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从今生到来生─谈迈向永恒

大多数的人只看重追求今生的福分,而不谈来生的问题。因为人从何处来,死后又往何处去?到现在还找不出正确的答案。但感谢神,「圣经」它告诉我们宇宙万物和人类的来源,也指引我们如何从今生到来生,迈向永恒,得着永生……。

贫苦的人,为谋三餐温饱而辛勤工作,以致忘了神!

富有的人,为求更多的钱财与享受,也忘了神!

但当死亡来临,这一切将全归于虚空……

「为使我们今生与来生皆得平安,我们必须认识永恒的价值和如何迈向永恒!」

经云:耶和华阿,求你用手救我脱离世人,脱离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你把你的财宝充满他们的肚腹;他们因有儿女就心满意足,将其余的财物留给他们的婴孩。至于我,我必在义中见你的面;我醒了的时候,得见你的形像,就心满意足了(诗篇十七篇14-15节)。

大多数的人只看重追求今生的福分,而不谈来生的问题。因为人从何处来,死后又往何处去?到现在还找不出正确的答案。孔子对于生与死的问题也坦然的说:未知生,焉知死。今日虽然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新书源源不绝的出版,坊间有不计其数的书刊杂志,这些充其量不过是研究宇宙万物的现象、原理和人的问题,其知识领域只囿于今生。

所以科技、医学、哲学与其他世智都不能解决来生与死后的问题。人生自古谁无死,活人没有过死的经验,未知来生的境界,也没有一个活人能带死人到死的归宿去。感谢神,只有一本书名叫「圣经」,它告诉我们宇宙万物和人类的来源。它指引我们如何从今生到来生,迈向永恒,得着永生。

什么是「永恒」

「永恒」是不受时间的限制。人类在今世生活有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区分。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凡受造物都有开始与结束的时间。而永恒只有永远无穷尽的现在。

「永恒」也不受空间的限制。一切受造物都有形有体的存留,生活在神所定准的疆界,受空间的限制,并且到世界末日,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彼得后书三章10节)。因此我们得知凡今生与一切物质界都是暂存的;来生与灵界是永存的。

真神是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祂是自有永有的神,而且神是「真实的」(约翰壹书五章20节),神的国「即天国」也是真实的。许多人以为永生是一种概念,天国是虚构的地方,然而虽用肉眼看不见,却能从得到圣灵的同在体验出确有神与天国的存在。比如小孩子放风筝,风筝飞得很高,几乎看不见,但是握住小孩手中的线,却可以清楚感觉空中确有风筝在飘扬。

经上说:「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神的右边」。主耶稣升天之前曾安慰门徒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翰福音十四章1-3节)。

主耶稣又对门徒言明,祂升天去就要差保惠师(圣灵)下来,所以门徒得圣灵,满心喜乐,相信将来可以得着不朽坏、不玷污、不衰残,为我们留存在天上的基业。

圣经把人的躯体比喻作帐棚,人死了,如同帐棚被拆毁。那时我们便希望迈向永恒,羡慕那更美的家乡。

一、为什么要迈向永恒

1.因为人生苦短虚空

摩西作诗说:「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你叫他们如水冲去;他们如睡一觉;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九十篇4-10节)。

人生在世的日子既是短少、劳苦、愁烦;人的努力成就也是虚幻,于是在感慨无奈中更加向往永恒的神:「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诗篇九十篇1-2节)。诗人徐志摩在「天国的消息」一文中也有类似的向往:「人生的惶惑与悲哀,惆怅与短促,在这稚子的欢笑声里,想见了天国。」

2.因为死后有审判

经文:「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希伯来书九章27节)。

英国有一位哲学家名叫罗素,他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对死亡的看法:「我相信当我死后我必腐烂,我的自我之中,没有什么仍然能够存活的。我已不年轻了,我爱生命;但对灭亡感到恐怖的思想,我却蔑视。」罗素是一位只有今生而没有来生的人。

来生与将来的审判对他而言并不存在,他以为死亡是一个人的终了。因为他不相信宇宙中有一位造物主的存在。但当他临终前却说:「我的前面是一团黑暗,我恐怖害怕,但我却到我所不愿去的地方去了。」

我们再看一位笃信基督的保罗,他说:「弟兄们,我在主里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的说,我是天天冒死,我若当日像寻常人,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那于我有什么益处呢?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罢,因为明天要死了。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你们要醒悟为善,不要犯罪,因为有人不认识神。」(哥林多前书十五章31-34节)。

一个无神论者,以为一死百了,没有来生与审判,所以他的生活态度是为所欲为、及时行乐;而一个敬畏神的人,他知道死后必复活,行善的复活得永生,作恶的被定罪,所以他的生活必以敬神守道为中心。

3.因为天国是好得无比

保罗说:「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腓立比书一章23节)。保罗曾被提到第三层天,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所以保罗宁可选择离世在天国与基督同在,那是好得无比的!

圣经把天国的「情境」描写很清楚:是个公义、和平、喜乐、光明的地方。至于天国「环境」究竟有多美,却难以比拟,只能说「好得无比」。有一次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上了高山,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

祂的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彼得就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彼得看见耶稣变了形像,成为荣耀的灵体,彼得当时所处的环境剎那间由物质界改变成为荣美的属灵境界,成为一幅天国的缩影。彼得身历其境,只能说「真好」。从此他一直念念不忘变貌山的一幕,在他年老将离世时,常提起此事勉励信徒。

天国是好得无比,这固然能给我们留下一个美好的想象空间,增加我们对来生的憧憬与盼望。其原因之一是天国属灵界的,凡属灵界的不是极端的「好」,就是极端的「苦」,如地狱的刑罚是极端的痛苦。

从主耶稣的灵魂亲临阴间为世人尝死味时所发出:「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的哀声便可窥知一斑。天国好得无比,原因之二是世上的事物非属永恒至善,无法满足人心灵需要,所以天国极端的美好,实非事物能比拟的。

耶稣基督来,要使人的罪得赦,叫人得生命,并且赐圣灵给他们,作为迈向永恒的凭据。因此人的生命不在乎在道丰富,也不在乎寿命长短,最重要的是遵行神的旨意。如保罗所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二、如何迈向永恒

1.寻找神

经云:创造宇宙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人。祂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祂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使徒行传十七章24-28节)。

真神是众人的父,也是万物的主宰、生命的源头,惟有寻求认识祂,人生的问题才能获得解答,生活才有意义与盼望。

经云:耶和华啊!求你叫我晓得我身之终,我的寿数几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篇九十篇12节)。

寻求认识神可以透过冷静的思考反省「揣摩而得」,以致使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认识生命的意义,确立目标,迈向永恒。

经云:「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将我们的隐恶摆在你面光之中。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耶和华啊!我们要等到几时呢?求你转回,为你的仆人后悔,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好叫我们一生一世,欢呼喜乐。」(诗篇九十篇8、13-14节)。

摩西感叹人生苦短虚空,使他向往永恒,可是他知道迈向永恒最大的阻碍是人的罪。因此他切求神的慈爱与救恩。经云:「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三章16节),「你们从前是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以弗所书二章13节)。耶稣基督来,要使人的罪得赦,叫人得生命,并且赐圣灵给他们,作为迈向永恒的凭据。

2.遵行神的旨意

经云:「大卫在世的时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圣经小字作「大卫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使徒行传十三章36节)。

神的旨意就是要我们敬神爱人,荣神益人。今生的作为是决定来生的归宿。财主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请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亚伯拉罕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

财主生前奢华宴乐,不按神的旨意过敬神爱人的生活;而拉撒路却按神旨意,安贫乐道、荣神益人,所以他们二人的来生有天壤之别。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也是医生的罗斯博士,他曾经访问过上千位被医生宣布死亡,而后又恢复知觉的病人,他们说临死前的经历,这些病人各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临死前所经过的情况却很相似。

当他们死去的时候,魂游身外,他们看见自己的身体躺在床上,然后他们被带到一个非常黑暗的地方,这个地方好像是个地洞。然后他们听见一些杂乱的声响,在那喧哗声音里,他们竟然听见好些死去已久的亲友声音。最后他们看见一道明亮的光,照耀在他们脸上,几乎使他们睁不开眼睛。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命令他们赶快回去,因为他们死辰未到,故此他们恢复知觉,暂时没有死去。

这一趟阴间之旅与圣经所记财主在阴间的情景不谋而合。使我们明白,人身体死后,在人里头的灵魂要离开人的躯壳,那是永恒不朽的生命,不受时间限制,其归宿不是永生就是永刑。因此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也不在乎寿命长短,最重要的是遵行神的旨意。如保罗所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使徒行传二十章24节),所以保罗临终之前坦然无惧。

他说:「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要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提摩太后书四章6-8节)。

死亡是个事实,有生必有死,死临到人身上,不容许人反抗,「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这场争战,无人能免。」「离世」原文是「出发」,所以死亡,不是结束,而是迈向永恒。「死」,对一个只在今生有指望的人,他会感到恐惧、徬徨、争扎;但是对一个真信徒而言,他倚靠真神,耶稣基督是祂的救主,死的权势不再威胁他,通过死亡这一扇门,从今生到来生,回天家得奖赏、得永生。

从今生到来生的过程,我们须掌握方向,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我们是天上的国民,我们也须要突破逆境,因为要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所以在观念上,把逆境视为至暂至轻的苦楚,永恒境界才是极重无比的荣耀。在作法上,要凭信心,不凭眼见,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0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