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灵修,我们该如何读圣经?使徒时代有个人叫「迦玛列」,是有名望的教法师,保罗少年时曾就学他的门下,他在公会曾说了一篇话,充分表现他的智慧、勇敢、头脑冷静、客观态度,和敬畏神的心,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一、迦玛列的劝戒
使徒时代有一个人叫迦玛列,是有名望的教法师,保罗少年时曾就学他的门下(使徒行传二十二章3节)。当使徒们在耶路撒冷传道的时候,遭到犹太公会一般祭司长与法利赛人的忌恨和反对,下手拿住使徒,想要杀他们(使徒行传五章33-41节)。此时迦玛列在公会站起来,劝戒他们众人要小心怎样办理,他所说的一篇话,充分表现他的智慧、勇敢、头脑冷静、客观态度,和敬畏神的心,是值得我们效法的。虽然今日已没有使徒时代的环境,但圣经的教训是活的,我们都可以拿来作为借鉴和取法,因为写在经上,正是劝戒我们这末世的人。迦玛列的榜样如下:
1.仗义执言
这表现他的勇敢,当众人满心恼怒忌恨使徒,阴谋要杀使徒,他认为使徒们并没有该杀之罪,乃是宣传耶稣的新道理,这道理与法利赛人的信仰有些不同,他认为不能因信仰上之不同,便把他们置于死地。此时,他勇敢的站起来劝阻了公会的人之恶谋,于是化大事为无事。所以我们若认为是真理所在,公义所在,就要勇敢地出来为真理公义而说话,提醒劝戒大众。
2.无忌恨心
迦玛列虽然是法利赛人,但他对使徒没有忌恨心,这是很重要的修养。大祭司和其他有地位有权力的法利赛人,对使徒满心忌恨,其实使徒们对他们毫无私嫌,不过是为了传讲耶稣的道理,因信仰不同引起忌恨,这完全是不合理的。一个信神的人,若有忌恨心,势必大大的破坏了自己的德性,腐蚀了自己的灵魂。忌恨就是火,既能烧死人,也能自焚。凡是基督徒切不可把这火存于心中(路加福音九章53、54节),免得焚人自焚。迦玛列无忌恨心,宽宏待人,又能化除别人的忌恨,这是值得效法的。
3.小心处事
他说:「论到这些人,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办理。」这就是劝告他们,虽然有权力行事,但不可任意而行,要小心办理,免得感情用事,败事害人。所以基督徒的行事,不可凭感情冲动,或听凭那浅薄不正确的论断,贸然而行,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神将权柄赐给我们,乃是要造就人,不是用以败坏人,凡是教会中有职权的人,对此务要小心。
4.冷静观察
迦玛列说:「任凭他们吧,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这是对事对人,必须经过一番冷静的观察,不要太快断定是非,下结论。主耶稣说要看果子,才知树之好坏。若果子还没有看见,就把树砍倒了,这未免太糊涂了。如果那被砍倒的树,是一棵能结好果子的树,是一棵神所栽种的树,这只有使神受损失。所以我们要小心,砍倒一棵树容易,栽种一棵好果树是不容易的。
二、如何读圣经?
1.天天读(使徒行传十七章11节)圣经与我们的生活行事为人,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就该天天接触圣经,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把它读多少。因为圣经是我们的灵粮,每天都要从其中取得属灵的营养,如同肉身需要天天喫饭一样。
2.多默想(诗篇一百十九篇15、99节)读经也要用思想,对于每一字句,需要细心注意,切不可如「走马看花」地溜过去,也不可「囫囵吞枣」地不加咀嚼。需要全神贯注,用心来读。主耶稣叫我们对圣经的意思,要去「揣摩」(马太福音九章13节),能默想揣摩,才能明白其中的精意。
3.要祷告(诗篇一百十九篇169节)读经要配合祷告,求主赐给悟性,开啓心窍,能领会经上的奥秘。在读经前,先作一番祷告,一则使内心清静,一则求圣灵引导启示。读过之后,还要再祷告一下,求主保守所明白领会的真理,不容魔鬼夺去。许多人读了经就忘掉,有什么益处呢?
4.常听问(路加福音二章46节;使徒行传八章31节)不一定每次读经都能完全明白,或只能一知半解,那就需要常向别人请教了,这就需要谦卑虚心。主耶稣在少年时,对圣经也是一面听,一面问。亚波罗听道于百基拉、亚居拉(使徒行传十八章24-26节),这是好榜样。
5.勿强解(彼得后书三章16节)圣经有许多奥秘的真理,有预言预表,有灵意,有精意。因为主的道是活泼的,如两刃的剑,故必须按正意分解(提摩太后书二章15节),不可凭私意解释,若好奇穿凿,曲解强解,那是很危险的。若有不明白的,不必强求深解。
- 要参证(使徒行传十八章28节;路加福音二十四章27节)单读一处经文,有时还不够明白,还要再参考其他章节。神的话「是命上加命,令上加令,……,这里一点,那里一点。」(以赛亚书二十八章13节)。神的话无一缺少,无一没有伴偶的(以赛亚书三十四章16节)。所以要多找其他章节来参证,这样才能明白有系统而又全备的真理。切不可断章取义,或故意抹煞自己不欢迎的章节,须知神的话是不能偏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