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如何真认识祂?

认识神的方法就是与神沟通,沟通时有三个反应过程,就是认知、情感与行为。假使一个人不懂得去认识敬拜真神,即使他在世上有辉煌的成就,有渊博的学问,在神眼中都被视为无知与愚拙。许多基督徒灵性不长进,认识神只停留在「知性」的阶段。所以经云:「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祂。」

一、认识神的方法就是与神沟通

沟通时有三个反应过程,就是:认知、情感与行为;本文透过知性的认知、感性的认知与行道的认知三方面,言明认识神无非是知性、感性的认知,然后落实到行为的实践,才可谓之真认识祂。

1.认识神的重要

①认识神才有智慧聪明(箴言九章10节)。假使一个人不懂得去认识敬拜真神,即使他在世上有辉煌的成就,有渊博的学问,在神眼中都被视为无知与愚拙。

②认识神才有平安福气(约伯记二十二章21节)。人在世上最需要的是平安与幸福,而平安与福气的源头来自真神。认识神才能享平安幸福的生活。

③认识神才有永生。经云:「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翰福音十七章3节)。

主耶稣说:「你们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的父;若是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又对腓力说:「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们还不认识我么?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翰福音八章19节;十四章9节)。可知耶稣就是天父真神,认识耶稣基督是独一真神就有永生。

2.「认识」的涵意

「认识」希腊文译中文作「看出」(马太福音二十二章18节)、「知道」(马太福音二十四章32节),英译「know」「同房」(马太福音一章25节);希伯来文译中文作:「明白」(民数记十六章30节)、「看出」(列王纪下四章9节)、「指示」(创世记四十一章39节)、「亲近」(创世记二十四章16节)、「眷顾」(创世记十八章19节)。经上说:「我们若遵守祂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祂,人若说我认识祂,却不遵守祂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约翰壹书二章3-4节)。

因此,「认识」包括三层面的定义:一、是知性的认识:如知道、明白、看出、指示。二、是感性的认识:如同房、亲近、眷顾。三、是行道的认识:要遵守神的诫命,实践真道。

许多基督徒灵性不长进,所作所为不得神喜悦,是对神不够认识,认识神只停留在「知性」的阶段。所以经云:「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祂。」(何西阿书六章3节)。

3.以沟通认识神

认识神的方法就是要和神沟通(相交)。沟通时会有三个反应过程,就是:认知、情感(兴趣、相信)与行为。

①例一:当我们从电视广告中得知,其家电用品货真价实又美观耐用(认知),就对它产生兴趣、喜爱(情感),于是到商店去购买它(行为)。

②例二:朋友介绍一位未曾相识的人与我们见面。我们与他会晤后,知其姓名、职业、住处……(认知),然后彼此多次的交往,发现对方有许多优点,就对他产生爱慕、信任(情感),当对方遇到困难时,则义不容辞去帮助、安慰(行为)。

③例三:埃提阿伯的太监认识神、得救恩,其过程是:他坐在车上读圣经,又有腓力贴近他、教导他,传讲耶稣,使他明白耶稣基督(认知),埃提阿伯太监就一心相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使徒行传八章37节)(情感),所以吩咐车停住,同腓力到有水的地方受洗(行为)。

沟通是认识的方法,认识是沟通的结果。「认识」的过程是:认知、情感与行为。藉由沟通而达到认识神。

二、认知─知性的认识

1.认知的种类

大致可分为属世与属灵的认知

①属世的认知:主耶稣曾问门徒说:人子是谁?他们有的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也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马太福音十六章13-15节)。他们认为耶稣是先知,那是凭自己的智慧观念,理性推测,或道听涂说、人云亦云所形成的一种肤浅、不正确的知识。主说这是属血肉的指示(马太福音十六章17节),也说是属世的认知。

经云:「还有一切与耶稣熟识的人,和从加利利跟着祂来的妇女们……」(路加福音二十三章49节)。「熟识」英说「acquaintance」,亦指属世认知。主耶稣曾在世上工作,熟识主的人不计其数,因为当时的人大多听过主讲道,看过主行神迹奇事,极多数人蒙主恩泽。甚至主耶稣肉身的家世、职业、弟妹有几人都相当清楚(马可福音六章3节)。可是「真认识」耶稣是基督、是道成肉身的神,都寥寥无几。

Υ属灵的认知:耶稣又问彼得说:「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马太福音十六章15-17节)。彼得对主的认识,不是凭他的智慧聪明或别人告诉他的,神的事极奥秘,除非有神的指示,人无法真认识祂。

「认识」是知道、了解之意。「了解」英文是「understand」意思是「stand under」。要站在问题的底层面才能看清楚其真象。保罗未信主时,曾按「外貌」认识过基督(哥林多后书五章17节)。凭人的理智、意见,站在问题的表面去观察、探讨、解释,是无法真认识祂。神的奥秘是基督,所积蓄的一切智慧、智识都在祂里面藏着(歌罗西书二章2-3节)。有关耶稣基督道成肉身、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提摩太前书三章16节),都是「敬虔的奥秘」。古今中外,有许多人著书立说,讨论研究祂,祂被许多人认识相信,也有不少人反对祂。

2.真知道祂的途径

①查考圣经:主耶稣说:「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又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约翰福音五章39节;路加福音二十四章44节)。

我们虽未曾见过世上名人或作家,但我们阅读名人传记或作家的作品,就能知道他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与成功的因素。而圣经的主题是救恩,圣经的预表、预言、见证的对象就是耶稣基督。查考圣经,就能明白真理,认识相信耶稣基督是独一的救主,使人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太后书三章15节)。

②圣灵的启示。经云:「除了住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像这样,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哥林多前书二章11节)。惟有人才能理解人的事,下于人的动物就不能;惟有神才能理解神的事,除非人里头有神的灵,才能知道神的事,因为圣灵又称为赐人有智慧和启示的灵,使人真知道祂(以弗所书一章17节)。

查考圣经与圣灵启示必须双管齐下。查考圣经须圣灵帮助,开启我们的心窍(路加福音二十四章44节),才能明白真理,认识神。而一切的启示,如作异梦、看异象、翻方言,也要以圣经道理为标准,若所得启示不合经训,即证明非出自神的启示(以赛亚书八章20节)。所以圣灵与真理如鸟之双翼,相辅相成,又称为「真理的圣灵」。因此,查考圣经并非只靠人的理性,当靠圣灵启示。保罗素来所传的福音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加拉太书一章12节)。保罗将所启示领受之福音真理,利用属世学问之技巧方法加以归纳,作有系统的撰述,所以靠人的理性世智查考圣经,而忽略圣灵启示,那是本末倒置。

③人的教导。保罗所传福音是直接从基督启示领受的,而接受人的教导是间接从主耶稣领受的。保罗就是奉派作传道、作使徒、作外邦人的师傅,教导他们相信,学习真道的(提摩太前书二章7节)。接受人的教导,学习真理,「跟谁学习的」(提摩太后书三章14节),其对象很重要。

保罗说:「要叫他们的心得安慰,因爱心互相联络,以致丰丰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使他们真知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我们在知性上认识神之后,更当继续与祂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才能得平安与福气,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如何真正的认识祂。

三、情感─感性的认知

1.认识的第二层面

认识的第二层面定义是情感的认知。新旧约圣经所记「同房」,英译作「know」(知道),夫妻的亲密关系是属情感的认知,若是「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则仅止于知性认知。圣灵责备撒狄教会说:「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启示录三章1节)。撒狄教会对神亦是缺少感性的认知。

「你要认识神,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约伯记二十二章21节),「认识」吕译作「要与和谐而心平气和」,现代中译本与思高译作「跟神和好亲善」,是属于感性的认知。

我们在知性上认识神之后,更当继续与她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才能得平安与福气,并且得以更深一层的认识祂。保罗说:「要叫他们的心得安慰,因爱心互相联络,以致丰丰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使他们真知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歌罗西书二章2节)。

爱心与充足的信心是感性的。一个人对主的情感愈是和谐融洽,充满信、望、爱,就愈能体会基督的心肠。同时人和神建立亲密关系之后,神也乐意将属灵奥秘指示给人知道(约翰福音十五章15节),如亚伯拉罕是神的朋友,神所要作的事不向他隐瞒。

启示录第十四章记载:羔羊站在锡安山,同祂又有十四万四千人,都有祂的名和祂父的名,写在额上。这得救的十四万四千人是认识神的,也被神所认识,因他们与主建立亲密关系,「这些人未曾沾染妇女……羔羊无论往那里去,他们都跟随祂。他们是从人间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在他们口中察不出谎言来,他们是没有瑕疵的。」(启示录十四章1-5节)。

2.知性与感性的认识之关系

①知性认识应该产生感性认识

假使一个人因有知识而自高自大,没有爱心仍然不识神,保罗说:「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甚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哥林多前书八章2-3节)。因为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约翰壹书四章8节)。按常理而言,一个人对神有正确知性的认识,在情感上必然对神表现出爱心、信心、热心、忠心……,并且认识自己,谦卑为怀,尊主为大,与主建立亲密关系。

保罗说:「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保罗这段感性的话,充分表露他与主密相契,其原因是他先对神有知性的认识:「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住天上永存的房屋……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神,祂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所以……」

②感性认识要以知性认识为基础

知性的认知若发生偏差,感性的认知就产生反效果。经云:「我可以证明他们(以色列人)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罗马书十章2节)。以色列人向神有热心(感性),但缺少知性的认识。因他们不承认主耶稣就是神,所以将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逼迫基督徒,他们这种感性的狂热,就以为是事奉神(约翰福音十六章2节)。

扫罗王曾为以色列人和犹太人大发热心,杀死基遍人。原来以色列人曾向基遍人起誓,不杀灭他们。可是扫罗错误的热心行为,导致在大卫年间,一连有三年飢荒,并且连累扫罗子孙七人丧命。所以缺乏知性认识的导向,其感性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因而保罗为教会祷告,十分强调这个论点:「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感性),在知识上和各样见识上(知性),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立比书一章9-10节)。

四、行为─行道的认知

认识神要知性与感性的认知,落实到行为的实践,才能说是认识神。

1.要守诫命

认识神得永生并非仅止于知性与感性的认知,而是属于认识的第三层面定义:行道。因主说:「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马太福音十九章17节)。圣经又说:「凡住在祂里面的,就不犯罪;凡犯罪的,是未曾看见祂,也未曾认识祂。」(约翰壹书三章6节)。

主耶稣说:「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么?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罢!」(马太福音七章21-23节)。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不遵行神旨意的是不认识神的人,神也不认识他。保罗说:「主认识谁是祂的人,又说,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提摩太后书二章19节)。

2.要有生活的经历

保罗说:「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腓立比书三章10-12节)。「晓得」现代中译本译作「经历」,思高译作「参与」。

保罗已认识并受洗归入基督,可是在信仰生活中,他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认识,就是经历基督的受苦与受死,使他的生活能彰显基督的荣耀。好比约伯,是一个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可是神使他经历一连串的苦难后,他对神的认识有很大的进步,他对神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

3.单靠神迹认识神的信仰基础不够稳定

主耶稣在世上施行许多医病赶鬼的神迹奇事,原因有的是怜悯世人的遭遇,也有因人信心的祈求给予成全,还有藉行神迹证明祂是神所差来的救主基督,使人相信祂。但主耶稣却以传道为目的(马可福音一章38节),以施行神迹奇事为手段。单靠神迹奇事而相信主的,必须在知性的认识上下工夫,否则就像十个长大痲疯病的人,蒙恩后,有九个不知去向。

宗教信仰固然着重于体验,有体验更能具体真实的认识神是又真又活,而体验必须来自对神在知性、感性与行道的认识上,以致经历到神的恩典、权能与旨意。换言之,真认识神是要在知识、情感与行为的三个环节下,循序渐进,竭力追求认识祂。

在知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在感性上,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悦,在行道上,就是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的多知道神;如此行,我们才能欢欢喜喜忍耐宽容,能与众圣徒同得基业(歌罗西书一章9-12节)。

在人生的求知过程,有些不知道也无关紧要,有些是必需知道的。如何真认识神,便是人生最重要的求知功课。而认识是双方面的,不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认识神,我们也要达到主所说:「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应当从知性、感性与行道三方面追求认识神,这是我们一生一世所当竭力追求的。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0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