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真神所赐,这从神而来的生命,是无价之宝,胜过世上的一切。但人因为没有先见之明,便在引人进入永生或灭亡的道路上徘徊、不知所措。本文明确告诉我们,追求「满足肉体欲望」、「满足眼睛看欲」、「今世伟大显贵」的这三条路,是无法进入永生国度的;至于那些追求真正生命的人,一定是让圣灵带领,温和又谦卑的人。你愿意选择哪一条路呢?
人所以能活着,是因为有生命的气息;气息一断,就要归回尘土,世上的一切不再有分。人活着固然需要食物的供应,但食物若是生命唯一的供应者,人就只追求食物就可以了,惟事实上人的生命不是单靠食物所能维持的。主耶稣说,凡入口的食物是运到肚子里,之后又落到茅厕里。这话说明食物只是度日之用而已,并非生命之源。
圣经说,人的生命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真神所赐的。「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生命在真神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创世纪二章7节;约翰福音一章4节)。这由神而来的生命,是无价之宝,远胜过全世界的财富、名望、荣耀。所以主说:「人若赚得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十六章26节)。
人有这生命,可以见到天日的光明,可以享用神所赐诸般的恩惠,可以追求智慧和知识的好处,可以观察赞赏真神伟大的作为,可以接受生命的主为人类所预备的神国的福分,是满有活泼的盼望的。否则,人若与神所赐的生命断绝了关系,活在世上,形同行尸走肉,不知人生的真谛,只知追求物欲的满足。到后来还是空梦一场,心灵空虚,得不着安慰,没有指望,没有神(以弗所书二章12节)。
圣经说:「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却成为死亡之路。」(箴言十四章12节)。因为人没有先见之明,只知现实的开端,不知未见的将来。生命的道路是引人进入永生,与真神同在,有永远的福乐;死亡的道路却是引人到灭亡、绝望、刑罚痛苦的境地,与恶者魔鬼一同受刑。生路死路虽然同为道路,终局却有天壤之别。人皆有脚可以行路,但天下道路多矣,那一条路可以引导我们进永生,是生命的道路呢?请让我们依圣经摘要报告如下:
一、追求满足肉体欲望之道并非生命的道路
生命是属灵的,出于真神;肉体是属物的,出于世界。属灵的生命要追求良心良知的满足,德性的高升,其终点是如神的圣洁、完全、公义、仁爱、良善、和平、信实……,都是真生命所追求所喜爱的。但是肉体是出于世界的尘土,具有属世界、属地的情欲,它要求放纵肉身感官的享受,视觉的愉悦,要求排除道德上法律上的拘束,以求完全的放荡,专求属世的事。神造人,要人生活得合乎真理,故以训言诫命道理赐人遵守,加以节制,使致中和,与神同行,可伴天地。
但是自从始祖亚当夏娃体贴肉体欲望,遗弃神的要求而纵欲犯罪以后,人已经是属乎肉体的人了,生活意志屡受肉体情欲所宰制,弄瞎心眼,忘记神,贪行各种情欲之事。例如奸淫欲、荒宴(暴饮暴食)欲、邪荡欲、污秽欲、醉酒欲……等等,邪情私欲。这些都是人所贪行,而引为娱乐的道路,也是肉体所喜好的道路。但是这些欲望是叫人愈陷愈深,叫人道德沦亡,心灵更为空虚飢渴,永无满足之时。非但不能导入永生,反而缩短了生命的日数,失丧身体健康,损害生命。是犯罪性的娱乐,也是不显露的自杀之路,并非生命的道路。
因此,凡欲求生命道路的人,就要远离这些事,到耶稣面前来求问生命的道路。耶稣说:「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这诫命就是不可拜假神,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你还要来跟从我。」(马太福音十九章16-21节)。这是生命之主所昭告世人的求生之道路。
二、追求满足眼睛看欲之道亦非生命的道路
神造人,赋予能看的眼睛,目的要叫人能以察看事物,辨别颜色,知道神奇妙伟大的造物作为,便利办理各样当办的事。但是自人类犯罪以后,这双眼睛也常被人误用作犯罪的器具,与肉体情欲里外互相呼应,联络配合,遂行犯罪意图。如此滥用眼睛,非以求生,反而是求死了,因为罪的工价是死(罗马书六章23节)。
传道者所罗门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传道书一章2-8节)。人的眼睛看欲,也如同肉体的感触欲那般的强烈。喜欢看全伊甸园,连禁果也要看;喜欢看全世界,连那隐藏不见的也要看。就是看到了,还是不满足。见色动淫念,见财起盗心,举债伪装门面,粉饰外表,都是眼睛看欲的驱使。
有人一日连看四、五场电影,看故事书一气看到完,以致瞎了眼,这也是眼欲不加节制的结果。始祖夏娃的眼睛,恋恋不舍地凝视伊甸园内她所未能吃到的善恶禁果,心就被其美丽夺目的形态颜色所迷住了。引动肉体情欲,就情不自禁地摘下来吃了。这致死的「摘」与致死的「吃」,是由致死的「看」所引发的,结果丧生了。
有眼睛固然要看,但「看」若不加以节制,就会害到宝贵的生命。因此,生命的主耶稣说:「若是你的右眼叫你心里动了淫念(或贪念),这淫念要强迫你去行奸淫(或偷盗),就把它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沦亡于地狱。」(马太福音五章27-29节)。
这是消极保生之道。积极的求生之道是:「亲近真神,求真神帮助,使我的心趋向祢的法度,不趋向非义之财;求祢叫我转眼不看虚假,又叫我在祢的道中生活。」并且时常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将生命的主常摆在自己面前敬畏,而力行真理,谨守于心。这样行,将可以避死得生(诗篇一一九篇36-37节;雅各书一章25节;诗篇十六篇8节)。
三、追求今世伟大显贵之道亦非生命的道路
主耶稣说:「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换言之,家道丰富的人,虽有广大的房地产,无数的黄金美石,银行存款,公司股票。物质生活很富裕,不虞缺乏。但是这样的人并不一定有丰富的属灵生命,他的精神可能很飢渴,心灵空虚而贫乏。反过来说,家道贫寒的人,既无房地产,亦无优裕的存款,每日劳苦流汗操心,只图温饱,经济生活捉襟见肘,家无三两金。
这样的人,并不一定在属灵生命上也是贫乏。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住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因他心中洞察人生,知道可以安贫乐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衣有食,知生命的去处。可以知足矣,不见得贫乏人的生命就贫乏。因此求富贵,并不等于在求生命。富贵并不能使人得永生,若徒富贵而无道义,不行善以润心灵,不听神的道以求永生,其生命的下场远比在世贫困的乞丐更糟(路加福音十六章19-31节)。
世上的伟大,名望鼎盛,种类繁多,但并无一定的比较标准。楼高依然,人已死亡,有何益处?哈曼的伟大,令万人崇拜;但他仗势欺人,不顾他人死活,结果羞愧而死。他的伟大,为他带来多大实益(以斯帖记九章25节)?世上争权夺利的事,目的都是要作伟大的人物,出人头地,令万人屈膝尊敬。但是这些争伟大的事,徒令人纷争结怨,导致双方的死亡。
世上从这「伟大的争夺战」中,产生了嫉妒、结党、争竞、纷争、仇恨、邪术、凶杀、拜偶像、忌恨、恼怒、毁谤……等等,骄傲的情欲。行这些事的结果,并不是生命与平安,倒是痛苦而可悲的灭亡(加拉太书五章19-21节)。因此,凡寻求生命道路者,务必从体贴圣灵,以温和谦逊顺从主,远离纷争竞争起首,存心忍耐,追求那真正的生命(加拉太书五章22-24节)。
主耶稣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七章13-14节)。请问:你要进入哪个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