹起心中的怒火,于是一怒为平,一怒又起,害得理智昏昧,言行暴戾。这样子不但对人对事,毫无裨益,对自己立身处事的品格,以及身心的平安,更是莫大的威胁。
二、生气却不要犯罪(以弗所书四章26节)
圣经的教训真奇妙,世界上有不犯罪的生气么?其实在性质上来说,「生气」与「犯罪」可能分开。生气只是心中愤恨不平的发泄,若能发泄得有情理有节度,可以不至犯罪。但「愤恨不平」不一定都是合理的,该隐的愤恨,是因为亚伯的供物被神看中,自己的供物神看不中,因此向亚伯大大发怒,其实就是向神发怒。亚伯并没有错误,神悦纳亚伯的供物更没有错误。该隐所用供物的原料不合,自己有错误,仍不虚心改正,反而满心愤恨不自节制,终至犯罪被神赶逐。请注意,我们在神面前,看见别人为事奉主所作的善事,应该尊重效法,切不可因为别人所做的比自己更多更好,认为有损自己的虚荣和体面,而生妒恨,乱发脾气。须知不合情理的脾气,神必责问。祂不但监察发脾气者的内心,也注视发脾气者的脸色呢。
圣经并不绝对禁止我们生气,因为神知道人性中原都有多少「脾气」的成分,在做小孩子的时候就是如此。人当生气的时候,常说是「忍无可忍」,果真到了无可忍的地步,则生气固有其迫不得已的情由。但究其实,许多人生气并非真正到了无可忍的地步,往往可忍而不忍,于是一发而不能自制。所谓「发指眦裂」虽然形容得有些过分,但有时「暴跳如雷」,咆哮得好似一头狮子,脸色变得通红或铁青,随着而来的便是争吵,嚷闹,咒骂,詈谤,摔毁,打架,凶杀。这样一来,和平的鸽子岂不惊吓得高飞远离而去么?留下来的是一场惨痛的损失,心身的创伤,情谊的破坏,法律的惩罚。所以我们处世待人必须善用「容忍」二字,更要紧的,在面临生气的一剎那,尽可能把「容忍」的时间拉长,一再地拉长,这样决心训练几次,习惯之后便能「不轻易发怒」,必然得着益己利人的宝贵收获,后福无穷。容忍的果子先苦后甜。正如我们救主耶稣基督,忍受了罪人的顶撞,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的右边(彼得前书二章22-23节;希伯来书十二章2-3节)。
三、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书四章26节)
古谚云:「不能发怒者是一个愚人,蕴怒而不发者是一个智者。」其实愚人也会发怒,而蕴怒不发却是智者的气度。箴言十四章二十九节也说:「不轻易发怒,大有聪明;性情暴躁,大显愚妄。」智者因为能预见到发怒的种种不良后果,所以宁可忍一时之气,免千日之灾。但生气有里外之别,有时爆发出来,有时却含蓄在里面。表面上忍一时之气,固然是好,但把怒气隐藏在里面,长时间侵蚀着自己的心灵,其害甚大。圣经所说的「含怒」,就是指人把脾气隐藏在里面,明明心中燃烧着妒恨的怒火,却强作笑容。既以笑容向人,对人在表面上没有什么不利之处,但对自己身灵的健康却是非常不利的。含怒可使胃酸大量涌进,也能毒化血液,为什么我们甘愿慢性自杀呢?圣经曾多次提到「阴毒」一词(哥林多前书五章8节;以弗所书四章31节;彼得前书二章1节小字),它就是因为含怒太久在里面酝酿而成的。「阴毒」是心灵的癌病,非常难治。所以「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主耶稣说:「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神赐给我们安静的晚上,给我们舒适的休息,为什么把脾气带到床上,害得我们辗转失眠呢?
四、学主柔和谦卑的样式(马太福音十一章29节)
主说:「我心里柔和谦卑。」这是基督徒必须修养达到的境界。人类的天性都包含着「今生的骄傲」,稍有一些财富和权位,傲性和虚荣心就会作怪起来。发脾气多是从傲性和虚荣心孕育而生,不容许别人的功绩或好处胜过自己,也不愿自己的体面受到亏缺。「扫罗甚发怒,不喜悦这话,就说,将万万归大卫,千千归我,只剩下王位没有给他了。从这日起,扫罗就怒视大卫。」(撒母耳记上十八章8、9节)。扫罗虽身为国王,但气度很小,不能容纳别人,他向大卫无理发怒,以致失去理性,虽明知神与大卫同在,却偏要常作大卫的仇敌(撒母耳记上十八章28、29节)。我们今日要因此受警惕,抑制自己好胜骄妒的天性,学主柔和谦卑的样式,在心性上改变成主的形状。我们既在主里面成为新造的人,就当藉着圣灵的更新能力,澈底地改变不好的脾气,而得以在神的性情上有分(彼得后书一章4节)。
五、无缘无故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马太福音五章22节)
发脾气也有无缘无故的么?这话也许有人认为不合事实。但主所说的并非言过其实,我们必须了解,世界上确有无缘无故向弟兄发脾气的人。所谓「迁怒」,就是把脾气迁到没有得罪自己的人身上来发作。在家庭中常见妻子与丈夫吵架,却拿儿女来出气,无端端的给他们打骂一场。又常见朋友中甲对乙生了气,而丙与乙的感情很好,如是甲对丙也附带的加以怒视,甚至出言讥诮侮辱,这不是无缘无故的向弟兄动怒么?再者,当弟兄很和气的跟我洽商一件正当的事,或有所请求时,我因为在成见上一向厌恶这个弟兄,一接谈就冒火发脾气,言色俱厉,与人难堪。这不是无缘无故的向弟兄动怒么?凡怒气动得不合情理,以及迁怒别人身上,必难逃神的审判。愿神怜悯我们,赦免我们一切不知不觉得过犯。
六、爱是不轻易发怒(哥林多前书十三章5节)
世上所谓有「涵养」的人,大概不轻易发脾气。我们基督徒对于属灵涵养工夫,岂不应该靠着住在我们里头的圣灵来作成么?我们切不可为自己的脾气辩护,美其名曰「义怒」,须知「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各书一章20节)。父母为爱儿女常加管教责备,这自然合理。但圣经说:「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以弗所书六章4节)。中国圣贤也说:「父子不责善,责善则离。」这都是教训我们作上辈的人要做得有气度有情理,好叫下辈敬爱亲信。作父亲若对儿女乱发脾气,作婆婆的对媳妇乱发脾气,纵使儿媳表面上慑服敬畏,里面若没有爱,还不是一个美满的家庭。
圣保罗在林前十三章所论的「爱」,是治疗脾气的对症良药。我们里头若有「凡事包容」的爱,若有「不计算人恶」的爱,若有「恒久忍耐」的爱,若有「不嫉妒」的爱,若有「不自夸不张狂」的爱,若有「不求自己益处」的爱,若有「凡事相信」的爱,若有「恩慈」的爱……有了以上各种「爱的涵养」,就是内心被神的爱所浇灌充满,在性格上自然会起变化,由轻易发怒,而变为「慢慢的动怒」,每次若能慢慢的动怒,可能就不会发怒了。
一个重生的人,并不是不会发脾气,我们虽然有了属灵的新性情,但旧人的活动仍存在着,这旧人应该交给十字架受对付,把旧人钉死,则坏脾气方有澈底根除的一日。我们若顺从圣灵并倚靠救主的能力,有何难哉?(一九五七年四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