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基督徒的死生观

希伯来书九章27节:「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死,是人逃脱不了的宿命。圣经中之所以称死亡为「睡了」,是因为基督徒有将来复活得永生的盼望,死只是暂时的离别,将来必定复活醒来,与主同在。人死后可能往永生的天国,或往永刑的地狱,基督徒该有什么准备才可进入永生的天国呢?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篇);荀子说:「死生者,命也!」圣经也记载:「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

这种争战,无人能免;邪恶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恶的人。」(传道书八章8节);又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希伯来书九章27节)。因此,死是每人逃不了的宿命!

为何人既生又死?人从何而来,将往那里去?为何非死不可?诸多有关生死问题,困恼着人生!

因此,有不明人生之意义而自杀者;有以享受人生为其意义者;更有较多的人,忙碌一生,浑浑噩噩过其一生者。愿将这些问题,藉着圣经的指示,以清楚认识人生之意义,并得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一生。

一、人从何而来?

圣经记载:神创造天地之后,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祂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世记一章26-28节,二章7、18节)。

这就是人的由来。人虽然由父母而生,却不能因父母之意志以得生;因生命的源头在于神(约翰福音一章4节,十一章25节;使徒行传十七章24-28节)。祂使人活,也使人死(撒母耳记上二章6节);人的脚步,也是为祂所定(箴言二十章24节)。正是合乎「天生、地养」之言。

大卫王作诗赞美神的创造之奇妙说:「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我在母腹中,祢已覆庇我。我要称谢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诗篇一三九篇13-14节)。

人类若非是神所造,何能成为万物之灵长,何有万能之双手,面部七孔又怎能配合得如此奇妙妥适?能双双成对以造对称之美,以测远近,并且把摄影机、收录音机、电报机、温度调节器、消毒灭菌机等各部机器具备于这个小小的面孔上。

人能造行天飞机、潜水舰艇,岂能造成一个能孵出小鸡的鸡蛋,一颗能发芽、生长之芥菜种?人何能否认,人的生命为神所造?

二、人为何而死?

圣经记载:「罪的工价乃是死!」(罗马书六章23节);可见人非死不可乃因有罪。圣经记载,神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之后,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并且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喫,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记二章15-17节)。

真可惜,唯有这条神的命令,始祖不能遵守而干犯了;所以就被赶出伊甸园,必终身劳苦,汗流满面才得餬口,并要归于尘土──死亡。这就是人非死不可的原因。

圣经记载:「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马书五章12节)。圣经又说:「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各书一章15节)。

由此可知,人都因始祖的原罪与他本身所犯的本罪,按照「罪的工价乃是死」的定律,死就临到人间,无一人能逃脱。因此,圣经告诉我们:「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传道书七章2节下)。我们对死,非有准备不可之由,即在于此。

三、什么叫做死?

什么叫做死?死就是人结束了他的一生;死就是气断归土。对于死,无人不知。但圣经对于死是怎么说的?

1.灵魂离开身体

圣经记载:「身体没有灵魂就是死的」(雅各书二章26节)。所以人活着,乃因为有灵魂在他身体里面;灵魂一离开他的身体,他就死了。圣经也说:「尘土(肉体)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传道书十二章7节)。

因此,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大声喊着说,父阿,我将我的灵魂交在祢的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路加福音二十三章46节);司提反呼吁主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说了这话,就睡(死)了(使徒行传七章59-60节)。

保罗在特罗亚讲道到半夜时,有一个少年人,名叫犹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便从三层楼上掉下去。人都以为他死了。但保罗伏在他身上,抱着他说,你们不要发慌,他的灵魂还在身上。……后来,有人把那童子活活的领来……(使徒行传二十章7-12节)。

只要灵魂在身上,虽然似乎是死了,他还会活过来。因为起初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时,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世记二章7节)。

在挪亚的时代,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因此,神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创世记六章1-3节)。因神使人活的灵不永远住在人里面,人只能活到一百多岁就要死了。

2.圣经称死为睡

死人在末日主耶稣再临时,将再复活;所以,圣经把死称为「睡了」。

当主耶稣在十架上,气断的时候,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马太福音二十七章52节)。在此所说的「已睡圣徒」,即指已死圣徒之意。耶稣的门徒拉撒路死了,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

但是耶稣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约翰福音十一章11节)。「叫醒他」,就是叫他复活的意思。保罗也屡次把死了的人称为「睡了的人」(哥林多前书十五章6、18、20节)。

因为基督徒有将来复活得永生之盼望,所以「死」对他们来说,是暂时的离别,如同睡了一般,将来还有再醒来的时候。因为必朽坏的血肉之体,不能承受不朽坏的神国;所以基督徒仍然要经过一番「死亡」的阶段(哥林多前书十五章50节)。

四、人死后之归宿

有关人死后之情况,主耶稣曾对门徒说道:「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飢;并且狗来餂他的疮。

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的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路加福音十六章19-23节)。

主耶稣也曾经论审判的日子说:「当人子在祂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祂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

于是王要向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豫备的国──天国。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牠的使者所豫备的永火(地狱)里去。这些人(左边的)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右边的)要往永生里去。」(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1-34、41、46节)。

由此可知,人死后有往永生的天国,和往永刑的地狱去的两条路。所以耶稣叫门徒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七章13-14节)。

那么,天国与地狱的情况如何?且看圣经的描写罢!

1.天国

圣经记载约翰被圣灵感动,天使带他到一座高大的山,将那由神那里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指给他看。他说明:城中有神的荣耀,城的光辉如同极贵的宝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墙是碧玉造成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净的玻璃。

城墙的根基是用各种宝石修饰的。……十二个门是十二颗珍珠,每门是一颗珍珠,城内的街道是精金,好像明透的玻璃。……城门白昼总不关闭,在那里原没有黑夜。人必将列国的荣耀尊贵归与那城(启示录二十章11-26节)。

保罗见证:他曾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就是被提到乐园里,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哥林多后书十二章2-4节)。所以他说:「我在肉身活着,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腓立比书一章22-23节)。

一些曾经看过天国之异象的信徒见证,天国的光辉明亮,美丽荣华,是不能以世上之事物来形容的。

2.地狱

圣经又描写地狱说,是烧着硫磺的火湖(启示录二十一章8节);主耶稣也说:「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因为必用火当盐,腌各人。」(马可福音九章48-49节)。

那个下在阴间受痛苦的财主,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罢!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路加福音十六章23-24节)。地狱里的痛苦,不是以世上的一切痛苦可比拟的。

五、对死的准备

暂时不说死后地狱的痛苦如何,只以肉体之死,人总是害怕的;因为不知将往那里去。人对于未知的世界总是胆怯的,尤其未有一个尝过死味的人回来告诉你死后之情况。

日本实业家松下幸之助在他的「奋斗的人生」中说:「人生就是一天一天走向死亡的旅程。有生必有死。只要这个法则不变,万物都不可改变这个旅程。然而,人类却可以了解这个自然法则,对付这个旅程。

对于死抱着恐惧的心理,这是人的本性;不过与其恐惧死亡,不如没有忧虑,早做死亡的准备。人是经常面对着死亡的;正因为如此,生命才愈加珍贵。

我们才需要把自己的生命发挥到最高的效度。这些考虑就是死的准备,也就是生的准备。我们必须面对自然赋予有生命者的这个宿命,严肃而乐观地考虑如何应付它──死亡。」

圣经记载:「惟愿他们有智慧……肯思念他们的结局。」(申命记三十二章29节);又说:「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传道书七章2节下)。

那么,应当如何准备呢?

圣经告诉我们:天上的神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希伯来书二章14-15节)。这是说,人要藉着耶稣才能免去作死的奴仆,即免去作魔鬼的奴仆而不怕死。要解决死的问题,必须先解决罪的问题。

罪的问题解决了,虽然肉体之死仍然难免(除了活到耶稣再临时的信徒将改变为灵体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者外──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7节),至少可免去第二次的死──地狱里的永刑,必定安然多了。

如果能像保罗一生为主效劳者,认为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时,何怕之有,岂不以为好得无比的么?(提摩太后书四章7-8节;腓立比书一章28节)。

那么,要如何解决罪的问题呢?唯有相信耶稣,接受耶稣宝血的洗礼,始能洗去你的罪(马可福音十六章16节;使徒行传二章38节,二十二章16节);并领受圣灵为蒙神称义做神儿女之印记,天国基业之凭据,对得救就有把握了(罗马书三章24-25节;哥林多前书六章11节;哥林多后书一章22节;以弗所书一章13-14节)。

这是神藉着耶稣赐给人类的得救之路;唯有这条路才是拯救世人的路。「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四章12节);这是当时使徒大声见证耶稣是人类唯一之救主的话。

耶稣本身也曾经说过:「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十四章6节)。世上还有谁能这样明确地指示你得救之路呢?

「信子(神子耶稣)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翰福音三章36节)。一个有永生之盼望与没有永生之盼望的人,对于死的看法将有所不同了。

有永生盼望的基督徒,知道死亡只不过是睡着罢了;将来必定复活醒过来,与主同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20节;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3-17节)。他们也知道:「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

当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哥林多前书十五章50-54节)。

到那时,我们岂不是可大声喊着:「死阿,你得胜的权势的在那里?死阿,你的毒钩在那里?感谢神,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了!」(哥林多前书十五章55、57节)。

因为神必救赎我们脱离阴间,救赎我们脱离死亡;神要擦去我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何西阿书十三章14节;启示录二十一章4节)。

因此,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示录十四章13节)。在真神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篇一一六篇15节);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只要内心能一天新似一天,荣耀的天国等待着我们去享受了;这至暂至轻的苦楚算得什么?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才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四章16-18节)。

这就是基督徒对死应有之准备,也是基督徒之人生意义所在、人生价值所在!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1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