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是相当重要的功课!这并非怯弱,乃是有刚强的意志、宽宏的度量、高超的见识,而产生自我节制和对人容让的精神,因保持平安,有宝贵的收获。圣经上说:「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基督徒在追求荣神济世、救人救己的历程上,处处都要用忍耐的脚步,行完神的旨意,才可以得着所应许的。
经文:「愿主引导你们的心,叫你们爱神,并学基督的忍耐。」(帖撒罗尼迦后书三章5节)。
基督徒不学习则已,如果要学基督的样式(马太福音十一章29节),则「忍耐」是相当重要的功课。在这万方多难的世代,演变复杂的环境,漫长艰苦的道路,忍耐正是一件必须学习的秘诀。况且,基督徒的处世态度,是救己救人,荣神济世,在得救与工作的历程上,处处都要用忍耐的脚步,行完了神的旨意,才可以得着所应许的。
因此,主耶稣曾强调说:「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福音二十四章13节)。这句话特别在预言世界末期必有许多灾难的时候说的,深具时代性意义。我们若感觉到今日的世局,已逐渐符合马太福音二十四章的预言,也就是处在「灾难的起头」的情境中,就该提高警惕。主耶稣在说了「那时」的各种现象之后,接着就说「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就是说,在这时期,没有别的可作我们保全得救的方法,只有忍耐是唯一的锦囊妙计。以后祂又提到「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马太福音二十四章21节),在这一阶段里,主明说「必凡有血气的总没有一个得救的,只是为选民,那日子必减少了」(22节)。在未来的大灾难时期,选民的得救,完全是靠着神的怜恤,减少日子,或预先被提。虽然如此,主总要我们能忍耐到底,免得在那个时期站立不住。
我们得救的主因,乃是由于主耶稣的恩典(使徒行传十五章11节),虽然也因着信,但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以弗所书二章9节)。故忍耐并不是使我们得救的一种行为,乃是保全得救的一个方法(路加福音二十一章19节)。神只要我们有完全的「信靠」和「顺服」,祂就能在我们身上工作,造成一个得救的人。信而受洗是得救的开端,忍耐到底是顺服的极点。神不能使不信靠祂的人得救,也不能使不顺服祂的人得救,因为这两样都是拒绝神的救恩。
基督的忍耐,是在顺服中孕育出来,当祂在客西马尼园中恳切祈祷时,祂的心中不免有祈求免除十字架痛苦的试诱,当此严重关头,祂因为要同这个试诱作剧烈的决鬪,极其难过,汗流如血点。最终祂决定「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父的意思(马可福音十四章36节),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祂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祂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祂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希伯来书五章8-9节)。神的旨意既预定耶稣必须受许多苦难(马可福音八章31节;九章31节),祂为着顺服体贴神的意思,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刑,和罪人的顶撞(希伯来书十二章3节)。「祂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彼得前书二章22-23节)。基督忍耐之所以成功,不但在乎「顺服」,而且也因有所「交托」,这就是我们学习基督忍耐的两大要点。切不可把基督的忍耐当作被人制服了,或环境压迫了,不得不忍受的一种怯弱行为。当基督受难时,在表面看,好像是屈服于黑暗的权势,那勇敢而又爱主的彼得,曾拔刀抵抗,砍了祭司长仆人的右耳,大有不惜诉诸武力之慨。但主耶稣对彼得说:「收刀入鞘罢,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翰福音十八章11节)。可见基督之所以忍受凌辱苦难,全为着顺服神,并不是屈服人。祂禁止了彼得的抵抗,也不是因为祂没有多大抵抗的能力,祂明说「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么?若是这样,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的话,怎么应验呢?」(马太福音二十六章53-54节)。基督为着一个非常崇高的信念,就是顺服神的旨意,作成救世之工。「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希伯来书十二章2节)。所以,基督的忍耐,完全不是消极绝望的,不是怯弱无能的表现,乃是具着钢铁般的意志,向着远大的目标,与罪恶抗争到流血的地步,而得到全胜。基督所要鬪争的仇敌是:罪恶、死亡、魔鬼,而不是人。人是祂所怜爱的,因为人类受罪恶的捆绑,魔鬼的辖制;罪恶不消除,魔鬼的作为不除灭,人类总不得平安。如同医生为着救人而除病。「你们知道主曾显现,是要除掉人的罪」,「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翰一书三章5、8节)。除罪救人事基督降世的主要任务,已经在祂的忍耐中作「成了」(约翰福音十九章30节)。
基督的忍耐,一方面是因顺服神,一方面也因「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彼得前书二章23节)。祂认定神是公义的,且有审判人的最高权威,有了这种交托,使祂内心大得安定,处之泰然。祂没有犯罪,审判祂的彼拉多也说:「我查不出祂有什么罪来」。然而犹太人回答说:「我们有律法,按那律法,祂是该死的,因为祂以自己为神的儿子。」犹太人认耶稣为罪人,极力反对祂为神的儿子,因此置耶稣于死地。按神的公义,不能把无罪看为有罪,有罪看为无罪;基督既是无罪的,祂的惨死是不公义的。但神既预定无罪的代替有罪的受死,使有罪的世人因那代死的基督而满足了神的公义,叫世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又满足了神的慈爱,这是神的计划。为了这个伟大的计划,基督甘愿忍受苦难,而我们的罪债全由基督用血还清了。但基督根本是不该死而死的,和该死的死自有分别。因此,按神的公义必须叫祂从死里复活,祂的灵魂不撇在阴间,肉身也不见朽坏(使徒行传二章31-32节),而且将祂升为至高,又赐给祂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这就是基督在肉身的时候,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因祂的虔诚,蒙了应允的结果(希伯来书五章7节);也就是祂忍受苦难,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所得到的永远胜利。经上说:「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彼得前书二章20节),神决不会亏负我们。神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保罗也劝告我们说:「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罗马书十二章19节)。当我们为着行善,而受到人的陷害;为着传福音,而受到人的攻击;为着促进教会事工,而受到人的中伤。我们要一方面忍耐,一方面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有了这个交托,使忍耐得了有力的支持。既交托与主,主必代为伸冤,那时谁善谁恶,主必报应。哈拿因毗尼拿无故作她的对头,使她生气。哈拿在极其苦恼愁闷之中,只将自己的苦情交托与神,她对祭司以利说:「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撒母耳记上一章16节),这就是交托神的方法,有此交托,忍耐者便站在不败的地位。
「忍耐之道」(启示录三章10节),在新约圣经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彼得「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彼得后书三章15节),不但主耶稣如此实行,古信徒也照样跟着主的脚踪行。保罗曾赞扬帖撒罗尼迦信徒说:「你们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难中,仍旧存忍耐和信心,这正是神公义判断的明证,叫你们可算配得神的国,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帖撒罗尼迦后书一章4-5节),主耶稣也说:「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马太福音五章10节)。故圣约翰以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为难得可贵的荣幸(启示录一章9节)。真正基督教会在历史上之所以得胜一切的困境,不是倚靠拳头相互拼撞的结果,乃是仗着基督伟大仁爱忍耐的品德所感召。基督不主张以恶报恶,乃要以善胜恶(罗马书十二章21节),故祂凡事忍耐,为逼迫者祷告,这就是以善胜恶与化敌为友的奇妙力量。
圣经上说:「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各书一章4节),忍耐在工作及修养上具有促进的功能。每一种工作之所以达到「成全完备」,修养之所以达到「毫无缺欠」,都要透过成功的忍耐,方能获致。无论何事,目标既正确,动机亦纯正,但在事工进行中,难免经历许多艰难,若不能忍耐再忍耐,便无法继续努力,以致功亏一篑。在品德上,忍耐是圣灵果子之一(加拉太书五章22节),能实行于基督徒身上,有无上的价值。古语有说:「百忍成金」,「小不忍则乱大谋」。无论对事对人,忍耐可以保留很多有余的地步,不会走到极端的边缘而发生危险。以撒所挖的水井,原是他父亲的遗物,无故被人抢夺,一而再,再而三,他都忍让,以后蒙神给他宽阔之地,就在这地昌盛起来(创世记二十六章18-22节)。而且因以撒的忍耐,退让不争,蒙神同在赐福,使仇敌看见而生悔改,前来与之结盟求和,这就是容忍能化敌为友的一个例证。忍耐并非怯弱的行为,它乃是有刚强的意志,有宽宏的度量,有高超的见识,而产生自我节制和对人容让的精神,因而保持了平安,还有宝贵的收获。故圣经说:「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雅各书一章12节),受试探或试验是每个基督徒免不了的事。神所容许给我们的试验,为要造就我们。万事都互相效力,使爱神的人得益处。神的试验要使我们信德远胜于精金,提高我们的灵格价值,叫我们将来得着冠冕。所以基督在世为着爱人舍己、忍辱、负重,以完成救人大功。这是我们基督徒应该学习的重要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