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圣经中犹太人的相关名称及意义

引言

犹太人称为神的选民,是一个独特的民族。根据犹太律法规定,犹太人是指由犹太女子所生的孩子,或是归依犹太信仰的人。为何要根据母亲血统来辨认犹太人?一方面是由母亲来辨认的争议较少,一方面是母亲扮演重要的抚养和教导角色,她是孩子在宗教信仰上的导师。

在中文圣经中,对「犹太人」的称呼有许多,如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犹大人、犹太人,他们有何不同的意涵?为何在旧约中没有出现犹太人?为何在《约翰福音》与《启示录》中,「犹太人」有负面的意涵?而保罗书信中的犹太人有何特殊的意涵?以下拟以圣经为主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旧约的犹太人

在旧约圣经中,犹太人有许多称号,兹简略说明如下。

1.希伯来人

旧约第一次出现「希伯来人」,是在《创世记》中。当四王与五王争战,四王就把亚伯兰的姪儿罗得和其财物掳掠去了。有一个逃出来的人告诉「希伯来人」亚伯兰,亚伯兰就派人救回罗得(创十四13)。「希伯来」这名称来自「希伯」,「希伯」是闪的儿子(创十21,十一14),而亚伯兰是「希伯」的后裔(创十一26)。后来神藉由挪亚对闪的预言,都应验在其后裔亚伯拉罕的身上(创九25-27)。也有人认为,「希伯来」这字与越过、迁徙有关,代表「希伯来人」是「流浪者」,是来自河的另一边之人。

在旧约中,「希伯来人」是一特定的民族,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神的选民。这称呼是由「非以色列人」所使用,含有移民者、陌生人、外来者的意思。他们使用此名称时,含有藐视的含意。例如约瑟住在他主人埃及人的家时,他主人的妻子诬告约瑟说:「你们看!他带了一个希伯来人进入我们家里,要戏弄我们。他到我这里来,要与我同寝,我就大声喊叫。」(创三十九14)。

埃及人轻视「希伯来人」,不和希伯来人一同吃饭,那原是他们所厌恶的(创四三32)。但神和先知约拿却以希伯来人为荣,例如神吩咐摩西要去见埃及王,对他说:「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遇见了我们,现在求你容我们往旷野去,走三天的路程,为要祭祀耶和华我们的神。」(出三18)。又如先知约拿自述说:「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拿一9)

2.以色列人

在旧约中,「以色列人」有许多意涵,兹说明如下。

(1)指雅各的后裔

旧约第一次出现「以色列」,是在《创世记》中。雅各在毗努伊勒与神摔跤后,神赐给雅各新名,叫以色列,意思是「他与神较力得胜」(创三十二24-30)。后来,神又向雅各显现,再次提到「以色列」这名,并且赐福与他,神对他说:「你要生养众多,将来有一族和多国的民从你而生,又有君王从你而出。我所赐给亚伯拉罕和以撒的地,我要赐给你与你的后裔。」(创三十五9-12)。以后,雅各的后裔就称为以色列人(创四十六8)。

(2)指北方以色列国的人民

所罗门王去世后,他儿子罗波安接续他作王。此时国家分裂为二,北国称为以色列国,国王是耶罗波安,包括十个支派;南国称为犹大国,国王是罗波安,包括犹大、便雅悯二支派,以及利未人(王上十二21;代下十一14)。北方以色列国的人民称为「以色列人」,这是狭义的「以色列人」。

(3)指整体神的子民

公元前722年,北方以色列国为亚述所灭,十个支派或流散异邦,或为外族同化,史称「失踪的十个支派」。以后的以色列人作广义解释,指整体神的子民,包括犹大国的人民和以色列国的余民(结四13;赛五7;耶二1-4)。

3.犹大人

在旧约中,「犹大」有许多意涵,兹说明如下。

(1)指人名

犹大是雅各与其妻利亚所生的儿子,在十二个儿子中排行第四。犹大的意思是感谢、赞美(创二十九35)。

(2)指支派名称

犹大支派是十二个支派之一,大卫王与耶稣,都是属于犹大支派。

(3)指地理名称

以色列百姓进入迦南地时,犹大支派所得之地南界是到以东的交界,向南直到寻的旷野;东界是从盐海南边到约但河口;北界是从约但河进入死海西面,贴近耶路撒冷的南界,沿着梭烈河直到地中海;西界就是地中海(书十五1-12)。

(4)指国家名称

王国时期的初期,大卫只作犹大支派的王(撒下二4、11);后来,以色列众支派拥戴大卫,他就作以色列和犹大的王(撒下五3),也称为以色列王(撒下六20)。所罗门王去世后,王国分裂为二,北国称为以色列国,南国称为犹大国,犹大国的国民称为犹大人。

(5)指整体神的子民

当北方以色列国于公元前722年为亚述所灭,而南方的犹大国也于公元前587年为巴比伦所灭。公元前536-450年间,所罗巴伯与以斯拉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其中有犹大和便雅悯的族长、祭司、利未人一同返回(拉一5);他们被称为犹大人(拉四4,六7),也称为以色列人(拉三1,七7)。

一般使用「犹大人」时,是强调肉身的关系,指亚伯拉罕及雅各的后裔,是在列国中的种族名称;而使用「以色列人」时,是强调属灵的关系,是带有立约和宗教传承的意义,与神有特殊的关系。

二、新约的犹太人

当希腊和罗马人占领「犹大地」后,称该地为「犹太地」,居住该地的「犹大人」就被称为「犹太人」。广义的「犹太地」指整个巴勒斯坦,包括犹太、撒玛利亚、加利利地区;而狭义的「犹太地」只指犹太地区。

在新约圣经中,「犹太人」一词出现多次,其中以《约翰福音》最常见,其次是《使徒行传》。因为《约翰福音》、《启示录》,以及保罗书信对「犹太人」一词有特殊的见解,下列的探讨以这些范围为限。

1.约翰福音中的犹太人

在新约中,「犹太人」一词多次出现,其中《约翰福音》最常见,其次是《使徒行传》。在《约翰福音》中,「犹太人」一般是用复数来表达(约五16、18),代表有一群人。根据《证主圣经神学辞典》的统计,在《约翰福音》中「犹太人」的意涵有三项:

(1)有二成代表正面的

例如耶稣与撒玛利亚的妇人谈道,她对耶稣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后来耶稣对她说: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约四9、22)。又如耶稣叫瞎子看见后,有犹太人相信祂是从神来的(约十19-21)。

(2)有二成代表中性的

例如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家门口要摆石缸(约二6);又如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约二13)。

(3)有六成代表负面的意涵

这不是指一般种族名称,而是指敌对耶稣的人,他们是「从下头来的」、「属这世界的」、「要死在罪中」(约八23-24)。相对于「犹太人」,「以色列人」则指真正属神的子民(约一31、47,三10)。兹叙述负面的「犹太人」如下。

①指不相信真理的人

耶稣选召腓力跟从祂以后,腓力介绍耶稣给拿但业,但他不相信,而且还嘲讽的说:「拿撒勒还能出甚么好的吗?」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约一45-47)。「诡诈」指欺骗,是在道德与宗教上的不诚实,其反义词是「真理」。真理系出自神,而耶稣是神,所以耶稣就是真理(约十四6),真理是由祂而来(约一17)。

在约翰的叙述下,「拿但业」是「犹太人」最好的对比。「拿但业」是「真以色列人」,喜欢接纳真理;而「犹太人」是「假以色列人」,拒绝接受真理。同样的,肉身的以色列人,不是真正「属耶稣的人」;因为「祂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约一11)。只有相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一12),成为「属耶稣的人」(约十三1),其中包括外邦人。肉身的以色列人不再是成为「神的儿女」的惟一条件。

在约翰的叙述下,「犹太人」有时是指不相信真理的人,他们强调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耶稣认为要作亚伯拉罕的子孙,不是只看肉身上是否为以色列人,更重要的是要相信真理,也就是耶稣的话语。耶稣说:出于神的,必听神的话;犹太人不听神的话,因为他们不是出于神,他们是出于魔鬼。因为耶稣的责备,犹太人就生气的对耶稣说:现在我们知道你是鬼附着的(约八31-52)。

②是宗教的领导人

施洗约翰在旷野施洗,传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可一4-5)。「犹太人」从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约翰那里,问他说:你是谁?是以利亚吗?是那先知吗?他回答说:不是(约一19-27)。「犹太人」可以差派祭司和利未人,代表他们是宗教领袖。

耶稣广行神迹奇事,讲道又大有能力,受到百姓的爱戴。「犹太人」认为他们的宗教领袖地位受到威胁,因而痛恨耶稣,想要找祂的麻烦。耶稣与「犹太人」间的较大冲突,是祂在安息日医治生来是瞎眼的人。犹太人因为耶稣不守安息日,认为祂不是从神来的,所以不相信耶稣所行的神迹。

并且「犹太人」威胁瞎子的父母,倘若相信耶稣是基督,要把他们赶出会堂(约九1-22)。瞎子被医治后,他不畏惧强权,勇敢的作见证说:耶稣能行神迹,证明祂是从神来的。结果「犹太人」将被医治者赶出了会堂(约九33-34)。约翰在叙述时,将「犹太人」与「法利赛人」两名词交替使用,他们有权将人赶出会堂,代表他们是宗教领袖。

③代表耶稣的敌人

约翰在叙述「犹太人」时,常将其视为耶稣的敌人,因为他们处心积虑想将耶稣杀死,兹略述如下。

a.一个瘸腿的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他,而且称神为祂的父,将自己和神当作平等,犹太人就想要杀祂(约五17-18)。

b.耶稣用五饼二鱼让五千人吃饱后,福音的事工快速发展,「犹太人」对耶稣的恨意就加深。当犹太人的住棚节近了,耶稣不愿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祂(约七1-2)。他们打发差役要捉拿耶稣(约七30、44-45),并且拿淫妇来质难耶稣,要得着控告祂的把柄(约八6)。当耶稣责备他们的父是魔鬼后,犹太人就说耶稣是撒玛利亚人,并且是被鬼附着的,甚而要拿石头打耶稣(约八42-59)。

c.犹太人将杀害耶稣的行动公开化,是在耶稣行神迹让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后(约十一53)。因为太多人相信祂,虽然他们知道神迹是真的,为了巩固宗教领袖的地位,仍然执意要杀害耶稣,甚至连拉撒路也要杀了,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约十二9-11)。

d.犹太人最负面的形象,是在耶稣被杀的叙述中。他们为了怂恿彼拉多将耶稣钉死,竟然不承认耶稣为王,反而承认凯撒为王(约十九15)。

e.由于犹太人的势力庞大,影响力持久,所以在耶稣受死后,祂的门徒仍然害怕犹太人(约十九38,二十19)。

2.保罗书信中的犹太人

当耶稣降生后,许多犹太人不愿意相信耶稣;为了区分信主的基督徒与不信主的犹太人,使徒保罗使用「犹太人」强调种族的关系,他们是肉身的犹太人(罗一16)。至于「以色列人」,除了指肉身的犹太人外,也作属灵方面的应用,用来称呼信主的基督徒;他们是属灵的以色列人(罗九6),是神的以色列民(加六16),是新造的人(加六15),是新以色列人。

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惟有里面作犹太人的,才是真犹太人;内在心里的割礼,才是真割礼(罗二28-29)。神应许亚伯拉罕和他后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义。所以人得为后嗣是本乎信,因此就属乎恩,叫应许定然归给一切后裔;不但归给那属乎律法的犹太人,也归给那效法亚伯拉罕之信的外邦人(罗四13-16)。

神不是只作犹太人的神,祂也是作外邦人的神(罗三29)。基督徒不拘是犹太人,是外邦人,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林前十二13;加三28)。因此犹太人虽然是神的选民,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但并不只遵守律法,就可以得救;仍要藉由耶稣基督方能得救。所以使徒保罗说: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凡是相信祂的都得着义(罗十4)。但犹太人不愿意相信耶稣,十字架的基督就成为犹太人信仰的绊脚石(林前一23)。

「肉身的以色列人」只是「属血气的以色列人」,不一定是「属灵的以色列人」;只有相信耶稣的人才是「属灵的以色列人」,是「真以色列人」,是「神的儿女」(罗九6-8),是亚伯拉罕的属灵后裔(加四28-31)。这并不是说:保罗认为「肉身的以色列人」不能得救,而是说:只要犹太人相信耶稣,接受洗礼,得到应许的圣灵,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十一25-26)。就福音传扬的顺序而言,是先传给犹太人,再传给外邦人;但就获得神救恩的顺序而言,是外邦人先接受救恩,然后是犹太人(罗十一11)。

3.启示录中的犹太人

在《启示录》中,二次出现「自称是犹太人」,都代表负面的意涵,是指撒但一会的人。这二次是出现在写给士每拿和非拉铁非教会的书信中(启二9,三9)。当地的犹太人自认是神的子民,他们敌视基督徒,将他们逐出犹太会堂;甚至联合地方官员迫害基督徒,有信徒因而殉道。耶稣说他们是撒但一会的人。

「撒但」的意思是「毁谤者、控告者」,而「会」的意思是「会堂、会众」;所以「撒但一会」是指撒但的会堂或会众。原先是供神的选民崇拜的犹太会堂,现在竟然成为撒但的会堂,因犹太人要聚集杀害基督徒;原先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神的儿女,现在竟然成为撒但的儿女,因他们要毁谤耶稣,残害基督徒。

结语

使徒保罗说: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基督为了救赎我们的罪过,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便叫亚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稣可以临到外邦人,使我们因信得着所应许的圣灵。神所应许的,原是向亚伯拉罕和他子孙说的。

神并不是说「众子孙」,指着许多人;乃是说你那「一个子孙」,就是指耶稣基督。所以,我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神的儿子。我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并不分犹太人、外邦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我们就肉身而言,虽然是「外邦人」;但因相信耶稣,就属乎基督,成为亚伯拉罕属灵的后裔,也就是属灵的「以色列人」,可以照着应许承受天国的产业(加三7-16、26-29)。

(0)
上一篇 2020年9月5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5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