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恕就是爱。没有爱就缺少饶恕。因此饶恕是爱的具体化、行动化。人因出身、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有许多不同,因此难免产生歧见、误解,或陷入恩怨纠结的困境中;也因有互相得罪、伤害之事,所以有「饶恕」的需要。本篇将以哥林多前书十三章4-7节来分享「饶恕的真谛」,也学习达到主耶稣所说的:饶恕人七十个七次。
人与人之间既有互相得罪、爱伤害的事,就有饶恕的需要。而得罪、伤害系因:
1.人有罪。罪在人心中作王,就产生许多显而易见的情欲,不按真理而行。为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惜侵犯伤害别人的权益。比如雅各处心积虑想得长子名份,而以欺骗手段达到目的,以致得罪哥哥以扫,使以扫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不能解怨。
2.人心如面,各不相同。「若要人似我,除非两个我」。人的出身、工作、生活、思想、容貌,互相差异,所以人我相处,进退之间,难免会有歧见、误解,而陷入恩怨纠结的困境中,即圣经所言「嫌隙」(歌罗西书三章13节),因此需要彼此饶恕。
一、饶恕的真谛
经云: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书十三章4-7节)。
饶恕就是爱。没有爱就缺少饶恕。饶恕是爱的具体化、行动化。兹以爱的定义来探讨饶恕的真谛:
1.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完全的饶恕。
彼得来问耶稣说:「主阿,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该饶恕他几次呢?七次够吗?」按犹太教师的教训,宽恕弟兄四次就够了。但耶稣说:「不是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耶稣要求门徒无穷尽地饶恕得罪自己的弟兄。
2.爱是不嫉妒──从心里饶恕弟兄。
饶恕不只是外表的工夫而已。耶稣强调要「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马太福音十八章35节)。心中有嫉妒,必无法做到从心里确实的饶恕别人。因此保罗说:「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以弗所书四章31-32节)。
3.爱是不自夸、不张狂──饶恕不是优越感。
假使别人得罪我们,我们以高姿态训他说:「大人不计小人过」、「不跟你一般见识」、「原谅你一时无知」,这类自傲的话最伤害人的自尊。饶恕是含有谦卑,有饶恕没有谦卑不是真正的饶恕;因为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主耶稣设一个比喻,就是「法利赛人与税吏的祷告」。法利赛人仗着自己的义,藐视别人,他们祷告是站着,自言自语的说:「神阿!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像这种自夸、张狂、论断、藐视人的祷告,是不蒙神悦纳,因为法利赛人对已认罪悔改哀伤的税吏,毫无怜悯、饶恕人的心肠,反而在作自我炫耀、自我膨涨。
4.爱是不作害羞的事──饶恕不是纵容。
主耶稣对「若有弟兄得罪我」的问题,在马太福音十八章里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一是饶恕他七十个七次;二是你要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马太福音十八章15节)。
爱是不包容罪恶,不庇护暗昧的行为。保罗说:「那暗昧无益的事,不要与人同行,倒要责备行这事的人,因为他们暗中所行的,就是题起来,也是可耻的。」指出人的过错,使他知过能改,也是爱的表现,但是要赦免、安慰他(哥林多后书二章6-7节)。
5.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饶恕是原谅、谅解、宽恕。
当我们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时,若能冷静思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尽量替别人找理由,自然而然就较会谅解,饶恕别人。
6.爱是不轻易发恕──饶恕是成熟的标记。
经云:「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箴言十六章32节上,十九章11节)。
遭受他们的打击、刺激尚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发怒,比一个骁勇善战的勇士更刚强;能饶恕别人,不以恶报恶的人,也是强者。保罗说,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在基督里仍是婴孩,因为在他们中间有嫉妒的恶分争。
7.爱是不计算人的恶
「饶恕」原文是「省略、撇下、离开」之意。指别人得罪我们的事撇下来,不放在心上。有如约瑟被主母诬告坐监数年,当他有机会出狱,觐见法老王时,并不为自己伸冤,仍以荣神益人为重,替法老解梦,置个人恩怨纠葛于度外。
8.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饶恕不是姑息。
经云:「爱你们是为真理的原故」。爱是以真理为准则,所以爱与饶恕绝不是姑息养奸。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篇)。
「德」是指德行、友善亲爱之行。「直」是指法律、规矩、真理。「怨」是指违背法律、道德、真理之暴戾行为。德与直都是善意的表现,「以直报怨」不致使暴戾恶行的人不知自反,无从改过、如保罗说:「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所以你要严严的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不听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和离弃真理之人的诫命。」(提多书一章11-14节)。
9.凡事包容
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箴言十章12节)。包容不是纵容,也不是姑息。主说,对一个得罪我们的弟兄要「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不将其恶行四处张扬,就是包容的表现。
10.爱是凡事相信、盼望与忍耐──饶恕有积极的意义
饶恕不只是消极的赦免、原谅别人,且存忍耐的心相信,盼望对方有一天终会改过迁善。比如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主宽容的目的是不愿有一人沈沦,乃盼望人人都悔改得救(彼得后书三章9节)。
约瑟饶恕蓄意陷害他的哥哥们,因此真神祝福他得长子的名份、埃及国宰相;大卫饶恕寻找他性命的扫罗,因而得到扫罗的祝福、真神的赐福。反观,我们若饶恕那得罪我们的人,可以得到什么福气呢?
二、饶恕人的益处
1.自己内心平安无愧疚
亚比该对大卫说:「我主现若不亲手报仇,流无辜人的血,到了耶和华照所应许你的话赐福与你,立你作以色列的主,那时我主必不至心里不安,觉得良心有亏。」(撒母耳记上二十五章30-31节)。
小农与玉梅同是高一一班的女中学生。玉梅成绩很好,但总是独来独往,常用轻蔑的眼光看人。上英文课时,玉梅老是耻笑小农发音唸不好,所以小农心中怨恨玉梅,总希望有一天报一箭之仇。
开学以来,从没迟到过。可是迟到的名单却常有小农的名字,去找教官几次,教官说:「这都是依照脚踏车后面的号码登记的呀!五六○○四一,没错呀,就是你的号码。」有一天,小农走个车棚,几百辆车子排了好几列,小农居然发现一辆喷着五六○○四一的车子,小农一看就知道是玉梅的车子。
「如果让你来处分玉梅,你预备怎么做?」老师和蔼的问小农,小农竟不敢说出自己的意愿。
「玉梅向我表示自己错了,等会儿她会向你道歉,你要不要原谅她?这是你的权利。」
老师又对小农说:「原谅别人之初,心常不甘,但是不原谅别人之后,心却常不安。希望这件事过去就算了,大家还是好朋友、好同学,嗯?」
一天之后,小农反覆的想这个问题,最后她还是忍不下这口气,把事情告诉了教官,学校记玉梅一支大过。
这件事过去了,玉梅眼中已无骄傲的神采,替代的是疲倦,每节下课,她趴在桌上睡到上课钟响都听不到。此时,小农辗转听来一些有关玉梅的事,原来她家很穷,以前她帮父母做事,到晚上十点便可唸书,她十分拼命以争取奖学金,这件事后,自知这学期与下学期,因操行不好已没机会领奖学金,只好每天帮忙家里做事做得更晚,往往深夜一两点才睡。
小农知道这件事后,难过不已,心中所想的却是老师的那句话:「原谅别人之初,心常不甘;但是,不原谅别人之后,心却不安。」(注:节录自「心灯」,台湾新生报出版部印行。)
2.荣神益人
饶恕别人,将来我们有得罪人的地方,别人也会饶恕我们。因此彼此饶恕就产生良性循环,便人间充满爱心、关怀,化暴戾为祥和。
春秋战国时代,秦穆公丢了一匹爱马,县令把那偷了马分食之三百人通通抓来,按律当死。秦穆公想想,为一匹马杀三百人太不值得,索性做个好人,对大家说,吃了马肉不喝酒是会伤人的,诸君既然吃了马肉,我招待大家喝杯酒吧。后来,秦穆公被敌人包围,这三百位吃过马肉的,都拼死救他出险。
亚比米勒因见撒拉貌美,不知她是亚伯拉罕之妻,故差人取了她去;夜间神在梦中向亚比米勒说:「你把这人的妻子归还他,因为他是先知,他要为你祷告,使你存活;你若不归还他,你当知道,你和你所有的人,都必要死。」(创世记二章7节);故亚比米勒对亚伯拉罕说:「凡你所行的事,都有神的保佑。我愿你如今在这里指着神对我起誓,不要欺负我与我的子孙,我怎样厚待了你,你也要怎样厚待我与你所寄居这地的民。」
亚伯拉罕情愿与亚比米勒起誓,然因亚比米勒的仆人,霸占了一口水井,亚伯拉罕为此责备他,亚比米勒说:「谁作这事我不知道,他也没有告诉我,今日我才听见了。」于是二人在别是巴彼此立约。亚伯拉罕在别是巴栽上一棵垂丝柳树,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永生神的名。亚伯拉罕在非利士人的地寄居了多日(创世记二十一章)。
基督与世人相处,要离恶行善,饶恕别人,寻求和睦,如此才能使彼此过着平安和谐的生活,且荣神益人。
3.承受福气
经云:「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彼得前书三章8-9节)。
大量有大福。神的祝福是根据我们的信心与爱心,饶恕人不但能得神的饶恕、祷告蒙垂听,并且蒙神赐更多的福气。从大卫饶恕扫罗,约瑟饶恕十个哥哥,都可得到证实。
自从大卫杀死歌利亚,博得众人的喝采,扫罗就开始嫉妒追杀大卫。大卫在逃难中,有两次机会可杀死扫罗而不为。大卫以善报恶,感动扫罗祝福他说:「我儿大卫,愿你得福,你必作大事,也必得胜。」(撒母耳记上二十六章25节)。
人生的目的不单追求名利,乃是要作大事,发挥自己的恩赐潜能,牺牲奉献,成为世上的盐与光,造就别人,荣耀真神。要成就大事,必须作一个得胜的信徒。靠圣灵能力,胜过情欲、罪恶、世界与魔鬼等仇敌。
大卫果然蒙神赐福,以后国家统一,成为以色列国第二位君王,并且百战百胜,国泰民安。约瑟饶恕哥哥们的恶行,结果神祝福他得长子的名份(历代志上五章1-2节)与埃及国宰相,以他的远见和卓越理财方法,拯救人们免于飢荒的威胁。
从上篇文章中我们可知,饶恕人可使自己内心平安无愧、荣神益人、得到真神赏赐的福气。今日我们身处在充满暴戾、不爱良善、不解怨的社会中,该如何饶恕人,使众人因此认出我们是基督的门徒呢?
三、饶恕人的方法
1.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经云:「为甚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马太福音七章3-4节)。
一般人缺少恕道,原因乃是律己不严,待人不宽。总以为自己所作都是对的,并且比较能原谅自己的过错,对别人的缺点加以挑剔。批评,这也是引起暴戾之气的因素之一,孔子说:「躬自厚,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我们若能冷静思想、反省自己,认识自己也曾犯同样过错,则对别人的缺点就会彼此包容,互相饶恕。
经云:「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歌罗西书三章12-13节)。
「宽」以待人,是包含有「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
主耶稣(主人)以宽厚仁爱为怀,将那积欠一千万两银子而且无力偿还的仆人释放了,并且赦免了他的债。但那恶仆人却不肯怜悯欠他仅十两银子的同伴,无动于同伴向他哀求,把他下到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所以那恶仆至终也受主人无怜悯的审判。
放宽心胸的人,也含有「柔和谦卑」的心。像主耶稣的柔和,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彼得前书二章23节)。再如大卫的谦卑,肯接受仇人之妻亚比该的劝,不向拿八一家报仇,承认亚比该是受神所差来劝勉他的,拦阻他亲手报仇,流人的血(撒母耳记上二十五章32节)。
2.原谅对方无知
主耶稣被带到公会受审,受尽众人的凌辱、鞭打,祂在十字架上仍听到人们对祂的冷嘲热讽,祂在精神与肉体受折磨痛苦中仍向天父祷告说:「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世人是神的工作对象(腓立比书一章6节;以弗所书二章10节),也是魔鬼的工具(约翰壹书五章19节;马太福音十二章43-45节)。有些人的举止十分蛮横无理,若以属灵观点来看,是其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魔掌在操纵他。
就像卖主的犹大,是因他贪财给撒但留地步,撒但在犹大的心工作(约翰福音六章70-71节,十三章27节)。主耶稣始终宽容,提醒犹大,但他却执迷不悟。
因此,当我们遭受不平等待遇时,若是认定对方系受魔鬼迷惑,明白自己所对付的不是人而是魔鬼,就能饶恕对方,甚至为对方祷告。
3.明白是出于神的旨意
约瑟安慰他的哥哥们说:「现在不要因为把我卖到这里,自忧自恨,这是神差我在你们以先来,为要保全生命。神差我在你们以先来,为要给你们存留余种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们的生命。这样看来,差我到这里来的不是你们,乃是神。」(创世记四十五章5、7-8节)。
「卖」与「差」是同一件事,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约瑟若认为是被卖,则心里必定充满怨恨,不能平衡,但他却从属灵的角度来解释,他明白自己的遭遇都有神更美善的旨意,自然就不计较哥哥们的不对。
当雅各去世,约瑟的哥哥们以为约瑟会在父亲死了之后报复他们,遂差人去请求约瑟的饶恕。约瑟再次以亲爱温和的话语安慰他们(创世记五十章19-21节)。
约瑟肯定神的意思是好的,所以他在患难中能欢欢喜喜的忍耐,不怨尤,在顺利的环境中,能敬大爱小,从心里完全饶恕别人,并且以爱心的行为来证实他的饶恕不单是口号。
基督徒能因行善而受苦、受冤屈,能忍耐,承认万事都是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会凡事交托神,不以恶报恶,视受别人之攻击伤害为灵修的功课,则饶恕人会变得更积极、更有意义。
今日的社会充满暴戾,不爱良善,不解怨,基督徒更当效法主的爱,彼此相爱,互相饶恕,使众人因此认出我们是基督的门徒,得神与人的喜爱,荣耀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