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法利赛人

圣经中时常出现的名词──「法利赛人」,是犹太三大教派之一,他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缺点也提醒我们要警惕,现在请您一起来阅读此文章吧!

一、缘起

法利赛人是犹太三大教派之一,其余二派是撒都该派和以色尼派。通常被认为法利赛派始于主前三世纪,马克比人战争之前。法利赛派源出于马克王朝的「哈西订派」(Hasidim)。

亚历山大帝死后,他的三个将领中的塞流卡斯占据巴比伦,事后占领叙利亚。他的继承者后来打败埃及,也取得犹太国的控制权。在安提阿哥、厄比法尼斯(Antichus Epiphanes)(主前一七五年至一六四年),下令要使犹太人完全希腊化。主前一六八年,犹太人的信仰生活因此而受到逼迫。

他们没有守安息日、行割礼、到圣殿守节等自由。圣经也被烧燬,王下诏凡家藏圣经或遵守摩西律例者处死。且圣殿立希腊天神宙斯的神像,在祭坛上献犹太人视为不洁净的猪,故意侮辱犹太人,反叛情势遂由此爆发。当时,哈西订人为以色列最忠贞之民,与愿从摩西律例者,合成一党,参与马克比所领导的战争。此党就是日后的法利赛派,至约翰胡珥卡奴时代(主前一三五年至一○五年),此派之名始见。

二、优点

1.敬拜独一真神

经云:因为撒都该人说,没有复活,也没有天使和鬼魂,法利赛人却说,两样都有(使徒行传二十三章8节)。

法利赛人相信真神保治万有的大权能。他们也相信有复活和天使、鬼魂与来生审判等灵界的事情。

曾经有位台湾留学生和一位同班的美国的同学聊天,那位美籍学生坦诚的对他说:「假使我今天没有宗教信仰,我会去干一些杀人放火、伤天害理的事。」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人纵使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却因长久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其传统固有道德规范,比较安分守己;而在西方国家,宗教信仰就是他们的道德基础,若没有宗教信仰,不相信有神的存生、鉴察,认为人死了就结束,没有报应,则人很可能会为所欲为,成为丧心病狂的危险人物。

2.坚守信仰原则

保罗说:他们若肯作见证就晓得,我从起初是按着我们教中最严紧的教门作了法利赛人(使徒行传二十六章5节)。

「我们教中最严紧的教门」现代中译本译作「我们宗教中最严格的法利赛派」。可知法利赛派是严守摩西律法与热烈爱国的。在当时犹太人受希腊统治及同化下,有维新派与保守派。前者愿意接受希腊文化及宗教习俗,而后者就是法利赛派,为保全国家精神的完整,宗教信仰不致被同化的危机,奋勇卫道。

保罗说: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保罗后来蒙主拣选,在他的信仰历程中,一直是笃信基督,择善固执,至死忠心,死而后已。他坚守信仰的精神与他早期受法利赛派严格的宗教教育训练有密切关系。

三、缺点

当时,凡加入法利赛派的人是会受到政权迫害。至亚力山大沾乃岛(Jannaeus)继位,欲以兵力扫除此派。然其妻亚力山得拉继位后,知以武力反抗宗教信仰,定属无效,所以赞助此派。嗣后,此派势力扩张于犹太全国。及至罗马时代,犹太人信仰有相当的自由,此派为风气所尚,过与不及,以致弊端丛生,为世人所诟病。施洗约翰称之为「毒蛇的种类」,主耶稣严斥他们为「假冒伪善」,其缺点大致归纳有两项,一是自义,二是假冒伪善。

1.自义

耶稣对法利赛人说: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神却知道,因为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路加福音十六章15节)。

法利赛人在人面前道貌岸然,俨然是正人君子,骗取别人对他们的尊重,但主耶稣却看出他们的丑恶和贪婪。这种自义的心态同时引发缺点。

①藐视论断:经云:「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的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自义的人是以自我为中心,肯定自己,否定别人,因此容易藐视别人。比如主说「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玛门」,他们就藐视主,对主的教训嗤之以鼻。

藐视的结果就会轻易论断别人。比如从「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的比喻,法利赛人自言自夸,论断税吏的不是。

②固执己见:自义就是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法利赛人不服主的教训(马太福音十五章12节),以致心地刚硬、顽梗不化,凶狠恶毒地商议要除灭耶稣(马可福音三章1-6节),真是愚不可及(箴言二十八章26节),无有指望(箴言二十六章12节)。

法利赛人固执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心怀成见。所谓成见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印象、习惯所产生的主观看法。虽然他们看过主行了许多神迹奇事,听主具有生命力的讲道,但依然不相信主耶稣是他们素来所盼望的弥赛亚,因他们根据客观的事实环境:主是生长在一个卑微贫穷的木匠家里,经过他们理性分析、主观的看法所产生对主的成见。

如果有人说:「凡是法利赛人没有一个是好的」这种一竿子打翻整条船的看法也是有成见。至少从圣经所载,法利赛人仍不乏有优秀虔诚之人,比如:保罗、迦玛列与尼哥底母都是法利赛人。

从圣经马太福音中可看出法利赛人假冒为伪善的原因有三:光说不练、虚有其表、本末倒置;一一都是我们当引以为鉴的。笔者在文中指出须谨慎之处,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当仔细阅读并谨记在心,以免落入与法利赛人相同的处境中。

2.假冒伪善

从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主严斥假冒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八祸,他们假冒伪善的原因有三点,就是能说不能行,徒有敬虔的外貌和本末倒置。

①光说不练。耶稣说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马太福音二十三章3节),只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教导别人,却不教导自己(罗马书二章21节)。

耶稣又说:他们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也不容别人进去。因为法利赛人和文士掌握解经大权(路加福音十一章52节),却根据许多人为的遗传,曲解真理,使人得不到真正的救恩,虽然勾引人入教,却成为地狱之子(马太福音二十三章15节)。

②虚有其表。主说:他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却假意作很长的祷告(马太福音二十三章14节);「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装满了勒索和放荡」,「好像粉饰的坟墓,外表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污秽」,「他们建造先知的坟,和修饰义人的墓」,其实他们和先人一样的逼害义人

一言以蔽之,他们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马太福音二十三章5节)。但主却提醒门徒:「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黑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

③本末倒置。他们说:「一个人指着殿起誓,算不得甚么,惟独指着殿中的金子起誓,便要谨守;一个人指着祭坛起誓,算不得什么,惟独指着坛上的礼物起誓,便要格守。」他们看重礼物过于自重坛,内心贪爱物质,故意避重就轻,颠倒秩序,极不虔敬。

「他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去行。」这种虚伪不实,本末倒置的行为,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自作聪明,死守古人遗传,废了神的诫命。

他们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是荒诞不经的言论。「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即使拜神也是枉然(马太福音十五章9节)。

三、感想

1.自我反省「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一个人在生活中若缺少自我反省的工夫,所面对的,都是看到别人的缺点,自以为比别人完全,而产生藐视论断别人,破和谐的人际关系?造成灵修的障碍。

因此虽然处在忙碌的生活中,仍需要内省的时间,透过反省检讨,才能认识自己的缺点所在,先去掉自己的缺点,然后以同理心、温柔的心,轻轻的去掉别人的瑕疵。

2.揣摩神言主耶稣对法利赛人说:「经上说『利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了。」(马太福音九章13节,十二章7节)。

法利赛人咬文嚼字,顽守字面意义,以致不晓得神言的精义,所作所为与神的旨意背道而驰,不能得神的喜悦。所以喜爱神的话,还要反覆思想,必得聪明,蒙神赐福。

3.去成见,存定见「只要凭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甚么。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

所谓「定见」是藉着祷告、读经、听道而认识神,对神产生的信心,不被世潮所影响。简言之,凭信心不凭眼见就是「定见」,凭眼见不凭信心则是成见。

保罗说:不可存成见,行事也不可偏心(提摩太前书五章21节)。有了成见,行事会偏心。法利赛人对主耶稣的成见,根深柢固,致使他们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和遗憾。

「凡他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马太福音二十三章3节)

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是以神的话语作为准则。一个明智的基督徒,眼睛仰望基督、效法基督,用耳朵是听从基督的声音,因此凡人所吩咐的是合乎真理,则不因人废言;凡人所说的是越过基督的教训,纵使他富有善行爱心,我们也不必去领受接纳(参:约翰贰书9-10节)。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0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