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实践八福的途径

您知道属神国的子民当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吗?马太福音第五章3-12节,记载基督山上宝训,其中指出透过实践八种品德必得的福气为何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实践八福,使我们今生得百倍,来世得永生。

主耶稣受洗,胜过魔鬼的试探,便开始在加利利传道。祂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信福音」。主耶稣选召门徒,走遍加利利,传福音,医病赶鬼,治好了那里一切患病的人,所以有许多人从各地方来跟随祂。耶稣看见这么多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就开口教训他们。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七节,就是基督山上宝训,内容超凡脱俗,不同人间道理。

耶稣开宗明义就先讲说八福。是透过实践八种品德必得之福;八种品德是:虚心、哀恸、温柔、饥渴慕义、清心、怜恤、和睦与为义受逼迫。主耶稣宣告天国的消息,然后说明凡属神国的子民当具备的品德。实践八福的目的,就消极言,是叫我们这些属神国的人得福。其中包括今生与来生之福。今生之福有「得安慰、得饱足、蒙怜恤」。

神的国也在我们心里,实践八福则使我们内心充满平安、喜乐,并且与人、神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享受在地如天的快乐生活;来生之福有「得天国、承受土地、得见神、称为神的儿子」,所以实践八福,如同耶稣所说,使我们今生得百倍,来世得永生。

实践八福,就积极言,是要荣神益人。八种品德亦即是耶稣的品德,是在神国里的人之理想品格,而实践八福,才能活出基督的形像,与所蒙召的恩相称,成为名符其实的基督徒,以荣神益人。

基督山上宝训主要是对门徒讲的,至于非基督徒(犹太人与外邦人)若按主的教训实践八福,必定容易接近神的国,以致进入神的国。比如有一个文士和耶稣对话后,耶稣见他回答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神的国不远了」,因为这位文士明白爱神与爱人的道理比一切祭祀更重要。而八福正是对自己,别人与真神的爱心的实践。

一、虚心的人有福了

「虚心」原文是「心灵贫穷」。虚心的人是有「自觉」。自觉是一治疗的开始。主说:无病的不需要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自觉才能认识自己,承认自己的软弱、不足,而开始寻求帮助,好像保罗呼求说:「我真是苦阿,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文士与法利赛人自义,不够虚心,所以没有福气得到天国。自觉则来自「自我反省」与「神的雕塑」。

1.自我反省:

前几年,学术界发现有「思想贫困」的现象,经过省思有几点原因:就是从事学术思想工作者不能严守学术岗位,与西方大量输入的物质文化的影响,使大家只知道追求物欲满足,而模糊了人生的意义,失去人生的理想。

圣灵责备老底迦教会:「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现在基督徒在物质生活上普遍富裕,也热心奉献钱财,各地教会纷纷改建会堂,以此为自满欣慰,但是在宽敞舒适的会堂里,聚会出席却是寥寥无几,信徒的信仰生活呈现空洞与倾向世界世俗化,是一大隐忧。

属世方面的富足并不表示心灵也富足。保罗说:「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加拉太书六章3-5节)。大意是说,自己若没爱心还以为有,就是自欺,缺少反省工夫。若经察验,即使有好行为也无需跟别人比较或夸耀,但是各人要照自己行为的好坏,从神那里得自己的赏赐。

2.神的雕塑:

当我们陷入自义自负的心态而不自觉时,神有时会用各种环境与机会加以琢磨雕塑我们。好比主所器重的彼得,在他一生中也有顽劣幼稚的表现,每次经过主的雕塑,就便彼得认识承认自己的软弱与无知。

①认识自己是罪人。主借他的船讲道后,要他开船到水深处下网,他觉得不以为然,但是照主的话去做,果然圈住许多鱼,使他由衷的承认主的大能大爱与自己的自大无知。

②认识自己是小信的人。当彼得看见主走在海面上,他主动勇敢求耶稣也让他走海面,他的信心似乎比别人大,可是不过几秒,信心就消失了,当主对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从此彼得才知道自己的信心是何等微小。

③认识自己的意志是脆弱。主预言彼得将三次不承认主。彼得却坚决的否认,说:「我就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彼得认为他平常在信、望、爱各方面都超人一等,但主让他看见自己的真相,他果然三次否认主,他就出去痛哭。

H弟兄在校学业成绩总是名列前矛。甚至上数学课,遇有数学难题,老师还得请教他。他平常并不在乎母亲勉励他要多祷告倚靠神的话。当高中联考日期逼近,他心里无由的惶恐不安,于是请母亲帮助他祷告。按他的成绩足以考上第一志愿的学校,可是从升高中到大学的联考过程中,却接二连三的遭遇挫败。因此他深深体会到除了靠自己用功,更重要的是虚心靠神,因此他终于顺利考取第一志愿的科系,并热心教会的圣工。

二、哀恸的人有福了

「哀恸」是为自己与别人的灵性或肉体哀伤。主说:「哀哭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喜笑;喜笑的人有祸了,因你们将要哀恸哭泣」,意思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义。所以哀恸就是一种按着神的意思忧愁的忧患意识。

1.明白神的教训:「哀恸」与上句「灵里贫穷」有关。自觉灵里贫穷而产生哀恸。人若知道为罪忧伤痛悔,是灵性复兴的开始,必能得安慰而化悲恸为力量。以斯拉向民众宣读律法书,众民听见律法书上的话都哭了。以斯拉安慰他们,叫他去吃喝,不要忧愁,「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于是「众民都去吃喝,也分给人,大大快乐,因为他们明白所教训的话」。

2.心灵的觉醒:经云:「只搭救了那常为恶人淫行忧伤的义人罗得。因为那义人住在他们中间,看见听见不法的事,他的义心就天天伤痛。」(彼得后书二章7-8节)。

一个哀恸的人,必然谨慎自守,对于犯罪作恶的事,不敢掉以轻心,同流合污,并且会居安思危、战战兢兢,作成得救的工夫。一个哀恸的人,见邪恶不法的事具有强烈的排斥,同时会产生忧患意识;有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去关怀别人,心忧天下,手援天下。好像保罗为同胞的哀恸而产生强烈的关爱,他说:「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

「八福」是透过实践八种品德必得之福,这八种品德,也是耶稣的品德,是在神国里的人之理想品格。实践八福,可使我们内心充满平安与喜乐,且与人、与神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享受在地如天的快乐生活。本文即将与大家分享「温柔」、「饥渴慕义」、「怜恤」三种品德,如果想成为名符其实的基督徒,以荣神益人,就不能错过它唷!

三、温柔的人有福了

「温柔」含有谦卑、柔和、顺从、爱心的表现,也是主耶稣的性情。

1.圣灵帮助

经云:我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以西结书三十六章26-27节)。

「温柔」是圣灵的果子之一,并不是出于人的本性,虽然有些人比较温和驯良,但是真正的温柔是从心里发出的。人类自犯罪后,潜意识里都有背叛的性格,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罗马书八章3、7节)。所以圣灵要帮助改变人的心,将顽梗不化的石心变为柔和顺从的肉心。

当撒母耳膏扫罗为王后,神的灵大大感动他,赐他一个新心,要他变为新人(撒母耳记上十章6、9节)。而扫罗果然成为一个温柔的人。他不计较不理会那些曾反对藐视他作王的匪徒。当扫罗击败亚扪人回来时,百姓建议撒母耳要交出昔日藐视扫罗的人,把他们杀死。扫罗说:「今日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杀人。」扫罗的心受圣灵感动造化,想到神的大能大爱,度量自然宽大,说话柔和。

2.追求灵性成熟

经云:「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加拉太书六章1节)。

「属灵的人」与「完全人」(腓立比书三章15节)、「长大成人」(希伯来书五章14节)意思相同。一个人从属肉到属灵,从不完全到完全,从婴孩到长大成人的操练结果,必然富有温柔的心。所以灵性成熟的人,必是一个温柔的人。摩西年轻时期,血气方刚,路见不平,即用拳头打死埃及人。及至米甸旷野经过四十年的生涯操练,摩西极其谦和,胜过世上众人。

四、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所谓「义」是指神的性情与道理,也指耶稣基督祂是个义者,亦泛指一切公义正直的事。饥渴慕义的人,是已经尝过主恩的滋味(诗篇三十四篇8节),晓得「义」的价值,明白行义的重要,在生活中,懂得先求神的国与神的义。

1.马大与马利亚的选择:当耶稣到马大家里,马大为伺侯主的事忙得晕头转向;而马利亚则静下心坐在主脚前渴慕听道理。两个姊妹的选择是根据各自的价值判断。马利亚的选择是正确的,那是不可少的一件事,是上好的福分。许多人都在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而渴慕追求,渴慕财富、声名、权势……,却不能得到饱足。

2.保罗的价值比较:保罗以认识耶稣为至宝,他渴慕得到基督胜于世上的一切。他以认识基督为至宝,所以世界上一切事别人认为美好有价值的事,都不再吸引保罗的爱慕,反而弃之如敝屣。

3.看重公义:经云:「多有财利、行事不义,不如少有财利、行事公义。」(箴言十六章8节)。

社会心理学者将人类的价值观念,分为目标价值与手段两种。前者是个人对追求之目标所持有的价值观念。所追求目标包括:金钱、财富、地位、权势、爱情……等。后者是个人对于达成目标之手段的判断标准。

用来获取这些目标的手段有许多种,包括义与不义,道德与不道德的行为。若是为了追求「多有财利」的目标而采取「行事不义」的手段,是神不喜悦的事。一个饥渴慕义的人,是重视手段价值,宁可「少有财利,行事公义」不愿「多有财利,行事不义」。

五、怜恤的人有福了

怜恤是对别人的患难、痛苦予以怜悯体恤、帮助的意思。怜恤人需要培养同情心与同理心。

1.同情心:

同情心是一种休戚与共的交感力,使人分享别人的快乐或分担别人的悲伤,亦即圣经所云:「与喜乐的人要同喜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哀哭」。对别人的情绪、思想、行为有「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受。

近几年常听闻非洲一些国家发生飢荒,每天都有许多人饿死。或是饿得奄奄一息,不成人形,状极可怜。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响应赈济活动,台湾也参与此项慈善工作。去年年底,为帮助非洲飢民,在某校园举办「飢饿三十小时」与募捐活动。

台湾已是一个丰衣足食的社会,很少人有三餐不继、挨饿的经验。有许多人去报名,参加「飢饿三十小时」的爱心活动,藉飢饿去体非洲飢民之痛苦,以产生同情心。

2.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种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采取别人的观点,去了解对方的情绪、思想或行为。同情心是感性的体会,同理心是知性的了解。一个人可以产生同情心而无同理心,也可以产生同理心而无同情心,但两者常相伴而生,同情心的产生有助于同理心的增进;同理心的存在有助于同情心的形成。

现代社会,由于人际互动、生活忙碌、接触频繁,同情心的培养比较困难,反而同理心比较发达,能在短暂时间的相处,立即设身处地、快速理解对方真正感受、意图或行为,并据以从事正确的反应。但基督徒应慎防同情心的枯萎。

读到这里的您是否已经开始身体力行了呢?八福的各项品德是信徒灵修的目标及得福的途径,愿我们都能从内心做起、努力实践在生活中,这样即可成为一个快乐又荣神益人的基督徒唷!

六、清心的人有福了

「清心」吕译为「心里洁净」,没有邪念、恶念。心是控制思想的中枢,决定行为的表现。心怎么思量,外在行为就怎么表现。当时法利赛人只注重礼仪和外貌的清洁,内心却充满罪恶,所以主强调内心的清洁。清心方法:

1.要先受洗

人类在始祖犯罪后,已受咒诅而成为远离神的罪人。保罗说:「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所以需要藉着洗礼,使罪人与主同死同埋葬,洗去一切罪恶,然后与主同复活,成为新造的人。

2.顺从真理与圣灵而行

「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叫你们因信真道,又被圣灵感动,成为圣洁,能以得救。」(彼得前书一章22节;帖撒罗尼迦后书二章13节)。

受洗后的信徒,仍带着肉体的的情欲,比如贪心、嫉妒、骄傲等;与世界各种的引诱,比如金钱、地位、逸乐等内心易受污染。而圣灵与真理如清水足以净化人的心灵。

主耶稣说:「那落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走开以后,就被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挤住了,便结不出成熟的子粒来。那落在好土里的,就是人听了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

主所讲撒种的比喻,凡种子有落在「路旁的」、「石头地上」的信徒,其结果都不能扎根,信仰已经败落;而当今仅存「荆棘地」与「好地上」两种类型的信徒。「荆棘地」型的信徒特别多,大多数信徒受到「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的迷惑而不能清心服事主。

种子落在「好地上」型的信徒,他们的心就是「诚实善良」的,是清心的信徒,他们向基督是存「纯一清洁的心」,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心不偏邪,才能专爱耶稣。

七、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使人和睦」包括使人与神,人与人的和睦。

1.传和平的福音

这世上到处充满不和。家庭失和、劳资对立,种族纠纷、国际冲突……不和的根本原因是人不认识真神。圣经上说:「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他们……断奶的婴孩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以赛亚书十一章6、9节)。

在社会上,人类常有弱肉强食的现象。豺狼、狮子这些猛兽是指凶暴的人,羊羔、小孩是指弱势者,可是他们居然能彼此和睦相处,是因为他们充满认识神的知识,福音改变人向善。因此,基督徒当扮演和平的使者,传和平福音,使人和睦。

2.运用智慧

使人和睦必须靠神所赐的智慧,用积极而有建设性的方法、筑桥化解鸿沟。押沙龙杀死其兄暗嫩而流亡基述三年,约押看出大卫心里切切想念押沙龙,就请了一个聪明的妇人来说服大卫,准许押沙龙回国,并使父子二人复和,可见约押是个足智多谋的人。

八、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为义受逼迫就是相信耶稣,持守所信的道理、或为传道理而受人的逼迫,古圣徒多有为义受逼迫的经验,我们当如何面对为义受逼迫而不退缩?

1.当有为主受苦的认知:主耶稣教训我们:「人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能明白为义受逼迫是有福的人,则为义受逼迫时必然庆幸乐于接受,好像使徒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算是配为主名受辱(使徒行传五章41节)。

2.价值的比较:保罗说:「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却是永远的。「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

现在的苦楚是「至暂至轻」,将来的荣耀是「极重无比」与「永远的」,两者一经比较,对为义受苦的事显然就不足介意了。

3.祷告与代祷:主耶稣即将承当十字架苦杯,祂的心情相当沈重,祂带了三个门徒往客西马尼园一同去祷告。门徒力不从心的睡着了,无能帮助主祷告。却有一位天使显现,加添祂的力量。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般滴在地上。面对为义受逼迫时,自己祷告与别人的代祷,必定足以战胜苦难,克服难关,否极泰来。

现在教会很少遭受逼迫。将来,时候一到,必有空前绝后的大患难,整个教会将来要受大逼迫。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相当平静,国际局势逐渐缓和,东欧共产国家政治体制大幅改革,尤其苏联领袖戈巴契夫上任至今,倡言世界和平新观念,苏联自各地撤军,美苏签署的销毁核武协定、容许双方实地督查,更是史无前例,二十多年来,世界和平第一次露出曙光;在苏联境内,前所未有的政治体制与经济改革正在进行,表面上似有一番新气象,然而具有远见人士推测:这一波改革不过是为苏联换取喘息的时间,是他们展开下一波称霸世界行动的沈潜期。

诚如美国时代杂志所言:「抱最好的希望是我们的渴想,持最坏的打算则是应有的准备。」毕境共产主义思想是无神论,保罗预言主未降临必有不法者显露出来,他是抵挡主,高抬自己,超过一切称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里,自称是神(帖撒罗尼迦后书二章3-4节),由此可知,我们真信徒在平安的时候,要居安思危,用心灵修,成为一个刚强的信徒,将来才能经得起大逼迫的考验,而得到天国的福气。

八福的各项品德是信徒灵修的目标、得福的途径。神是看重人的内心,实践八福,必须从内心做起,身体力行,必能作一个快乐又荣神益人的基督徒。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0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