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约伯记七章1节:「人在世上岂无争战么?他的日子不像雇工的日子么?」,雇工的日子是以仆人的身份谦卑服事主人的生活。基督徒在世上当以事奉神为高尚的人生观。事奉神的条件之一,即是要成为合乎主用的器皿;但该如何成为这样的器皿呢?
一、人生以事奉为目的
经云:「人在世上岂无争战么?他的日子不像雇工的日子么?」(约伯记七章1节),雇工的日子,就是以仆人的身份谦卑服事主人的生活。人生在世就像雇工,就是服务。基督徒当以事奉神为高尚的人生观。
「积极的自我开拓」一书的作者提到人生有三大问题:第一是「我为何存在」,第二是「我有价值吗」,最后一个是「我活得有意义吗」。这三个问题显示出世人的三怕:怕我不存在、怕生活没有意义、怕生存没有价值。
其实,我们是神所生的,举凡生活、动作、存留无不在乎祂,而祂也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世人,只要我们懂得寻求、事奉创造宇宙万物的独一真神,必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每一个人都当悔改相信耶稣,藉着主耶稣的救恩,使我们能够事奉那永生的真神(希伯来书九章14节),如同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最主要的目的便是事奉真神(出埃及记三章12节)。
基督徒不只要常到教会作礼拜,更当积极的身体力行,过着事奉神的生活。主耶稣说:「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那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约翰福音十二章26节)。
服事主与服事人是一体的两面。爱神的,也当爱弟兄;以爱心作在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主身上。因此服事的内容包括:对外传福音,对内牧养主羊,并推行圣工的一切庶务事项,以建立教会,荣神益人。
二、事奉的条件:要成为合乎主用的器皿
1.信神:「倘若神要显明祂的忿怒,彰显祂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豫备遭毁灭的器皿;又要将祂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豫备得荣耀的器皿,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罗马书九章22-24节上)。
①遭毁灭的器皿:指硬心不相信神的人,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当神怒气一发作,必用铁杖打破他们,将他们如同窑匠的瓦摔碎(诗篇二篇9节),使之不能成为事奉神的器皿;凡是离弃偶像而归向神的,才有资格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
②荣耀的器皿:是指恒心为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人。这种人信主后,生命有改变,有美好的见证,能荣神益人。
2.圣洁:「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的,有作为卑贱的。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二章20-21节)。
我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皿,无论是贵重或卑贱,都必需是清洁的,才能使用。大卫不配为神建殿,因他流了许多人的血;教会里一些颇有恩赐才干的青年,只因为恶所胜,沾染污秽,以致失去事奉神的权利,这是教会的损失,殊为可惜。
旧约时代的祭司,每进圣所事奉时,必须洗手洗脚;同样的,今日事奉神的人,亦必须里外圣洁(马太福音二十三章25-26节),才能合乎主用,蒙神悦纳,因为神是圣洁的。因此,在这邪恶淫乱的世代,我们要逃避少年人的私欲,清心祷告追求圣洁。
3.考验:「我们又打发一位兄弟同去,这人的热心,我们在许多事上屡次试验过。」(哥林多后书八章22节)。
金银铜铁等器皿是经过烈火、打击、重压等锻炼出来的,能作贵重的器皿;有些玻璃器皿装上高温或低温的东西就破裂,则不能成为合用器皿。
事奉主常会遭遇挫折的历练,经得起考验而不气馁丧志的人才能蒙神重用。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因此事奉神先要坚固自己,不可因挫折而摇动信心。
4.充满:「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使徒行传六章3节)。
因此,事奉神在装备上不是专靠自己的势力、才能就足以成事,必须靠神的大能,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我们(以弗所书三章19节)。
5.贡献:「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会夺过来。」(马太福音二十五章29节)。
一个徒受主恩、专顾自己的人,就如同有进无出的器皿,会使里面的水变臭、变坏。我们所有的财富、智慧、恩赐都是神所赐予、取之于神的,故当贡献于教会事工上。
以西结先知吃了神所赐的书卷,充满肚腹,接着神便吩咐他往以色列家去传神的道。所以,充满后要贡献,这是事奉神者当有的自觉。
6.顺服:「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么?」(罗马书九章20-21节)。
被造的器皿本身并无自主的权利,对造物主的造法与用法毫无异议的余地,故保罗说:「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以弗所书二章10节)。然而,许多人在事奉上自作聪明,以自己的观念想法否定、怀疑神的安排,推辞神的工作,结果是乏善可陈。
新约以弗所书四章7、12节:「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可知真神赐恩赐给每一个人,且要我们各肢体互相搭配与调适。唯有同心协心事奉真神,才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与价值,使教会兴旺;但如何使各肢体互相搭配呢?让我们来看看笔者怎么说。
三、教会事奉的搭配与调适
保罗说:「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四章7、12节),可知神赐恩赐给每一个人,信徒绝不能脱离教会的事奉生活。
教会事奉所强调的,不是互相比较恩赐的优劣或大小,乃是各肢体的搭配与调适。如何才能达到和谐的事奉,以建立基督的身体,荣神益人,乃事奉者应有的共识与认知。
1.事奉的动机:是受爱的激励为一种动力,来推动感恩图报的行为。真正爱主的人就会想要事奉、乐意事奉,并且相信指望从事奉中得到神的奖赏,而不是出于沽名钓誉,故意要得人的荣耀。在教会的事奉,若因贪图虚浮的荣耀而欲强出头,必会彼此惹气、互相嫉妒,无法从事奉中得到喜乐。
保罗说:各人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马书十二章3节)。换言之,就是要明白神乃随着祂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8节),我们当认识自己被安排的岗位,敬重自己的职份,同时也肯定别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有些信徒过分注重教会的「名衔」与「顺位」问题,因而纵使教会有适合的负责人人选需要更换,也不敢轻易变动,深怕影响被调者及其家人的信仰,致使教会在事奉上无法调适,圣工也因而受阻碍。
2.事奉是福气与恩典;然而,有些人却将之视为畏途,不珍惜事奉的机会,并且阻止自己的孩子参加宗教教育的圣工。有一个作父亲的对他的孩子说:「学业比圣工重要,现在要加紧用功读书,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将来在社会上有好的待遇,赚更多的钱,那时再考虑为主作圣工也不迟。」
这种错误的导向,使得孩子只会追求功利,轻忽事奉的价值与重要,不只影响教会彼此服事的调适,也使教会发展呈现停滞的现象。由此可知,学业与事奉、工作与事奉的协调必需合乎中道,才能造就自己并造就教会。
3.神把「百般的恩赐」赐给整个教会,每个人都从神领受不同的恩赐,并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因此,事奉神要摒除个人英雄主义的观念。然而,教会仍需要有领导恩赐的人来治理,带领大家共同事奉神。
比如:摩西学了埃及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大卫是合神心意的人,于是他们蒙神拣选,成为优秀的领导者。虽然他们都才气焕发,满有恩赐,但他们皆明白此乃出于神,因而能谦卑服事人。
个人英雄主义乃是惟我独尊、擅自专权、刚愎自用、以权威辖制人。这种领导方式对于国民生活水平与教会程度大幅提升的现代社会,反易让人产生抗拒或逃避之心,使群众的服从意愿降低,故威权实不足以服人。
因此,优良的领导者须要顺从圣灵引导,按着神的旨意照管众人,订定事奉目标,使彼此有良好的沟通,并加以指导、鼓励,才能促使教会事奉达到协调兴旺。
一般年轻传道者在带领上比较求好心切,显得嫉恶如仇,并且对自己严厉,也对别人严厉,如此往往会矫枉过正,以致伤害别人,破坏教会的人际关系。保罗主张神的仆人要温温和和的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求神给他们悔改的心,使其可以明白真道而醒悟过来(提摩太后书二章24-26节)。
保罗并不轻易使用权柄严厉待人,但对一些恶性犯罪的人,保罗吩咐提摩太当在众人面前责备他,叫其余的人也可以惧怕(提摩太前书五章20节)。他对哥林多信徒说:「我们不是辖管你们的信心,乃是帮助你们的快乐,因为你们凭信才能站立得位」。
愿大家都同心协心事奉真神,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与价值,使教会兴旺,能够荣神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