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圣经中的割礼

引言

「割礼」是犹太人信仰实践的一种重要标志。当基督的福音由犹太人传到外邦人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外邦基督徒应否受割礼?为解决此一争端,召开了耶路撒冷会议,通过外邦基督徒可以不必遵守割礼。会议决议后,耶稣的门徒彼得来到叙利亚境内的外邦城市──安提阿,他原先是与外邦基督徒一同吃饭,但后来见到保守派的犹太基督徒出现,就不再和这些外邦信徒同桌吃饭。

保罗看见他所行的不正,与普世性福音的真理不合,而且将使外邦基督徒的心灵受到伤害,就在众人面前严厉地指责彼得(加二11-16)。而保罗要带提摩太向犹太人传福音,提摩太是希腊人,保罗居然给他行了割礼(徒十六3)。

何谓「割礼」?割礼的起源为何?割礼有何属灵的意涵?割礼有何预表?为何保罗要给外邦人行割礼?以下拟根据《圣经》探讨此问题。

一、割礼的起源与意义

亚伯拉罕是以色列人的始祖。当他九十九岁时,真神向他显现说:「我是全能的神……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这就是我与你并你的后裔所立的约,是你们所当遵守的。你们都要受割礼(原文是割阳皮);这是我与你们立约的证据。你们世世代代的男子,无论是家里生的,是在你后裔之外用银子从外人买的,生下来第八日,都要受割礼。你家里生的和你用银子买的,都必须受割礼。

这样,我的约就立在你们肉体上作永远的约。」(创十七1-13)。神用割礼作为与百姓立约的记号,确定他们是神选民的身分,所以神与亚伯拉罕立的约,又称为「割礼的约」(徒七8)。

割礼(circumcision)的希伯来文动词译音是mul,意思是割除男性生殖器的包皮。它并非是犹太人所专有,在古代的埃及人、以东人、亚扪人、摩押人,都曾流行割礼的习俗(耶九26);除了男性的割礼外,还有女性的割礼。

它在人类历史上蕴藏的含义为:作为婚前的准备;或为生殖器神圣化,用此警告不可滥交;甚或解释去除灵魂的藏污纳垢之处等等。现代台湾的非基督徒也有人行割礼,大都为了健康的缘故,因割阳皮可以减少细菌的滋生,避免男女双方性器官产生癌症病变。

在犹太人的历史中,割礼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其他的民族,割礼安排在男性成年时,一方面作婚前的准备,一方面作为部族正式成员的开始;而犹太人的割礼,选定在男婴出生后的第八日。《圣经》中的数字「八」,隐含着「开端」的意义。

例如神用洪水毁灭罪恶的世界,却拯救挪亚一家八口,重新开始人类生命的繁衍(创六18)。男婴在出生后的第八日,在个人尚无主观意识时,由其父母作主,接受割礼。从宗教上而言,割礼是犹太人与神立约的标志;就种族上而言,割礼是犹太人种族身分上的标志。犹太人中的无神论者,仍然要接受割礼,可见它已经超越宗教的范畴,成为犹太民族的独特标志;不论身处太平或混乱的环境,在过去四千年的犹太历史中,割礼一直被持续遵行。

依犹太人的传统,割礼由父亲主持(创十七23),遇特殊情况,也可以由母亲主持(出四24-26);现今则由「教仪割礼师」或遵守律法的「犹太医生」来执行。割礼传统上是用火石刀(出四25;书五2),可能是黑曜石造的利刀,刀口特别锋利;现今则改用金属的手术刀。

在行割礼时会朗诵祷文与祝词,表明割礼是与神立约。行完割礼后会为男婴取希伯来名;因为《圣经》记载,在与神立约行割礼后,亚伯兰与撒莱被神赐予新的名字「亚伯拉罕」与「撒拉」(创十七5、15)。割礼后通常会举行庆祝宴,亲朋好友一起向新生儿与他的父母祝贺,欢庆能遵守「割礼之约」。未接受割礼仪式的人,将丧失宗教或政治上的权利。例如不可进入圣殿(结四四9);不可守逾越节,不可吃节日的羊羔(出十二48)。

二、旧约圣经中的割礼

1.割礼的属灵意涵

(1)除去肉体的情欲

在亚伯拉罕八十六岁以前,神曾应许要赐给他一个儿子,而且要使他作多国的父,万国要因他得福。他想到自己的年纪老迈,妻子撒拉也断绝生育,就听了撒拉的话,纳夏甲为妾,想用人的方法成就神的应许;结果生了一个儿子,就是以实玛利(创十六16)。为了此事,神不喜悦,约有十四年不再向他显现说话。

当他九十九岁时,已经没有力量,没有盼望;此时,全能的神才再度向他显现,与他立约,应许要赐给他后裔、土地,君王要从他而出,但他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割礼是将属肉体的部分割除,代表除去肉体的情欲,不再倚靠自己的力量,转而倚靠神、顺服神。

《旧约圣经》中的割礼,不但指「肉体的割礼」,要除去肉身的阳皮;更是指「心灵的割礼」,要除去内心的污秽。摩西告诉百姓说:「所以你们要将心里的污秽除掉,不可再硬着颈项。」(申十16)「除掉」一词的希伯来文,即为割礼,意思是把心里的污秽割出来丢掉。耶利米先知也责备以色列人,因为他们的肉体受过割礼,心却未受割礼,所以神要刑罚他们(耶九25)。

我们未信主前,是罪的奴仆,体贴肉体的事,不遵守神的律法,是与神为敌的,不能得神的喜悦;我们无法脱离罪和死的律,结局就是死亡。一旦相信耶稣,因圣灵的帮助,使我们能脱离罪和死的律,体贴圣灵的事,能得神的喜悦;结局乃是生命、平安(罗八1-8)。

(2)蒙神赐予救恩

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时,神吩咐约书亚要先为以色列人行割礼。男子都受完了割礼,神对约书亚说:「我今日将埃及的羞辱从你们身上滚去了。」(书五1-9)。原来百姓在埃及作奴仆,受奴役,遭受困苦,生活没有盼望;后来神差遣摩西率领百姓出埃及,他们不再是奴仆,是自由人,并有进入迦南美地的盼望。神真的信守与亚伯拉罕的立约,赐救恩给亚伯拉罕的后裔,除去他们羞辱的记号,也就是身上带着奴仆的印记。

今日地上的万国都要因亚伯拉罕而得福。经云:「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来二14-16)。

如今,我们相信耶稣基督,将成为亚伯拉罕的属灵后裔,耶稣的救恩会临到我们身上,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我们将有天国永生的盼望。

2.违约的惩罚

经云:「但不受割礼的男子必从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约。」(创十七14)。凡不受割礼的,不但神不算他为子民,而且将遭受严厉的惩罚,必从民中剪除。可见割礼是与以色列百姓的生命攸关的大事,应该要慎重其事。

从摩西的生平与雅各对比,可以推测他是被招赘。当神呼召他时,他竟然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出三11)。

他在家庭中没有自主权,因此无法决定自己的前途。他将成为百姓的领袖,却无法遵守神的吩咐让全家圣洁,也无法在他的儿子出生后的第八天为他行割礼。于是神出手帮摩西争取「家庭的主导权」,藉由想要杀摩西,让他的妻子西坡拉为她的儿子补行割礼。这样,神不杀摩西,西坡拉说:「你因割礼就是血郎了。」(出四24-26),也就是她愿意放弃「家庭的主导权」,让摩西成为一家之主。

3.比喻性的割礼

《圣经》中的割礼除有属灵意涵外,有时也作为比喻之用。例如神对摩西说:「你们到了迦南地,栽种各样结果子的树木,就要以所结的果子如未受割礼的一样。三年之久,你们要以这些果子,如未受割礼的,是不可吃的。但第四年所结的果子全要成为圣,用以赞美耶和华。第五年,你们要吃那树上的果子,好叫树给你们结果子更多。」(利十九23-25)。

前三年的果子如未受割礼,是不洁净的,不可以吃;第四年的果子是初熟之物,要分别为圣献给神。前四年的工作成果无法独自享用,似乎会使生活遭受影响;但只要百姓愿意信靠交托神,祂的带领祝福将使百姓衣食无缺。昔日神要百姓藉由饮食,学习节制、交托与感恩;现今生活富裕的台湾,我们是否也当藉由节制饮食来学习感恩?

当神呼召摩西去见埃及王法老,并对他说:要允许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地,摩西对神说:「以色列人尚且不听我的话,法老怎肯听我这拙口笨舌的人呢?」(出六12)。「拙口笨舌」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未受割礼的嘴唇」,因为嘴被皮盖住,以致说话困难。摩西不愿意接受此任务,于是用拙于言辞来推托,最后神拣选亚伦代替摩西。

耶利米先知的时代,神责备百姓说:「他们的耳朵未受割礼,不能听见……」(耶六10)。「耳朵未受割礼」是耳朵积耳垢或长出增生组织,以致听力受阻碍,无法听从神的话语。当百姓厌弃神,不再以神的话语为喜乐,不再仰慕神的时候;祂的忿怒将来临,百姓将被敌人掳尽(耶六9-12)。

三、新约圣经中的割礼

1.割礼的争论

当基督的福音由犹太人传到外邦人时,有些法利赛人的信徒主张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徒十五5)。为了解决此事,召开耶路撒冷会议,决议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惟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徒十五28-29)。

此会议通过外邦基督徒可以不必遵守割礼、节期及洁净条例;真理的原则在于人称义不是因遵行律法,乃是因相信耶稣基督(加二16),倘若藉由行律法才能得救,那基督岂不是白死了吗?(加二21),而且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罗二28-29)。

2.提摩太受割礼

保罗并不反对犹太人行割礼,他只反对将割礼作为基督徒得救的必要条件。例如他从不强迫外邦信徒受割礼,提多是希腊人,保罗就没有勉强他受割礼(加二3)。但他却为提摩太行割礼;提摩太的妈妈是犹太人,父亲却是希腊人,所以小时候并未行割礼。

当保罗要带他向犹太人传福音,为了能进入犹太人的会堂,方便传道的工作,就给他行了割礼(徒十六3)。当领袖摩西要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也先为两个儿子行割礼(出四25),避免遭受百姓的攻击,影响神的事工。

3.割礼的预表

如前所述,在旧约时期,以色列的男子出生后第八日要受割礼,否则不可进入圣殿或会堂;不可守逾越节,不可吃节日的羊羔;甚至要从民中剪除。

在新约时期,基督徒可以不必接受人手所行肉体的割礼;但要接受基督使我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也就是接受洗礼,与耶稣一同死亡、一同埋葬、一同复活(西二11-13)。在旧约时期,割礼是神与亚伯拉罕的「恩典之约」;在新约时期,洗礼是我们与神的「宝血之约」。所以旧约的割礼,到了新约时期是预表洗礼。

洗礼可以赦罪(徒二38),成为神的儿女(弗一5),可以领受逾越节的筵席──圣餐(出十二43)。在旧约时期,婴儿虽然还不懂事,但因属于家中的人,因此要接受割礼;相同的道理,在新约时期,婴儿也同属家中的人,为了一同承受生命之恩,应该为婴儿洗礼。

结语

经云:「神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四24)。人带有肉体,是软弱无力的,常重视外在看得见的「肉体的割礼」;而神是灵,是无所不知的,更看重「心灵的割礼」。基督徒除了应当消极的不要犯错,更应积极的活出基督复活的生命。求神让我们拥有「受割礼的心」,使我们能不恨人,更能去爱人;拥有「受割礼的嘴唇」,使我们能不说别人的闲话,更能说造就人的好话;拥有「受割礼的耳朵」,使我们能听到神的话语,更能遵行神的话语。

(0)
上一篇 2020年9月5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5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