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是什么?是钱多、子孙多、寿命长吗?主耶稣说:富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他们由金钱得到安慰,不觉得从神来的安慰是需要,所以他们难进天国。真正有福的人是认识神的人、得真道的人。人生更当以「永生」为至宝,因为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才是永远的……。
基督徒既然抱着「灵重于肉」的人生观,他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该与世人有所区别;因此,他对于祸福的看法,亦当与众不同。
世人重肉不重灵,故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关于肉体的事,今生的事;所以,有益于肉体的就是福,有损于肉体的,就是祸;然而,基督徒正与之相反:他认为有益于肉体的事,若有损于灵性的话,却是祸;虽然对肉体或将有害,但若对灵性之长进,灵魂之得救有益的话,那就是福了。
应当以此来了解主耶稣所说的祸福观,若以一般世人的观念,就无从明白主耶稣所说的有关祸福的教训了。兹举主耶稣论祸福的教训,以资明白基督徒该有的祸福观。
一、主耶稣论祸福
1.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受过你们的安慰;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路加福音六章24、20节)。
世人以富翁为有福,以穷人为有祸;但是主耶稣说,富足为祸,贫穷为福。为什么以富足为祸呢?主耶稣曾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马太福音十九章23-24节)。
富足的人有祸之主要原因,乃因为他们难进天国。为什么他们难进天国呢?因为他们受过由金钱所得的安慰,就得不到从神那里来的安慰,或者也不会感觉从神来的安慰之需要。
因此,他们满足于今生的生活;陶醉于肉体的享受,而无暇又不愿顾及于来生的事,属灵、属天的事,以致不能得到属灵、属天的福气。这就是他们的大祸了。
反面,贫穷的人,比较谦卑且容易虚心接受人的话;因此,福音传给他的时候,因他无钱财等之倚靠,若知有一位真神要做他的倚靠,他就较容易接受了。
因此,真神怜悯穷人,施恩给穷人;从灰尘里抬举贫寒人,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使他们与王子(神的儿子耶稣)同坐,就是与本国(神国)的王子同坐(诗篇一一三篇7-8节)。
雅各也说:「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并承受祂所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国(天国)么?」(雅各书二章5节)。贫穷人之有福,盖在于此。
实际上,在肉体方面,富足人也不见得比贫穷人幸福多少;因堪称天下第一财主之所罗门王曾说:「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货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么益处呢?不过眼看而已。
劳碌的人,不拘喫多喫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丰满,却不容他睡觉。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祸患,就是财主积存赀财,反害自己;因遭遇祸患,这些赀财就消灭;……并且他终身在黑暗中喫喝,多有烦恼,又有病患呕气。」(传道书五章10-17节)。
钱能叫万事应心(传道书十章19节),能使鬼推磨;所以人常以金钱为万能。其实,以金钱不能解决的事,还多着呢!
「钱能买到舒服的床,却买不到甘甜的鼾声;钱能买到华美的房屋,却买不到美满的家庭;钱能买到满屋的书籍,却买不到聪明的头脑;钱能买到华美的衣服,却买不到心里的温暖;钱能买到上天之机票,却买不到天国的门票;钱能买到诸多的药品,却买不到生命的永存;……」
因此,我们基督徒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因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书六章8、10节)。
2.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因为他们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这样。人为人子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你们就有福了(路加福音六章26、22节)。
人莫不喜欢受人之称赞,当人说我们好的时候,不禁喜溢眉宇,心中沾沾自喜,而以为是件光荣的事。但是主耶稣说:「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为什么有祸呢?
主耶稣的解答是「因为他们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这样」;就是以色列民的祖宗对假先知都说「好」,而欢迎他们。如:耶利米书记载「国中有可惊骇,可憎恶的事:就是先知说假豫言,祭司藉他们把持权柄;我的百姓也喜爱这些事」(耶利米书五章30-31节)。
因为祭司可藉假先知把持权柄,百姓也喜爱这些事而说他们「好」。弥迦书也记载「若有人心存虚假,用谎言说:『我要向你们豫言得清酒和浓酒』;那人就必作这民的先知。」(弥迦书二章11节)。
可见人喜欢听谎言,而将说谎的人作为先知,当然这是假先知。所以当人说你好的时候,不一定是真好;往往是因为对他们有益而说好。如果你以为人真的在称赞你,而得意忘形,你就一错再错而终于陷入不可自拔的地步。
经上记着说:「清晨起来,大声给朋友祝福的,就算是咒诅他。」(箴言二十七章14节)。为什么祝福变成咒诅呢?因为伪善的祝福,不诚恳的奉承话,若你因此而骄傲起来,岂不等于咒诅?
所以箴言警戒我们:「他用甜言蜜语,你不可信他,因为他心中有七样可憎恶的。」又说:「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箴言二十六章25节,二十七章6节)。当人说我们好的时候,我们岂可不谨慎?岂不当慎思明辨,以免坠落陷阱?
至于我们因信耶稣的缘故,而被人憎恶、弃绝,捏造各样坏话毁谤我们,我们倒是有福了;因为我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以前的真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马太福音五章10-12节)。
人逼迫真先知,乃因真先知不讨人喜欢,真言实说,以致受人的厌恶、逼迫。我们信耶稣,人以为我们是作恶的──信洋教、不拜祖宗、叛宗背祖,是大逆不道。
其实,他们那里知道:我们是按真理而行,负起先知先觉的使命,与恶风陋俗挑战;不仅自求天国的福气,亦要把此福音传给人。因除祂(耶稣)以外别无拯救,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四章12节)。
尽管人恨恶我们,辱骂我们,以为是恶的;只要我们认为是对的,就当勇往直前,正如保罗所说:「以认识我主耶稣基督为至宝,为要得着祂,而丢弃万事,看作粪土;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竿直跑,为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立比书三章8、13-14节)。
已信耶稣的朋友们,你以信耶稣为荣耀么?你以认识基督为至宝么?你敢勇敢见证耶稣么?你会以信耶稣的缘故受人逼迫为有福么?
二、「子孙多、寿命长」未必有福
中国人自古以来以具备「财、子、寿」三者,为人生之最大福气,而常在厅堂上挂有「财子寿」之人物画。钱财并不一定使人有福,有时倒使人遭害,已在前段阐明过了。现在把子孙多,寿命长,未必是福之由,根据圣经来加以说明如下:
1.子孙多未必有福
经上说:「生愚昧子的,必自愁苦;愚顽人的父,毫无喜乐。」又说:「愚昧子使父亲愁烦,使母亲忧苦。」(箴言十七章21、25节)。
若生得贤明之子,且晓得孝顺的话,这将是老人的冠冕,老人的福气(箴言十七章6节上);但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现代,要找出一个真正之孝子,正如海底捞针,真是难上加难,谈何容易?
反而,差不多每天报纸上可见到骂父、打母、杀亲者;古道丧尽,「养儿待老」之观念,非被迫打消不可。即使生有聪明之子,贤惠之孙,其实多人多烦恼;因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一身事烦恼不足,尚须忧虑到子子孙孙的事,真是烦无尽期。
如今世界各地都有人口膨涨之忧,各国都在积极推行家庭计划之秋,多子多孙多福气之时代已过去,提倡「两个恰恰好,生男育女一样好」的时代已来临了。
现在「百子千孙」之祝福话已很少听到了。儿女是耶和华真神所赐的产业,神赐我们多少,理当感谢领受,以尽抚养之义务。至于没有儿女的,亦不必多忧伤;因我们有许多属灵的儿女。
主耶稣说:「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又说:「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享受永生。」(马太福音十二章50节,十九章29节)。
因此,只要我们常在主的恩典里面,遵行天父旨意的话,那怕没有儿女?何须一定由自己胎中生下来的才算是儿女?己生者未必可靠,以爱心养别人生的,有时还有比己生者更好的;如果他也是遵行天父旨意的主内的儿女的话,说不定更能享受属灵之喜乐了。
所以我们基督徒反对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言,更不该有为得亲生子以纳妾之愚举。愿我们能以养儿育女为尽父母义务之观念,少期待儿女之报答,以免有所失望。多子多孙未必有福,或有或无只感谢神之赏赐,因我们所盼望的,乃是将来之永福,并不是今生短暂之福气。
2.寿命长未必是福
经上说:「人若生一百个儿子,活许多岁数,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里却不得满享福乐,又不得埋葬;据我说,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那人虽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却不享福,众人岂不都归一个地方去么?」(传道书六章3、6节)。
摩西也作诗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九十篇10节)。
人生充满着劳苦愁烦,又如草似花,一晃儿之间,即将过去;是故,有何值得留恋,惋惜?(诗篇一○三篇15-16节;彼得前书一章24-25节)。
若年高体健,孝子贤孙绕膝,得以享受天伦之乐,未尝不是福;但是真能享受晚年之乐的老人家究有多少?真是微乎其微,凤毛麟角之类,只可遇而不可求!
因年老力衰,诸多不便,是生理上的自然现象;在各忙各的工业社会,求得子孙绕膝服侍之不可能也是时势所使然。所以年老者只有住安老院的份,留家享受晚年之福,已是可望而不可得的事了。何况人的寿命在神的手里,岂能由人祈求而获得?
经上说: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这场争战,无人能免。」(传道书八章8节);主耶稣也说:「你们那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马太福音六章27节)。「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
死对于每人极其公平,虽有早晚之分,却无贤愚、贵贱、贫富、男女之别。所以我们应当在有生之年,尽我们应尽的义务,求个死无遗憾;更要紧的,就是在这有限的年寿之间,能获得无限的永生,得以享受永远的荣耀之天国福气,才是真正有福的人,才算不枉此生的人了。
三、真正有福的人
财、子、寿不见得是福;那么,什么才算有福呢?兹根据圣经略述一、二于下:
1.认识神的人有福了
经上说:「你要认识神,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约伯记二十二章21节);又说:「敬畏耶和华(真神),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九章10节)。为什么认识真神的人是聪明呢?因他能得平安,得福气。世人莫不追求平安,拜神的动机在于求平安,尤其是心灵上的平安。
能认识真神,以真神为倚靠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得到丰裕,人生之福因祂而获得满足;因有神的慈爱四面环绕他(箴言二十九章25节,二十八章25节,十六章20节;诗篇三十二篇10节)。
一个迷路离去父母身边的小孩,岂能以一些糖果或玩具使他获得满足?唯有找到他的父母,回到母亲温馨的怀中,才能使他得到心中的平安与真正的满足。
因真神是我们的避难所,倚靠祂的人毫无惧怕(诗篇四十六篇1-3节,五十六篇3-4节);所以彼得被囚在监里,用两条铁链锁着,仍然能安睡在两个兵丁当中;
保罗与西拉被关在腓立比的牢狱里面,在半夜还能祷告唱诗赞美神(使徒行传十二章5-6节,十六章24-25节)。若非真认识神,以真神为倚靠的人,岂能如此?在一生坎坷的逆境中,仍能得此心灵上的真平安,岂非人生之大福?
2.得真道的人有福了
「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祂到自己家里。他有一个妹妹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
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么?请吩咐她来帮助我。』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加福音十章38-42节)。
耶稣所说的,人生不可少的、唯一的、一件「上好的福分」,究竟是什么呢?就是马利亚坐在耶稣的脚前所听的祂的道──永生之道,又称为真道(约翰福音六章68节;启示录十四章12节)。为什么主的道,是上好的福分呢?
彼得说:「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借着神活泼常存的道。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唯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彼得前书一章23-25节)。
因为主的道能使我们重生──从水和圣灵重生,俾得进入永生的天国(约翰福音三章3-5节;提多书三章5节)。换句话说,就是藉着主耶稣宝血之洗礼,使罪得赦;然后领受圣灵,作为得天国基业的凭据,将来得以进入天国享受永生(使徒行传二章38节;以弗所书一章14节)。
草必枯干,花必凋谢,人之荣华富贵,不过在转眼之间;唯有神活泼常存的永生之道才是至宝。统一了几百年战乱的天下,享受荣华于一时的秦始皇,是否以此为满足,认为已获人生之至福?不然!他岂非到处寻找不死之药,愿能获得永生?他所建的万里长城今犹在,何处能寻秦始皇呢?连他的坟墓,骨头或者也无法找到了!
「永生」,是为至宝;因为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才是永远的;我们所当顾念的是看不见的,将来的永生,不是看得见的今生。
因为在天国享受永生,乃是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哥林多后书四章17-18节)。难怪保罗以认识基督,获得耶稣永生之真道为至宝(腓立比书三章8节)。
尚未得此真道的朋友们,你愿意与我们同得此真道以享受永生么?已得此真道的朋友们,你是否以此永生之道为至宝,而愿坚守到底?
3.在主里面死的人有福了
使徒约翰在拔摩海岛上时,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示录一章9节,十四章13节)。
在主里面死的人,就是信耶稣,一生没有离开主,遵守主的道理到最后而离世的人。为什么在主里死的人有福呢?因为他们将被迎接到天国享受永生。何以见得他们能进入天国?许多信徒临终安然离世,甚至他本身或其家族能看到被迎接进入天国之异象可得证明。
又有些信徒在生前于异象或异梦中,被天使带去看天国与地狱,使我们相信死后确有二条路可走──一往天国,一下地狱(参看:蒙恩见证集)。这些异象可证实耶稣的话:「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
我去原是为你们豫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豫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翰福音十四章2-3节)。
保罗曾被提到第三层天,他知道天国的荣耀,所以他说:「我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哥林多后书十二章2-5节;腓立比书一章23节)。
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书五章8节)。被注定下地狱受苦的魔鬼,不甘心我们信主的人能进天国享受永生;因此牠千方百计想要引诱我们,陷害我们,与牠们同下地狱。
为此,我们必须谨守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哥林多前书十六章13节)。主耶稣也叫我们时时儆醒,常常祈求,使我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加福音二十一章36节;参看:马太福音二十六章41节;马可福音十四章38节)。
我们若能像保罗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今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提摩太后书四章7-8节);那就真是有福的人了。
愿与我亲爱的朋友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