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始祖犯罪被神赶出乐园,使人类从此与神的爱隔绝,终日劳苦愁烦。但神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使我们可以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成为神国的子民,得到神所赏赐的平安。除此之外,重生后的人,还可以得到什么呢?
尼哥底母问主耶稣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主耶稣对他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
一、如何重生
经云:「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彼得前书一章3节)。
1.照神的大怜悯
神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路加福音一章78-79节)。祂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祂的怜悯,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提多书三章5节)。「重生的洗」就是领受洗礼,接受水的重生。
2.藉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
①基督的死
经云:「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彼得前书二章24节,三章18节上)。
②基督的复活
基督从死里复活,并且复活升天,已经进入天堂,在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有的,都服从了祂(彼得前书三章22节),证明祂是人类的救主基督(使徒行传二章36节)。
3.藉基督的宝血
经云: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得前书一章18-19节)。
人的罪绝非靠祖宗错误的传统信仰,如拜偶像及一些奇风异俗所能解决,更不能用金银能以得赎。只有无罪的基督耶稣的宝血才能赎去人的罪,得到重生的功效。
4.藉福音的真理
经云: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藉着神活泼常存的道。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彼得前书一章23、25节)。
「种子」是一种生命的源头。不能坏的种子就是指神活泼常存的道和福音。神的救恩是按祂的旨意和恩典,藉着主耶稣的显现才表明出来。他已经把死废去,藉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提摩太后书一章9-10节)。所以凡遵行真道,相信救主、接受福音,就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太后书三章15节),必能得到重生。
5.藉着水所表明的洗礼
经云:「当时进入方舟,藉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藉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彼得前书三章20-21节)。
由此可知,挪亚一家八口得救,乃是藉着水所表明的洗礼。因此重生不仅指悔改相信、热心事奉主,重生必须接受洗礼。洗礼有赦罪、重生的功效,因为洗礼的水中藏有主的宝血,我们之所以知道水中藏有主的宝血,乃因有圣灵为我们作见证(约翰福音十九章34-35节;约翰壹书五章6-8节)。
二、重生的果效
1.有活泼的盼望
经文:……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彼得前书一章4节)。
盼望是人生活的原动力,人若没有盼望,就会自甘堕落、自毁前程。「义人的盼望,必得喜乐;恶人的指望,必致灭没。」(箴言十章28节)。义人凡事敬畏神靠神,所以有活的盼望,充满喜乐。恶人的盼望是死的,因为他们远离神,活在世上虽有许多的盼望,一旦死亡临到,一切指望便灭没归空。
2.得享天上基业
神为重生的人所存的基业是在天上,是不朽坏、不玷污、不衰残。属地的基业是暂存,至终必毁灭,所以基督徒在世上的为主作工,热心行善奉献自己所有,也是在天上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
3.地位尊贵
经文: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书二章9节)。
「族类」是一大群人的集合,有其特殊的生活习惯,比如现在有所谓的「上班族」。一个重生的人就是被神拣选、有神特殊的目的和用意的族类。
「君尊的祭司」是含有君王和祭司两种尊贵的地位。王有赦罪、定罪之权,祭司是神和人中间的桥梁,是代替人向神祷告的中保工作。
「圣洁的国度」原文是「作神产业的子民」。所以子民就是财产,一个重生的人,就是神的产业。神的子民必然蒙神保护,神的子民也须敬奉遵行神的旨意。
你知道吗?基督徒是要成为世上的光和世上的盐的。因为唯有以圣洁守住自己,使盐不失味;以爱心与人相处,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如此才能成为世上的光和盐,并从生活中荣神益人。但该如何从生活中荣神益人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三、重生后的信仰生活
保罗说:「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四章24节)。因此重生后的基督徒是新人,有新生的样式,就是需要追求圣洁和爱心的生活。
1.圣洁和爱心的关系
经云:「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彼得前书一章22节)。有圣洁才有真实的爱心,因为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提摩太前书一章5节)。有些文士和法利赛人想陷害主耶稣,是因心里不圣洁,充满撒但的私欲,嫉妒、杀人、说谎,以致不守真理,不能以真理洁净自己的心,过爱心的生活(参:约翰福音八章42-44节)。
2.圣洁的生活
经云:「你们既作顺命的儿女,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得前书一章14-16节)。
基督徒重生之后,如何在世度余下的光阴,以荣神益人呢?答案是:要存敬畏的心(彼得前书一章17节),顺从神的旨意(彼得前书四章2节)过分别为圣的生活。
过分别为圣的生活要有立志为主受苦的心理准备与决心(彼得前书四章1节),「因为往日随从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恶拜偶像的事,时候已经够了。他们在这些事上,见你们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你们。」(彼得前书四章3-4节)。
有一位就读私立高中的学生,他在班上想要用功读书,不效法那些太保学生抽烟、打架、交异性朋友、参加舞会……等不良嗜好,以致遭受一些太保学生的欺侮,因为班上大部分的学生都不用功,就会视少数专心读书的同学为异类,因嫉妒而群起攻击。
有许多基督徒,因着信仰与别人不同,也同样受到家人,新朋友的逼迫刁难,或因不与众人同流合污,而遭到别人的耻笑、排斥与毁谤,像这种情形,主耶稣也曾对门徒说出原因:「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翰福音十五章19节)。「世界」是指世人,就是指堕落不认识神、与神为敌的人(参考:约翰福音三章16节)。
圣经勉励安慰为主受苦的人:「倘若人为叫良心对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这是可喜爱的……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祂的脚踪行。」(彼得前书二章19-21节)。
「世界」亦指世俗(雅各书四章4节),圣经提到「今世的风俗」(以弗所书二章2节)与「世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今生的骄傲。」(约翰壹书二章16-17节),所以这「世界」就是反神的世俗。
「因为往日随从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憎恶拜偶像的事。」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整个世俗的潮流与风尚,越来越不敬虔、远离神的趋势,放眼一看当前社会奢靡浮华的风气,其结果愈发使人的心灵空虚,行为乖张,社会愈来愈不安,这一方面是因为科技文明所带来许多让人享受无穷的事物,尤其以坊间许多暴力、色情的录像带,在在戕害青少年与儿童的心身健康,污染人的心灵,对当代基督徒的圣洁生活造成很大的试探与伤害。
有一个学者曾说:「应在科技发展中注入人文社会科学精神,才不会脱离轨道。」「人文社会科学的精神」就是人道的精神和批评的精神。人道精神是使科技受役于人;批评精神是具有判断是非的思考能力。而基督徒处于邪恶世代中,更要约束己心,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彼得前书一章13节)。
3.爱心的生活
经云:「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因为经上说:『人若爱生命,愿享美福,须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也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彼得前书四章7-8节,三章8-11节)。
①不以恶报恶,倒要祝福
基督徒为着保守纯正的信仰,按神旨意过圣洁生活,以致受人的逼迫仍要存慈怜谦卑的心,逆来顺受,以善胜恶,注意,「你们是为此蒙召」。好比保罗也因着相信耶稣,传扬福音,他说:「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哥林多前书四章12-13节)。
有一位青年受洗归主后,受到父母十分的反对与歧视。不愿意他住在家里,所以他独自在外谋生,结婚时,他的父母也不参加,并且扬言除非他放弃宗教信仰,否则财产不登记给他,宁愿献给庙宇。这位弟兄宁可守住道理也不愿得父母庞大的财产。他刻苦耐劳,成家立业,还时常携带妻儿返家探望关心父母,使父子之间因信仰不同所产生的冲突趋于缓和。
②追求和睦
基督徒是世上的盐,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歌罗西书四章6节),使人际关系保持和谐,好像基督的柔和,经上说:「祂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彼得前书二章22-23节)。经上又说:「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书三章14下-15节)。
一个有爱心的人必是和气待人,若是没有爱心,则充满暴戾之气,基督徒在世上与人相处,当寻求和睦,使人际关系更为宽广,才能为传扬和平的福音铺路,引导人认识神,与神和睦,荣神益人。所以以色列人出埃及,过旷野,须要经过以东、摩押、亚扪人等地,神特别吩咐他们说「不可与他们争战」,「不可扰害他们」,「用和睦的话说,求他们让我们经过。」(申命记二章5、9、19、26-27节)。
③克尽职责
经云:「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总要作神的仆人。」(彼得前书二章16节)。
得蒙重生的基督徒,虽是自由,不受罪的辖制,其地位尊贵荣耀,但是仍然要守住原有的身分。保罗说:「你们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分,仍要在神面前守住这身分。」保罗在此是劝勉当时信主的人,不要因为信主而与不信主的配偶离婚,彼得也有类似的勉励:「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若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他们虽然不听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这正是因看见你们有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彼得前书三章1-2节)。
真理不是要破坏社会固有的制度,乃是要发挥良好的影响力,教导基督徒用爱心,作好属世所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所以在不违背真理为原则,基督徒要奉公守法,安分守己,尽国民的义务,纳税、服兵役(彼得前书二章13-14节),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就是那乖僻的主人也要顺服。
(彼得前书二章18节),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彼得前书二章17节)。基督徒守住自己的身分,克尽职责,并不影响在基督里的地位,反而在对外的人际关系中更有良好的影响力,引人归主。
得蒙重生的基督徒,有活泼的盼望,有尊贵超群的地位,但也有神所赋予的使命,就是「要叫你们去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基督徒要作世上的光、世上的盐,所以要用圣洁守住自己,使盐不失味;要用爱心与人相处,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