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孤独与孤单

宗教是要解决人生的问题,而人生三大问题是:人从那里来?在世上做甚么?将来的归宿何在?一个人赤裸裸的来,又赤裸裸的走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一想起死的永恒孤寂,心里就恐惧不安。如何克服这样的恐惧呢?

孤单与孤独意义不同。孤单主要是指心灵、精神上的主观感觉,孤单的人置身于群众中,仍觉得人家彷彿离他很远,忽视他的存在,而产生恐惧不安。孤单与寂寞的意思类同,所以常将两个名词合在一起,称为「孤寂」、而孤独是表面上「独自一人」(约翰福音十六章32节)。

造成孤独的原因,有时是环境的变迁,如:离乡背井、出国求学、出外谋生等,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外举目无亲;或是人在贫病中失去朋友亲人的安慰帮助(箴言十九章17节);孤独有时也是自己刻意的安排,忙里偷闲,独自一人享受生活的情趣。

孤独的人有时会觉得孤单,比如,家庭主妇会比职业妇女孤单,但有些家庭主妇因先生上班、孩子上学,独自一人在家里,却能珍惜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充实自己,自得其乐,不觉孤寂无聊。

一、孤单的原因

1.心理因素

①自义:以利亚先知害怕耶洗别的报复,就起来逃命。他住在一个山洞里,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以利亚啊,你在这里作什么?」他说:「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耶和华说:「但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列王纪上十九章9-10、14、18节)。

以利亚先知在迦密山上独自一人面对四百五十个巴力假先知的挑战而毫不孤单惧怕,因他信心刚强,有神同在。可是一旦他失去信心,竟在罗腾树下向神求死,甚至变得自义,以为「只剩下我一人」为神大发热心,别人都弃神毁约,因此自义的以利亚不但孤独,也感觉很孤单。所以,不能与别人合群,在推展圣工上是一种阻碍。

②自恋:有些人(特别是青年)自以为貌美多有才华,自视甚高,喜欢孤芳自赏、顾影自怜,却不易接受他人的爱,自恋心理过重,就会有孤寂感、尤其在婚姻的选择上,裹足不前,一再蹉跎,当年华老去,会更加孤单。

③自卑:产生自卑的因素很多,举凡身体的缺陷,学习上的困难,工作不能胜任,认为自己在能力、智慧方面不如别人。比如在家庭中,兄姊弟妹功课都很优秀,只有自己对读书不感兴趣,因而在家里被视为不求上进的人,又得不到父母兄姊的鼓励与支持,完全处于孤立无助,于是他自己会越寂寞孤单。

④顽固:顽固的人一向对任何事都极有把握,唯我独尊,一意孤行,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且强要他们接受自己的观点。他经常责怪别人,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他便陷于深沈的孤寂中。

比如,拿八为人刚愎凶恶,性情凶暴,无人敢与他说话,他的性情与他的名相称,他为人果然愚顽(撒母耳记上二十五章3、17、25节);当他醉醒知道大卫要向他报仇的消息,立刻惊惧而死,足以显示「独夫」之色厉内荏的心态。

⑤自私:自私自利的人,必然有我无人,惟利是图,只想满足一己的嗜好欲求,难免损人利己,如此必然无知心朋友,好像无知的财主,一切努力积存皆专为自己,想藉物质填补空虚、孤寂的心,使灵魂快乐,却是无济于事。

2.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急遽变迁,使现代人的生活与形态改变,于是现代人比以前(农业社会)的人更孤单。

①家庭生活:农业社会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此一家大小围绕饭桌,共享晚餐,十分热闹。可是现代家庭想要全家齐聚共进晚餐是很困难,于是有人提倡「爸爸回家吃晚餐」、「妈妈回家煮晚饭」、「孩子回家陪爸爸妈妈吃晚餐」等运动。

②住的改变:三、四十年前大部分人是住平房(有很多杂乱的违章建筑),附近邻居小孩经常在一起玩耍,成人没事也相聚闲聊,很有人情味。等到改建公寓,家家户户装上了铁窗、铁门、防盗铃,从此大家便较少往来,孩子活动范围只在鸟笼般的窄小空间中。

现代人由于工作关系,经常迁入与迁出,人口流动量大,因此左邻右舍、楼上楼下,往往彼此互相相识,缺乏信任感,不能自我坦露,怕被陷害,没有聊天的对象,多以看电视排遣寂寥。

③组织广大:任何团体的组织扩大,人数增多,就易产生孤寂感,因人多彼此接触机会就减少,内心便得不到友情的温暖。比如,在偏远山区的国民小学,有的师生总共十几位,毕业生是个位数。

平时因师生、同学之间时常接触,便能产生深厚的情感,宛如一家人。大教会中常使人感觉冷淡、没有爱心,原因之一,便是信徒数多,彼此沟通机会少,或是接触频繁,人际关系表面化,缺代深度的认识,因而会有「相识满天下,知心无一人」的孤寂感。

3.宗教因素

宗教是要解决人生的问题,而人生三大问题是:人从那里来?在世上做甚么?将来的归宿何在?一个人赤裸裸的来,又赤裸裸的走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一想起死的永恒孤寂,心里就恐惧不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缺乏正确宗教信仰的人,一想起人生的短暂、空虚、迷惘,孤寂感便油然而生,暗自啜泣。

「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大卫也同样感概人之卑微渺小,但却能感受神的伟大与慈爱,因而对人生充满盼望,没有孤寂感。

人生是需要寻找敬拜真神,使我们的人生有依靠与盼望。一个迷路的小孩,必定感到害怕孤单,虽然有陌生人照顾安慰,拿东西给他吃,他也不会得到真满足与快乐,所以没有靠神的人最孤单。

主耶稣道成肉身,成为人的样式来到世上传福音,经常遭遇众叛亲离,陷入孤独却不孤单的境遇(约翰福音十六章32节),因为有神同在。惟有一次祂在十字架上,临终断气时,灵魂下到阴间,离开神的面,为世人尝死味,祂无法忍受那种孤单痛苦,而大声喊着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箴言十八章24节:「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密。」主耶稣是我们的良友,与祂成为朋友,可蒙祂的怜恤及恩惠,更可使人生得到祂的看顾及帮助。你愿意和神成为朋友吗?

二、如何克服孤单

1.谦卑

「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立比书二章3节)。骄傲的人必然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谦卑的人则对自己与别人都「看」得合乎中道,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所在,并能接受它,也能推己及人,自爱爱人的去欣赏别人的优点,懂得如何与别人和谐相处,在工作上更能和别人同心协力,合作愉快。

2.爱心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书二章4节)。助人为快乐之本,德不孤,必有邻。

撒该是个税吏长,又是财主,有地位与钱财,当时税吏是为人人所厌恶的,撒该必是个孤单寂寞、没有知心朋友的人,所以他渴慕见主。知道人心的主对撒该说:「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撒该又惊又喜,于是向主悔改说:「我把所有的一半分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撒该的爱心必博得众人的喝采与友谊,又得着主的救恩,从此他便不再是孤单的人。

3.沟通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七章12节)。爱是主动的关怀别人。有人认为尚未结婚的人心里孤单者也大有人在,夫妻同床异梦,离婚率不断升高,其原因是缺少沟通。

「那里有爱,那里就是沟通;那里有沟通,那里就有成长。」美国的太太多养小动物(如猫、狗)借以排遣寂寞,却是越发寂寞。如同神看亚当一人独居不好,虽然有各样动物与他作伴,仍是孤单寂寥,因人与动物无法达到心灵的沟通。所以人要藉着沟通,注意对方讲话的重点,以关心别人为沟通的话题,就能建立有意义、亲密的关系。

4.坦诚

「哥林多人哪,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哥林多后书六章11节)。心理学家把「我」分作四部分:一是「公众我」,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比如我的身高。二是「秘密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比如我的年龄。三是「背脊我」,自己不知道而别人知道的部分,比如有口臭的人,往往自己不知道。四是「潜在我」是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

秘密越多的人越寂寞,因他找不到诉求对象,所以要扩大「公众我」的部分,减少「秘密我」的部分,就不致有「心事谁人知」的孤单无奈了。

5.有主同在不孤单

「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密。」(箴言十八章24节)。主耶稣是我们的良朋密友,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当笔者十二岁时,曾住院准备动手术。由于父母为生活忙碌,没有时间照顾我,只有我一人住在病房,同室的人都称赞我乖巧勇敢,当时我并不感到孤单寂寞。当我躺在推车上将被送到手术室时,才远远的看见母亲匆忙赶来,在手术室门前与我说了几句话,我就被推进手术室,但我的心平稳安静,如同大卫的经历:「我虽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主与我同在,主的杖、主的竿都安慰我。」

三、孤独而不孤单

1.享受孤独

经云:「天将晚,以撒出来在田间默想。」(创世记二十四章63节)。唐柳宗元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现代人生活忙碌紧张,凡事讲究时间、效率,更需要抽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到公园或僻静的地方,独自一人享受闲暇,松弛神经,调剂身心,使工作更有效率。中国的国画都留有一点空白,是画中耐人寻味的颜色,人的生活也当为自己留一点空白闲暇的时间,享受独处的乐趣,使生活更加有意义。

2.谨慎孤独

经云:「你们应当畏惧,不可犯罪,在床上的时候,要心里思想,并要肃静。」(诗篇四篇4节)。

现代人多喜欢热闹,贪恋声色的生活,如:打牌,喝酒、跳舞、唱歌,借以冲淡孤寂的清绪。可是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闭目养神的时候,理智最清醒,若能思想神的话,慎独反省,必能净化自己,在邪恶的世代成为有智慧的人。

3.忍受孤独

经云:「耶和华的话临到以利亚说:你离开这里,往东去,藏在约但河东的基立溪旁,你要喝那溪里的水,我已吩咐乌鸦在那里供养你。于是以利亚照着耶和华的话,去住在约但河东的基立溪旁。」(列王纪上十七章2-5节)。

很多成就的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常将自己关在实验室、图书室、工作室,牺牲与妻儿团聚的时间,独自默默耕耘,勤奋研究。要担当神的事工重任之前,也必需忍受孤独的操练,如:摩西在旷野四十年的牧羊生活、主耶稣四十昼夜禁食、保罗在亚拉伯三年、以利亚在基立溪旁的造就之后,才能任重道远。

4.走出孤独

经云:「我不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要照样差他们到世上。」(约翰福音十七章15-16、18节)。

基督徒生活在这世界,却不属这世界,是蒙神拣选的天上国民,但神的旨意不是叫我们离开世界,与世人隔离;长期过孤独隐居的生活(哥林多前书五章10节),乃要走出孤独,因为主差遣我们到世上来,目的是要我们成为世上的光与盐,贡献社会,造福人群,荣神益人。

孤单是痛苦的感受,是不正常的心理现象;孤独是一种心灵的享受,生活的操练。让我们消除孤单的气氛,享受孤独的情调,造就自己,也造就别人。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0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